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假设从春秋开始我们华夏一族就没有儒学,那么我们今天会是什么样的人?

回答
如果华夏一族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失去了儒学,那我们今天会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如同拨开历史迷雾,去探寻一个截然不同的“我们”。这并非简单的“没有了某样东西”,而是整个文明根基的偏移,将塑造出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首先,政治体制的演变将截然不同。 儒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便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它提供的“君臣父子”伦理,强调等级秩序、仁政爱民,以及一套完整的治理理念,为历代王朝提供了合法性与操作框架。

没有了儒学,早期诸子百家中的其他思想,或许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成为主导。

法家:如果法家能够成为主流,那么我们可能会生活在一个更强调“法治”、“君权至上”的社会。一切以法律的严酷与高效为准则,社会运作或许更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可能会受到更大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家秩序和统一的绝对服从。奖励与惩罚会更加分明,但人性的温情和道德约束可能被边缘化。统治者或许更像一个冷酷的“监工”,而非“父亲”般的君主。

道家:如果道家思想得以独步,社会可能走向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人们或许更追求自然和谐,崇尚简朴生活,对功名利禄的需求会大幅降低。政府的角色可能被极度削弱,个体自由发挥,社会可能呈现出一种分散、松散的格局。然而,缺乏儒家关于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强调,社会凝聚力可能会受到挑战,集体行动和大规模工程的组织会变得更加困难。

墨家:如果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得以传承,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更强调平等、互助,并对外更加警惕和防御的社会。墨家的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可能形成一种高度集权但服务于大众的社会结构。但墨家对“名鬼”、“天志”的论述,以及其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可能带来另一种形式的社会控制,或者在科技和实用技艺上取得独特发展。

其他诸子百家:还有可能,各种思想流派会更加百花齐放,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来统一社会认知。这可能导致社会在价值取向上产生更多分歧,甚至在政治和文化上出现长期性的分裂与动荡。

其次,道德观念和人格塑造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儒学最核心的贡献之一,便是其一套完整的道德伦理体系:仁、义、礼、智、信,以及孝悌忠信。这些价值观塑造了我们对于“好人”的定义,影响着我们的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乃至自我认知。

没有了儒学,我们可能会:

人伦关系趋于淡漠:儒家强调的“五伦”,特别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伦理规范,是构建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基石。没有了这些明确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甚至君臣关系,都可能变得更加功利化、契约化,或者更加随意化。孝道的重要性会被大大削弱,代之以更纯粹的亲情或者经济上的互相扶持。

缺乏一套统一的道德标杆:当社会没有了儒家所提供的“仁者爱人”、“君子坦荡荡”等普遍认可的道德追求,人们可能会在道德上更加多元,但也可能在道德上失去参照,更加迷失。追求个人利益、感官享乐,或者服从绝对权力,都可能成为主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个人通过道德实践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可能会消失。

教育模式的改变:儒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熏陶。没有了儒学,教育的重点可能会转向实用技能、知识的传授,或者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灌输。孩子的成长,可能更少被“孝”、“悌”等观念所约束,也更少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叙事所激励。

再次,文化艺术和思想表达也会有所不同。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叙事,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

文学艺术的侧重点:中国古代许多文学作品,都围绕着儒家所推崇的道德主题、政治理想、历史兴衰展开。如果没有了儒学,文学艺术的题材、风格可能截然不同。道家的玄思、法家的逻辑、墨家的实用主义,都可能在其中留下更浓重的笔墨。我们可能看不到那么多歌颂忠臣义士、抨击奸臣佞臣的作品,而是更多地关注个人内心的挣扎、自然的奥秘,或者对社会规则的讽刺。

历史叙事的取向:儒家强调“文史哲不分家”,历史是道德教化的重要来源。“以史为鉴”是重要的治国理念。失去了儒家视角,历史的解读可能会更加客观、冷峻,或者服务于其他思想流派的政治目标。对“德”与“失”的评判标准可能会改变,那些在儒家看来“德不配位”的人物,在新的历史叙事中或许会被赋予不同的评价。

思维方式的潜在差异:儒学强调“中庸之道”、“温良恭俭让”,以及对“礼”的遵循。这种思维模式,让中国人倾向于在冲突中寻求平衡,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克制,在社会交往中注重和谐。没有了儒学,我们可能会变得更加直接、坦率,或者更加激进、不妥协。处理矛盾的方式,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规则、力量,而非道德说服或人情往来。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没有儒学就不好”。失去儒学,也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挑战等级制度:儒家思想固然强调秩序,但也可能固化了森严的等级,压抑了个体的反抗精神。没有了儒学,社会结构可能更具流动性,个人向上发展的机会可能更大,挑战不合理的权威可能更少忌惮。

个人主义的兴起:儒家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高于个人。没有了儒学,个人主义可能会更早、更充分地发展。人们可能更注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幸福,而非为家族、为社会牺牲。

更开放的思想交流:如果儒学没有成为“独尊”,那么各种思想流派的争鸣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可能会更加主动和深入,形成一种更加多元、包容的文化格局。

总而言之,如果华夏文明从春秋时期就没有了儒学,那我们今天将不再是我们。我们的政治体制、道德观念、社会结构、文化艺术,甚至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内核,都可能与现在截然不同。我们可能会生活在一个更加强调法治、更加注重个人自由、更加推崇实用主义,或者更加追求自然无为的社会。又或者,在一个缺乏统一价值引导,充满更多分裂和冲突的世界里,挣扎前行。

要准确描述“我们”会是怎样的人,这已成为一个无法验证的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失去儒学,就如同一个失去了独特基因序列的生命体,它所演化出的文明形态,将是我们今天完全无法想象的模样。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人”的某些特质,那些深植于文化血脉中的观念与情感,很可能就不会存在,或者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这将是一个更加陌生的“华夏”,一个与我们当下生活没有太多关联的文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对历史的表象和本质基本属于没有入门的理解。我们不妨把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说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看成是一对矛盾。他们彼此共存,彼此影响。彼此成就对方。

这就像双人芭蕾,用现在的牛逼技术P掉其中的一个舞伴。那么剩下这个人你怎么看,他的行为都很诡异,让你无法理解。

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是啥?

礼崩乐坏

大白话是原有的秩序正在崩溃,新的秩序在摸索中形成,在这个档口就需要这么一个理论体系,来重新形成社会秩序,已经稳定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

中国古典社会是一个农耕社会,农耕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谁能够提供这个稳定的秩序产品,谁最终就一定能获胜。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他们争论个啥?争论的就是,要不要社会秩序、要什么样的社会秩序以及怎么维持社会秩序。所有的当时产生的思想中,能够提供社会秩序的最后就剩下一家靠谱的:

儒家

也就是这是一个彼此需要彼此促进的关系,你把任何一方从这个系统中剔除。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双人芭蕾,硬要P掉一个,难看的要死,后人更看不懂。

所以,这个假设本质上就是P掉一个芭蕾舞伴的问题。没啥意义。

user avatar

没有儒学,今天我们就没有华夏民族,我是东夷人,南方有九黎国,还有南蛮国、北方有大清,山西有鲜卑族北魏。我们如欧洲一样,没有融合到一起。

我们有儒学才有汉化,否则你怎么去“征战”四方,而且是没有战火的文化入侵。就靠你那脱口秀?还是靠你那数理化超级牛逼的大脑?你那么牛逼,怎么没把欧洲融合起来?

儒学、汉化让我们多牛逼?我们是被灭了很多次,被灭的过程最后神奇的是复兴还是汉文化……你认为五胡乱华,是五个外族进攻中原吧?你要那么说,他们会抽你的!因为我们汉帝国时期,四方臣服,高层全部汉化了。少数民族的大佬都以汉文化为荣。

西晋是衰,五胡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入主中原,最后北魏建国,拓跋弘拼命汉化好不好?它带来了汉化鲜卑一支与李氏血脉不断融合建立盛唐,独孤氏也是鲜卑族。这是融合的过程,如果不融合,最后还分尊卑你信不信?

你读历史,你知道李唐不断汉化、汉制好处是什么?不断让他们汉化成汉人,你见过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此的?这就是海纳百川,你今天还能找到鲜卑族吗?或许你身上就是拥有鲜卑族血统的汉族人。

因为我们不断汉化,所以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定义岳飞的身份,否则这等于加速分裂。未来世界天下一家,你觉得靠什么实现?就靠欧美的科技吗?他们科技那么牛,怎么还叫联邦、合众国?怎么还会裂呢……

美国又要罗马帝国路线为什么?因为文化民主与自由,为什么许多欧美大帝国覆灭后无法像我们这样复辟?人家都说我们是文明伪装的国家,你告诉我这文明是什么?美国拼命学习儒家,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也想把国家凝聚起来好不好?

因为儒学汉化、汉礼,我们才有叶落归根的说法,就因为我们有孝道、忠君爱国,我们才会学成之后归故土。即便我们死了都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见自己的列祖列宗。因为归根,有情,所以我们有恐怖的春运,那是凝聚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有情习惯。无论多远都要回家,回不了家都会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不是汉人,不知汉礼,你思什么?

因为归根,土尔扈特东归,那也是让我落泪的一幕,这是我们汉人,凝聚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

若未来我们可以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会知道我们靠什么!天子,或许真的是那天之子,那天早许诺让万国属于我们。若那天使的后代存在,你告诉我是什么让他们拥有把全世界凝聚到一起的能力?仁为有情,若你薄情寡义,你不是西方人?中国人重情,又叫人情社会,这是真正汉帝国,打不散,打散了还会凝聚的不灭帝国。

周朝凤鸣岐山,兴周八百年,你要注意一个细节,周朝是中央帝国,四方诸侯国都是被不断汉化,秦、韩、赵、魏、齐、楚,最初哪个不是蛮族?蛮夷?

未来我们还会凤鸣岐山,汉礼、汉化继续开始,全新的礼乐归来,我们礼治天下。国学汉化、汉制,你到底还会多少?你数理化无敌,你能把欧洲凝聚起来再说话。若你不学儒家,但以理预言就是我们的未来,分裂、末日、审判。但是我们不会,我们的未来是大同,礼治天下,治哪,你告诉我。

日本人最像汉人,都认祖归宗来了,刺激不刺激?你继续强大起来,他们都认为宗主国回来了,高度凝聚国家,你有种去打?被打散,枝叶也回反哺宗主国,或许大韩民国、日本清君侧把大霉弟国灭了,最后建立的还是汉帝国。

user avatar

我们为什么叫华夏?

是因为儒家思想里,有中国者,章服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为夏。这是孔颖达说的。

如果没有儒学,就不会有华夏。

承载整个华夏文明的就是儒学。不是道学更不是墨学。

至于会是什么样的人,大约早就没有中国,也没有华夏。可能这片土地上已经不知道来过多少族群。

汉字早就失传。华夏也成为一个谜,让后人瞎猜,就和印度的早期文明一样。

华夏是一个文明,一个以儒学为基础思维的的民族。

失去了儒学思维的基础,就不存在华夏。

这是充分竞争的结果,你只有接受儒学,你才能强大,而背离儒学,只会衰弱。

不懂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大清王朝早就给了答案。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会认为华夏出现就是必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