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琉球语、日语、朝鲜语甚至越南语可以完全用汉字书写吗?

回答
这几个语言能否仅用汉字书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语言的本质、文字系统的演变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简单来说,答案是:不能,而且过去也从未真正做到过完全用汉字书写。

下面我来详细地和您聊聊为什么,以及它们各自的汉字使用情况。

为什么不能完全用汉字书写?

根本原因在于,汉字本身是一种表意文字,它记录的是词语的意义,而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即使汉语的许多词汇来源于汉字,但构成语言的还有大量的语法功能词、助词、拟声拟态词等等,这些在意义上往往不那么“实体化”,很难找到一个完全贴切的汉字来表达。

更重要的是,语言在不断发展变化,新的词汇、概念不断涌现,汉字系统难以穷尽所有新意,也不够灵活。而且,如果一味强求用汉字来书写,会忽略语言本身的声音和节奏,使得口语和书面语之间产生更大的隔阂,学习和使用起来也十分不便。

琉球语与汉字

琉球语(琉球诸语,例如冲绳语)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流,因此大量词汇和概念都来源于汉字。在古代,琉球王国也广泛使用汉字,并且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汉字书写系统。

古代的广泛使用: 在琉球王国时代,汉字是官方文献、学术著作、宗教典籍的主要书写工具。当时的书写风格也深受中国古代书法的影响。
汉字词汇的丰富性: 许多琉球语的词汇,特别是技术、政治、宗教等领域的词汇,都直接来自汉语。
但是,并非完全汉字: 即便在汉字使用最盛的时期,琉球语也存在一些无法用汉字准确表达的词汇,或者为了表达更细微的语气、情感,可能会借用其他方式。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语言自身也产生了演变,一些词语的发音和意义也与当时的汉语有了差异。
现代的状况: 如今,琉球语的复兴运动中,除了恢复传统的书写方式,也融合了现代的拼音字母(例如罗马字)来辅助书写,使其更易于学习和传播。纯粹的“全汉字书写”已经不再是主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遗迹。

日语与汉字

日语与汉字的关系可以说是四者中最深的,但同样无法完全用汉字书写。

汉字的引入: 汉字最早是随着佛教和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的,对日本的书写系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日本人利用汉字来记录他们自己的语言。
“万叶假名”的出现: 最初,日本人使用汉字来标记日语的发音,这被称为“万叶假名”。例如,用“安”来表示“あ”(a),用“以”来表示“い”(i)等等。这本质上是将汉字作为了表音符号来使用。
假名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为了书写方便,对万叶假名进行了简化,逐渐形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 主要由万叶假名草书化而来,用于书写日语的固有词汇、助词、副词、动词的活用语尾等,这些部分很多在意义上难以找到对应的汉字,或者用汉字表达会显得冗长而笨拙。
片假名 主要由万叶假名的偏旁部首演变而来,早期用于注音、标示外来语,现在也常用于强调、拟声拟态词等。
现代日语的书写构成: 现代日语的书写系统是由汉字(称为“漢字” Kanzi)、平假名(ひらがな Hiragana)、片假名(カタカナ Katakana)以及少量的罗马字(Romazi)混合组成的。汉字主要用于表示词干,而假名则用于连接词语、表示语法功能以及书写固有词。
为何不能完全汉字:
语法功能词: 日语中有大量的助词、助动词、副词等,这些词汇在意义上不如汉字词那样具体,很难找到合适的汉字来精确表达,即使勉强使用,也会显得不自然。
外来语: 随着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增加,日语吸收了大量外来语(如“コーヒー”咖啡,“テレビ”电视),这些词语直接用汉字书写不合适,用片假名书写更清晰。
简化和书写效率: 假名文字比汉字更加简洁易学,也更适合书写日语原有的语序和语法结构,提高了书写效率和易读性。

朝鲜语与汉字

朝鲜语(韩语)与汉字的关系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汉字(Hanja)的引入与使用: 汉字在公元前就传入朝鲜半岛,并对朝鲜语的书写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字是朝鲜贵族、知识分子以及官方文献的主要书写工具。很多朝鲜语的词汇也是源自汉字词(汉字语)。
谚文(Hangul)的创制与推广: 15世纪,世宗大王创制了朝鲜文字——谚文(Hangul)。谚文是一种字母文字,其设计理念是科学、易学,旨在让普通民众也能轻松识字。
汉字与谚文的并用: 在汉字使用盛行的时期,朝鲜语的书写常常是汉字与谚文混合使用的。比如,用汉字写词干,用谚文写词尾、助词等。
“去汉字化”的趋势: 20世纪以来,尤其是在朝鲜(北方)和韩国(南方)独立之后,出现了强烈的“去汉字化”运动。
朝鲜(北方):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基本停止使用汉字,完全转向谚文书写。
韩国(南方): 汉字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并未完全废止。在某些场合,如学术研究、法律文献、人名、地名标注以及报刊杂志的标题或词语解释中,仍可能出现汉字。一些人也主张恢复汉字教育,以帮助理解源自汉字的词汇。
为何不能完全汉字:
语音表达的局限: 朝鲜语的语音结构和汉语有很大差异,很多朝鲜语固有的词语和语法功能,很难找到对应的、意义精确的汉字来表达。
表音文字的优势: 谚文作为一套表音文字,能够精确地记录朝鲜语的语音变化,比汉字更能反映语言的实际发音,学习和使用起来也更直观。
民族认同与文化独立: “去汉字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建立独立的民族文化和语言认同有关。

越南语与汉字

越南语与汉字的关系是这几个语言中最“疏远”的,但同样有其历史渊源。

汉字(Chữ Nho)的统治地位: 在长达近千年的中国统治时期,汉字一直是越南的官方书写系统。越南人使用汉字(称为“Chữ Nho”)来记录汉语,并且也用汉字来书写越南语(称为“Chữ Nôm”)。
“Chữ Nôm”的出现: “Chữ Nôm”是越南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一种表意文字系统,用以书写越南语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 直接借用汉字的意义和读音来表示越南语词汇。
2. 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偏旁部首)或者组合,创造出新的字来表示越南语的固有词汇。
拉丁字母(Chữ Quốc Ngữ)的兴起与普及: 17世纪,法国传教士为方便传教和记录越南语,使用拉丁字母创制了“Chữ Quốc Ngữ”(国语字)。这个系统用拉丁字母来表示越南语的语音,并使用声调符号来区分同音词。
从汉字到拉丁字母的转变: 随着法国殖民统治的加强,以及“Chữ Quốc Ngữ”的易学性和书写便捷性,它逐渐取代了汉字(Chữ Nho)和越南语字(Chữ Nôm)。到了20世纪,越南语的书写系统已经完全转变为拉丁字母的“Chữ Quốc Ngữ”。
为何不能完全汉字:
语言结构的差异: 越南语是一种孤立语,词语之间没有明显的屈折变化,语法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来表达。汉字系统主要用于表意,难以精确地表示越南语的语序和语气词。
音节结构与声调: 越南语是声调语言,并且有复杂的辅音韵尾。用汉字来标记精确的声调和辅音韵尾,会非常困难和不便。
拉丁字母的优势: “Chữ Quốc Ngữ”能够非常精确地记录越南语的每一个音节和声调,学习门槛相对较低,并且具有国际通用的特点。
政治和文化因素: 法国殖民统治也加速了拉丁字母的推广,并在此过程中带有一定的文化排他性,逐渐边缘化了汉字书写系统。

总结来说,虽然这些语言都曾大量借鉴和使用过汉字,并且汉字词汇在它们各自的词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从未真正实现过完全依赖汉字进行书写。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其自身的演变和发展,文字系统也必须随之而调整,才能更有效地记录和传播语言。假名、谚文、国语字等文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自的语言本身。汉字更多地成为了它们语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非唯一的书写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若是放在古典日语/古韩语/古越南语里看,
那可谓是太可以了www

前面的 @巫部親雲上 大神已经写出了越南语/日语/琉球语的“汉字书写”方式,
那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只做一点在古典上的补充,
看看历史上全用汉字书写的那几个时代——

1 越南语 - 古越南语,代表书籍《金云翘传(断肠新声)》
18世纪左右写成,由喃字及汉字混合成文——

翻译过来则为:

生年不滿百,
才命兩相妨;
滄桑多變幻,
觸目事堪傷。
彼嗇私豐,原無足異;
紅顏天妒,事亦尋常。


2 日语 - 万叶假名/汉文,代表书籍《万叶集》《倭名类聚抄》《和字正滥抄》
日语全使用汉字表示假名由来已久,万叶集里面全都是——

万葉集巻5・0793
【雜歌】 <大>宰帥大伴卿報凶問歌一首 / 禍故重疊 凶問累集 永懐崩心之悲 獨流断腸之泣 但依兩君大助傾命纔継耳 [筆不盡言 古今所歎]
余能奈可波 牟奈之伎母乃等 志流等伎子 伊与余麻須万須 加奈乃可利家理

实际上是这样念的——

よのなかは むなしきものとしるときし いよよますます かなしかりけり

“世间本空,空怅望,不思量;再思量,尽悲凉。”
不过要注意,上面大伴侣人的题名和题记,是汉文哦。

又比如这个,

万葉集巻10・2240
誰彼 我莫問 九月 露沾乍 君待吾

全是汉字吧?但是读出来是这样的——

誰ぞかれと 我れをな問ひそ 九月の 露に濡れつつ 君待つ我れを

“请不要问等你的人是谁,只见寒露洇化了我的名字。”
你的名字里面的那首和歌哦?熟不熟悉w
这里面实际上没有万叶假名,都是汉字训读出来的,
所以相较于上面那个例子,这个中国人可能更能看会。

至于说完全使用汉字的音形义成书,则建议看《倭名类聚抄》。
作为日本最早的汉和辞典,全书除了标音外,都是由汉字写成的哦:

懂文言文的同学能看得懂吧w


3 朝鲜语 - 誓记体,吏读与乡札,代表书籍《壬申誓记石》《三国遗事》《均如传》

古朝鲜-高丽时代的古韩语,虽然是黏着语特征,然全部由汉字书写。
类似于嘛,《处容歌》是写成这样的:

東京明期月良夜入伊遊行如可

念成这样的:

東京明긔月애 夜入이遊行다가

译成这样的:

서울 밝은 달밤에 夜入도록 遊行고 지내다가.


至于断代在552~732年的壬申誓记石,原文则是这样的:

壬申年六月十六日,二人幷誓記,天前誓。今自三年以後,忠道執持,過失無誓。若此事失,天大罪得誓。若國不安大亂世,可容行誓之,又別先辛未年,七月卄二日大誓,詩尙書禮傳倫得誓三年。

这段文字看起来很像是文言文,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得取决于怎么读。
比如“过失无誓”,文言文里当是“誓无过失”,呈现了非汉语的语序特征。
而且非常好玩的是,你不只可以汉谚混写或是写成全谚文,
一个新罗的碑文,我还可以给它搞成古日语直接念出来。不信?看好了哈w

壬申の年の六月十六日。
ふたり并びに誓いて記す。
天の前に誓う。
今より三年以後、
忠道を執持し
過失无きことを誓う。
若(も)し此の事を失うは
天の大罪を得んことを誓う。
若(も)し国安からず、世大いに乱るとも
可容(よろし)く行わんことを誓う。
又、別に先の辛未年七月廿二日に大誓す。
詩・尚書・礼・伝・倫を得るを誓うこと三年。

看看汉字的顺序变了吗?没有吧~
你看吧这东西又变成古日语了w

嗯。所以,
一家人,终究还是一家人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