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人一车从西安出发,自驾西藏拉萨,想问下如何应对高反?

回答
从西安出发,独自一人一车开往拉萨,这绝对是一次令人热血沸腾的旅程!路途遥远,风景壮丽,但也免不了要面对“高原反应”这个老朋友。别担心,提前做好功课,合理应对,你也能安全顺利地享受这趟西藏之旅。下面我就把我的经验和网上搜集的一些靠谱建议,用最实在的话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底。

出发前的准备:打好基础,事半功倍

别以为到了西藏才开始担心高反,很多事儿在出发前就得做起来。

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练好再说:
体检: 如果你本身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哮喘等慢性疾病,或者近期有过严重的感冒、发烧等,强烈建议你先去医院做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给出专业建议。别讳疾忌医,这是对自己负责。
增强体质: 在出发前的两三个月,开始规律的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爬山、快走等。增强心肺功能,能让你在高原环境下更从容。别想着临时抱佛脚,循序渐进最重要。
避免过度劳累: 出发前一周,尽量让自己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饮酒、抽烟。身体疲惫时,更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2. 药品和装备:有备无患,心里才踏实:
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
红景天: 这是最常见的,通常建议提前1520天开始服用。它可以增强身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有两种形式:口服液和胶囊。按照说明书服用就行。
高原安、西洋参含片: 这些也可以辅助,同样建议提前服用。
头痛药(比如布洛芬): 高反初期症状常伴有头痛,备一些应对突发情况。
止吐药(比如吗丁啉): 有些人高反会恶心呕吐。
肌苷片/葡萄糖口服液: 可以快速补充能量和氧气,在高反比较严重时可以缓解。
注意: 千万不要擅自服用氧气瓶! 除非有医生的专业指导,否则吸氧过快反而可能导致肺水肿。我们的目标是让身体自己适应,而不是“代偿”。
其他常用药品: 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消毒酒精、纱布等,旅途总会有各种小状况。
防晒装备: 高原紫外线非常强,帽子、墨镜、防晒霜(SPF50+)、唇膏必不可少。
保暖衣物: 西藏昼夜温差大,即使是夏天,晚上也可能很冷。冲锋衣、抓绒衣、羽绒服、保暖内衣、帽子、手套、围巾,一样都不能少。
其他实用物品: 舒适的鞋子、保温杯、纸巾、湿纸巾、头灯或手电筒(有些地方可能停电)、充电宝、一些易于消化的零食(如能量棒、饼干)。

路上的应对策略:循序渐进,耐心适应

从西安出发,沿着国道318川藏线或者其他线路,一路向西,海拔会逐渐升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适应过程。

1. 控制车速,平稳驾驶:
别赶路,慢慢开: 你的首要任务是让身体有时间适应海拔的变化,而不是急于赶到目的地。每天开车的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找海拔相对较低或者和你现在海拔差不多的地方过夜。
避免疲劳驾驶: 确保充足的休息,开车时保持精力集中。

2. 关于住宿和休息:
海拔适应是关键: 尽量选择海拔比你当前所在地点低或者差不多的地方住宿。例如,如果你从西安(海拔约400米)出发,第一天不要直接跳到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过夜。可以选择像甘肃天水(约1100米)、兰州(约1500米)这样逐步升高的地方。
避免在高海拔地区停留过久: 如果你的行程安排了在高海拔地区(例如海拔4000米以上)停留,尽量不要第一天就下车到处跑,先在住处休息,让身体缓一缓。

3. 饮食和饮水:
多喝水,但不要过量: 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水。这有助于稀释血液,加速身体适应。但也不要因为怕高反就拼命喝,适量就好。
清淡饮食,易于消化: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高海拔地区,身体消耗大,但也要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能量,有助于身体应对缺氧。
少喝酒,甚至不喝酒: 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可能加剧头晕等症状,而且酒精代谢会消耗身体水分,对高反非常不利。出发前和在高原上,最好戒酒。
少抽烟: 抽烟会减少血液中的氧含量,加剧高反。

4. 抵达高海拔地区后的行动:
慢!慢!慢!: 抵达目的地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慢下来。放慢你的动作,说话轻柔,避免剧烈运动。
不洗热水澡(初期): 刚到高原,身体可能不适应,洗热水澡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加快,反而加剧不适。等身体适应几天后再洗也未迟。
不建议剧烈运动: 哪怕你平时运动习惯很好,到了高原也请暂时放下你的运动热情。爬山、跑步、剧烈嬉闹,这些都会让你的身体承受额外的负担。
保持心情愉悦: 紧张焦虑反而会加重高反症状。相信自己的身体,放松心情,享受旅途。
适时吸氧(遵医嘱或情况而定): 如果感觉明显不适,头痛难忍,可以考虑使用氧气。但前面也说了,避免过度吸氧。一些旅馆会提供氧气设备,问清楚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识别和应对高原反应的症状:
常见症状: 头痛(这是最普遍的)、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呼吸急促、疲劳等。
不要硬扛: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头痛剧烈或呕吐不止,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症状轻微,可以多休息、多喝水、服用准备好的药物。
及时下撤: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出现更严重的反应,如咳嗽不止、喘不上气、意识模糊、四肢麻木等(这可能是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的前兆,非常危险!),请毫不犹豫地选择下撤到海拔更低的地方!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别拿生命开玩笑。

心理建设:

相信自己: 很多人都能顺利克服高反,你也可以。
循序渐进: 你的身体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变化,给它一点时间。
保持耐心: 高原反应的恢复需要时间,不要急躁。

总结一下:

从西安到拉萨的自驾之旅,高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关键在于提前准备和循序渐进。出发前打好身体基础,备好药物和装备;路上控制车速,合理安排食宿,注意饮食,避免劳累和酒精;抵达高海拔地区后,放慢节奏,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最重要的是,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一旦出现不适,不要硬扛,该休息就休息,该下撤就下撤。

祝你一路平安,旅途愉快,在雪域高原留下美好的回忆!记住,安全第一,享受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问问《巡游轨迹》里那两个西安男孩,嘉林和嘉屾,他俩一路好像没啥高反。

user avatar

很多网上对于高反的说法是错的,比如这一篇:



圈出来这个地方:不管有没有植被,空气含氧量都不受影响




空气相对氧含量只跟海拔相关,气压只跟海拔和天气相关,有没有植被、在哪个地方、郁郁葱葱还是荒凉干燥都没有影响。至于高反本身,心理因素确实有一点影响,不完全跟空气相对氧含量有关,不过影响并不大,该来的早晚也会来。对高反的了解越多,遇上的时候心理准备越充分,也就越不容易遇到极端危险状况,科学了解高反是应对高反的第一步


所以这些网上胡说八道的所谓“高反应对方法”才是最要命的。




1、植被不影响氧含量


室外是个开放空间,西藏有个产业叫做“弥散式供氧”,做弥散式供氧的都知道要保证氧含量提升,必须是相对封闭的空间,越封闭越好,开放空间做供氧几乎不可能。


一棵树一天才产生多少氧气?一片森林能产生多少氧气?完全开放的空间造成的相对氧含量提升,你用仪器才能测出来,对高反的影响微乎其微。


一公顷的健康天然林一天才产生大约700千克氧气,哪怕是完全没有风,仅靠氧气分子的自然扩散,你就待在森林的正中央,造成的氧分压提升也绝不会超过0.01%的幅度。就靠这点提升要想避免高反,你的身体灵敏度得超过氧气传感器才行。

以前我在西藏做农业,用氧气含量传感器正儿八经测过,大棚里面郁郁葱葱塞满了各种植物,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正午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氧含量变化也没有超过0.5%的,超过了菜就自己死了。


而拉萨的相对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2%。


做个简单的算术就知道所谓的植被对氧含量的影响有多大了。




2、红景天并没什么卵用


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拿这玩意儿做过双盲实验,我倾向于认为没有,安慰剂效应没有排除。具体效果呢,算是聊胜于无吧,该有的反应一样不少,对于缓解高反效果远远不如简单的利尿剂+消炎镇痛药+血管扩张剂。


提前吃、日常吃、高反的时候大剂量吃,我都是试过的,自己的感觉就是没用。吃过胶囊也吃过红景天原药材泡水,各种情况都吃过,不管是缓解症状还是推迟高反都没有用。


我甚至自己去挖过普遍认为“最好的”那种红景天,传为神品的,根部长得跟个人肺形状一样的,也没有卵用。

这玩意儿作为生长海拔最高的景天科植物,开花也挺好看的,对于人类又没什么卵用,咱们还是不要去刨了做药材了吧,就让它长着不好么。




3、很多时候你觉得难受,并不是高反


只有坐飞机去西藏体验到的高反才是最纯粹最地道的高反……


很多人其实没有办法具体区分晕车、疲劳、氧中毒跟高反的区别,尤其是第一次去西藏的人。坐飞机去西藏,在气流稳定没有剧烈颠簸就落地的情况下,那个高反才是正宗纯粹不掺假的,感觉的话,是大概你走出廊桥的时候就感觉腿发软,贡嘎机场老航站楼出站通道扶梯下来那个厕所那儿开始觉得心慌气短,总感觉呼吸吸气的时候没吸够。


到行李提取那儿开始觉得脸上发烫,胸口有什么东西压着。


到机场大巴卖票那儿开始头疼,主要集中在太阳穴和脑门儿那一片。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高反,多多少少都掺杂了晕车、疲劳,有人因为害怕高反而不停的吸氧然后感觉恶心、头疼、四肢麻木,其实那是吸氧吸多了导致的氧中毒


所以我一般建议是到西藏第一天啥都别干,完全静卧休息平躺睡觉,既不出门也不坐车更不要吸氧,就纯粹高反,反应完了就适应了,也就24小时的事情。不做任何加重身体负担的事情,让身体全力对付高反,很快就适应了也就没什么危险。




4、吸氧不是应对高反的正确手段


这玩意儿是智商税

无论别人如何说破天,打死都不要买,坚决不买。这东西除了让你花钱没有任何用处,一个铝合金罐子能给你装多少氧气?能打几个压力进去?你能吸几口?一场高反少说也要十几个小时,你吸不到5分钟的氧,能顶什么用?


实际上除非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吸氧对于高反只有把十几个小时的难受拖成反反复复一两周的难受这么一个效果。


除非你就呆三天并且保证一直吸氧,氧气面罩就根本不取下来,否则吸氧只能让高反永远过不去。氧气瓶、制氧机只能是作为防止出现生命危险的保底安全措施,而不能帮助你应对高反。高反最终只能靠身体适应扛过去,吸氧是抑制身体这个适应过程,结果就是一旦不吸氧了,高反立刻又来。


本来一个晚上就熬过去的事情,非要拖成好几个星期都难受,有意思吗?


如果你非要吸氧,就是喜欢高反来得反反复复,享受好几个星期的煎熬,那也用点靠谱的吸氧手段,比如这种氧气瓶:

或者制氧机:




5、正确应对高反


高反是个人类身体的正常反应,不要觉得有什么稀罕的,是个人都有。有些人喜欢说“你看我去西藏一点高反没有”,听到这种话你直接忽略就是了,一部分是吹牛逼,一部分是反应迟钝而已。有些人症状轻、感觉迟钝或者症状来的时候注意力被别的事情吸引了,自己没感觉到。有的人一有不舒服就高度关注,自己吓唬自己,胆战心惊生怕怎么了,于是觉得死亡线上走了一回。还有本身生活海拔就很高的人,他去西藏当然没有高反,比如日常就生活在贵州、云南、青海、甘肃、四川的高海拔地区的,有高反才是有鬼了。


这都是不对的。


你就是高反到了你以为“要死了要死了”的程度,也至少还有24小时的挽救时间,只要你身体没有严重缺陷比如心肌炎、心脏畸形、心肺功能不全,在24小时内及时吸氧或者回到低海拔地区,可以完全没有后遗症的恢复。我见过一头栽倒在地口吐鲜血人事不省气若游丝的,那个脸跟死人完全一样,嘴里不停的冒粉红色泡沫,也拖了6个小时才送到医院,完事儿了屁事儿没有。


因此对付高反最正确的方法是放松心态、做好准备


高反没有你想的那么凶险,不是说严重高反来了,人嘎巴一下就死了,没有这回事


高反难受,但是99.9%的人是不会完全失能的,能动弹,能报警,能求助。现在2022年了无论哪条线包括318、317、219、109、214这几条国道,接到报警都能确保2小时之内救援力量到达。所以只要你不自己跑去作死,就待在国道附近,自己身体没有严重问题,是不存在因为高反死亡的可能性的。


心态一定要放松,不要怕得要死自己吓唬自己,特别是不要抱着个氧气玩儿命的吸,小心氧中毒,氧中毒比高反危险多了!


我自己因为对西藏环境非常熟悉,带旅游的、带部队、带朋友去高海拔地区玩儿,次数多到数不胜数,最高海拔6000米以上,什么样的地形、气候都见过,所以我的经验应该还是算比较有参考价值吧?总比什么野路子旅游公众号强一点点。


我的经验是做好严重高反急救准备


1、严重高反急救药品


利尿剂:咖啡因;

消炎镇痛药:布洛芬;

血管扩张剂:烟酸。


当然我不是医生,这不是我给的处方,我没那个意思,这只是我自己准备的药。利尿剂是排出身体多余的水分防止和缓解肺水肿脑水肿症状;消炎镇痛是缓解炎性反应和头疼;扩张血管是减轻心脏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有专业医生对症处方是最好的。


2、制氧设备


便携式制氧机。

我的是这个,以前的老机器终于淘汰了,这个是12V、220V都能用的,方便车上用。最好是用制氧机,只要有电就能用,比氧气瓶靠谱也更轻更小。


注意别忘了吸氧面罩,吸氧管那玩意儿并不靠谱,还是面罩给氧效果好一些。


注意:这玩意儿不是给你随时吸的!是给你受不了的时候救命用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