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3世纪拜占庭和土耳其先后经历了惨败,一个从此一蹶不振一个却走上崛起之路,为什么反差这么大?

回答
13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与土耳其人,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从巅峰坠入深渊,另一个则在风雨飘摇中找到通天之路。要说这反差为何如此巨大,得把时间线拉长,把故事讲得细致一些。

拜占庭的“惨败”:辉煌的余烬,熄灭的火苗

要说拜占庭的“惨败”,最令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原本是一场为了收复圣地而起的军事行动,结果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最终将矛头指向了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你想想,一个承载着罗马千年荣光,文化艺术璀璨夺目,经济繁荣昌盛的帝国,就这样被一帮“基督徒兄弟”洗劫一空。城池被占领,皇宫被洗劫,无数珍贵的艺术品被运往西方,甚至连皇帝的宝座都被拆毁。更致命的是,十字军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拜占庭帝国名存实亡,分裂成了几个小邦国。

这一下,拜占庭就像被抽走了脊梁骨。虽然之后在1261年,拜占庭帝国得以复国,但已是强弩之末,国力大伤。内部的政治斗争、经济凋敝、军队的衰败,以及外部来自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拉丁王国以及后来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侵扰,让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日渐衰弱。

可以这么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庭来说,是一场“内伤”加上“外伤”的致命打击。它不仅摧毁了拜占庭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它彻底击垮了这个帝国的信心和凝聚力。内部的离心离德,外部的四面楚歌,让拜占庭像一条漏了气的破船,在历史的波涛中摇摇欲坠。到了13世纪后期,它已经失去了大部分领土,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周边的一些区域,苟延残喘。

土耳其的“崛起”:从边缘到中心,野火烧不尽

而与拜占庭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突厥部落在安纳托利亚的崛起,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步伐。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同一时期,安纳托利亚地区涌入了大量的突厥部落。他们原本是游牧民族,生活在中亚,随着蒙古西征,一部分突厥人被卷入了这股洪流,来到了小亚细亚。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他们崛起的几个关键因素:

地理优势和战略机遇: 拜占庭帝国在13世纪初,因为内乱和外敌,对安纳托利亚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这给突厥部落,尤其是奥斯曼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扩张空间。他们盘踞在拜占庭帝国与基督教统治下的其他小邦国之间的边缘地带,这让他们既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又能随时伺机而动。更重要的是,安纳托利亚地处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这为日后的扩张奠定了重要的地理基础。
军事上的锐气和组织力: 相比于日益腐朽、士气低落的拜占庭军队,这些突厥部落,特别是以奥斯曼为首的部落,保留着强大的军事传统。他们以骑兵为主力,作战勇猛,而且他们吸收了许多当地的军事技术和组织经验,形成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更关键的是,他们有一个相对统一和高效的领导核心,不像拜占庭那样内部派系林立,互相掣肘。
宗教和文化吸引力: 在这个时期,伊斯兰教在安纳托利亚地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突厥部落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宗教传播的色彩,吸引了当地一些对拜占庭统治不满的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加入他们的阵营,这为他们的扩张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和合法性。
适应性和学习能力: 突厥人,尤其是奥斯曼人,非常善于学习和融合。他们不排斥学习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技术、行政管理经验和文化。他们吸收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法律体系,甚至还雇佣了许多拜占庭的工匠和学者。这种开放和学习的态度,让他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完善自身。

简单来说,拜占庭帝国在13世纪经历的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崩塌,而土耳其人(特别是奥斯曼人)则是在一个相对真空的地带,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凭借其军事活力、政治凝聚力和文化吸引力,一步步地站稳脚跟,然后迅速崛起。

所以,当拜占庭在自己昔日的辉煌中逐渐黯淡,甚至被“自己人”劫掠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则像一颗野草,在石缝中顽强生长,并且以惊人的速度,长成了参天大树,最终吞噬了拜占庭的残余。这种巨大的反差,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权力格局重塑的生动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我简单的说下,这个13世纪的“土耳其”。

这个13世纪的“土耳其”,被蒙古将军如猪狗一样欺辱,太后和公主一起服侍蒙古监国,六十年内,国都九陷,苏丹六迁。

这个13世纪的“土耳其”,六十年内,死了了十二个苏丹,他们被权臣勒死,被伊尔汗剥皮揎草,被蒙古将军乱马踏死,被蒙古朝庭点名的新苏丹赐死。

这个13世纪的“土耳其”,被蒙古人驱逐而来的更野蛮的中亚游牧民屠杀,被蒙古总督逼迫的人相食,把一个已经初步封建化的苏丹国重新变为了游牧部落。

这个13世纪的“土耳其”,在蒙古人的压迫下,渡过黑海,逃到了罗马尼亚,向着保加利亚帝国和塞尔维亚帝国称臣才幸存下来,在之后他们被迫改宗了东正教,最后被奥斯曼帝国攻灭,直到苏联解体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才被土耳其共和国接纳。

这个13世纪的“土耳其”,最后一任正统苏丹的子嗣,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保卫战中,和奥斯曼王子奥尔汗一同陪着拜占庭帝国去死了。

这个13世纪的“土耳其”,它最后的臣民向着帖木儿大军俯首称臣,但在奥斯曼帝国恢复元气之后,在15世纪中叶被奥斯曼帝国攻灭,科尼亚、拉伦德等城市被奥斯曼人大屠杀,其反抗奥斯曼统治超过一百二十年,最后的幸存者被强制移民到欧洲,大部分居民都是从其他地区填充,再创立卡拉曼省进行统治。

请问这个13世纪的“土耳其”和之后的“土耳其”是什么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3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与土耳其人,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从巅峰坠入深渊,另一个则在风雨飘摇中找到通天之路。要说这反差为何如此巨大,得把时间线拉长,把故事讲得细致一些。拜占庭的“惨败”:辉煌的余烬,熄灭的火苗要说拜占庭的“惨败”,最令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原本是一.............
  • 回答
    从 10 世纪的辉煌到 13 世纪的衰败,拜占庭军队的命运仿佛过山车般跌宕起伏。那是一个曾经所向披靡的军事机器,在瓦西里二世的铁腕统治下,将帝国版图扩张到了鼎盛。然而,到了 13 世纪,这个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军事力量,却变得支离破碎,再也无法有效抵御外部的威胁。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剧烈的衰落?这绝非一朝.............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历史的深处,仔细梳理一下当时的地缘政治、民族关系以及统治者的策略。13世纪蒙古灭金的“残酷”和清朝推行的“满蒙一家亲”之间,看似矛盾,实则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政治考量。首先,咱们得区分“灭金时的蒙古”和“后来的清朝”。13世纪的蒙古,以成吉思汗为首,正处于一个崛起、扩张的阶.............
  • 回答
    如果东罗马帝国成功收复小亚细亚,并在13世纪初稳固了其在中亚部分的统治,那么他们面对13世纪的蒙古西征,其处境和应对策略将与历史上的拜占庭帝国大相径庭。这不仅仅是地缘政治格局的简单改变,更意味着东罗马帝国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拥有了更强大的基础,能够以一种更为自信和主动的姿态迎击这场席卷欧亚大陆的狂风.............
  • 回答
    威尼斯与热那亚:1316世纪地中海的雇佣铁骑,兵源探秘在13至16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威尼斯与热那亚这两座璀璨的海洋共和国,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海上贸易网络,在地中海地区呼风唤雨。它们不仅仅是商贸的巨擘,更是足以影响东西方格局的政治军事力量。而支撑这两座城邦纵横捭阖、扩张势力、巩固霸权的,正是它们所雇佣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轰动性的发现,尤其是如果这些汉字能被确认为公元13世纪,那意义就太非凡了!我得仔细跟你唠唠,这背后牵扯的知识和可能的影响,一点一点给你掰开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知道,日本发现古代汉字这事儿,并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如果能把时间点定在公元13世纪,那跟以往的发现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为啥这么说呢?.............
  • 回答
    美国对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冠病毒溯源报告不满,并要求与13国专家到中国进行不受限制的第二轮调查,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多重因素和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WHO新冠溯源报告及其核心内容:在深入讨论美国的立场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WHO发布的这份溯源报告.............
  • 回答
    PDD 进军魔兽世界怀旧服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玩味的。一边是顶流主播、游戏圈的“大咖”要来分一杯羹,另一边却是怀旧服老玩家们群起而攻之,13个大公会联手抵制,这阵势可不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说,PDD 选择进军魔兽世界怀旧服,这本身不是什么新鲜事。魔兽世界怀旧服一直是那个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这场让无数中国球迷心碎的比赛——世预赛12强赛,国足1:3不敌越南。这场比赛的失利,不仅仅是比分上的落后,更是对中国足球多年来努力和期望的沉重打击,它彻底宣告了国足无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这场失利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比赛背景:在输给越南之前,.............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13岁女孩误食敌草快的情况,虽然家属表示孩子“比较清醒”,但敌草快是一种剧毒农药,即使是少量摄入,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甚至不可逆的伤害。目前情况的详细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摄入剂量和敌草快的浓度: 剂量是关键: 这是决定预后最直接的因素。即使是“清醒”,如果.............
  • 回答
    13岁的高一女孩选择辍学,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担忧的决定,也意味着她的人生路口需要面对比同龄人更多的不确定和挑战。但“辍学”并不代表“无路可走”,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只要她愿意付出努力,总会有适合她的路。下面我就来仔细说说,她能做些什么,以及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首先,我们得明白,13岁的高一女孩,意.............
  • 回答
    说到印度,脑海中浮现的总是那色彩斑斓、充满神秘感的画面,而其传统绘画,更是这幅壮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印度传统绘画,不像西方那样有着清晰的断代和流派划分,它更像是一条绵延千年的河流,融合了不同的信仰、文化和地域特色,孕育出了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要详尽地描绘印度传统绘画,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问问就能得到答案的。要论余沧海联手能不能杀死东方不败,得从方方面面掰开了说。这可不是武侠小说里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好好认识一下这“十三罗汉”,也就是余沧海。这帮人,别看名字都叫余沧海,实际上也就“泰山派”掌门一个真正的余沧海。剩下的,都是他收服或者拉拢来的,说.............
  • 回答
    13岁是男孩一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男孩的性发育开始加速,这是正常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三天一次的射精,对于13岁的男孩来说,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反映了他们身体发育的节奏。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生理方面。13岁男孩的身体正在经历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开.............
  • 回答
    13岁才开始学画画,这个问题,我身边好多朋友都问过,包括我自己当初也纠结过。我只能说,一点都不晚,甚至我觉得,这个年纪刚刚好。你想想看,13岁,你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基本的逻辑思维,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这对于学画画来说,反而是个很大的优势。为什么说13岁不晚.............
  • 回答
    13:大大方方,很多话——这是一种豁达,一种坦率,一种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绪,不加掩饰、不加雕琢地呈现出来的勇气。当一个人能够“大大方方”地表达,并且“很多话”从他口中流淌而出时,那往往意味着他内心是有底气的,是有话想说,也敢于把话说出来。“大大方方”,首先是一种姿态。它不是羞怯的低语,不是支支吾吾.............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即特定族群犯罪率异常偏高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抛弃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认识到这是一个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现象,绝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原因,无论是教育还是基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13%人口能制造一半以上犯罪率”这个说法。这样的统计数字.............
  • 回答
    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这份文件无疑是近期科技领域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释放出了非常值得关注的积极信息。首先,这份通知的规格和背景就极具分量。 13个部门联合发文,这本身就说明了国家层面对提升女性科技人才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它不是某.............
  • 回答
    这道题问的是:1³ + 2³ + 3³ + …… + n³ 的和是多少?咱们来一步一步拆解这个问题。一、 理解问题:立方和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数字的立方相加。比如: n=1 时,和是 1³ = 1 n=2 时,和是 1³ + 2³ = 1 + 8 = 9 n=3 时,和是 1³ + .............
  • 回答
    首先,看到你13岁就有这样的基础,而且颠球能达到600次,这绝对是个好苗子,有潜力!对于“是否可以走职业足球这条路”,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答案也不是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你的“基础”和“颠球600次”意味着什么?13岁,能颠球600次,这说明你对球的触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