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美贸易战中国为什么不通过抛售美债反击美国?

回答
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一个让许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不利用其庞大的美债持有量作为武器,通过大规模抛售来反击美国?这似乎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但真的如此简单吗?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避免简单化和情绪化的解读。

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持有美债的 缘由。这并非是中国出于对美国国债的特别偏爱,而是长期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了巨额贸易顺差。这些顺差需要以某种形式储存和投资,而美国国债因其规模庞大、流动性高、相对安全(至少在过去被认为是如此)而成为一个重要的避险资产和投资工具。换句话说,持有美债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循环,以及管理巨额外汇储备的 一个自然结果,而非主动挑选的武器。

那么,为什么不“拔刀相向”,大规模抛售呢?这涉及到 抛售美债的实际操作和潜在后果,而这些后果很可能是中国自身也无法承受的。

一、 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同时也是对中国自身的“自伤”

利率飙升与美元贬值: 如果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市场会预期债券供应量剧增,导致美债价格下跌,相应地,收益率(利率)会飙升。美国政府为了吸引其他买家,可能不得不发行更高利率的债券。这对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是巨大的打击,也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然而,这种动荡对中国来说并非好事。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美国利率的飙升会通过多种渠道传导:
全球资本回流: 高利率会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挤压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融资空间,使得中国企业和政府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成本上升。
美元升值压力: 在抛售美债初期,可能会出现美元贬值,但随后,如果市场认为美国经济能够承受高利率,或者避险需求增加,美元反而可能因为全球资金回流而升值。美元的相对升值会削弱人民币的购买力,对中国的进口(尤其是大宗商品)造成不利影响,也使得中国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包括那些尚未抛售的美债)缩水。
金融市场传染: 全球金融市场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美债市场的剧烈波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全球股市、债市以及其他资产的价格,导致风险资产遭到抛售,避险情绪升温。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样会受到波及,可能导致股市下跌、资本外流等风险。

中国外汇储备的缩水: 假设中国持有价值数万亿美元的美债。在“杀敌”的同时,中国自己持有的这些资产价格会立刻大幅下跌,直接导致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这无疑是“损人不利己”的典型情况。即使是为了反击,也要考虑付出的代价是否过于沉重。

人民币汇率的复杂影响: 抛售美债,理论上可能会导致美元贬值,对人民币有利。但正如前面所说,这种影响非常复杂。如果市场恐慌情绪蔓延,避险需求推高美元,或者中国为了稳定市场而干预汇市,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可能并非如预期般有利。不稳定且大幅波动的汇率对经济的伤害是巨大的。

二、 缺乏替代性资产的选择

即使中国愿意承担一部分损失,也需要 有足够多的、流动性好的、能够承载如此巨额资金的替代性资产。目前来看,全球市场上并没有能够完全替代美债的资产:

其他国家国债: 即使抛售美债,中国也需要投资其他国家的国债,比如德国、日本的国债。但这些国家的国债规模远小于美债,其市场容量和流动性也无法与美债相比。如果中国将巨额资金涌入这些市场,可能会推高其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甚至引发这些市场的波动。
黄金等贵金属: 黄金是重要的避险资产,但其市场规模不足以吸收中国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规模购买黄金会导致金价飙升,而持有黄金本身也无法产生收益。
大宗商品、股票、房地产: 这些资产的波动性相对较大,流动性也比国债差很多,难以作为外汇储备的主要载体。

三、 并非“武器”,而是“筹码”

更重要的是,理解中国持有美债的性质。它更像是一种 “筹码”,而不是随时可以挥舞的“武器”。

“互相伤害”的警告: 中国持有美债,最直接的意义在于,一旦中国真的开始大规模抛售,它就向美国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有能力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迫使美国在贸易战中三思而后行。这是一种 威慑,而不是实际的攻击。美国政府和央行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会在制定对华政策时,考虑到潜在的这种“反噬”效应。
非对称性: 贸易战的本质是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而抛售美债则是一种金融层面的反击。从经济结构和金融工具的使用上,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中国选择在贸易摩擦中坚持使用更符合自身优势的策略,比如提高关税、限制美国产品进口、支持国内产业发展等,而不是孤注一掷地使用一种可能造成巨大反噬的金融武器。
战略的灵活性: 保留持有美债的现状,也为中国保留了更多的战略灵活性。如果未来形势发生变化,或者中国找到了更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仍然可以选择调整其美债持有策略。而一旦“牌”打光,就失去了未来的选项。

四、 国际金融体系的复杂性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全球金融体系的 内在复杂性。美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其稳定与流动性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动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任何关于大规模抛售美债的讨论,都需要考虑其对整个国际金融秩序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这可能超出贸易战本身的范畴。

总结来说,中国不选择大规模抛售美债反击美国,并非因为“不敢”,而是因为“不值得”或“代价过高”。 这是一种基于 理性经济算计 的决策,旨在最大化自身利益,最小化潜在风险。在贸易战的复杂博弈中,中国更倾向于采用更加稳健、可控且符合自身经济利益的策略,而不是一种可能对自身造成巨大伤害的“同归于尽”式的反击。持有美债,更多的是一种 潜在的威慑力量,一种在特定时刻可以被提及的“选项”,而非一张可以随意挥霍的“王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一个好朋友欠你钱~现在你朋友因为一点事跟你闹了矛盾~你现在逼他还钱~他欠你100说现在还的话只能还你95(你卖美债价格会跌的)~这事划算么?

最好的办法是跟他其他债主说~这鸡巴欠我钱各种耍赖(买我们家东西用美元打欠条~我们拿了美元欠条去并购他们家的高科技企业等优质资产时以国家安全为由各种阻扰~拿了个美债还各种加息贬值~美元指数还跌个不停~咋感觉是我在还他钱?)~对我还这么嚣张(当债主是孙子)~以后大家不要借钱给他了~借钱给我比给他好多了~

今年5月份我们的金融业就可能对外开放(各种不法金融集团今年都被横扫~打扫干净屋子准备迎接客人)~我们今年改革开发40周年还可能降低汽车等各种关税~到时候我们大量的买买买~全用人民币(大幅提高外债水平)~借钱给我你们放心~在家门口就能买到D股等我国优质资产~还可以投资一带一路项目~收益率比垃圾美债不知道强多少~现在还有石油——黄金——人民币锚定货币价值~要不要配置一点试试?

user avatar

哈哈哈。

外管局真的有过这种瞎操作的。

他们信了内奸抛售美债,反击美国的策略。


然后这些人,抛售了大量美债,换成了欧债,买了欧猪五国的债券。


卖了美债,从安全保障,随时能卖掉的美债,换成了问题众多,卖不掉的欧债。

2016年德意志银行因为持有欧债,欧债担保品形成的金融衍生品,已经破产。

为了避免债务暴露,连锁反应,中国还不得继续花钱收购了德意志银行。


现在外管局持有的欧债,基本属于套牢状态,这是真的卖不掉,一卖就大跌。


美债卖掉获得的是美元。

美国银行是会破产的,2010年美国有157家银行破产。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只保障25万的基础赔偿。

一万亿美元,你打算存多少家银行?

不买美债,不存银行,你去买欧债,日债?


买黄金?买资源?

各国的黄金储备,不会轻易卖出,大笔资金进入任何市场,都能把市场搞乱。

中国是生产制造国,炒作资源,搞乱市场,最倒霉的就是自己。


更不用说,外资在中国有大量利润留存。

外资的资金转移,每年8000万吨进口大豆,2000亿美元芯片进口,各自资源,石油进口都需要美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一个让许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不利用其庞大的美债持有量作为武器,通过大规模抛售来反击美国?这似乎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但真的如此简单吗?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避免简单化和情绪化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持有美债的 缘由。这并非是中.............
  • 回答
    关于中美贸易战,确实有一部分中国网民会在网上表达对美国的“支持”或至少是对中国政府某些政策的批评,这种现象背后原因复杂,并非简单的是非黑白。要理解这一点,需要跳出宏大叙事的框架,深入到个体关切和具体认知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支持美国”这个说法本身可能需要细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非真的希望美国.............
  • 回答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其影响深远且多维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对美国在贸易战中的一些做法“叫好”,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并且往往涉及对国家利益、全球经济秩序、技术发展路线以及意识形态等不同层面的考量。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部分人(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的观察者)对美国在贸易战中采取.............
  • 回答
    马前卒在《中美贸易战:为什么是大豆》演讲中提出的“消灭农民和小农经济”的言论,确实是一个极具争议和引发深刻讨论的观点。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马前卒一贯的“国家主义建构”和“后农耕文明转型”的宏大叙事框架下理解,并审视其逻辑、潜在影响以及不同维度的批评。以下是对这一言论的详细评价:一、 马前.............
  • 回答
    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中国手中确实握有几张关键的“牌”,这些牌既是其经济实力的体现,也包含着一定的战略考量。理解这些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这场博弈的复杂性。1. 庞大的国内市场:这是中国最核心、也是最扎实的底气。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消费市场。无论西方国家采取何种贸易限制措施,.............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这把火,自打烧起来,在中国经济这片土壤上留下了不少烙印。这事儿可不是简简单单地加几道关税那么简单,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且不少细枝末节之处,普通人或许不易察觉,但实实在在影响着咱们的日子。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出口和制造业。咱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工厂,靠着出口挣了不少外汇。贸易战一打,美国对中.............
  • 回答
    中美贸易战的阴影,如同笼罩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空的一片乌云,其影响深远而复杂,渗透到股市、债市、汇市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贸易争端,不如说它是一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博弈,而中国的金融市场,无疑是这场博弈中最直接的触碰者之一。股市:情绪的过山车与估值的重塑最直观的冲击,无疑体现在股.............
  • 回答
    当蒂姆·库克(Tim Cook)以及其他一些美国科技巨头的CEO们在谈论可能爆发的中美贸易战时,不约而同地强调“加强合作才能更加成功”,这背后蕴含着相当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逻辑和考量。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而是他们在复杂地缘政治格局下,为维护自身企业利益、全球供应链稳定以及技术发展大局,所做出的现实.............
  • 回答
    中美贸易战,一场始于2018年,由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中国积极应对的全球经济巨变,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这场冲突并非简单的经济摩擦,而是掺杂了政治、技术、国家安全等多重考量,其利弊如同硬币的两面,复杂且深远。美国视角下的利弊潜在的“利”: 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诉求: 美国方面认为,中国长期存在.............
  • 回答
    这组数据非常重要,它反映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几个关键方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核心数据拆解: 前8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3.05万亿: 这个数字代表了从1月到8月,中国和美国之间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总额。 增长25.8%: 这个增长率非常显著,表明尽管存在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
  • 回答
    关于中美贸易战是否会让中国步上日本“失去的20年”的后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为什么日本会经历“失去的20年”,以及中国当前面临的状况和潜在的应对策略。然后,我们再来谈谈普通人如何在可能到来的经济挑战中保护自己。日本“失去的20年”的由来与教训日本的“失去.............
  • 回答
    “贸易战”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对抗色彩,听上去就像一场非输即赢的殊死搏斗。但现实世界,尤其是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远比这复杂。如果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中“输”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崛起的希望?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输”?贸易战没有一个明确的裁判来宣判谁.............
  • 回答
    2018年3月,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为标志,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中国政府对此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了一系列反击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以下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主要反击措施,以及对其有效性的详细分析:一、中国的反击措施中国政府的反击措施主要.............
  • 回答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非一个简单的“会”或“不会”就能概括的,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传导过程,其中的变量和不确定性很多。首先,我们得理解贸易战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经济增长的压力。当中国出口商品面临更高的关税,或者国内企业因为供应链受阻、原材料成本上升而影响生产和盈利能力时,整体经济增长的.............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无疑投下了一枚枚重磅炸弹,其影响之深远,触及方方面面,绝非三言两语能道尽。首先,短期内的经济阵痛是显而易见的。关税的增加直接推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那些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甚至被迫停产、.............
  • 回答
    关于美国政府补贴豆农的钱是中国借的这种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视角,如果真的要往这个方向解读,那得把很多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给扭曲得非常厉害才能勉强说得通。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政府给自己的豆农发放补贴,这个钱的来源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 回答
    中美贸易战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中国要“打赢”这场贸易战,并非一个简单的目标,而是需要一个多维度、长期且灵活的战略。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可以采取的策略:一、 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提升自身实力(这是根本)这是中国应对贸易战最核心、最根本的战略。贸易战的本质是国家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较量,以.............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这潭水,深得很,想让它有个明确的“走向”就像要给变幻莫测的天气定个准一样,难度极大。但咱们可以顺着脉络,仔细捋一捋,看看这事儿往哪儿可能走,以及对咱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带来啥。贸易战的“过往”与“现在”:一场拉锯战这场贸易战,说白了,是中国经济崛起,美国觉得有点“不习惯”或者说“不舒服”的.............
  • 回答
    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国家层面的谈判或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但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选择,都能以小汇聚成大,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这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行动。一、理性消费,支持国货,筑牢国内经济根基。中美贸易战的核心在于竞争与博弈,而国内经济的稳健是抵御外部.............
  • 回答
    特朗普将中美贸易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挂钩,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交易型”外交策略,也是他标志性的“美国优先”思维的体现。理解这一策略,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策略的核心逻辑:交换与压力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思想是,没有什么不能交易的。如果中国想在中美贸易战中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关税减免、市场准入的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