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美贸易战中国手里有什么牌?

回答
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中国手中确实握有几张关键的“牌”,这些牌既是其经济实力的体现,也包含着一定的战略考量。理解这些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这场博弈的复杂性。

1. 庞大的国内市场:

这是中国最核心、也是最扎实的底气。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消费市场。无论西方国家采取何种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国内的巨大需求依然存在。对于许多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是其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详细来说:
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持续升级,对高品质、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旺盛。这意味着即便部分外国商品因关税而变得昂贵,中国消费者也可能转向国内品牌或寻找替代品。
供应链韧性与本土化: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供应链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许多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这使得在一些关键领域,即使失去部分进口来源,也能较快地填补缺口。例如,在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技术进步,正在逐步蚕食原有的市场份额。
政策支持与内需拉动: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财政补贴、发展国内品牌等多种政策工具,进一步刺激内需,鼓励企业和消费者转向国内产品。这是一种主动应对外部压力的策略,旨在将外部冲击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动力。
全球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有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中国市场贡献了它们相当大的营收和利润。一旦这些企业因为贸易战而失去中国市场或受损,其全球业务将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构成了中国的一张重要谈判筹码。

2. 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节点地位:

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这意味着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以及最终产品,是全球许多国家和企业必需的。

详细来说:
不可替代的制造能力: 中国的制造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虽然这个优势在变化),这使得许多国家和企业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从电子产品的芯片组装,到服装鞋帽的生产,再到各类工业设备的制造,中国都占据着重要的环节。
“中国制造”的广度与深度: 这种地位不仅仅体现在最终组装,更体现在中间品和零部件的供应。许多国家的产品,其核心零部件可能就来自于中国。一旦中国因为贸易战而限制出口或提高成本,将直接影响到全球许多国家的生产活动。
供应链的连带效应: 任何对中国产业链的破坏,都会引发“涟漪效应”,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欧洲汽车制造商依赖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如果这些供应中断,它们的生产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是中国的保护伞。
对发达国家经济的潜在影响: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虽然设计和品牌在国外,但其生产和组装环节却高度依赖中国。一旦中国反制,例如提高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关税,也会直接冲击到这些国家的出口和相关产业。

3. 反制措施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除了直接的贸易关税反制,中国还有多种非关税的、更具战略性的反制手段。

详细来说:
行政审批与监管手段: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进口商品的监管标准、延迟行政审批流程、甚至对在华外资企业进行更严格的审查等方式,增加外国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限制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出口: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稀土在国防、新能源、电子等高科技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曾表示过可能将稀土作为反制武器,这无疑是美国等国家非常忌惮的一张牌。一旦限制出口,将对依赖稀土的国家造成巨大的技术瓶颈。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 虽然中国目前倾向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但在必要时,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抵消部分关税的影响,或者增加美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也是一种可能的手段。当然,这会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和资本外流压力。
吸引和支持国内企业: 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补贴、技术研发支持等方式,中国可以鼓励国内企业填补因贸易战而出现的市场空白,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从而增强自身的产业独立性。
法律与规则的运用: 在遵守WTO等国际规则的前提下,中国可以利用贸易救济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等,对美国产品进行反制。同时,也可以在国际场合积极发声,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孤立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
科技与创新驱动的反击: 长期来看,中国将科技创新视为突破封锁的关键。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实现进口替代,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应对外部压力的根本之道。虽然这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牌”,但却是中国最根本的长远战略。

4. 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的平台:

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拥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且是许多国际组织和多边框架的积极参与者。

详细来说:
支持多边贸易体系: 中国是WTO的重要成员,一直强调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通过在WTO框架内解决争端,或者推动改革,中国可以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有助于拓展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中国可以构建起更为多元化的国际经济网络。
人民币国际化: 尽管进程缓慢,但人民币国际化也在稳步推进。如果能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推广人民币使用,将有助于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金融制裁的风险。
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阐述其在贸易战中的立场,强调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同情,形成对美国的压力。

需要强调的是:

没有绝对的“赢家”: 贸易战的本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在这些“牌”的运用过程中,同样会付出代价,例如经济增长放缓、部分行业受到冲击等。
战略的动态调整: 中国手中的牌并非固定不变,其使用方式和效果也会随着贸易战的进程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而调整。中国政府也在不断评估风险,寻找最佳的应对策略。
信息战与心理战: 在贸易战的背后,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双方都在试图影响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看法,以争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总而言之,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并非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位置、灵活多样的反制手段,以及在国际多边框架中的积极作用,都构成了其手中的重要“牌”。理解这些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场贸易战打不起来的,特朗普真要铁了心跟中国打贸易战我敢保证美国会再出一个精神病人。

美国的经济完全被大型跨国公司控制,这些公司名义上属于美国,但实际上已经分散到全球各地,其中中国占了大部分份额,名义上中国对美国顺差很多都是这些集团的企业造成的。

这些在华企业说是中企但背后都是美国资本的影子,还有很多名义上是进出口实际上完全是纯美国企业生产美国人消费的内部贸易,就是挂个进出口的名义而已。

一打贸易战,死的首先就是这部分人,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你断了这些大股东的财路那还能有好,最次的也是通俄下台,弄不好就是精神病人发作。

中国现在不怕打贸易战的原因是美债和美元。

一旦打起了贸易战中国肯定第一步抛出大量美债,停止进口美国基础资源,采取从别国进口替代的形式。

第二步中国会马上和部分国家签订扩大货币互换规模的协议,主要是一些产油国和非洲国家。

第三步实际上已经在做,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和石油人民币结算,马上上海人民币结算石油期货就要上市,这就是先手。最严重时会卖出大部分美债和抛出大部分美元,到时美元将会受到很大打击。

第四步也是很早就在做的一带一路计划,打贸易战就会加速这个计划的实施。

第五步就是战争,真到了那一步就真可能发动战争,首先是统一战争,然后可能是对中东地区的反恐战争进行干涉,到严重的时候有可能拿周边一个不听话的小国开刀。

最严重的时候中国会联合俄欧抗美,中俄欧联合抗美就会直接导致美国经济崩溃,这是一步险棋,但是只要说服欧洲,则从此不会再有美国这个国家。


美国由于严重的实体空心化和金融化导致现在美元大部分留在国外。一旦贸易战开启美国就会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成本高启,而中国则会陷入通货紧缩和发展停滞,相对来说还是中国好受一些。

要是特朗普真是要跟中国打这一场,不说别的,打完了美元的地位就要出让给中国三分之一,美国的霸主地位也会随之消失,那他就会成为美国的千古罪人,就会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带领美国走向衰败的人。

让一帮子外行玩儿政治就完全是可笑,根本抓不住事情的本质,只会看到事情的表面,早晚会玩儿砸。

user avatar

谢邀。

有答主已经回答的非常精彩了,就不赘述了。本人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几乎就一直是面临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么多年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一直都在增加,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一直在增长。

可以说中国已经习惯了贸易战,中国一直都是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中美贸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互惠互利,甚至美国得利更多,中国赚点辛苦钱而已。但是美国的得利美国人民得到的很少,大部分都流入金字塔顶层的一波人手里;中国虽然辛苦,但是大大发展了自身的工业能力,进而有了挑战西方的本钱。

美国手里的牌并不多,而且都是伤人先伤几的牌。中国对美出口大部分都是通过美国在华企业创造的,而且产品的短期可替代性不大。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首先伤害的就是这些在华美国企业的利益,进而伤害到这些企业在美国的白领员工的利益。对华贸易战并不能给美国增加多少就业,而且首先就要流失大量的白领工作岗位。由于中国产品的短期不可替代性,接下来美国很多商品就要涨价,会影响美国的消费,美国是消费主导的国家,消费减少会影响很多与此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

相反,美国对华出口很多都是可以替代的。大豆,粮食,牛肉,农产品,美国的竞争者很多,石油也是如此。美国芯片和高技术产品,欧洲都是可以替代的,而且中国本身也在进行进口替代工作。高技术产品从来就不是必须品,万一逼急了,中国可以不进口。更为关键的是,就算美国封锁中国制造,也并不能减少美国进口,必然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美国什么都自己生产已经不可能了,并不能减少美国赤字。

中国发展到今天,有了今天的成就,从来就是披荆斩棘,负重前行。中国从来就不是单靠某个国家的施舍,同时也不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受影响的国家了。美国要是能够通过贸易战迟滞中国发展,早就进行了,根本就不会装腔作势到今天。相反,中国手里的反制手段倒是能够让美国痛到骨子里。而且中国今天的国内市场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忽视的了。中国国内实物消费市场2018年就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丢掉中国市场,再好的企业也前景黯淡,这就是中国的底气所在。

user avatar

谢邀,我觉得最大的底牌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强!


不是反话也不是高级黑,坦率说中国出口美的商品,虽然大多都是工业品,但一点也不高端,以中低端工业品为主,而且品种很分散,有限的高端商品,也基本都是美国在华企业生产的,虽然为中国带来了很多外汇、税收和就业,但利润基本都落在了外资的手里!而中国进口美国的主要是高科技产品、大宗农产品和能源产品,且品种十分集中!


再翻过来看,美国对中国中低端工业品的需求可以代替么?不能说绝对不能,至少是很难,首先中低端制造业大规模回流美国不太可能,且不说成本,人力资源方面也不现实,至于替代进口国,首先进口产品种类过于分散,寻找代替者需要付出的各项成本就很高,纵使真找到,也不可能像中国一样短期内完成全产业链整和,成本将大规模提升,美国会付出更多的贸易赤字,而且被扶持起来的代替国在美国以外市场还是无法与中国商品竞争,事实上美国退出TPP本身就宣布寻找中国中低端产品替代国的方案已经被美国放弃!


至于高端产品,能出口美国的大多数都是美国品牌,而咱们中国的大品牌,如华为相当于没获得准入权,中兴在卖着一点也不高端的199刀合约机,大疆到是好点,但那几亿刀的在美销售额,放在数千亿刀的对美出口上看,实在是九牛一毛都不算!相反,美国人最熟悉的中国制造是什么?是苹果手机!


如果中美贸易战真打到美国大企业都要撤离的地步,他们又能撤到哪去?撤回美国?高昂的成本会让很多企业直接失去竞争力,还说苹果,如果价格翻一倍,还能有多少人买?如果是东南亚等国家,人工成本倒是降下来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又要去哪找?其实它们是无处可去的!这还没算失去中国市场对这些企业的打击!而且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已经不是98年也不是08年了,如果外商高端制造业都撤走,焉知不是给本土企业机会?更何况这些美国大企业也是美国选举政治的幕后金主!


再说中国进口方面,中国进口的美国高端工业品品种集中且可替代性强,比如说进口大型客机一项一年就数百亿刀,你猜空客是有多希望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人脑袋打出狗脑袋?!只要中国能减少对美国客机的进口,空客就敢分分钟给你补上来,这还不算咱们自己的国产大飞机!而波音这些年为了对华出口,甚连对台军售都尽量避免参于,就怕中国拿它当软杮子捏,你觉得它不会在与中国的贸易战中对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力拖后腿么?!


至于农产品和能源,美国谷物类农产品的低价格其实已经对中国本地农产品造成了伤害,现在已经开始和准备开始的对美贸易调查就集中于此,至于肉类其实都是一些互补性的美国不吃的东西,进口来源也不要太多,进口美国的本身也是为了平衡贸易逆差,而美牛刚开放不久从量上说,相当的少,还有些高端农产品,这都属于非必要类别,没听说谁不吃波士顿大龙虾就活不下去的!到是能源上,丰富进口途径对中国能源安全确实重要,但因为中美两国的关系,这种涉及国家安全的方面,美国只会是锦上添花的,事实也是美国更急于向中国出口能源!


于是乎,大家是不是也觉得,中美真打贸易战,怕它个毛线?!


事实上,美国国内转向保护主义的苗头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中国早就开始在默默准备可能会发生的贸易战,且付出行动!


国内产业升级削减落后产能,把很多竞争力差在贸易战中易受冲击的产业提前去除,避免届时发生大规模集中性倒闭,将可能的失业潮提前舒解掉,还留下的企业都没那么容易倒!


前期的走出去,近期的一带一路,都是瞄准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购买力较强的拉美市场趋于保和后,现在不仅是开拓,还在努力培育非洲和部分亚洲国家的购买力;尽量避免在欧美国家本土与欧美国家企业正面对抗,而是以类似“乡村包围城市的手段”,在欧美企业传统的倾销市场对其进行狙击,让这些企业更依赖其本土和中国市场,让其在未来可能的贸易战中,不敢过于激进!


深化南欧和东欧国家合作,分裂和拉拢欧盟内各国家,使期无法在中美贸易战中选边战,甚至为以后中欧自贸协议做准备!


最后,就是大力扩大内需,改革国内的增长模式,给国内的新兴企业一个相对平静的新手保护期,让期可能在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再参于国际竞争!


现在看来所谓的中美贸易战,很可能是美国用于向盟友开刀的噱头,近期对洗衣机、钢铁的保护主义政策和准备对汽车业进行的保护主义政策,怎么看这刀都不像是瞄着中国砍的。。。


再有美国也明确的说希望削减的是对华贸易赤字,而非是对华进口,即它所追求的是增加对华出口,而美国最想卖中国的商品,就是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产品,而这些商品的竞争者是谁?


德国、日本你丫都别跑,这刀砍的就是你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