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这东西,从来和政权组织密不可分。
所谓“语言就是具有陆海军的方言”,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只有一种语言具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的背书和推广,才能具有影响力。而要推广,就首先需要进行标准化(否则你都不知道推广什么);要标准化,需要首先集结学者进行整理。从整理,到标准化,到推广,都必须具有强有力的组织在背后支持。
粤语的影响力之所以较大,就在于,其本身至少有三个政府在支持粤语——香港政府,澳门政府和出于统战需要的广东省政府。由于六七十年代的一系列特殊事件和背景,陆港澳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方案(1960年广东的《广州话拼音方案》;1971年香港的《香港教育学院粤语拼音》为香港教育部门唯一承认的粤拼;1974年《法定语文条例》正式让中文获得英文同等地位)。在这几方的共同努力下,粤语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并被港澳和大陆民间沿用;香港政府和澳门政府将粤语作为(事实上)官方语言的推广和支持,以及广东处于统战需要的粤语宣传,也是粤语得以发扬光大的基础。而七十年代以来香港逐渐壮大的影视娱乐业,本质上是基于该语言根基所盛放的花朵。
就我们中国社会而言,由于对“结社”的限制,民间基本是一盘散沙,唯一有组织力的就是政府本身。就中央政府而言,其本身只推广一种语言,即汉语普通话。但具体分析的话,会发现各地的政府会“借”中央政府下放的授权和组织力来完成本地语言的推广。
具体来看,具有港澳和广东政府支持的粤语,既有财力又有组织度,无疑是所有方言里的No.1;而获得台湾部分支持,和福建省同样出于统战需要而支持的闽南语,其标准化、组织力、影响力仅次于粤语,但由于台湾以国语为主,闽南语的影响力还是低了粤语一个档次;而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等语言,由于没有授权,政府资源为方言所用的极其有限(也就分一点公交报站,城市新闻之类),可以说连第一步语言标准化都没有完成;或虽有完成,然影响力、组织力几乎为零。
其中最糟糕的当属吴语,由于其范围分布各省,连一个牵头的都没有,苏杭沪等各不服气,组织力堪称负数,甚至至今连标准音都没有选定,致使吴语区空有强大的经济、庞大的人口,却是消亡的最快的方言之一。
而各地少数民族语言又是另一种说法,由于各地民族自治政府获得了中央政府的授权,得以放开手脚,加上建国初期就开始的标准化,虽有财力不济之嫌,但组织度远超闽粤政府,综合来看,当在闽粤之下,吴客湘赣之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