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明代以前,琉球能诞生国家,而台湾没有?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历史、地理、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为何明代之前琉球能够形成国家,而台湾则相对晚得多,我们需要将视角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两地的具体情况上。

首先,让我们看看琉球。在明代建立之前,琉球群岛上就已经出现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琉球王国”的雏形。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漫长历史演进的结果。

地理上,琉球群岛呈现出一种相对集中的分布,主要的岛屿,尤其是冲绳本岛,提供了相对广阔且相对平坦的陆地,能够支撑起一定规模的人口聚居和农业发展。这种地理条件,虽然不像大陆那样拥有肥沃的大平原,但足以孕育出早期的文明和社会组织。

更重要的是,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要道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随着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琉球成为了一个天然的“中转站”和“加油站”。这种对外交流的活跃,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它为琉球的社会带来了外部的刺激和影响。

在文化和政治组织方面,琉球在早期就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结构。可能起源于部落联盟,随着贸易和人口的增长,这种联盟逐渐演变成更具规模的政治实体。当地的统治者能够通过控制贸易、征收贡赋以及整合宗族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明代以前,中国王朝如唐、宋、元,都与琉球保持着官方或半官方的联系。特别是元朝时期,虽然没有直接统治,但其海上贸易网络和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间接推动了琉球政治实体的形成和发展。而明朝的建立,则标志着琉球统一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并与中国建立了朝贡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琉球自身已经存在的政治基础。明朝的册封,是承认并巩固了琉球王国已有的国家地位。

再来看看台湾。与琉球群岛不同,台湾岛在明代以前,其情况更为复杂,并且缺乏一个统一的、强大到足以形成国家的力量。

从地理上看,台湾岛的开发程度在明代以前相对较低。岛屿的面积较大,地形多山,特别是西部平原的开发,虽然有原住民部落活动,但其规模和组织程度,与琉球群岛上的政治实体相比,似乎有所不同。

历史上,台湾在明代以前,主要为南岛语系的原住民所居。这些原住民部落分散居住,虽然有各自的社会组织和头领,但缺乏一个能统一全岛、跨区域整合的力量。他们的生活方式以采集、渔猎和早期农业为主,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与形成早期王国所需的政治经济基础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中国大陆在某些时期,如三国时期东吴曾派遣军队抵达台湾,但那是一种军事探索和象征性的存在,并未能在岛上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政治统治,也没有促进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

与琉球不同,台湾在明代以前,并未成为海上贸易的核心枢纽。它的地理位置虽然也处于航线上,但其作为贸易中转站的经济功能,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部政治和社会影响,远不如琉球那样显著。

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国家”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衡量标准也可能不同。如果我们将“国家”定义为具有统一的政治权力、领土、人口和主权的国家,那么明代以前的台湾,确实难以达到这个标准。它的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缺乏统一的政权,也未形成稳定的、能够有效控制全岛的统治体系。

总而言之,琉球在明代以前之所以能孕育出国家,是多重有利因素的结合:相对适宜的地理环境、海上贸易的枢纽地位带来的经济繁荣和外部刺激,以及当地社会组织和政治力量的逐步演进。而台湾在同一时期,则由于原住民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地理开发程度的差异,以及缺乏成为海上贸易关键节点带来的外部影响,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足以被称为“国家”的政治实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湾史上其实是有独立国家存在的。




举个狸子,大肚王国就是一个由台湾原住民在16世纪成立的国家,主要位于台中地区。据说大肚王国最强胜时统治了27个部落。荷兰人殖民台湾时,也曾经试图占领大肚王国,不过被彪悍的原住民给打退,最后双方调停,大肚王国臣服荷兰王国,不过一直保持了自治、半独立状态。他们允许荷兰人通过他们的领土,但不允许他们定居,大肚国民也没有皈依基督教。

在明郑时期,双方也多次发生军事冲突,大肚王国仍然未被消灭。而后一直与中原统治势力发生冲突,一直到雍正九年,这个国家才被瓦解。

详情请谷歌百度之,或维基:zh.wikipedia.org/zh-cn/大肚王國

所以在台湾岛历史上相似的部落联盟甚至集权制的国家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鉴于以下种种因素,导致这个/些国家不为我们所知:

1. 从未进贡,不被承认。

琉球的三个国家在14世纪的时候就开始像中原王朝进贡,那么他们也就会收到承认。而大肚王国16世纪才成立国家,而且又很有可能只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加上台湾地形复杂,活动受限导致文明落后,所以可能对进贡没有概念。而琉球同时位于中国日本朝鲜中间(近似中间…),收到了各种文化的熏陶,而三山都是想要吞并另外两个国家的,在政治斗争中进化地也比较快,想要得到大国的承认。

2. 地域受限,不为人知。

虽然是个成立于台湾的国家,可是终其一朝也没能跨出台中地区,只能算是个地方性政权。除了明郑,被大陆正统王朝发现的时间也非常晚:在康熙六十一年才在巡台御史的文献中出现。过了十来年(即雍正九年)就被吞并了,也就不再被人记得过。


其实我也从来不知道台湾有过这么个政权,直到玩了《欧陆风云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历史、地理、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为何明代之前琉球能够形成国家,而台湾则相对晚得多,我们需要将视角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两地的具体情况上。首先,让我们看看琉球。在明代建立之前,琉球群岛上就已经出现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琉球王国”的雏形。这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说到汉语白话文,清朝以降的变化之大,那真是翻天覆地。以前我们读古文,文绉绉的,很多词句至今还在考据,但要是放现在说话,估计听懂的没几个人。这种巨变,绝非一朝一夕,也非单一原因促成,而是时代浪潮、思想解放、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结构变迁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一、思想解放的洪流:告别“文死谏,武死战”的语境.............
  • 回答
    官绅阶层与国家存亡的联系,以及他们在明朝末年为何吝于出钱救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深入剖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利益集团的运作逻辑以及历史事件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官绅阶层的财富,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国家提供的稳定环境和特权基础之上的。明朝的官僚体系为他们提供了.............
  • 回答
    “我不明白为何大家都爱狐狸精,是我X精不配吗?”我瘫坐在沙发上,手里紧紧捏着一张娱乐八卦杂志。封面上,一个女人正笑靥如花地依偎在一个男人怀里,旁边赫然写着“国民老公恋上狐狸精女友,甜蜜日常曝光!”我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将杂志摔在茶几上,发出一声闷响。我叫小雅,今年26岁,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长.............
  • 回答
    《水浒传》成书于明朝,但在分析其时代风貌和民生背景时,我们之所以多以宋朝作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这种分析模式的合理性:1. 小说本身的叙事背景设定在宋朝: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水浒传》是一部历史小说,尽管其中充满了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其故事的主要背景设.............
  • 回答
    关于“皇汉”为何尊崇明朝,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民族情感等多个层面去解析,避免被简单地贴上“AI生成”的标签。首先,我们要明确“皇汉”这个词的含义。通常,“皇汉”指的是一种强烈的汉民族主义思潮,它强调汉民族的悠久历史、辉煌文化和独特地位,并常常将某个历史.............
  • 回答
    宋朝和明朝都推行了“以文制武”的国策,但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文强武弱”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朝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具体情况。宋朝的“以文制武”:一种主动的选择与深远的隐忧宋朝的“以文制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宋太祖赵匡胤.............
  • 回答
    同根不同芽:唐后与明初宦官为何命运迥异?同样是身处皇家深宫,同样掌握着影响政治走向的巨大权力,为何大唐中后期的宦官能够肆无忌惮到废立皇帝,而明朝的宦官虽然权倾朝野,却始终无法挣脱皇权的束缚?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皇帝强弱”就能解释,其背后牵扯着更为复杂而深刻的制度设计、历史惯性以及权力运作的微妙平衡.............
  • 回答
    明朝内阁成员的头衔,确实是与宫中的殿阁名称紧密相连,这背后有一套清晰的规矩和演变过程。绝非随意而为,而是政治制度设计的一部分。最早的内阁成员并非“大学士”话说回来,要聊这个规矩,咱们得从内阁的起源说起。明朝早期,皇帝身边还是有“内阁”这个机构的,但它的地位和作用跟后来可不一样。那时候的内阁,主要就是.............
  • 回答
    明朝军队与八旗兵的较量中,尽管面对骑射的强大威胁,却并未大规模发展专门克制骑兵的弩,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单一的技术或战略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明朝的军事传统、社会结构、技术发展瓶颈以及战略思想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明朝的军事传统与弩的使用历史明朝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军事思想.............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说到明朝于谦死后为他平反的大臣,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石亨。不过,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因为历史的复杂性远非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于谦,这位响当当的民族英雄,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北京城下成功击退瓦剌大军,保住了大明江山。他的功绩,即便是在今天,依然令人肃然起敬。然而,这位为国捐躯的.............
  • 回答
    “三英战吕布”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桥段,其背后绝非仅仅是“多人围殴一人”这么简单的描述。这场战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戏剧性冲突、人物魅力的集中展现,以及对那个乱世英雄气概的极致渲染。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的情境。虎牢关前,吕布何等人物?他身披连环铠,头戴三叉束发冠,骑着赤兔马.............
  • 回答
    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以及诸葛亮本人之所以能被中国人称颂千年,推崇备至,这绝非仅仅是“成功”与“失败”两个简单的标签所能概括的。它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智慧、仁德以及人生价值的理解,更是一段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动人故事。一、 肝胆相照,情比金坚:超越君臣的知遇之恩与承诺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之所以能被.............
  • 回答
    要聊元朝的海运和明清的漕运,咱得从这几个朝代的背景、需求,以及当时的技术和地理条件说起。这可不是简单的“换了种方式”,而是各自时代下最符合实际的解决之道。元朝:天高皇帝远,海运是大势所趋你想想元朝,蒙古人打下来的江山,疆域辽阔得不得了,从东海之滨一直延伸到欧洲。统治这么大的地盘,首要问题就是联络和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怎么写一个引人入胜的明朝背景小说,并且让它充满人味,而不是冷冰冰的AI产物。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沉浸感”和“真实感”。这就好比你要讲一个老爷爷讲故事,他讲的不是一堆枯燥的数据,而是夹杂着陈年旧事、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的鲜活经历。一、 历史的骨架:基本事实与时代风貌首先,得给你的故事打.............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网文创作中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一提到明末,读者们脑海里闪过“穿越”两个字,紧接着出现的往往是那个被描绘成反派角色的“闯王”李自成和他领导的闯军(大顺军)。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从我们读者熟悉的“正史”和“通俗认知”说起。.............
  • 回答
    “故曰:爲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第六十五章。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字面意思、思想背景以及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的整体思想。字面意思解读: 故曰: 因此说,所以说。 爲道者: 追求、奉行、实践“道”的人,也可以理解为统治者、圣人、有智慧的人。 .............
  • 回答
    以宋末元初为背景的网络小说,人气确实可能不如以明末或宋朝其他时期为背景的小说,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共鸣: 宋朝(尤其是南宋)的“文弱”与“亡国”情节: 宋朝,尤其是南宋,在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中,往往带着一种“积贫积弱”的印象。虽然文人辈出,经济繁荣,但军事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