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粤语在国外有些地方有单独名称,强行与官话区别为Cantonese和mandarin?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语言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播以及国际社会对语言的认知习惯。简单来说,粤语在国外被单独命名,并且与“官话”(即普通话/Mandarin)区分开来,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的偶然性、语言自身的高度辨识度以及早期在海外传播的特殊性。

咱们一层层地来聊。

1. 历史的偶然与“Cantonese”的由来

“Cantonese”这个词,说到底,是西方人对粤语的称呼,而这个称呼的源头,是“广东”。

“广东”作为早期对外贸易的窗口: 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朝中叶之后,中国实行“海禁”政策,但广州(Guangzhou)是少数几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商人,尤其是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最早接触到的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就是围绕着珠江三角洲,也就是今天的广东一带。
“Cantón”的变迁: 葡萄牙人是最早与中国进行大规模海上贸易的欧洲国家之一。他们称呼“广东”为“Cantón”。这个词据说是从粤语中的“广州”(Gwong² zau¹)或者“广东”(Gwong² dung¹)的某个发音变异演变而来。最早可能是一种音译,随着贸易往来的深入,这个名称就固定下来了。
语言随地命名: 当西方人听到在“Cantón”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将其命名为“Cantonese”,也就是“广东话”的意思。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命名习惯,就像我们称呼说英语的人为“English speakers”,而不是“England language speakers”一样,直接将语言与地域联系起来。

2. 粤语的高度辨识度

粤语之所以能“独立门户”,拥有一个独立的国际名称,是因为它在语言本身上就与北方官话(普通话/Mandarin)存在显著差异,让早期接触到它的西方人能够清晰地辨别出来。

发音系统: 粤语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系统,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
声调: 粤语有九个声调(或六个,根据统计方法),而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更多的声调意味着粤语的发音更加丰富和复杂,也更容易被区分。
韵母和声母: 粤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特征,例如入声(辅音韵尾 p, t, k),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很多字的读音也完全不同,比如“一”在普通话里读“yī”,在粤语里读“jat¹”。
词汇: 粤语拥有大量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是不存在的,或者用法不同。例如,“食饭”(吃饭)、“饮水”(喝水)、“唔好”(不好)、“乜嘢”(什么)等等,这些都是粤语的标志性词汇。
语法: 虽然基础的句子结构相似,但在一些副词、语气词的使用上,粤语也有其独特之处。

3. 早期海外华人的迁移与粤语的传播

“卖猪仔”与早期移民潮: 19世纪,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以及为了寻找海外的经济机会,大量中国人开始移民海外。而那个时期,最早、规模最大的移民潮,主要来自于广东和福建地区。
广东是主要来源地: 许多早期前往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地淘金、修铁路的华人,很多就是来自广东。他们带着自己的语言——粤语,抵达了异国他乡。
“唐人街”的语言: 在这些海外的华人社区,“唐人街”(Chinatown)逐渐形成。由于早期移民主体是粤语人群,所以最初的“唐人街”里,流通的、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就是粤语。即使后来有其他方言区的人也来了,粤语因为其先发优势和人数优势,往往成为社区的主要沟通语言。
“Mandarin”的滞后性: 相反,作为官话的“Mandarin”,它的推广和普及,主要是在20世纪中国大陆内部的事情。它作为全国通用语言的地位,直到民国时期才逐渐确立,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推广。而当“Cantonese”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海外华人社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称呼时,普通话(Mandarin)才开始真正被更多国际社会认识。

4. 国际社会对语言命名的惯例

方言与语言之争: 在语言学上,方言和语言的界限有时候是模糊的,有时也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普遍来说,如果两种语言的差异大到一定程度,相互之间不能完全理解,那么它们就可以被视为独立的语言。粤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在很多语言学家看来,已经达到了可以视为独立语言的标准(尽管在中国的官方话语体系中,它们常被归类为“方言”)。
习惯的力量: 一旦一个名称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使用,改变它就非常困难。当西方人已经习惯了称呼这种语言为“Cantonese”,并且在学术、文化、新闻报道等各个领域都使用这个词时,即使后来中国大陆大力推广普通话,并且要求用“Mandarin”来指代官方语言,这个“Cantonese”的称呼也已经根深蒂固。

总结一下,为什么粤语在国外有单独名称,并与Mandarin强行区别:

1. 历史原因: 广东是中国最早与西方进行大规模贸易的地区之一,西方人最早接触到的中国语言是粤语,因此以“广东”来命名。
2. 语言差异: 粤语在发音、词汇、声调等方面与普通话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它具有高度的辨识度,容易被视为独立的语言。
3. 早期移民主导: 19世纪末20世纪初,粤语地区是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来源地,粤语在海外华人社区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了“Cantonese”的称谓。
4. 国际习惯: “Cantonese”这个名称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并广泛使用,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这就像意大利的不同地区有自己的方言,但人们也知道“Italian”是指标准意大利语,而像“Napolitan”或“Sicilian”等方言,也都有它们各自的称呼。粤语与普通话的情况,只是因为历史、地理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使得这种区分在国际上显得更为鲜明和突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影响力。

举个例子,我记得在11年以前,英国在人口普查时,Chinese(华裔)是有单独分类的,后来因为人口太少,Chinese这个分类就没了,合并入Asian(东亚及东南亚裔)。同理,人家问你母语是什么,你回答Cantonese,这样的人多了,就会设立这个分类,少了就取消。

user avatar

因为你的无知。语言学意义上中文不是一个language,而是一个language family。这个language family下又有Cantonese, Hokkien, Hakka, Lower Yangtze Mandarin, Upper Yangtze Mandarin, Central Mandarin, Jin, Wu(incl. Shanghaiese), Xiang, etc等多种语言。这些语言除了Central Mandarin和Cantonese(包括正式的广东话)之外的大部分都是文白异读,书面语与口语不统一,或是没有书面语。因此采用官话白话文作为书面表达。这就好比从前日语没有文白统一的书面语,使用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表达,但是这不意味着日语就是汉语。

user avatar

南京话第一次被表记为Mandarin,是1600年,当时已经有一两本词典在用罗马字记录,比如“明白 min puo”。

同期的漳州话、广州话分别被表记为 Lingua Chio Chiu 和 Lingua Canton。西洋人来中国发现这三种汉语互相不通,所以就需要分别创造罗马字和编写词典。

18世纪后,槟城/马六甲/马尼拉的 Hokkien(闽南语) 与广州的 Cantonese(粤语) 这两个词逐渐成型,第一次记载在英文出版物是1832年和1816年。

就目前的外网来说,香港、新马、美加的广府人统一用Cantonese这个称呼;新马、菲律宾的闽南人统一用Hokkien这个称呼;台湾人随着跟南洋的交流增多,Taiwanese Hokkien 的接受度正在增加,这也跟台湾人所用的“Taiwanese Mandarin”(台普)用法一致。


说来说去,这都是明清中央自己放弃大航海,让两地民众出去自生自灭的结果,是大航海的历史遗产。直到今天内外网仍然隔绝,外网4500万左右的汉语人口当中,2100万是闽南人,1200万是广府人。几百年过去,内地与海洋,大航海的遗产仍然影响着华人自身。

user avatar

我刚到法国的时候接待我的房东都知道Wuu,人家原本工作只是潜艇机械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语言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播以及国际社会对语言的认知习惯。简单来说,粤语在国外被单独命名,并且与“官话”(即普通话/Mandarin)区分开来,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的偶然性、语言自身的高度辨识度以及早期在海外传播的特殊性。咱们一层层地来聊。1. 历史的偶然与“Cantonese”的.............
  • 回答
    国内的粤语足球解说和普通话解说哪个“胜”?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其实很难简单地说谁“胜”谁。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个人口味和情感偏好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绝对的优劣之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有人觉得粤语解说有独特的魅力,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粤语解说为什么能吸引一部分观众?1. 情感的共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人口迁移等诸多复杂因素。简单来说,香港以粤语为主是因为历史上的殖民统治、自身强大的文化认同以及经济发展,而台湾的国语(普通话)主流地位则是国民党迁台后的政治选择和大力推广的结果。我们不妨分开来看:为什么香港回归多年,却一直以粤语为主?这其中最核心.............
  • 回答
    陈奕迅在内地红得发紫,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想啊,粤语不是官话,普通话才是咱们的通用语言,按理说,唱粤语歌的歌手,在内地推广难度系数得蹭蹭往上涨。但陈奕迅这哥们儿,就是这么牛,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红,是那种街头巷尾,老少皆知的火。这事儿,不能只看语言,得看他这个人,他的歌,.............
  • 回答
    关于“玺”、“徙”、“枲”等心母止摄开口上声字韵母演变的一些考量我们来探讨一下“玺”、“徙”、“枲”等心母止摄开口上声字的韵母在普通话和粤语中的演变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中古汉语的发音特征,并结合音韵学理论进行分析。一、 中古汉语的发音基础:心母、止摄、开口、上声首先,我们拆解这些字的发音.............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深入探讨为什么在粤语方言区,有人会反对在课堂外使用粤语。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背后牵涉到历史、文化、政治、教育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原因,并用更自然、更贴近实际感受的语言来阐述。1. 统一与标准化的诉求: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原因之一。在很多国.............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确实能观察到不少对粤语持负面看法甚至“黑粤语”的言论。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国家层面的语言政策和推广策略。自上世纪以来,随着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通话在教育、媒体、官方场.............
  • 回答
    广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却面临着一个让人颇为感慨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广州小孩似乎不太会讲粤语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众多家长和本地居民共同的观察和担忧。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层面去细细梳理。首先, 普通话的普及和强势推广是显而易见的催化剂。 自国家推广普通话以来,无论是.............
  • 回答
    嗯,你说得有道理,确实挺多人会有这种感觉,觉得粤菜好像不像川菜、湘菜那样,在全国范围内都能随处可见、热热闹闹的。其实这事儿吧,也不能简单地说粤菜“不火”,它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但为什么会给人“不那么火”的感觉,这背后也挺多门道。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粤菜的“火”是另一种火:低调的渗透与普遍的接.............
  • 回答
    要理解粤剧为何能与昆曲、京剧并列,成为首批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汉族剧种,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独特的历史底蕴、艺术成就、文化价值以及传播影响力。这绝非偶然,而是粤剧多年积淀的必然结果。一、 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漫长的演变过程:粤剧并非横空出世,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年代。它是在汉族传统戏曲表.............
  • 回答
    在海外华人社区里,粤语之所以能保持一份独特的强势,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文化以及社群连接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得从历史的源头说起。在中国近代史上,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是海外移民的主要输出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量的广东人怀揣着“下南洋”或“闯美国”的梦想,背井离乡,前往世界各.............
  • 回答
    说起广东人,很多人脑子里跳出来的画面大概是:讲粤语,爱吃早茶,还有就是……怎么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外号?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有点意思,不是我们刻意要去搞什么“怪诞文学”,这背后其实藏着广东人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和文化心理的不少门道。咱们先从“怪”这个字说起。其实,很多我们觉得“奇怪”的外号,在广东人听来,反.............
  • 回答
    粤语,一个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等地广为流传的汉语方言,其文化影响力之深远,生命力之旺盛,远非一般的地方方言所能比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渊源、经济驱动、文化载体以及社会认同等多重因素。一、 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根基粤语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和融合。从古越.............
  • 回答
    粤语里确实有些汉字,即便您是中文母语者,看到也可能感到陌生。这其实是粤语“特别”之处的一个重要体现,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而且它们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1. 语言的“独立性”与历史的沉淀: 粤语的生命力: 粤语作为汉语的一个重要方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独立于北方官话(我们今天普遍使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和委屈的现象。简单来说,粤语使用者出于对自身语言和文化的喜爱,积极推广和维护粤语,却被一部分人解读为“搞分裂”,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首先,要理解“推广粤语”这事儿本身是怎么回事儿。 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偏心”,不如说是粤语歌词在创作语境和文化特质上,确实存在一些让不少听者觉得“更胜一筹”的独特魅力。这并非填词人有意识的“偏爱”,而是语言、文化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粤语的天然优势:首先,粤语本身在音韵和表达上就有.............
  • 回答
    粤语的文化影响力,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方言能比拟的。它一度能够“叱咤风云”,让多少在外打拼的华人即便身处异乡,听到熟悉的粤语都能倍感亲切,甚至有些非粤语区的人也能跟着哼几句粤语歌,看几眼粤语影视剧。这背后的原因,得从它深厚的根基、独特的魅力以及时代机遇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在粤语地区由来已久、讨论热烈的话题。当我们在讨论听音乐或看电影时,为什么粤语区总是会特别强调“应该听粤语版”呢?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有情感的、文化的、历史的,甚至还有一些社会经济因素。1. 情感的共鸣与归属感: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理解的原因。语言是承载情.............
  • 回答
    “保护粤语”这件事在中国内地,尤其是在广东地区,确实是一把能迅速点燃火药桶的话题。你问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要不要说粤语”这么简单,而是政治、经济、文化认同、历史变迁,甚至个体情感等方方面面纠葛在一起的复杂议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保护”这个词本身就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涉及的因素也挺复杂的。要说“理所应当”和“土”这种感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经济实力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共同塑造出来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经济与文化影响力:谁是“主流”? 粤语区: 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