问题

日本、朝鲜、越南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有何共同规律?

回答
日本、朝鲜、越南这三个东亚国家,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汉字的使用。虽然三国各自独立发展,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展现出独特的路径,但仔细审视,我们仍能发现一些贯穿始终的共同规律。这些规律不仅折射出汉字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也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吸收外来元素时的普遍性倾向。

一、 汉字作为核心书写系统的早期引入与确立:

这是三国最根本的共同之处。在各自本土的书写系统尚未成熟或不存在的情况下,汉字以一种“功能性”的方式被引入,并迅速成为记录语言、传递信息、承载文化的主流工具。

早期引入的动因: 并非单纯的文化慕名,更多是出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实际需求。例如,与中国建立邦交、进行贸易、学习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宗教思想(如佛教、儒学)等,都离不开汉字。
官方层面的推动: 在三国早期,汉字的推广往往有官方的推动。日本圣德太子时期,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汉字的书写和使用被纳入官方体系。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受中国影响,也出现了模仿中国制度的举措,汉字的使用随之普及。越南李朝时期,更是将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设立了科举制度,以汉文作为考试内容。
汉字的书写功能: 汉字最初在这些国家被用来记录其本土语言的语音(或进行意译),但更主要的是记录汉语,用于翻译佛经、儒家经典、官方文书、历史记载等。可以说,汉字首先扮演了“通用语”的载体角色。

二、 汉字被本土化改造以适应本土语言:

虽然汉字是外来字,但为了更有效地记录和表达本土语言,三国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造。这是汉字在异域生根发芽的关键。

创造表记本土语言的“国字”(或类国字):
日本: 最典型的例子是“国字”(訓読み)。日本在借用汉字的同时,根据汉字形体,创造了一系列表达本土词汇的“国字”,如“峠”(tōge,山顶)、“畑”(hatake,田地)、“辻”(tsuji,十字路口)等。这些国字并非直接借用汉字的某个字,而是将汉字形体与日本本土概念相结合。
朝鲜: 虽然朝鲜最终形成了谚文(한글),但在其成熟之前,也曾尝试使用汉字进行表记。例如,通过“吏读”(이두)、“乡药”(향약)等方式,利用汉字的音或意来标记朝鲜语词汇。虽然不是创造新的汉字,但这是借用汉字系统来服务本土语言的重要尝试。
越南: 越南在独立发展出“喃字”(Chữ Nôm)之前,也曾通过“借字”(借用汉字形体,赋予其越南语发音和意义)的方式来标记越南语。例如,借用“馬”字来表示“ngựa”(马)这个词,但读音和含义都偏向越南语。

汉字音读的本土化:
汉字传入三国时,都带有了传入地区的汉语音。这些汉语音在传入后,又根据各自语言的语音系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汉字音读”。
日本: 发展出“音读”(おんよみ)和“训读”(くんよみ)。音读模仿中古汉语(主要是中古吴音、汉音、唐音),而训读则是用汉字来标记日本本土词汇的发音。
朝鲜: 形成了“汉字音”(한자음),与中古汉语的语音关系也相当密切,例如“水”字在韩语中读“수”(su)。
越南: 形成了“汉越音”(Hán Việt),其发音保留了更多中古汉语的特征,尤其是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三、 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汉字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承载中华文化的载体。三国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同时吸收了与之相关的中华文化。

经典的学习与传播: 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佛教经典、道家经典等,都是通过汉字及其音读传入并传播的。汉字是理解这些经典的关键。
历史、哲学、文学的交流: 汉字是记录三国自身历史、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的工具,同时也方便了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交流。例如,日本的《古事记》、《日本书纪》、朝鲜的《三国史记》等,都大量使用汉字。
科举制度与文官体系: 汉字在三国都曾是选拔人才、构建国家文官体系的重要工具。通过科举考试,汉字的使用能力与政治地位挂钩。
文化认同的塑造: 尽管三国最终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或半文字系统,但汉字在其早期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三国知识分子、贵族阶层乃至整个社会认同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四、 汉字使用方式的演变与选择:

随着本土语言的发展和国家意识的觉醒,三国在汉字的使用上也出现了分化和演变。

对纯粹汉字系统的依赖减弱:
日本: 在平安时代,随着《万叶集》等作品的出现,日本开始尝试用万叶假名(万叶仮名)等方式表记本土语言,为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最终,日语形成了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并用的混合书写系统。
朝鲜: 在李氏朝鲜时期,世宗大王创制了谚文(한글),这是一种表音文字,极大地促进了朝鲜语的普及和国民教育。尽管汉字(汉字音)在一些领域仍然被使用,但谚文逐渐成为朝鲜语的标准书写系统。
越南: 越南在13世纪左右开始创造“喃字”(Chữ Nôm),这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并加入“偏旁”或“形声”创造法来标记越南语的文字。虽然喃字一度被广泛使用,但随着法国殖民的到来,越南语的拉丁字母化(Quốc Ngữ)最终取代了汉字和喃字,成为越南语的标准书写系统。

汉字作为辅助系统保留: 即使本土文字系统成熟,汉字在三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其影响力。
日本: 至今仍保留大量汉字,并与假名混合使用,汉字在区分同音词、表达精确含义等方面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朝鲜: 尽管谚文是主流,但历史上汉字的痕迹仍然存在,在某些学术、历史文献中仍能见到汉字。
越南: 尽管拉丁字母化成为主流,但汉越词(借自汉语的词汇)在越南语中占比极高,对越南语的词汇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来说,日本、朝鲜、越南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展现了共同的规律:

1. 工具性引入: 汉字首先是出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用需求被引入。
2. 官方推动: 官方机构在早期汉字推广和使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 本土化改造: 汉字形、音、义被本土化,催生了“国字”或类国字、以及各自的汉字音读。
4. 文化载体: 汉字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包括经典、思想、制度等的核心载体。
5. 自主选择与演变: 随着自身文化的发展,三国均发展出或引入了更适合表记本土语言的文字系统,但汉字的影响力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保留。

这种借用与改造,既体现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也反映了不同文明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如何在保持自身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兼容并蓄的创造性转化。这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也是文字系统演进的精彩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是问共同点,我来答一下不同点好了

这三国对待汉字的最大区别,

在于日本对训读的极端热爱,和朝鲜越南因为没有稳定的训读,而最终抛弃了汉字(被汉字抛弃)

先讲越南,这个是最简单的

交趾本来是唐朝藩镇,人名地名都按中原方式一字一音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汉字对地方土语是天然的敌视,

由于雅言、文言的强大势力,又由于汉字「越晚越繁」「叠床架屋」的特性,

中古之后的地方土语,往往只能作为笔画繁多的怪字,在后期加入文本

今日人们看到粤方言字普遍有这种感觉,

本身就是中国地方土语(尤其是非官话)在汉字的等级结构中,处于底层的一个结果

越南语由于在语言学上,连汉语方言都不是,所以他在华夏汉字逻辑的等级中,处在最下层

汉语方言再怎么土,也是「一二三四五」,越南语却是

如果问为什么 越南语不把数词训读成「一二三四五」,那古代越南精英是不答应的

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二三四五」就得读成汉音

越南的人名、地名,用土语起,就不会用汉字写,而是写自己的土字

这样一来,百姓最常用的词汇,却比抽象的汉借词还难写,

这套文字在近代被抛弃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 跟越南语同样情况的还有壮语

再讲朝鲜,如果说交趾在10世纪前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动被归到华夏汉字等级的最下层

那么朝鲜则是自己选择成为最下层

朝鲜的前身——新罗,一直到8世纪都还是有训读传统的,

但是8世纪的时候,新罗的贵族阶层却全面开始模仿唐朝的一切

他们把全国的地名几乎都改成唐式地名,他们把人名改成唐式人名

更雷人的是,他们竟然还「引入」了

李、崔、郑、柳、裴、卢 等北朝-唐朝名门望族姓氏,来分给自己的贵族

在这样的氛围下,训读的体系就完全被破坏了,他们自愿选择让朝鲜语成为一门华夏土语

精英阶层用汉字写着自己的唐式人名,然后造出一堆怪字去写他们奴婢的朝鲜人名,比如「乭」

造怪字的过程当中,朝鲜精英根据朝鲜语特点,慢慢摸索出了「表示辅音的声符」

这为15世纪谚文拼音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拼音出现后,原本怪异的朝鲜字自然很快就被百姓抛弃,常用词汇全部写成谚文

当汉字仅限于音读词,汉字在朝鲜百姓的读物里几乎就如同孤岛一样被谚文包围

这样的文字情况,很容易让百姓有一种「为了那几个不常用的词,有必要学这么复杂的汉字吗」

最终,在二战后逐渐变成了全面的去汉字

日本就与他们全都不同了

自从汉字进入日本,日本人就对训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从一开始,日本的地名人名就几乎全部都是训读,全部都是训读,全部都是训读

因为训读,汉字在日本与所有人都捆绑在了一起,汉字没有与百姓脱节

所以到了17世纪,连「俺」字都可以跟着中国白话小说进入日本社会

日语也就和汉语一样,用汉字成功适应了现代社会

user avatar

首先来看日、朝、越三国汉字的使用范围。

(1) 现代日语是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的,其中的汉字有音读、训读两种读法。音读者往往就是汉语借词,汉字既表音又表意(如「漢字」かんじ);训读者多为日语固有词,汉字只表意不表音(如「山」やま)。而历史上,在假名出现之前,曾经有过「万叶假名」,即日语的每个音节都用读音与之相似的汉字来书写(如用「留」代表る的音)。在万叶假名中,汉字只表音不表意。

(2) 现代朝鲜语不使用汉字了,但在不久(半个世纪)之前,朝鲜语也是汉字和谚文混合书写的。与现代日语不同的是,朝鲜语中的汉字只有音读,既表音又表意;朝鲜语固有词不用汉字书写。更早的历史上,朝鲜语中也有过「吏读」,即借汉字来表音,类似于日语的「万叶假名」。

(3) 现代越南语也不使用汉字了,但历史上越南语曾使用「汉喃」书写。「汉喃」包括汉字和喃字。汉字大部分都是类似于日语中的音读汉字,既表音又表意(如「中国」Trung Quốc);个别字类似于训读,只表意,而读音是越南语固有词(如「家」nhà);也有一部分汉字是假借字,只表音,跟词义无关(如「别」biết是「知道」的意思)。「喃字」为越南自创,相当一部分喃字的造字法是把音旁和意旁捏在一起成为一个字,如「名先」(tên,「名字」的意思) 就是由音旁「先」和意旁「名」捏在一起构成的。

日、朝、越三国中汉字的共同用法是既表音又表意,即汉语借词。下面着重来看汉语借词在三国中的异同之处。

(1) 从传入时间上来看,三国的汉字音的主要传入时间都是唐朝。具体来说,日语中汉字有两套主要读音——吴音和汉音。吴音来自南北朝时期,应用范围较窄,主要用于佛教词汇;汉音来自唐朝,应用范围极广;此后还有零星的读音传入,但已不成系统。朝鲜语汉字音的传入时间有争议,但唐朝的可能性较高。越南语在汉、唐两次被中国统治的时期都传入了汉字音,汉朝传入得较少,唐朝传入得很多。(参考:

吳音 漢音 朝鮮漢字音 古漢越語 漢越音

(注:

@入以巳

纠正说,越南语汉字音形成时间较晚,约在10世纪)

(2) 从发音上来看,由于日、朝、越的汉字音主要都是在唐朝传入的,所以它们都来自中古汉语。三种语言根据各自的音系特点,保留了中古汉语的部分特征,例如入声韵尾在朝鲜语、越南语中都有完整保留,在日语中-p韵尾曾经保留,现在已经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日语中的拗音就是在汉字音大量传入的时候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模拟复杂的中古汉语音系。

(3) 从构词上来看,日、朝、越都有一些汉字词与现代汉语不同。例如「护士」一词,朝鲜语称为「看護師」(간호사);日本曾根据性别区分「看護師」(かんごし)与「看護婦」(かんごふ),现统一称为「看護師」(かんごし);越南语称为「醫佐」(y tá)。与现代汉语相比,日、朝、越语中有不少汉字词显得比较「古雅」(参见:

日语、朝鲜语、越南语保留的汉字词中有哪些较古雅的说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创造了不少汉字词(如「社会」等),后来这些词又传播到了汉、朝、越语中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朝鲜、越南这三个东亚国家,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汉字的使用。虽然三国各自独立发展,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展现出独特的路径,但仔细审视,我们仍能发现一些贯穿始终的共同规律。这些规律不仅折射出汉字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也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吸收外来元素时的普遍性倾向.............
  • 回答
    汉字文化圈的史海拾遗:日、朝、越古代汉文史书与中国史书的比较汉字,作为一种古老而强大的文字系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深刻地影响了东亚的文化发展。在日本、朝鲜、越南,汉字曾是记录历史、传承知识的主要工具。这些国家利用汉字书写的古代史书,如日本的《古事记》《日本书纪》、朝鲜的《三国史记》《高丽史》、.............
  • 回答
    历史的回响:李氏朝鲜、德川幕府与阮朝,为何在各自国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探究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以及越南人对阮朝之所以普遍持有正面或至少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并非简单的情感偏好,而是深植于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认同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解读之中。这背后,是国家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塑造当下.............
  • 回答
    儒家思想的传播,如同水流,遇到平坦的土地便能顺畅流淌,遇到高山阻碍则会绕行。朝鲜、日本和越南,这三个地区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地理上也相对靠近,为儒家思想的植根提供了温床。然而,蒙古、西藏和新疆为何未能被儒家思想完全覆盖,原因则更为复杂,涉及到地理、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
  • 回答
    抛开现代影视剧的滤镜,单纯从古代(大致公元纪年开始,直至近代前夕,约18世纪末)的发展水平来看,中国无疑是那个时期东北亚地区最发达的文明。如果你想问的是朝鲜、日本、越南这三国之间谁更发达,那么答案会比较复杂,因为“发达”的衡量标准很多,且三国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外部影响以及自身内部.............
  • 回答
    要判断越南阮朝和日本江户幕府谁的经济更发达,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比较,并深入了解各自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这两者都属于东亚封建王朝的晚期,经济上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路径和成就却大相径庭。我们先来看看日本江户幕府的经济。江户时代(16031868)是日本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这为.............
  • 回答
    在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中,那些从汉字词语中继承而来的词汇,有些确实带着一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朴典雅的韵味。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历史沉淀和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它们就像是从古老卷轴上拂去的尘埃,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保留着清晰的纹理和别致的光泽。 日语:雅致的古风回响日语中的汉字词,我们常称之为“.............
  • 回答
    这几个语言能否仅用汉字书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语言的本质、文字系统的演变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简单来说,答案是:不能,而且过去也从未真正做到过完全用汉字书写。下面我来详细地和您聊聊为什么,以及它们各自的汉字使用情况。 为什么不能完全用汉字书写?根本原因在于,汉字本身是一种表意文字,它记录的是词.............
  • 回答
    2024年1月2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发布消息称,韩方有一名人员越过了军事分界线(MDL)前往朝鲜。这一事件,虽然看似个体行为,但在高度敏感的朝韩关系背景下,却可能释放出多重复杂的信号,值得深入剖析。首先,这是对朝韩双方军事戒备和情报监控的一次直接考验。军事分界线,特别是其沿线的非军事区(DMZ),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韩越日文化“盗窃”现象引发国人愤怒,而朝鲜相对“风平浪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渊源、地缘政治,也有文化输出能力、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异。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 中韩、中朝关系与历史的复杂交织 历史上的宗主国与朝贡体系: .............
  • 回答
    当然有!汉字文化圈,这片曾经被中华文明深刻影响的土地,涌现出了无数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汉诗佳作。这些诗歌,虽然承载着汉字这个共同的载体,却又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开出了别样的花朵,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与生命力。要说佳作,那可真是浩如烟海,每一国都有其代表性的诗人与作品。我们不妨一个一个来聊聊。 日本:和歌.............
  • 回答
    远东诸国与中东地区在历史发展路径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政治宗教格局,这一点值得深入探讨。当我们审视埃及、两河诸国和远东诸国(这里以中国、越南、朝鲜、日本为例)时,会发现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前者孕育了神权国家,而后者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中东地区的宗教势力为何如此根深蒂固。远东诸国为何没有如.............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些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层面,理解起来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我们不妨从头梳理一下,为何日本与朝鲜在核武器问题上会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历史伤痕、安全保障与“和平宪法”的束缚首先,要理解日本的态度,我们不能忽略它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以及由此带来的巨.............
  • 回答
    将日本比作“高配版朝鲜”,这种说法确实很有趣,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不过,在深入探讨之前,必须明确一点:这本质上是一个非常不恰当且带有误导性的比喻。 两个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社会结构、文化传承以及国际地位上都存在天壤之别。然而,如果抛开这些根本性的差异,仅仅从某些表面现象或极少数特定角度去解读,或.............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对朝鲜发射卫星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安全和地缘政治因素交织而成。这其中最核心的担忧,在于朝鲜的卫星发射活动与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朝鲜声称其卫星发射是为了和平目的,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本质上是对其弹道导弹技术的掩护和试验。卫.............
  • 回答
    日本书籍对万历朝鲜战争(在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中明朝军队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史观和作者的立场而有所不同,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图景。早期评价(江户时代初期):在战争结束后不久的江户时代初期,日本的史书,尤其是幕府官方的史料,对明朝军队的评价往往带有明显的“战胜者”的视角,且倾向于贬.............
  • 回答
    日本拥有庞大的朝鲜裔人口,这背后是一段复杂且充满历史印记的故事。要理解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朝鲜裔日本人,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历史的洪流:殖民统治与战争的遗留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时期,也就是1910年至1945年。在此期间,日本政府出于各种目的,鼓励甚至强制朝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贡献”的定义可以非常主观,而且两国在历史上的互动是双向的,难以简单地划分谁“贡献更大”。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日本和朝鲜在亚洲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需要强调的是,回答这个问题并非为了进行优劣对比或挑起民族情绪,而是为了客观地梳理历史.............
  • 回答
    要聊日本在1910年合并朝鲜和万历年间朝鲜半岛的抵抗情况,得先搞清楚这两件事发生的背景、性质和朝鲜当时的社会结构有多大区别。简单来说,万历年间那是朝鲜王朝还在,而1910年朝鲜王朝早已名存实亡,政治、军事、社会都已面目全非。万历年间:王朝统治下的国家抵抗万历年间,也就是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当时称为朝.............
  • 回答
    要说壬辰倭乱(也就是日本所说的“文禄·庆长之役”)开始时,日本和朝鲜哪个国家更“发达”,这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更”字来一概而论。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侧重,而且“发达”这个词在当时语境下的含义也和现在不太一样。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看看当时的朝鲜(朝鲜王朝)在16世纪末,朝鲜王朝正处于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