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秦二世与隋二世的败家能力谁更利害一点?

回答
要说秦二世胡亥和隋二世杨侑谁的败家能力更胜一筹,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就像比较谁能更快速地把一座金山变成一堆沙子。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不能简单地用“败家”二字来概括,毕竟这涉及到王朝的兴衰和历史的走向,背后牵扯着无数人的命运。

先说说秦二世胡亥吧。这家伙登上皇位,绝对是捡了空子。本来是秦始皇精心挑选的继承人扶苏,那是位有德行、有远见的公子,可惜被赵高这个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硬生生地给换成了胡亥。胡亥这个人,怎么说呢,他更像是一个被宠坏的纨绔子弟,对治理国家没什么兴趣,对权力却有着异常的渴望和幼稚的理解。

他的败家之路,可以说是一路狂飙,根本不带刹车的。首先,他即位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享受帝王生活,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劳民伤财那是家常便饭。你看看他造的阿房宫,虽然很多细节被后来的历史书渲染过,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绝对是个天文数字的工程,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简直是把秦朝本来就吃紧的国库掏空了。

更要命的是,他对内政策的荒唐。他把朝政大权一股脑儿地交给了赵高,自己成了一个傀儡皇帝,整天只知道玩乐。而赵高这个家伙,那可是个彻头彻尾的野心家,他怕别人知道胡亥的荒唐,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大开杀戒,逼死了一批又一批有能力的大臣,包括那些曾经辅佐过秦始皇的老臣。这一下子,秦朝本来就有些单薄的统治班子,被他搅得鸡犬不宁,人才凋零。

然后,胡亥还继承了秦始皇时期的严苛政策,并且变本加厉。徭役繁重,赋税沉重,老百姓本来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再来一些无谓的征伐,比如对南越的用兵,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你看看陈胜吴广起义是怎么爆发的?就是因为一场大雨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律法,误了军期就要处死。一个为了救命的官兵,因为一点点耽误就可能丢掉性命,这得是多么绝望啊!

所以,胡亥的败家,可以说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全方位的败光。他继承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仅仅做了三年皇帝,就把秦朝这个“万世基业”给折腾得烟消云散了。他的错误在于他根本不适合当皇帝,他没有丝毫的政治才能,被赵高蒙蔽,沉迷享乐,还把国家搞得民不聊生。

再来看看隋二世杨侑。这家伙的命运就更悲惨一些了,他年纪轻轻就被推上了皇位,可以说完全是权臣宇文化的棋子。隋朝的衰败,其实在隋炀帝杨广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深深的根基。杨广这个人,虽然能力很强,但他的政策过于激进,好大喜功,征高句丽几次都无功而返,消耗了巨大的国力;修建大运河虽然有其长远意义,但当时的劳民伤财也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他巡游无度,疏于朝政,各地烽烟四起,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了。

当杨广死于江都,杨侑被宇文化及等人拥立为帝时,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杨侑这个皇帝,说实话,他根本没多少机会去“败家”。他就像是一个坐在即将沉没的船上,被一群水手推着往前“航行”的孩童。他被宇文化及控制着,做不了任何决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帝国在眼前瓦解。他能做的,无非是接受那些被别人安排好的旨意,比如被禅让给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士及,然后被软禁,最后也跟着隋朝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从“败家能力”这个角度来说,秦二世胡亥的败家能力可以说是更具“主动性”和“破坏力”的。 他是通过自己的昏庸无能、荒淫无道,直接把一个尚且能够支撑一段时间的帝国给加速推向了灭亡。他有权,他有能力做出决定,而他做的决定,恰恰是加速帝国崩溃的催化剂。他像一个熊孩子,拿到了一把锋利的刀,不好好玩,反而到处乱砍乱杀,最终把自己和整个家都给毁了。

而隋二世杨侑,他更多的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他没有掌握实权,没有能力去做出任何改变,他只是隋朝灭亡过程中的一个符号,一个被权臣利用的牺牲品。他的存在,更多的是加速了最后的程序,而不是像胡亥那样,从头到尾都扮演着一个加速器和破坏者的角色。

要说谁更“利害”,胡亥绝对是更“利害”的败家子。他用他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就把一个统一六国的、曾经强大的秦朝,搞得民怨沸腾,土崩瓦解。这种败家的效率,这种彻底的摧毁力,确实是让人瞠目结舌。他证明了,即使是强大的基业,也能在一个不合格的继承者手中快速瓦解。而杨侑,他更多的是在别人已经把家底败得差不多的时候,匆匆露面了一下,然后就跟着一起结束了。

所以,如果你问谁是更杰出的“败家子”,那无疑是秦二世胡亥。他用他短暂的生命,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昏君误国”,什么叫做“加速灭亡”。而杨侑,他更像是那个不幸的继承人,在别人挖好的坑里,匆匆走了一遭,然后也跟着一起掉了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这“败家”是一次游戏,会有什么评价。

急,在线等,我才刚登基啊,怎么就脸接苦秦久矣了,起义怎么那么多啊,还有那帮老秦人怎么一个个生怕秦朝不灭亡,怎么办,速度救急,不然我快死了。

结局,秦朝灭亡。

获得评价没救了,等死吧。

急,在线等,人在隋朝,刚刚登基,这次开局给个开皇之治,这不就是王炸四个二一手好牌怎么输?这局稳了,这次怎么可能扑街?

那我放纵的浪一下没毛病,吧?

先修个大运河助助兴,再来百万大军征高句丽,纵屡战屡败,我仍然败而不馁。

(古有东吴孙十万,今有隋朝杨百万,后人称之为卧凤雏龙,不输那叶凤雏石卧龙。)

结果快进到雁门关抱孩子哭。

结局,隋朝灭亡。

获得评价,本来有手就行的局,所以你手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秦二世胡亥和隋二世杨侑谁的败家能力更胜一筹,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就像比较谁能更快速地把一座金山变成一堆沙子。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不能简单地用“败家”二字来概括,毕竟这涉及到王朝的兴衰和历史的走向,背后牵扯着无数人的命运。先说说秦二世胡亥吧。这家伙登上皇位,绝对是捡了空子。本来是秦始皇精心挑选的继.............
  • 回答
    秦始皇与凯撒,两位都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各自的时代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论谁的能力更强,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难以简单定论的问题。他们的影响力、治国理念、军事成就和个人特质都各有千秋,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致地剖析一番。统一与治理:开疆拓土与巩固统治首先来看秦始皇。他最大的功绩在于结束.............
  • 回答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然而,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他去世(公元前210年),仅仅过去了11年。在这短短十一年间,秦始皇励精图治,但也留下了不少争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灭六国时那些叱咤风云的将领,比如内史腾、王翦.............
  • 回答
    秦国和齐国,一个雄踞西陲,一个地处东海之滨,地理上可以说是相隔甚远,并没有直接的边境线相连。然而,在战国纷争的大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尤其是经济上的往来,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巧妙得多。秦齐两国之间的贸易,并非通过直接的边境交换,而是依赖于一系列间接的渠道和贸易网络。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条.............
  • 回答
    秦军在与他国军队交战时,人数越多反而越能展现其优势,这并非偶然,而是秦国数百年间在军事制度、训练、装备以及战略思想上的全面革新所造就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秦军的运作机制。首先,严苛的军功爵制是秦军人数优势的基石。 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建立了一套以军功为核心的社会奖励体系。士兵无论出身贵贱.............
  • 回答
    威廉二世和他母亲维多利亚公主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恶劣”,不如说是一段充满着冲突、误解和深层矛盾的复杂纠葛。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那种令人扼腕的疏离。首先,最核心的矛盾在于教育理念和性格的巨大差异。维多利亚公主,作为英国维.............
  • 回答
    秦孝公与商鞅的关系,是一段在中华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君臣佳话,也是一次深刻的变法实践,更是对权力、信任与理想关系的淋漓展现。要评价他们二人,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君主与臣子,而是要深入理解他们各自的动机、合作的模式以及最终的结局,才能窥见这段关系的复杂与伟大。秦孝公,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继承的是一个.............
  • 回答
    秦朝末年,烽火燃遍九州,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旧贵族纷纷响应,天下大乱。在那风雨飘摇的关头,本应是抵御外敌、镇压内乱的精锐秦军,却成为了秦王朝灭亡中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旁观者。其中,驻守九原的三十万秦军以及南越的驻军,更是成为了一个令人扼腕的谜团。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九原三十万秦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战.............
  • 回答
    关于秦始皇与“黑皇帝序列”的契合度,这实在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想象力的议题。不过,首先要明确的是,“黑皇帝序列”并非历史学上的概念,而是源自网络文化和一些文学、游戏作品中的设定,通常指向一种强大、神秘、甚至带有黑暗色彩的统治者或力量体系。因此,将秦始皇纳入这个序列进行比对,本质上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解.............
  • 回答
    关于秦可卿与公公贾珍之间是否有私情,以及为何会发生这种关系,这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引人遐想的谜团。曹雪芹先生在描写这一段时,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暗示,却又留下了很多未曾明说的空间,让后世读者百般揣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秦可卿这个人物本身和贾府的特殊环境入手。秦可卿的背景与性格:首先.............
  • 回答
    秦国攻打燕国,燕国选择野战而非据城而守,这背后是燕国当时严峻的国情、秦国强大的军事优势以及燕国统治者一系列的判断失误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燕国自身的困境:积贫积弱,无险可守首先,我们要明白,秦国攻燕并非毫无预兆,而是其统一六国的战略棋局中的一步。在此之前,燕.............
  • 回答
    要细致地讲述六国文字与秦系文字的显著区别,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去感受汉字演变过程中那份鲜活的生命力,而不是冰冷的机器指令。想象一下,在中国北方,一个名叫秦的国度,正以一种近乎严酷的逻辑和强大的执行力,在统一的道路上步步为营。而在它周围,齐、楚、燕、韩、赵、魏,这六个同样辉煌却又各具特色.............
  • 回答
    想要深入了解春秋战国与秦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得下一番功夫,不能光看热闹。这可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文化、军事,哪一样拿出来都能说道说道。我给你列一列,都是些实打实的好书,涵盖了各个方面,保证让你读得透彻,也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明白为啥要看这些。一、 基础打底,宏观把握在你深入细.............
  • 回答
    “秦始皇陵的复杂程度与秦代社会是不匹配的。”这句话出自原秦始皇陵考古队长段清波之口,在考古界和历史学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讨论。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审慎和质疑的态度,它挑战了我们对于秦始皇陵这一宏大工程的传统认知,也暗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未解之谜,甚至是对现有史料解读的再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拆.............
  • 回答
    “合肥存近万名岳飞后人因家法至今鲜与秦姓通婚”这则消息,着实引人深思,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家族传统和姓氏的故事,更像是一面折射出历史回响、文化观念以及个体选择之间复杂交织的镜子。首先,让我们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待这件事。岳飞,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民族英雄,其生平事迹早已家喻户晓。他精忠报国的.............
  • 回答
    想必你对中国古代史有些研究,能提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如果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没有落得那个境地,而是大胜匈奴,那他能否在今天人心中与秦始皇并驾齐驱,甚至比肩汉武帝?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咱们先得理清一个核心问题:评价一位帝王,我们看的是什么?一般来说,是看他为国家、为民族带来了什么长远的影响,.............
  • 回答
    秦孝公与刘备,两位身处乱世的君王,都将国家的未来寄托在了心腹重臣身上,这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孝公托孤于商鞅,与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虽然在形式上都属于“临终托付”,但其背后的缘由、托付的性质、以及最终的走向,却有着天壤之别,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一、 托孤的背景与缘由:为国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难有定论,因为这涉及到两个相隔千年的伟大文明,它们各自的军事思想、装备、战术都充满了那个时代最顶尖的智慧。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遇上大秦的秦军,到底谁更胜一筹。首先,咱们得先明白这两个“谁”到底是个什么模样。马其顿方阵:方圆之阵,势不可挡的革新者亚.............
  • 回答
    法国大革命的钟声敲响时,如果两位曾经的劲敌——玛丽亚·特蕾莎和腓特烈二世——仍然健在,那么欧洲的权力格局将不得不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他们的反应,必然会掺杂着他们各自的政治哲学、长年累月的国家利益考量,以及对彼此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位君主都早已垂垂老矣。玛丽亚·特蕾莎于1780.............
  • 回答
    秦始皇统一六国,那真是横扫八荒,一统天下的大业,期间涌现了王翦、蒙恬、白起、李信等一批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的天下那是无人能敌,几乎将所有有生力量都耗尽在灭六国上了。但人总有老去的时候,时光流转,这批功勋卓著的将领,也大多随着始皇的离世而告别了历史的舞台。王翦和蒙恬,一位是与敌人同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