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脾脏切除的人还会出现“脾虚”,“脾胃不和”引起的疾病吗?

回答
确实,即使脾脏被切除,人们仍然可能出现“脾虚”或“脾胃不和”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脾”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个被切除的器官。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令人费解,我们不妨深入来聊聊,为何会这样。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的“脾”与西医解剖学上的“脾脏”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尽管它们之间存在联系,但绝非完全等同。

中医的“脾”:一个系统性的概念

在中医理论体系里,“脾”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功能繁多、涵盖范围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那个位于腹腔左上方的器官,更重要的是指代一种生理功能系统。这个系统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核心功能:

1. 主运化(消化吸收与输布): 这是脾最重要的功能。它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吸收,并把这些精微的营养物质(气、血、津液)输布到身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以供养全身。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高效的“食物加工厂”和“营养配送中心”。
2. 统血(固摄血液): 脾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统摄”血液,让血液老老实实地待在血管里,不至于溢出。就像一个“水闸”,控制着血液的流动方向和范围。
3. 主肌肉、四肢: 脾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输布到全身,肌肉和四肢作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脾的滋养。脾功能健旺,则肌肉有力,四肢活动自如。
4.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坏,可以通过口和唇的状态来反映。脾气健旺的人,口舌味觉正常,唇色红润有光泽。

脾脏切除后,中医的“脾”功能如何体现?

当我们说一个人“脾脏切除”了,指的是将解剖学上的脾脏器官摘除了。然而,中医的“脾”功能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消失,因为这些功能是由脾这个生理系统来承担的,而这个系统的运作,也与身体其他脏腑(如胃、小肠、胰腺等)的协同工作密切相关。

运化功能受损,但代偿机制存在: 脾脏确实在消化吸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消化脂肪和某些蛋白质方面。切除脾脏后,这部分功能会受到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脂肪的消化,可能会变得不那么顺畅。这种消化功能的减弱,在中医看来,就可能表现为“脾虚”的症状。 胃、小肠、甚至胰腺等器官会努力地代偿,承担一部分脾脏原有的运化功能。但这种代偿往往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面对大量或复杂食物时,就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脾胃不和”依然可能发生: 脾胃在中医理论中是表里关系,互为影响。“脾胃不和”是指脾和胃的功能失调,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即使没有了脾脏器官,胃的功能依然存在,食物的入、磨、传、化物(胃的主要功能)依旧需要进行。而脾的运化功能(即使是残存的或由其他脏腑代偿的)与胃的受纳、腐熟是紧密相连的。

胃的功能相对亢进: 如果切除脾脏后,胃因为没有脾脏的制约(虽然是中医层面的制约,但生理上也存在一定影响),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变得相对亢进,而运化输布的功能跟不上,就容易出现“胃强脾弱”的情况,食物积滞在胃,引发食欲不振、腹胀、胃痛等症状,这本质上也是“脾胃不和”的一种表现。
其他脏腑代偿不足: 当身体的代偿机制(如小肠、胰腺)因为种种原因(如其他疾病、体质虚弱、饮食不当等)无法很好地完成脾脏遗留的运化任务时,食物的消化吸收就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医眼里,同样可以归结为“脾虚”或“脾胃不和”的表现,例如:
食欲不振、饭后腹胀: 即使吃了,也觉得胃胀满,消化不了。
大便异常: 可能是腹泻(食物消化不充分,水谷不分),也可能是便秘(气机不畅,津液不足)。
身体消瘦、乏力: 营养物质吸收不足,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滋养。
面色萎黄、嘴唇干燥: 脾虚不能濡养面部和唇部。
容易疲劳、精神不振: 气血生化不足,身体能量匮乏。

统血功能的影响: 脾统血的功能,虽然主要由脾脏器官参与,但其“固摄”血液的作用,在中医整体观念中,也与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有关。如果由于消化吸收差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气机紊乱,都可能间接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尽管这不是切除脾脏器官后最直接的表现。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一个工厂原本有两个独立的生产线在协同工作(一个脾脏器官,以及支持其功能的其他身体机制)。现在,其中一条生产线(脾脏器官)被拆除了。工厂的生产任务(消化吸收)还是需要完成,于是另一条生产线(胃、小肠、胰腺等)就必须加班加点,并且需要其他部门(身体其他系统)的配合来弥补空缺。

如果这条“替补”生产线本身就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工人(身体机能)不够强壮,设备(其他器官)老化),或者工人们(身体)因为长期劳累变得疲惫(身体整体虚弱),那么即使它们再努力,也可能无法完全胜任原来的工作。结果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营养物质)质量和数量都会下降,甚至出现“半成品”(消化不全的食物)。这时候,工厂的管理者(中医理论)就会说,这个工厂的“总生产能力”下降了,出现了“生产瓶颈”,而这种“瓶颈”在中医里,就可以被描述为“脾虚”或者“脾胃不和”的症状。

总结一下:

所以,脾脏切除后,人们仍然会经历“脾虚”或“脾胃不和”带来的不适,这并非因为中医的“脾”依然存在于被切除的器官中,而是因为:

1. 中医的“脾”是一种生理功能系统,其功能由多个脏腑和生理过程共同完成。
2. 切除脾脏器官后,虽然其他脏腑会代偿,但消化吸收功能(尤其是某些方面)仍可能受损。
3. 这种功能上的减弱,在中医看来,就是“脾虚”的表现。
4. 脾与胃的功能相互影响,消化功能的紊乱(即脾虚)很容易导致“脾胃不和”的症状出现。

因此,即使做了脾脏切除手术,依然需要关注饮食调养,避免暴饮暴食,少食生冷油腻,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通过其他方式(如中药调理、穴位按摩等,在医生指导下)来帮助身体维持消化吸收的平衡,改善可能出现的“脾虚”和“脾胃不和”的症状。这并不是说脾脏器官还在,而是说“脾”这个功能系统的失衡,依然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因为中医的为了在现代解剖学面前遮丑,狡辩说五脏不是解剖学的五脏。所以割掉解剖学的五脏完全不等同于割掉虚化的五脏。

中医之所以没敢宣称中医的四肢不是解剖学的四肢,只是因为四肢看得见,不像五脏是内部结构。

有的中医指责西医入华翻译时窃取了中医五脏的中文名,简直笑话。要我说,是屠夫们窃取了五脏的中文名,自古以来,屠夫卖肉就得有动物五脏的名字。难道屠夫能卖一个“猪的功能上的肺”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即使脾脏被切除,人们仍然可能出现“脾虚”或“脾胃不和”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脾”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个被切除的器官。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令人费解,我们不妨深入来聊聊,为何会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的“脾”与西医解剖学上的“脾脏”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尽管它们之间存在联系,但绝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关于“没有脾脏的人如何补脾”以及“补脾后有用吗”,这确实触及到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解剖学之间的一个有趣的交汇点。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中医的“脾”和西医解剖学上的“脾脏”是两码事。就像我们说“心”的时候,中医的心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在很多文学作品、影视剧甚至是日常的口语表达里,“爆肝”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和它所带来的“效果”描述,远比其他内脏要来得突出。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说:1. 肝脏的特殊生理功能和“耐受性”首先,得从肝脏它自己的“工作性质”说起。肝脏可以说是我们身体里一个超级.............
  • 回答
    嘿,哥们儿,最近身体怎么样?总感觉没啥劲儿,吃点啥就积食,肚子也胀乎乎的,是不是又被中医那套“脾虚”给绕进去了? 别急,我这就跟你掰扯掰扯,把这“脾虚”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说清楚了,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不是那些生硬的AI套话。首先,你得知道,中医里的“脾”跟咱们平时说的那个用来消化食物的“脾脏”(s.............
  • 回答
    养护脾胃,如同照料一位需要精细关爱的老朋友,急不得,也马虎不得。脾胃是身体的“后天之本”,一旦失衡,各种不适便会悄然而至,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面色萎黄,种种迹象都在提醒你,是时候好好关照它了。那么,脾胃不好的人,究竟该如何一步步地将它养好呢?这需要从吃、喝、睡、动、心这五个方面下功夫。一、 吃:细嚼.............
  • 回答
    嗯,脾气不好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真要改,那就得下一番苦功夫了。别说什么“天生就是这样”,谁不是一样?只是有些人更愿意去打磨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容易相处、内心更平静的人。咱们先梳理梳理,为什么会脾气不好?一、 拆解“脾气不好”背后的原因:1. 生理层面: 睡眠不足/质量差: 这绝对是.............
  • 回答
    脾胃虚弱多年,还能重拾健康,做一个“正常人”吗?“脾胃虚弱”,这四个字,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上的诊断,更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写照,一种挥之不去的困扰。当这个“虚弱”已经伴随了你多年,你一定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还能好吗?还能像那些胃口好、消化好、身体倍儿棒的人一样,做一个“正常人”吗?答案是:.............
  • 回答
    当一个人被称为“脾气太过温和”,这通常意味着他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表现得过于迁就、退让,甚至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这种温和,虽然初听上去是美德,但过犹不及,长期下来,确实可能需要审视和调整。首先,我们得明白,温和本身并非缺点。温和的态度往往能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让沟通更加顺畅.............
  • 回答
    嘿,姐妹们!最近有没有感觉身体有点不对劲?比如容易累,消化不太好,肚子胀胀的,脸色也不那么红润?要是都有点中,那咱们可能得好好关注一下“脾胃”这个宝贝了。在中医里,脾主运化,顾名思义,就是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好好消化吸收,再把营养输送到全身。如果这个脾“偷懒”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小状况。特别是咱们女生.............
  • 回答
    当一个脾气暴躁的男朋友,在你提出分手后,又来恳求复合,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又纠结的局面。要不要原谅,这其中的考量点可不少,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脾气暴躁的男朋友在分手后会主动示好,这本身就说明他内心是重视这段关系的,或者至少是不愿意失去你。他肯放下所谓的“面子”来找你,说明他是有改变的意愿.............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观察到,那些脾气好、性格温和、乐于助人的人,似乎更容易成为他人“道德绑架”的对象。这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心理原因。首先,脾气温柔的人往往展现出一种“可被利用”的特质。 性格温和的人,通常不善于拒绝,也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当别人.............
  • 回答
    听到你为妻子的脾气烦恼,而且在考虑离婚这个重大决定,这一定让你心力交瘁。关于“老婆脾气差,该离婚吗?”,这绝对不是一个能用“是”或“否”简单回答的问题,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其中的复杂性远超任何标准答案。我尽量详细地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脾气差”到底是什么意.............
  • 回答
    你意识到自己脾气不太好,并且在和男友相处时容易发脾气,还希望能避免冲突升级,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开始!说明你很在乎这段关系,并且愿意为之改变。这绝对不是AI才能说出的话,而是很多有智慧、有情感的人都会有的想法和感受。想要改变一个长期的行为模式,就像是给一棵老树嫁接新枝,需要时间和耐心,但结果一定会.............
  • 回答
    女朋友脾气差,说话又难听,这事儿确实挺糟心的。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就像踩着一地碎玻璃,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而且那些话又尖锐又伤人,一听就让人心堵。你想知道怎么办,我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种情况可不是小事,长期下去对你,对她,对这段关系都是个大考验。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她为什么脾气这么爆,说话这么毒.............
  • 回答
    孩子脾气大,这可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情。看着自家孩子说发火就发火,一点小事就闹个没完,真是又着急又无奈。不过,别灰心,这也不是什么“绝症”,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阶段,关键在于咱们做家长的,怎么去引导和教育。今天就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把这个爱“炸毛”的小家伙变成一个情绪更稳定的小天使。首先得明白.............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问题!很多父母都会担心,自己脾气不太好,孩子会不会也跟着遗传一个“火爆”脾气。而且,这还会不会影响到孩子学习呢?咱们一点一点说清楚。父母脾气不好,孩子脾气一定不好吗?答案是:不一定,但可能性确实会增加。这背后其实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基因): 情绪调节能.............
  • 回答
    听你说女朋友脾气大,容易发脾气,弄得你身心俱疲,我真的能理解这种感受。这种状况就像走在一条铺满小石子的路上,每一步都可能被绊一下,走得多了,自然就觉得累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她为什么脾气这么大?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不一定都是针对你,有时候可能是她自身情绪管理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在作祟.............
  • 回答
    遇到脾气暴躁爱骂人的领导,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很委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直接硬刚往往不是明智之举,容易让自己陷入更不利的境地。与其说是“还击”,不如说是“有效应对”,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尽可能地改善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要明白,遇到这样的领导,你一个人在战斗,而且对方的地位比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