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琉球国是个群岛国家,生产力低下,琉球王如何管理冲绳本岛之外远在万里之外的离岛?

回答
琉球国,这个由散布在中国南海和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组成的王国,其地理条件注定了其独特的治理挑战。尤其是远离冲绳本岛、远达万里的离岛,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古代,琉球王如何有效地管理它们,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遥控指挥,而是一套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于一体的复杂体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琉球王国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琉球的国力以及与周边大国的关系。琉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其命运与中国、日本等大国紧密相连。这种地缘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琉球对外政策和内部管理模式。

一、 委任管理与地方自治的结合:

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相对稀少的离岛,琉球王直接派遣官员进行常驻管理,成本和效率都可能不高。因此,更常见的方式是采取一种“委任管理”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有限的“地方自治”。

地方豪族或首领的承认与利用: 在许多离岛上,原有的聚落可能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家族或首领。琉球王室并非要彻底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是通过承认并册封这些地方人物为“间切”、“门”、“村”等行政单位的首领或代表,让他们在当地行使管理权。这些被册封的地方首领,实际上成为了琉球王在离岛的代理人。
定期朝贡与汇报: 这些地方首领需要定期向琉球王或其委派的官员(通常是来自本岛的管理人员,但可能不是常驻)进贡地方特产,并汇报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潜在的威胁或问题。这种朝贡体系,既是经济上的往来,也是政治上的效忠宣示。
有限的自主权: 在不损害王国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地方首领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来处理本地事务,例如调解纠纷、管理赋税(上缴琉球王室一部分,留一部分作为当地开支)、组织渔业或农业生产等。这种有限的自治,降低了中央政府的管理成本,也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二、 军事与安全保障:

离岛的安危,尤其是面临海盗侵扰或潜在外部威胁时,是琉球王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定期巡视与驻守: 虽然不可能常年驻军,但琉球王室会定期派遣带有军事性质的船只进行巡视,检查当地的防御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人员或物资的补充。这些巡视船队,也承担了“存在感”的展示,对潜在的侵扰者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地方武装力量的组织: 在一些重要的或易受攻击的离岛,会允许或要求地方首领组织一定的武装力量,以应对突发情况。这些武装力量在平时可能主要承担捕鱼、护卫等任务,但在紧急时刻则会听从王室的调遣。
战略要地的重点经营: 对于那些具有战略意义,例如靠近主要航线的离岛,琉球王室可能会投入更多资源,建立简单的防御工事,甚至派遣少量常驻人员。

三、 经济联系与赋税征收:

生产力低下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经济价值。离岛往往拥有琉球王国本土所缺乏的资源。

特产的定向采集与征收: 琉球王室会根据离岛的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或征收特定物品。例如,有些岛屿可能盛产海产品(鱼干、海藻、贝类)、岛屿特有的农作物(如甘蔗、特定的谷物)、木材、甚至是一些矿产。这些特产构成了琉球王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物资来源。
赋税形式的灵活: 考虑到离岛的生产力,赋税并非总是以货币形式征收,更多的是以实物(如当地特产)的形式。这种“以物易物”的模式,也符合当时的经济习惯。
贸易的促进: 琉球王国作为中转贸易的枢纽,离岛的特产也会被纳入其贸易体系。琉球王室会协调将这些岛屿的产物运往本岛,再通过贸易换取中国和日本的商品,或者直接进行海上交易。

四、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维系:

地理上的隔绝容易导致文化上的疏离,因此,琉球王室也致力于在离岛维系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文化认同。

宗教与祭祀的推广: 琉球王国信奉独特的宗教,如祖灵崇拜、自然神崇拜等。琉球王室会在离岛推广其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将王室的权威与当地的信仰联系起来。派遣僧侣或神官前往离岛进行传教或主持祭祀,也是一种重要的统治手段。
语言与习俗的传播: 尽管各岛屿可能存在方言差异,琉球王室仍会努力在离岛推广冲绳本岛的语言和习俗,加强文化上的统一性。通过人员的交流、节庆活动的组织等方式,实现文化的渗透。
教育与知识的传递(有限): 虽然规模不大,但琉球王室也可能派遣一些知识分子或官员,在离岛进行基础的教育,或者传递王室的律令和政策。

五、 交通与通讯的挑战:

万里的距离,加上古代落后的交通通讯技术,无疑是管理离岛的最大障碍。

依靠海风与季节: 航海完全依赖于海风,往返离岛的时间很不确定,且受到季节性风向的影响。通常只有在特定季节,风向适宜,才能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和物资运输。
简易的通讯方式: 信息传递主要依靠船只的载送,速度极慢。因此,对信息的预判和事先规划至关重要。紧急信息可能通过信鸽等方式传递,但可靠性有限。
风险与成本: 出海本身就充满了风险,海上风暴、海盗、船只故障等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甚至人员损失。管理离岛的成本,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承担的风险上。

总结来说, 琉球王管理远方离岛,并非依靠强大的中央集权和细致入微的直接控制。而是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种“间接治理”的模式。通过委任地方首领,利用其原有的社会结构,结合军事威慑、经济互利、文化认同等多种手段,形成一种相对松散但有效的统治网络。这种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首领的忠诚度、王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以及琉球王国自身政治智慧和适应能力。它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但却是在古代地理条件限制下,维持王国统一和稳定的一种可行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帮威佬补充一下。

首先得说一下琉球王国的时间和空间⬇️、从琉球本岛向北到奄美、可以看到一路上小岛不断、可以说还是比较好走的;离得比较远的主要是南方、从琉球本岛到宫古中间除了水啥也没有、直线距离大概二百五十公里。

这是琉球全盛时期、大概维持了不到一百五十年。在北方、1447年第一尚氏首次压制奄美大岛、随即奄美爆发了叛乱、直到1466年、琉球正式在奄美立稳。(三年后第一尚氏就完蛋了、琉球进入第二尚氏王朝)。在最初的五十年、琉球在奄美执行的是封贡政策、即由本地土酋自行前往琉球本岛朝贡即可。直到15XX年、琉球正式在奄美执行间切制度(现留存有一份我带明嘉靖八年的文书)、关于间切制度、看威大答案即可。

好景不长、1609年、岛津家就打过来了、随后琉球本岛以北的所有离岛(包括奄美、德、与论等等)就全被岛津家割走了、也就是说琉球对奄美的统治只维持了一百年左右。

不过不得不说琉球在南方还是比较成功的、对四百公里外的宫古八重山诸岛维持了数百年的有效管理。

十四世纪末、琉球本岛还是三国时代的时候、八重山诸岛就开始向琉球朝贡、这时候琉球首领会封八重山土酋一个名为“丰见亲”的称号、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封贡关系。

因为确实距离过远、直到1532年、大概比奄美诸岛晚了二十几年、琉球才在八重山这几个小岛实行间切化。


琉球对于南部离岛的间切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了非常缓慢的演变、以宫古岛为例、

自古以来宫古岛都有两家丰见亲家族、一家叫目黑盛、以下简称A;一家叫与那霸势头、以下简称B。

1477年左右的时候、B家势力衰退了、然后时任A家的继承人据说经过一番故事之后成为了B家的养子(非常扯淡)、总之就是这时候A家成了宫古岛的唯一话事人。

1500年、八重山反叛、琉球王和宫古岛A丰见亲联军剿平八重山之后、时任宫古岛A丰见亲的次子和三子留在八重山弹压地方、成为八重山首领、宫古岛A丰见亲一族一时声望无量。

1522年、盛极而衰、时任宫古岛A丰见亲的嫡子和琉球王发生冲突、最终结果是A丰见亲退位、琉球王任命A家的老四为“平良大首里大屋子”(平良就是当时宫古岛第一个间切的名字)、几百年来的“丰见亲”称号就此终结。

1525年、琉球王在宫古岛建立”藏元”政厅。

1535年、琉球王从B家后人里挑了一个人、任命为“下地首里大屋子”(“下地”是这个时候宫古岛分割出来的第二个间切)、宫古岛二头政治重建、这一时期首里大屋子还是从旧的两家本地丰见亲家族里出、可以视为过渡阶段。这两个家族、加上当年留在八重山的A家老三的家族、就是以后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的宫古-八重山御三家、几百年的本地吏员基本都是从这三家里出人。

新的首里大屋子版AB两家的土司政治又稳定延续了一百年、直到岛津入侵、奄美被割走、琉球朝廷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加强对南部的控制。

1611年、宫古岛分割出第三个间切。

1629年、琉球开始对宫古岛实施“在番”制度、即派遣一个任期两年的流官、作为三个首里大屋子的顶头上司、两年期满即叙职。同时、首里大屋子不再允许本地任职、变成宫古出身的去八重山、八重山出身的来宫古、这种形式的交换任职。

1637年、开始实行人头税、同时增派一名在番、即宫古岛一个岛有两名在番三名首里大屋子。

1647年、因为贡布不合格、时任的五名在番和首里大屋子被全部革职(体现了琉球朝廷的控制力)、同时继续增加一名在番、即此后宫古一岛有三名在番三名首里大屋子。

1667年、宫古岛三名首里大屋子再次被全部革职、理由是“不届ノ有之”。

1678年、制度改革、宫古岛的三名在番变成一名在番两名“笔者”、即“一在番两笔者三首里大屋子”、此形式的宫古岛岛衙一直沿用至明治维新日琉合并、再无大型变动。

user avatar

我来说一下琉球王国是如何在1609年之前管理后来由于萨摩藩入侵而丢失的奄美群岛的吧。

奄美群岛实际上是由五个代表性的岛屿组成,由南到北分别是:

与论岛、冲永良部岛、德之岛、奄美大岛(及其附属小岛)、喜界岛。

与论岛

与论岛、冲永良部岛距离琉球较近,因此在三山时代的中后期,两岛就先后从半从属于北山王国的统治。

传说中北山王怕尼芝的三子“王舅”(オーシャン),在15世纪初期渡海来到与论岛,成为当地的统治者——“与论世之主”,并且可能是由其修建了与论城,不过由于与论岛人少物乏,可能并未完成。与论岛并没有发现当地的土豪被任命的相关史料,因此一些人认为可能与论岛在早期是由琉球王府直接管辖。有记录的最早直接派遣到岛上的官员,是1512年被尚真王封为“与论主”的又吉大主。

在1525年又吉大主去世后,其子21岁的花城真三郎被派往岛上,继续担任“与论世之主又吉按司”。当地传说中将花城真三郎视为尚真王的次子尚朝荣,当然这种说法纯属口胡,但是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尚真王对于花城真三郎的器重。此后花城真三郎的子孙世袭“与论主”的职务,成为与论岛的统治者。


冲永良部岛

而根据冲永良部岛的传说,北山王国的第二代国王珉或者第三代国王攀知安在位期间,北山王将冲永良部岛上城祝女的侄女オキヌル纳为妃子,生下次子真松千代。真松千代长大后被北山王封为“永良部世之主”,在岛上的玉城修建居馆,并且派手下后兰孙八修建了内城。

不过,在1416年中山王国消灭了北山王国后,中山王派使者前往冲永良部岛要求真松千代投降,但是真松千代误以为中山王军打了过来,杀死妻子真照间兼(传说是中山王的女儿)和年长的儿女后自杀身亡。乳母真牛兼趁乱救走真松千代三岁的幼子和五岁的幼女,乘船逃亡北方的德之岛。

后来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统一三山王国,继续任命真松千代的幼子及其子孙世代担任冲永良部岛的最高职务——“直城大屋(子)”,协助中山王对于冲永良部岛进行统治。

根据德之岛的文书来看,在1607年德之岛大亲去世的时候,中山王没有任命新的“德之岛大屋子”前,曾经暂时由冲永良部岛的“首里大主”兼任“德之岛大屋子”。

中山王应该也会派遣一些本岛官员协助或者监视“直城大屋”的统治,比如《与那霸系谱》中就有“康村”在1607年被任命为“伊良部文子”的记载(“文子”是尚氏第二王朝中期设置的辅佐地头代的低级官员,分为大文子、协文子、相付文子三种级别)。

当时琉球将土地划分为一个个大小约等于町镇的间切,设置间切制度,以便于统一课税。1526年,尚真王为了中央集权,没收本岛各间切的统治者按司、亲方的私人武器,并且将他们召集到首里城下居住,虽然仍旧掌管间切的税收,但是实际统治则由地头代代行管理。

不过在萨摩藩攻打琉球之前,与论岛与冲永良部岛是否划分过间切,目前没有史料可考。


德之岛

德之岛的历史相对语焉不详,可能在三山时代德之岛已经从属于北山王国。因此在北山王国灭亡、中山统一琉球,与论、冲永良部岛两岛先后归附中山王后,德之岛也可能顺势投降于中山王国。

由于德之岛面积较大,且经济比较好的缘故,因此在尚真王时期将德之岛划分为:东、面绳、西目三个间切分开管理。

根据《德之岛小史》的记载,在琉球时代,德之岛的岛主——“德之岛大亲”要经由中山王任命,岛上的官员主要如下:

大亲役 (大屋子)1名,作为岛主掌管全岛,戴染黄冠、金簪,品级为亲云上(相当于后来的亲方)
与人 9名 由大亲役的子孙世袭,戴黄冠、金簪,品级为亲云上
目指,人数不限,戴红冠、银簪,品级为筑登之
笔子,人数不限,没有品级
掟,人数不限,没有品级

根据琉球的堵姓世系图,其祖先大嘉喜亲云上出身首里,曾经在尚永王在位期间(1573-1583年),在德之岛担任过“大嘉喜地头”,因此以生前最高职务作为对其尊称。

德之岛本地的世系图则称第一代岛主——“首里之主”在“1263年”便作为“德之岛大亲”来到德之岛,他的长子思太良金被称之为“西之主”,次子思祢户金被称之为“东之主”,先后担任岛主。

但是从东之主长子佐武良兼掟与弟弟坊太贺那抗击萨摩藩入侵后光荣牺牲的时间为1609年,加上“首里之主“被赐予染黄冠等记载来看,这位“首里之主”可能只是尚真王时代后某位被任命为“德之岛大亲”的来自首里的官员而已,甚至可能比大嘉喜亲云上时代更往后。

除了行政官员之外,在尚真王及其后代的国王在位期间,中山王还在德之岛上的各部落中任命了属于闻得大君管辖的、负责祭祀的祝女,其中面绳间切11名,东间切11名,西目间切15名。据说当时祝女还兼有向当地掌管税收的职责。

比如下面这首《思草纸》天启三年收录的诗歌,便被认为反映了过去与论岛的祝女被派往德之岛真德浦征收税务的事情。

かゑふたの親のろ/真徳添に通て/按司添いに/金積でみおやせ/又根の島の親のろ

该诗歌的产生时代不太明确,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是较受尚真王宠幸的花城真三郎担任与论主的时代,因此几乎没有史料记载的与论岛祝女才能有此权力征收德之岛的物资。

另外,德之岛山部落中,也有德之岛的祝女不得不前往奄美大岛附近的小岛——与路岛征收贡物,结果遭遇风浪仅一人逃生,因此琉球王将德之岛山部落和与路岛的祝女分为两人担当的传说。

总而言之,从上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时间德之岛、冲永良部岛和与论岛的最高管理者都应该是同一人,一般认为德之岛大亲的职务最高,可能是三岛的实际管辖者。但是并不排除由于中山王的偏好,三岛的最高统治权由另外两岛的世之主兼任的情况。


奄美大岛

奄美大岛附近的有人岛还有加计吕麻岛、与路岛和请岛,不过距离较近且人口较少,因此往往算作一岛而论。

据传第一尚氏王朝的尚思达王(1445-1449年)期间,琉球中山王国便初步占据了奄美大岛。但是直到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在位的1494年为止,琉球才完全驱逐了日本海盗(甲船)势力,独揽对于奄美的控制。根据《奄美史谈》记载,琉球中山王在奄美大岛设置了以下官员:

按司1名,戴金簪,正一品,大岛的主宰,但是很早就废除了
大亲(大屋子)7名,戴染黄冠、金簪,从五品以上正二品以下,品级为亲云上
与人7名,戴黄冠、金簪,从五品以上从二品以下,品级为亲云上
目差,人数不限,戴红冠、银簪,正七品,品级为筑登之,听从大亲、与人指挥做事
笔子,人数不限,没有品级
掟,人数不限,没有品级

德之岛的大亲只有1人,而奄美大岛却有7人,似乎某种程度反映了琉球对于奄美控制力度不高,因此需要分而治之的情况。

在尚真王之后,奄美被划分为笠利、名濑、古见、烧内、住用、东、西7个间切,可能便是7个大亲分别担任该地的长官。琉球中山王派遣一些首里大屋子(大亲)担任间切的长官,比如笠利为春在1504年渡海前往奄美,此后被任命为名濑间切首里大屋子,其子孙也担任过东间切首里大屋子等职务。再比如1522年从琉球来到奄美的喜志统亲云上的子孙,被任命世世代代担任笠利大屋子。

从1537年尚清王出兵讨伐被其他“酋长”诬陷的与湾大亲[1]一事来看,当时奄美大岛豪族实力强大,一部分大亲可能仍旧由当地豪族世袭担任。后来与湾大亲的子孙也受到尚清王赏识,三司官辈出,成为琉球五大姓之一。

直到1571年,尚永王再度出兵讨伐奄美大岛,才一扫大岛上的反抗势力,废除世袭制度,全部官员和祝女都由琉球中山王府直接任命。1572年,尚永王任命苏宪宜作为“大岛奉行”(?)负责统合大岛的统治。

不过此时距离萨摩藩占领奄美大岛只剩下了30多年的时间。


喜界岛

由于平安时代九州的太宰府曾经挺进至喜界岛,设置过行政机关以防止奄美海盗,加上城久遗迹的发现,似乎显示了日本人对于该岛有过直接控制。因此喜界岛成为奄美群岛中最为顽固的势力。

1450年到1466年之间,第一尚氏王朝的中山王们多次攻打喜界岛,直到尚德王在1466年率2000“大军”御驾亲征,才得以攻克。

虽然喜界岛地小,但产出较高,在尚真王在位期间,喜界岛被划为志戸桶、东、伊砂、西目、湾、荒木6个间切进行管理。《申姓仲程筑登之亲云上系谱》便有记载一世英晴在尚宁王万历年间为“鬼界岛首里大屋子”,后来担任“志户计(桶)大屋子”,因此被后世称之为“志户计亲云上”。

毫无疑问,来到喜界岛的琉球官员和当地豪族的女性亲属也往往被中山王直接任命为祝女,负责当地的宗教祭祀和协助税收。


琉球对接税收管理

在1466年尚德王攻占喜界岛,凯旋而归,途经冲绳的泊村时,吴弘肇(泊宗重)的妻子亲自戴水迎于海涯,献于尚德王。

尚德王大喜,以其清水洗涤手足,并且称赞吴弘肇之妻为女中忠臣。随后尚德王召吴弘肇夫妇赴宴,封吴弘肇为“泊地头”职,负责在本岛接收与论岛、冲永良部岛、德之岛、奄美大岛和喜界岛的税收。并且在天久寺设置仓库——大岛御藏,专门收纳来自奄美群岛岛贡物。

由于尚德王征服喜界岛劳民伤财,因此在1469年他去世前后,权臣金丸篡位,冒称尚圆,开创第二尚氏王朝。不过“泊地头”负责对接奄美群岛的税收的制度却流传了下来。

之后在尚清王消灭奄美大岛的与湾大亲的同1537年,由泊地头析出“自奥渡上之捌理“职,专门负责对接来自“自奥渡上”(奄美群岛)的税收,这一直到1609年萨摩藩占据奄美群岛才宣告结束。

参考

  1. ^ 十一年,發兵征大島。大島有酋長數人,而一人叫與湾大親。其為人,性資忠孝,惟善是務。同僚酋長皆是奸侫,與與湾大親不睦。其同僚來入貢時奏言:「與灣大親有謀判之意,請誅之。若遲延,必難制焉。」王以大島阻海、虚實難辨之故,被讒惑。是年命將發兵,往討與湾大親。官軍上岸,與湾大親仰天嘆曰:「吾無罪而就死,只知我者天也矣哉!」自縊而死。兵虜其子,載軍實而還。
user avatar

琉球王府在每个离岛地域设置有被称为“藏元”的机构,藏元中设有主事的头人以及负责部署的幕僚,然后再从藏元中向各个岛屿或村子派遣“首里大屋子”、“与人”、“目差”等役人进行统治

从琉球王国的体量来看,离岛藏元中的役人应该属于十分基层的官吏,性质差不多等同于“生产大队长”,比如尚永王时代宫古岛有一位叫稻石的女性与人,为了庆祝丈夫真荣被提拔为间切头目而开发出了一种叫做綾錆布的纺织物,将之献给尚永王。这种上等布匹在琉球侵攻后也成为了向萨摩藩进献的重要供品

首里大屋长接近全村村长的职务,统领一个村的行政和军事权力,比如琉球侵攻时,组织基层防务的就是首里大屋长,一旦向岛津军投降,就基本表示这个岛屿已经被征服了

琉球王府也会派遣“在番官”到这些离岛藏元上监督役人的工作,当然作为一个统治数个离岛地域的王国,最有效的监督手段还要数维持一支能够随时出发到离岛上稳定秩序的军队


从隆庆五年琉球王军还能出征奄美大岛平定叛乱,包括为了加强防备而将冲绳的那霸港要塞化的行动来看,这个时候的球球还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维系版图及对抗外敌。但随着中日两国的海商在海外贸易的正常化,以及欧洲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张,造成了这个曾经的“万国津梁”逐渐被边缘化,财力大幅下滑,可能就是随后琉球王国军备急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琉球国,这个由散布在中国南海和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组成的王国,其地理条件注定了其独特的治理挑战。尤其是远离冲绳本岛、远达万里的离岛,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古代,琉球王如何有效地管理它们,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遥控指挥,而是一套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于一体的复杂体系。首先,我们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古琉球国时期琉球人的命名方式和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姓。说起琉球王国的命名,可不是随便起个名字就完事儿,那里面讲究可多了,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一、 琉球王国时期的命名方式在琉球王国,一个人的名字通常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但不同时期、不同身.............
  • 回答
    这几个语言能否仅用汉字书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语言的本质、文字系统的演变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简单来说,答案是:不能,而且过去也从未真正做到过完全用汉字书写。下面我来详细地和您聊聊为什么,以及它们各自的汉字使用情况。 为什么不能完全用汉字书写?根本原因在于,汉字本身是一种表意文字,它记录的是词.............
  • 回答
    要深入了解琉球王国的军力,得先放下一些现代军事观念的滤镜,因为琉球王国作为一个以贸易和朝贡为生的海洋国家,其军事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理限制。它的军力并非以大规模征服或国土扩张为目标,而是以维护海上贸易、应对周边威胁、以及展示王室威严为主。一、 军队的构成与规模:国王的私人武装与地方守备力量的混.............
  • 回答
    琉球(冲绳)独立,这是一个在过去和现在都萦绕在冲绳人心头,并引起广泛讨论的议题。要深入探讨它在不远的将来是否可能,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去审视。历史的烙印:从独立王国到美国托管再到日本回归冲绳,历史上曾是独立的琉球王国,拥有独特而灿烂的文化、语言和历史。从15世纪起,琉球.............
  • 回答
    冲绳(琉球),这个位于东海之中的美丽群岛,承载着一段被日本吞并的历史,以及一段不曾磨灭的独特文化。也正因如此,“复国”的呼声,虽然并非主流,却也从未完全消失。那么,冲绳独立复国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现实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历史的烙印:琉.............
  • 回答
    首里城的大火,那场熊熊燃起的火焰,至今仍让我们心有余悸。作为琉球王国曾经的权力中心,以及日本冲绳重要的文化象征,它的损毁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这不仅仅是几栋建筑的消失,更是冲绳历史、文化,乃至一段民族情感的沉重打击。要理解这场火灾,我们得先看看首里城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琉球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历史、地理、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为何明代之前琉球能够形成国家,而台湾则相对晚得多,我们需要将视角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两地的具体情况上。首先,让我们看看琉球。在明代建立之前,琉球群岛上就已经出现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琉球王国”的雏形。这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关于日本警察在冲绳(琉球)反美集会现场辱骂冲绳人为“支那人”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不安的指控,一旦属实,其影响和所反映的问题将极其严重。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事件本身的可能性与证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类事件的发生与否,以及细节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可靠的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政治、民族认同和网络舆论的复杂交织。之所以网络上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时,用“海参崴”的人比用“琉球”称呼冲绳的人要多,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和现实影响力: 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明确的领土归属和民族情感: 符拉迪沃斯.............
  • 回答
    关于“琉璃神社”的存在时间,这取决于您具体指的是哪个“琉璃神社”。在中国,“琉璃”作为一种材质和颜色,在许多古建筑、寺庙和宗教场所中都有应用,因此可能存在多个名为“琉璃神社”的地点,或者是指代与琉璃工艺紧密相关的神社。为了更准确地回答您的问题,我们需要先确定您所询问的是哪一个“琉璃神社”。如果您指的.............
  • 回答
    三家店,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而丰沙线上那横跨山间的桥梁,更是见证了无数次列车的呼啸而过。在这些桥梁中,有一座被时光遗忘,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那座被废弃的桥梁,就坐落在三家店的琉璃渠附近,是丰沙铁路早期建设的一部分。说起它的“废弃”,并非是它本身出了什么不可挽回.............
  • 回答
    在塞琉古王朝和帕提亚王朝时期,波斯地区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更迭,更是文化、社会和经济的深刻演变。塞琉古王朝时期:希腊化的浪潮与波斯身份的挣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他的将军之一塞琉古一世建立了塞琉古王朝。这是一个希腊化的王朝,统治着广阔的亚洲领土,包括波斯核心地区。.............
  • 回答
    在“塞琉古希腊化”或“塞尔柱波斯化”这类描述中,“□□化”并不是指一种简单的改变,而是指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过程,一个文化、政治、社会和身份认同层面的全面转变。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主体文化(在这里是希腊或波斯)对被征服或吸收地区产生的主导性影响,并逐渐使该地区在各个层面呈现出主体文化的特征,从而形成一.............
  • 回答
    论及“太上皇”的日常生活,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相当复杂而有趣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权力、退隐、甚至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尽管“太上皇”这一名号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朝代,但其核心概念——即皇帝退位后享有的尊崇地位——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中国的太上皇:从实际掌权到象征荣耀在中国,“太上皇”的出现频率并不.............
  • 回答
    厄琉西斯密仪,是古希腊宗教活动中最为神秘和庄重的一环,笼罩着一层近乎不可言说的面纱。这场持续了近两千年的盛会,以古希腊神话中冥府女王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与大地之母德墨忒尔(Demeter)之间的故事为核心,在雅典附近的厄琉西斯(Eleusis)举行,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与生死、轮回和来世.............
  • 回答
    .......
  • 回答
    卷帘大将之所以只是打破了一个琉璃盏就被贬下凡,背后原因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和深刻,它牵扯到天庭的等级森严、规章制度、神仙的修炼境界,以及最重要的——唐僧西天取经的宏大背景。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严苛的天条与神圣的法宝: 天庭的规章制度: 天庭虽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但并.............
  • 回答
    夏日炎炎,荧屏之上同样热闹非凡,暑期档的古装仙侠剧可谓是百花齐放,其中由成毅、袁冰妍主演的《琉璃》和由杨超越、徐开骋主演的《且听凤鸣》无疑是两部备受关注的作品。这两部剧虽然都是仙侠题材,但风格、剧情、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也因此吸引了不同的观众群体,引发了不少的讨论。《琉璃》:命运纠缠的虐.............
  • 回答
    央视发声期待“仙侠剧需回归本义”,确实触动了很多热爱仙侠剧的观众的心弦。这不仅仅是对当下某些剧集过度追求流量、偏离创作初衷的提醒,更是对仙侠这一独特题材未来发展方向的期许。在您提到的《仙剑奇侠传》、《琉璃》、《花千骨》等六部仙侠剧中,要选出“白月光”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对“白月光”的定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