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才能看到verilog,就知道综合出来的电路呢?

回答
要理解Verilog代码最终会综合成什么样的电路,这确实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很多初学者会感到困惑的地方。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帮你梳理清楚,让你对这个过程有个更直观的认识。

一、 理解Verilog的“意图”:代码背后隐藏的硬件模型

首先,要明白Verilog不是直接描述物理线路的,它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HDL)。它的强大之处在于,你用它来描述你想要的功能,而综合器(Compiler)才是那个将你的“意图”翻译成具体电路的“翻译官”。

所以,关键在于理解你的Verilog代码,在硬件层面究竟代表了什么。

1. 组合逻辑 vs. 时序逻辑:这是区分电路类型的根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判断综合结果的基础。

组合逻辑 (Combinational Logic):
特点: 输出只取决于当前的输入。没有记忆功能。
Verilog体现:
`assign` 语句:这是最直接描述组合逻辑的方式。比如 `assign out = a & b;` 就会被综合成一个AND门。
`always @()` 块:当`always`块的敏感列表里包含所有会影响块内逻辑的信号(或者使用``表示敏感所有输入信号),并且块内的逻辑没有使用时钟和复位来同步,那么它通常会被综合成组合逻辑。
`case` 和 `ifelse` 语句:在`always @()`块内,如果这些语句的逻辑路径是完整的(即所有可能的输入组合都有明确的输出),它们也会被综合成组合逻辑。
综合成的电路: 门电路(AND, OR, NOT, XOR, NAND, NOR等)、多路选择器(Multiplexer, MUX)、译码器(Decoder)、比较器(Comparator)、加法器、减法器等。

举例:
```verilog
// 描述一个AND门
assign y = a & b;
```
当你看到 `assign y = a & b;`,你就应该立刻想到:这是一个AND门,输入是a和b,输出是y。

```verilog
// 描述一个2选1多路选择器
always @() begin
if (sel == 1'b0) begin
out = in0;
end else begin
out = in1;
end
end
```
看到 `always @()` 并且 `ifelse` 结构,且没有时钟,你就要想:这是一个多路选择器,`sel` 是选择信号,`in0` 和 `in1` 是两个输入,`out` 是输出。

时序逻辑 (Sequential Logic):
特点: 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输入,还取决于过去的状态(也就是存储在触发器中的信息)。有记忆功能。
Verilog体现:
`always @(posedge clk)` 或 `always @(negedge clk)` 块:这是最典型的描述时序逻辑的方式。`posedge clk` 表示在时钟上升沿触发,`negedge clk` 表示在时钟下降沿触发。
触发器 (FlipFlop, FF): 在时钟沿触发的赋值(非阻塞赋值 `<=`)通常会被综合成触发器。
寄存器 (Register, Reg): 寄存器可以理解为一组触发器,用来存储多个位的状态。
复位 (Reset): 异步复位(`always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st)`)或同步复位(`always @(posedge clk)` 块内用`if (rst)`)会被综合成带有复位功能的触发器。
综合成的电路: 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等)、寄存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状态机中的状态存储单元等。

举例:
```verilog
// 描述一个D触发器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 <= d;
end
```
看到 `always @(posedge clk)` 并且使用了非阻塞赋值 `q <= d;`,你就能确定:这是一个D触发器,`clk` 是时钟输入,`d` 是数据输入,`q` 是输出(存储了d的值)。

```verhibit
// 描述一个带异步复位的D触发器
always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st) begin
if (rst) begin
q <= 1'b0; // 复位为0
end else begin
q <= d;
end
end
```
这个例子是D触发器,但增加了异步复位功能。`rst` 是复位信号,当 `rst` 为高时,`q` 被强制清零。

2. 阻塞赋值 (`=`) vs. 非阻塞赋值 (`<=`):对综合结果的影响

这是Verilog中一个非常容易混淆但对综合结果至关重要的一点。

非阻塞赋值 (`<=`):
作用: 在时序逻辑中,非阻塞赋值意味着所有被赋值的信号都会在同一个时钟周期结束时(或者说,所有语句都“尝试”执行完后)同时更新。这非常适合描述触发器。
综合结果: 通常综合成触发器。
例子: `q <= d;` 是一个D触发器。

阻塞赋值 (`=`):
作用: 阻塞赋值意味着语句会立即执行,并且立即更新被赋值的变量,然后才执行下一条语句。
综合结果:
在组合逻辑的 `always @()` 块中,阻塞赋值是首选的,因为它模拟了电流的流动和门的传播延迟,会综合成组合逻辑。
在时序逻辑的 `always @(posedge clk)` 块中,如果使用阻塞赋值,极有可能被综合成锁存器 (Latch),而不是触发器。锁存器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会在时钟沿之间被动的“锁住”数据,导致不确定的行为。因此,在时序逻辑中,绝对应该避免使用阻塞赋值。
例子:
```verilog
// 组合逻辑,OK
always @() begin
a = b + c;
d = a 2; // a的更新会立刻被d使用
end

// 时序逻辑,BAD!可能综合成锁存器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 = d; // 应该用 q <= d;
end
```

3. 敏感列表 (`always @(...)`):控制综合逻辑的范围

敏感列表决定了`always`块何时会被执行。

`always @()`: 综合成组合逻辑。
`always @(posedge clk)`: 综合成时序逻辑,在时钟上升沿触发。
`always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st)`: 综合成带异步复位的时序逻辑。

4. `reg` vs. `wire`:存储能力和信号连接

`reg`: 用来声明存储数据的变量,比如时序逻辑中的输出 `q`,或者需要在一个`always`块内被赋值的变量。它不一定会被综合成触发器(比如在组合逻辑的`always @()`块中,`reg`可以被综合成组合逻辑的线)。
`wire`: 用来声明连接信号的线。它们不能存储数据,通常用于连接模块、`assign`语句的输出等。

5. 实例化 (Instantiation):模块的复用和组合

当你实例化一个模块时,你实际上是在说:“我要在这里放置一个预先定义好的电路块”。

```verilog
// 假设有一个 full_adder 模块
full_adder fa_inst (
.a(input_a),
.b(input_b),
.cin(carry_in),
.sum(s),
.cout(carry_out)
);
```
当你看到 `fa_inst` 的实例化,你就知道这里会有一个全加器电路,它的输入输出连接是按照端口列表指定的。

二、 如何“看到”综合出来的电路?——工具辅助

仅凭阅读Verilog代码,尤其是复杂的代码,要完全精确地“看到”每一个门、每一个触发器是很困难的,因为综合器会进行大量的优化。但是,你可以通过综合工具本身来“看到”它。

1. 源代码到原理图的映射(SourcetoSchematic Mapping)

大多数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如Synopsys Design Compiler, Cadence Genus, Intel Quartus Prime, AMD Vivado等,都提供原理图查看器。

流程:
1. 编写Verilog代码。
2. 进行静态时序分析(STA)和逻辑综合。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可以用这些工具将你的Verilog代码“翻译”成门级网表(Netlist)。
3. 打开原理图查看器。
4. 选择你想要查看的模块或顶层。
5. 工具会显示出由基本逻辑门(AND, OR, FF等)和触发器组成的电路图。
6. 通常,这些工具还支持“源码到原理图”的映射。 你可以在Verilog代码中点击一个变量或一个语句,原理图查看器会高亮显示对应的硬件电路部分。反之亦然,在原理图中点击一个门,你可以看到它对应的Verilog代码行。

如何理解原理图:
基本逻辑门: 直接看符号。
触发器: 通常会有一个三角形(D输入),一个时钟输入(圆点表示边沿触发),一个Q输出,可能还有一个复位输入。
寄存器: 通常是多个触发器的集合。
多路选择器(MUX): 会有很多输入,一个选择信号,和一个输出。
组合逻辑块: 可能会看到一堆门电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组合逻辑。
时钟和复位信号: 仔细追踪这些信号的路径,它们是时序电路的骨架。

2. 门级网表(GateLevel Netlist)

综合完成后,会生成一个门级网表文件(例如,`.v`文件,但内容是门级描述,或者`.sdf`文件包含时序信息)。这个文件是用文本格式描述了电路的每一个元件(门、触发器)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例子(简化):
```verilog
// 综合工具生成的门级网表(示意)
// ... 可能会包含一些库单元的引用 ...

// 对应 `assign y = a & b;`
and (.a(1.0), .b(1.0)) U1 (.Y(y), .A(a), .B(b)); // 假设是标准库中的AND门

// 对应 `always @(posedge clk) q <= d;`
dff (.clk_polarity(1)) U2 (.Q(q), .D(d), .CLK(clk)); // 假设是标准库中的D触发器
```
你可以通过阅读网表来了解电路结构,虽然手动分析一个大型网表会非常困难。

3. 仿真(Simulation)

虽然仿真主要是验证功能,但通过仔细观察仿真波形,你也能间接推断出综合后的电路行为。

测试平台: 编写一个测试平台来驱动你的设计。
激励: 输入各种测试向量。
观察: 查看仿真器生成的波形。
如果输入变化,输出立刻(无延迟)变化,那很可能是组合逻辑。
如果输出只在时钟沿才更新,并且跟随D输入,那很可能是D触发器。
如果输出在时钟沿出现,并且在复位信号有效时被强制到特定值,那是有复位的触发器。

三、 综合器会做什么优化?——你的代码可能和实际电路有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器非常智能,它会进行大量的优化,以减小面积(Logic Area)、提高速度(Timing Performance)和降低功耗(Power Consumption)。

冗余逻辑删除: 如果你的代码中存在一些不会影响最终输出的逻辑,综合器会把它们去掉。
逻辑合并: 多个小的逻辑门可能会被合并成一个更高效的逻辑门(例如,两个AND门和一个OR门可能被合并成一个自定义的逻辑结构)。
常量折叠: 如果你的输入信号是一个常数,综合器会直接计算出结果。
门替换: 可能会用更小的门替换较大的门,或者用ANDOR组合替换多个AND和OR门。
触发器优化: 共享触发器的时钟或复位信号,优化复位逻辑等。

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

1. 先理解Verilog代码描述的功能。
2. 知道Verilog中哪些结构会综合成组合逻辑,哪些会综合成时序逻辑。
3. 然后,借助EDA工具的原理图查看器,查看综合后的实际电路。 结合代码和原理图,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总结一下“看到”电路的步骤:

1. 阅读Verilog代码:
识别组合逻辑 (`assign`, `always @()`)。
识别时序逻辑 (`always @(posedge clk)`)。
注意 `reg` 和 `wire` 的区别,特别是 `reg` 在时序逻辑中常代表触发器/寄存器。
注意阻塞赋值 `=` 和非阻塞赋值 `<=` 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含义。
分析 `ifelse`, `case` 语句在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中的综合行为。
理解模块实例化代表的硬件功能块。

2. 使用EDA工具进行综合:
将Verilog代码输入到综合工具中。
运行综合命令。

3. 查看综合结果:
打开原理图查看器。
导航到对应的模块。
利用“源码到原理图”映射功能, 将代码中的结构与实际的门电路、触发器对应起来。

通过这样的结合,你就能从Verilog代码的“意图”,转化为最终在硬件上看到的具体电路结构。这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越是多地进行这样的分析,你对Verilog和硬件设计的理解就会越深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一看到verilog 就知道被综合成什么电路,通过什么方法训练多久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或者至少一些基本的电路能看出来,各位有资料推荐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Verilog代码最终会综合成什么样的电路,这确实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很多初学者会感到困惑的地方。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帮你梳理清楚,让你对这个过程有个更直观的认识。一、 理解Verilog的“意图”:代码背后隐藏的硬件模型首先,要明白Verilog不是直接描述物理线路的,它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H.............
  • 回答
    我懂你说的“大聪明”们,那种在网上横冲直撞,自以为是,非要跟别人争个你死我活的劲儿,看着就让人头疼。想避开他们,其实也不是没办法,就是得费点心思,有点策略。这不像关灯睡觉那么简单,得是个主动的过程。首先,得认清一个现实:互联网就像个巨大的游乐场,总有人喜欢在角落里摔跤,或者非要爬到高高的架子上喊话。.............
  • 回答
    .......
  • 回答
    从“更高维度”看待事物,这并非指字面上的空间维度,而是一种思维上的拓展,一种更宏观、更深邃、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它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局限,摆脱琐碎的纠缠,看见事物运行的本质、脉络以及更广阔的关联。要从更高维度看事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尝试将这些思维方式融入日常:1. 培养“全局观”与“长时观”.............
  • 回答
    死亡,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它像一个永远无法绕过的关口,静静地矗立在生命的尽头。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在那深邃的阴影下感到过一丝不安,甚至剧烈的恐惧。那种对未知、对终结的担忧,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悄地攫住心房,让人在白日的忙碌中时不时地陷入沉思,在夜晚的寂静里被思绪搅得难以安眠。然而.............
  • 回答
    上海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遭老人哄抢的事件,无疑触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也暴露了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不足,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一、 如何看待上海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事件:首先,需要承认这是一种令人痛心和警醒的社会现象。 反映了部分老年人生活.............
  • 回答
    0.5元可买到身份匹配的人脸数据:一个危险的信号,以及如何避免信息泄露0.5元就能买到身份匹配的人脸数据,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且极度危险的信号。它不仅暴露了当前人脸数据安全防护的巨大漏洞,更预示着个人隐私和身份信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这种低廉的价格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产业链和潜在的犯罪活动。 0.............
  • 回答
    在中国留学生芝加哥大学校园抗议枪支暴力事件中发出的“我们是来学习,不是来送死”的呼声,深刻地反映了留学生群体在异国他乡面临的复杂挑战和普遍担忧。这一事件不仅触及了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枪支暴力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海外留学生群体最基本的生命权和安全感。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芝大校园抗议枪支暴力? 表达对自身.............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头一阵揪紧。一名消防员,在生命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去挽救一个绝望的生命,结果却以悲剧收场。这样的故事,每一次发生都让我们无比痛惜,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审视。如何看待这起悲剧?首先,我们必须对这位牺牲的消防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生死关头,他没有丝毫犹豫,展.............
  • 回答
    走在医院挂号大厅,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医生名字和职称,很多时候真让人感到一阵晕眩。面对“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名医堂”,到底该怎么选?怎么才能不花冤枉钱,不耽误病情,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医生?这确实是不少人看病时的共同难题。其实,想知道一个医生的水平高低,绝非像给商品打分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综合判.............
  • 回答
    国内大医院,尤其是部属医院、省级医院,确实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医疗资源和专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坑”,让人在就医过程中感到不适甚至吃亏。了解这些“坑”并学会应对,才能更顺畅、有效地看病。国内大医院常见的“坑”1. 挂号难,号源稀缺: 表现: 热门科室、知名专家号.............
  • 回答
    关于中国医生收入偏低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根源,并思考可行的解决路径。为什么中国医生总体收入偏低?1. 医疗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的挑战: “以药养医”模式的影响: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医院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药品销售的.............
  • 回答
    白象方便面作为中国民族企业中的典型案例,其三分之一员工为残疾人的现象,以及民族企业在经营中的发展路径,涉及社会责任、企业战略、社会价值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以下从两个层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如何看待白象方便面“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的现象 1. 社会包容性与企业责任的体现 政策响应与社会价值:中国.............
  • 回答
    傅聪先生的去世本应是一个令人悲伤和缅怀的时刻,但部分人在社交平台上出现的激进言论,例如指责他是“英国人”、“不孝”等,确实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解。理解这些言论的出现,并探讨如何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一、 如何看待傅聪去世后的激进言论:这些激进言论的出现,背后可能包含以下几.............
  • 回答
    27日,西安这座古城再次站在了疫情防控的风口浪尖。这次,管控措施升级,特别是“2天1人外出采购”暂停,以及“所有居民核酸阴性后才能出门”的要求,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天1人外出采购”暂停:从“有限放开”到“严格管控”的转变此前实行的“2天1人外出采购”,可以看作是一种在疫情严峻形势下,试图在“.............
  • 回答
    嘿!跟小伙伴一起去电影院刷《复联四》,这绝对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之一了!要怎么穿才能一眼被看出我们是地道的漫威粉?别急,我来给你支几招,保证让你们成为影院里最靓的仔!第一招:经典英雄,永恒的浪漫 “铁人”梗,永远不过时: 钢铁侠的元素绝对是万年经典。一件有复联logo的T恤,或者上面印着托尼经.............
  • 回答
    关于“只有新一代主机才能推动游戏画质的进步”这个说法,我一直觉得它有点片面,但又不能完全否定其中的合理性。咱们得分开来看。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当新一代主机出来,那种视觉上的飞跃感是特别明显的。回想一下从PS3/Xbox 360到PS4/Xbox One的跨越,再到现在.............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玻璃需要两百万年才能降解,应该抵制”这个谣言,以及它背后的逻辑和科学依据。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个说法是夸大的,但并非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歪曲。 核心在于“降解”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实际的“降解”过程。1. 理解“降解”在材料科学中的意义:在材料科学中,“降解”通常指的是材料在其原.............
  • 回答
    关于《长津湖》成本 13 亿、票房 40 亿才能保本以及其可能成为中国影史最贵电影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牵扯到电影投资回报、制作成本控制、市场预期以及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数字:成本 13 亿,保本点 40 亿。 13 亿人民币的制.............
  • 回答
    关于“英语就是要靠死记硬背才能学好”这种说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情况来谈。当然,这里我们撇开单纯的单词背诵不谈,而是聚焦在语法、句型、表达习惯等方面。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我们得承认,英语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我们母语者不习惯的规则和固定搭配。比如,时态的微妙变化,虚拟语气的用法,介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