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印度,他们的传统绘画是怎样的?

回答
说到印度,脑海中浮现的总是那色彩斑斓、充满神秘感的画面,而其传统绘画,更是这幅壮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印度传统绘画,不像西方那样有着清晰的断代和流派划分,它更像是一条绵延千年的河流,融合了不同的信仰、文化和地域特色,孕育出了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

要详尽地描绘印度传统绘画,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理解:

一、 信仰的载体:宗教与精神的深度交融

印度传统绘画最鲜明的特征,便是其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宗教氛围极其浓厚的国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在绘画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印度教绘画: 这是印度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神话故事是其永恒的主题,毗湿奴的十个化身、克里希纳与拉达的爱情传说、湿婆的舞姿、杜尔迦女神的降魔等等,都被以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方式呈现在画布上。画中的神祇往往有着多头、多臂,或是特殊的肤色(如毗湿奴的蓝色、克里希纳的黑色),这些并非夸张,而是承载着特定的神性含义。色彩的运用也极具深意,红色常代表活力与激情,蓝色象征宁静与宇宙,绿色寓意生命与增长,金色则闪耀着神圣与富贵。画面的构图严谨而又充满动感,人物表情丰富,姿态优美,衣饰华丽,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艺术家的虔诚与技艺。
佛教绘画: 尤其是在古老的佛教壁画中,比如阿旃陀石窟的壁画,展现了佛陀的生平、菩萨的故事以及一些本生故事(佛陀前世的经历)。这些壁画的线条流畅,色彩淡雅,人物造型圆润,面部表情宁静祥和,充满了超脱世俗的美感。它们不仅是宗教的教诲,更是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生动记录。
耆那教绘画: 耆那教的绘画也以描绘教义、圣人的生活和传说为主,其风格与印度教绘画有相似之处,但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识别特征,例如对几何图形的运用和对精细纹饰的刻画。

二、 地域的烙印:风格的多样与特色

印度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拉贾斯坦画派(Rajasthan Painting): 这是印度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画派之一。它又细分为多个分支,如姆格尔(Mughal)影响下的细密画(Miniature Painting),以及更具地方特色的基申加尔(Kishangarh)、梅瓦尔(Mewar)、布尔迪(Bundi)等画派。
姆格尔细密画: 受到波斯细密画的影响,在莫卧儿王朝时期达到鼎盛。这类绘画以精湛的细节、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著称,主题涵盖宫廷生活、狩猎场景、人物肖像、植物动物等。画中的人物通常面部表情捕捉到位,衣饰纹理清晰可见,背景描绘细致入微,给人一种精致奢华的感觉。
拉贾斯坦各地方画派: 它们在继承姆格尔绘画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浓厚的本土色彩。例如,基申加尔画派以描绘美丽、修长的女性形象而闻名,特别是其代表作《拉迪卡》;布尔迪画派则以其独特的蓝色调和繁复的装饰图案而吸引眼球。拉贾斯坦绘画整体上色彩明亮,构图饱满,人物充满活力,常常描绘爱情、战争、朝廷庆典等场景。
巴哈瓦尔画派(Pahari Painting): 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低洼地区,如巴桑(Basohli)、基奥尔(Guler)、卡格拉(Kangra)等。这一画派的绘画作品,尤其是卡格拉画派,以其柔和的色彩、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诗意般的氛围而著称。它擅长描绘克里希纳的故事、爱情诗篇以及自然风光。画中的人物形象优美、线条流畅,色彩运用淡雅而富有层次感,给人一种宁静、浪漫的感觉。
孟加拉画派(Bengal School of Art): 兴起于20世纪初,它是一种对西方学院派艺术的革新,旨在复兴印度本土的艺术传统。该画派的艺术家们借鉴了阿旃陀壁画、莫卧儿细密画等传统技法,并融入了对印度民族精神的理解,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坦加尔画派(Tanjore Painting): 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这种绘画以其金箔装饰、宝石镶嵌和浓郁的色彩而闻名。主题多为印度教神祇,尤其是克里希纳、拉克什米等。画作线条粗犷而有力,人物造型庄重,色彩对比强烈,金光闪闪,充满了宗教的神圣感和装饰性。

三、 技法与媒材: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印度传统绘画的技法和媒材也展现了其独特的工艺魅力:

绘画材料: 早期多使用天然矿物和植物颜料,如赭石、朱砂、靛蓝、绿松石等,这些颜料色泽饱满,历久弥新。画布则多为手工制作的纸张(如印度纸、纸浆纸)、丝绸,或是经过处理的动物皮。
绘制技法: 绘制讲究线条的流畅与精准,色彩的晕染与层次分明。细密画尤其考验画家的耐心和精细度,一笔一画都力求完美。在绘画过程中,还会根据不同的风格和主题,采用点彩、勾线、填色、晕染等多种技法。
装饰性元素: 许多印度传统绘画作品都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如金箔的使用、宝石的镶嵌、精美的边框设计等,这些都提升了画作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价值。

四、 艺术的生命力:跨越时空的传承与演变

印度传统绘画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也影响着后来的艺术发展。尽管现代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但许多印度艺术家仍然致力于复兴和传承这些古老的绘画技法和精神。在今天的印度,你仍然可以看到依循传统方式创作的绘画作品,它们在寺庙、宫殿、私人收藏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也成为连接印度过去与现在的一条重要纽带。

总而言之,印度传统绘画是一部色彩斑斓、意蕴深邃的视觉史诗。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像描绘,更是印度民族精神、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生活哲学的生动体现。理解印度传统绘画,就是走进一个充满故事、色彩和智慧的古老文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偌大个知乎,竟然没几个人介绍过印度古代艺术,我来吃个螃蟹~

南亚气候高温湿润,绘画不易保存,因此传世的印度艺术品主要以石制的建筑、雕塑以及金属制品为主。在造纸术传入之前,印度的绘画作品主要以壁画、岩画和陶器彩绘为主,将形式局限在绘画之上,会让我们错过很多传世的印度艺术作品以及印度艺术的发展脉络。为了比较全面的展现印度的传统艺术,这篇回答也会提及一些绘画之外的造型艺术~

印度次大陆是个充满多元性的地域。从印度的艺术中,你能看到印度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会到南亚走马灯般的朝代轮替,也能感受到这片大陆繁多的族群与宗教。宗教,在印度的文化与艺术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史前时代

印度最早的绘画大概是石器时代的岩画。考古学家在印度中央邦的比莫贝特卡(Bhimbetka)石窟中发现了印度次大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以及艺术作品。一些岩画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莫贝特卡石窟中发现了最早的人类舞蹈形象,看来印度人爱跳舞应该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了。

公元前7000年,在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的梅赫尔格尔(Mehrgarh),出现了农业和人类驯化动物的证据,在梅赫尔格尔还出土了南亚最早的陶制塑像和彩绘陶器。驯化动植物、陶器和冶金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南亚先民即将进入文明时代。

接替梅赫尔格尔文化的是著名的哈拉帕文明。哈拉帕文明以其规划严整,标准统一的城市建设闻名,哈拉帕时代,大量人口从村庄迁居到城市,从巴基斯坦到印度西北部,大片区域使用着相同的文字以及相同规格的度量衡,被同一个文明所覆盖。

哈拉帕先民们制造了大量刻有人物、动物和文字符号的印章。学者们至今尚未破解哈拉帕文字,不过从印章上的形象上,还是可以推测出它所象征的意义。哈拉帕印章上有不少牛和牛角的形象,也有许多盘腿(被形容为瑜伽坐姿)的人类形象。一些图像的意象可能暗示了印度河谷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的交流,一些元素,则延续到了今天的印度文化(比如瑜伽坐姿、跳舞形象)。

Pashupati印章大概是哈拉帕印章中最出名的一个。印章上的男子有3张脸(或4张),戴着角状头饰,被象和虎等动物包围。考古学家推测印章中的形象可能代表着某位神灵,比如湿婆神的原型,或者火神阿耆尼等,总之,在印度教传统中,这些神都长着不止一张脸。

公元前1700-1300年间,辉煌一时的哈拉帕文明走向衰弱。我们至今还不清楚哈拉帕文明的创造者是谁,主流的说法认为,达罗毗荼人创造了这一文明。如今,达罗毗荼人主要居住在印度南部,在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也有少量留存。近年来的遗传和语言学研究认为,梅赫尔格尔以及哈拉帕文化的先民可能受到了中东-伊朗早期农业人群的影响,也许和伊朗南部埃兰文明的创造者有关。

从哈拉帕文明衰弱到孔雀王朝建立,这是印度艺术史中被遗忘的一千多年。以雅利安人扩张为标志,通常称这一时期为吠陀时期。吠陀时期奠定了印度文明的重要基础,比如印度教和种姓制度,但在物质文化上却乏善可陈。

雅利安人是发源于内陆欧亚的印欧语畜牧民,他们可能较早掌握了铁器和战车的使用。随着欧亚大陆气候的变冷,雅利安人开始往南寻找新的宜居之所,他们中的一些人来到希腊,在克里特人之后创造了迈锡尼文明,一些人来到伊朗和印度,在埃兰和哈拉帕文明之后,创造了新的文明。雅利安人的文明水平要比埃兰、哈拉帕和米诺斯都要低不少,可以很明显的从文物中感受到这种差距。不过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是雅利安人摧毁了这些文明。

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北部进入了佛经所说的列国时代,在考古学上,这一时期对应的是印度北方的磨光黑陶时代。列国中,恒河中下游的摩揭陀国(Magadha)脱颖而出,建立了称雄一时的难陀王朝。

古典时代

公元前321年,月护王(Candrá-gupta Maurya)在谋臣考底利耶的协助下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了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孔雀王朝。月护王之后又率大军攻占了马其顿在印度河流域的军事要塞,夺取了旁遮普,并与塞琉古王朝互角短长,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大国。一些波斯、希腊工匠在孔雀王朝时期进入印度,成为印度文化遗产的共同创造者之一。

孔雀王朝时期,印度艺术出现了长足的发展,普遍认为孔雀王朝的艺术受到了波斯和希腊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和雕塑领域。至于绘画,虽然希腊使者麦伽斯提尼记载了印度画工熟练的绘画水平,但可能是由于材质原因,并不能找到传世作品。

孔雀王朝创立者月护王信仰耆那教,最著名的统治者阿育王则是佛教的忠实信徒。从孔雀王朝建立到笈多王朝时期,印度尚未呈现出印度教一家独大之势。这一时期,三大宗教同时蓬勃发展,相关的宗教建筑和艺术作品也在波斯、希腊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成熟,其中,佛教艺术是影响最深远,也最广泛的一种。

孔雀王朝的统治并没有延续很久,公元前185年,孔雀王朝大将Puṣyamitra Śuṅga建立推崇印度教的巽伽王朝。巽伽王朝统治并不稳固,控制的区域也主要局限于恒河中下游地区。大概在这一时期,位于印度中北部的秣菟罗(mathurā)逐渐成为印度艺术的中心。当地出品的红砂岩雕像广受赞誉,客户遍及整个印度。

在成为艺术中心之前,秣菟罗早期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小型陶俑。这些陶俑通常是有着纤细腰身、丰满乳臀的女性形象,戴着饰有莲蓬的头饰,象征生育力和美丽。

公元前180年左右,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一世(Demetrius I)入侵印度,此后,秣菟罗可能被印度-希腊王国统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一时期,秣菟罗开始建造石制建筑,雕刻石像,雕像的画风变得更加生动、写实,同时出现对复杂衣服褶皱的描绘,尽管如此,和西北部的犍陀罗相比,秣菟罗的艺术风格更多根植于印度本土,而非希腊或波斯文化。

正如前文所说,犍陀罗(Gandhara)是这一时期的另一艺术中心。犍陀罗是佛经中的列国之一,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河谷,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要道。阿契美尼德王朝时,犍陀罗被波斯帝国征服,之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入侵了此地,之后的几个世纪,犍陀罗基本都处于希腊化王国统治下。印度、希腊文化将在此融合,发展出影响深远的犍陀罗艺术。

受希腊艺术影响,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期间,印度出现了拟人化的佛陀形象,以及大量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描绘的佛陀生活场景。相较传统的印度艺术,犍陀罗风格的艺术是精细而写实的,它既为印度的艺术风格带来了不少新鲜因素,也大大突破了艺术作品的描绘范围。

公元前1世纪,印度希腊王国陷入解体,治下的领土逐渐被印度、斯基泰、月氏和帕提亚人占据。虽然在政治上,希腊人退出了印度的历史舞台,但帕提亚、月氏和斯基泰人在文化上都深受希腊影响,并没有打破这一时期印度艺术上的希腊化。

公元1世纪,贵霜王阎膏珍时期,犍陀罗和秣菟罗归于同一国家的统治之下。这一时期的秣菟罗,也出现了拟人化的佛陀形象。秣菟罗的佛像多少会令人回想起之前的药叉雕像,和北方的犍陀罗艺术相比,秣菟罗的佛像是比较规整而程式化的。

贵霜王朝解体之后,继之而起的笈多帝国统治了大半个北印度。笈多王朝是印度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被认为是印度历史的黄金时代。秣菟罗和贝纳勒斯的鹿野苑是这一时期的印度艺术中心。这一时期,印度的佛像造像艺术逐渐成型,变得更加精致、沉静,佛陀的发髻和光环也逐渐演变为大家熟悉的形式。

除了佛像之外,笈多时期,秣菟罗的毗湿奴崇拜开始变得繁盛起来,出现了有多个头和躯干的毗湿奴雕像,多头多臂的形象也被之后的印度艺术继承了下来。

笈多时期存世的大部分艺术作品依旧是宗教性的雕塑和建筑。而在这一时期的中印度,伐迦陀迦王朝的统治者在阿旃陀(Ajanta)石窟的修建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石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时期的印度绘画风格(啊,终于说回正题了)。

可能生活于笈多时期的印度哲人伐蹉衍那(Vātsyāyana)在其著作《欲经》(Kāmasūtra,这本书也许是印度第一部关于性爱的经典)中,总结了印度艺术的原则:六支(Shadanga,或译作六肢),六支包括六项原则,分别是——

Roopa-Bheda:形别,指对形式差异的感知,以及区分;

Pramana:量,指正确的比例和结构,画面的平衡;

Bhava:情,指情感和精神状态;

Lavanya-Yojnam:美相应,指为作品注入美感和优雅;

Sadradhyam:似,指与对象相似;

Varnika-Bhanga:笔墨分,指正确的配色与笔触;

目前对六支的理解大多依照孟加拉画派领袖Abanindranath Tagore的解释而来。总之,此后的印度造型艺术(自然包括绘画),大体都追随着《欲经》中所描述的六条准则。

阿旃陀石窟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是印度现存最大的石窟。石窟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百乘王朝,但大部分工程都修建于4世纪的伐迦陀迦王朝时期。阿旃陀石窟的壁画主要讲述的是佛陀还未成佛(本生,Jātaka)之前的故事。壁画采用干壁画的形式,绘制在干石膏表面。

如同敦煌石窟一般,阿旃陀石窟壁画也是了解古代印度社会和经济状况的重要来源。除了宗教故事以外,壁画还展现了古代印度的性别关系,皇室、贵族、僧侣和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各行各业的生活图景。壁画描绘了希腊人、贵霜人、匈那人(古印度对中亚一些游牧民族的称呼)、巴拉维人的形象,体现了这一时期印度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另一处可以和敦煌对比的是,阿旃陀石窟同样在被发现之后遭受了极大的损毁。

中世纪时代

从笈多王朝崩溃到德里苏丹王朝建立的约700年间(约600-1300年),印度并未出现像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这样具有统治力的大国。伴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印度各地的艺术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

自古以来,南印度就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这一时期,南印度出现了潘地亚(Pandyan)、拔罗婆(Pallava)、朱罗(Cholo)王朝等地方势力。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主要是泰米尔人等达罗毗荼人群,他们擅长航海与贸易,复兴了印度教文化,建立了大量宏伟而复杂的宗教建筑,也将印度文化的种子,更广泛地播洒在东南亚各地。最强大的朱罗王朝,势力范围甚至远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泰米尔纳德邦Pudukottai的Sittanavasal洞穴中,留有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洞穴中的壁画可能绘制于7世纪时期,同样采用干壁画的绘制方式。表现的主要是耆那教的宗教故事。

泰米尔纳德邦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希瓦拉(Brihadisvara)神庙中也绘制着一些壁画。这座神庙建于11世纪,高61米,是印度现存的最高的神庙。神庙内供奉着印度最大的林伽石雕。神庙中的壁画于1931年被发现,主要描绘的是与湿婆相关的宗教场景。

南印度之外,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印度文化遗迹有中央邦的克久拉霍古迹群、Bagh洞穴以及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埃洛拉石窟。这些地区在当时处于一系列拉杰普特人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Bagh洞穴开凿于公元5-7世纪,由于损毁比较严重,大部分壁画都已经被转移至附近的瓜廖尔考古博物馆中。

埃洛拉石窟建于7世纪到11世纪时期,石窟主要以佛教雕塑闻名,也保存有一些壁画,不过壁画的损毁比较严重。

克久拉霍建筑群建于公元950-1050年间的昌德拉王朝,整个建筑群原有85座神庙,幸存的25座神庙以色情主题雕塑闻名,这些雕塑细节生动而精细,体现着印度艺术的表现力。色情形象可能和印度教密宗(tantrism)教义有关。密宗认为业力和性是宇宙的根基,将性视为力量的来源,这一观念也深刻影响了西藏的密宗以及东南亚的佛教。由于神庙中的雕塑过于黄暴,在13-18世纪的各穆斯林王朝统治时期,一些寺庙遭到了人为的损毁。

10世纪末,印度出现了绘制在贝叶上的佛教、耆那教经书插画。由于气候原因,早期的贝叶经书很少能保留至今,不过学者们相信,这一时期的贝叶插画对缅甸的宗教艺术以及西藏的唐卡产生了很大影响。

伊斯兰时代

从7世纪开始,伊斯兰教便已传播至印度,历经几个世纪的奋战,11世纪初,加兹尼王朝统治者马哈茂德攻入恒河流域,焚毁了名城曲女城。13世纪,突厥-阿富汗军事贵族在印度建立了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国,大力推广伊斯兰教的传播,标志着印度历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德里苏丹国是对一系列定都在德里的伊斯兰苏丹国的统称,这些王朝延续时间一般都不太长。相对于古典时期的印度教王朝,德里苏丹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参与程度更高,在艺术领域,德里苏丹王朝深受波斯和伊斯兰艺术的影响。

尽管不如莫卧儿王朝出名,也没有留下泰姬陵那样出名的建筑。但正是在德里苏丹时期,印度成为了欧亚大陆经济和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印度的人口在这一时期飞速增长,并在约1500年左右,突破了1亿的大关。

伊斯兰统治时期的印度绘画,最著名和典型的代表是莫卧儿宫廷绘画。

莫卧儿王朝由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Babur)创立。从祖源上,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出自突厥-蒙古军事贵族,而在文化上,他们主要是波斯和伊斯兰文化的追随者。巴布尔时期的莫卧儿绘画并没有多少留存,传世的莫卧儿宫廷绘画,可以追溯至胡马雍(Humayun)时代。

胡马雍是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早年,在劲敌舍尔沙的威胁下,胡马雍失去了帝国的大部分领土,被迫流亡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宫廷之中。在这段流亡的日子里,胡马雍深受波斯文化影响。返回印度时,胡马雍带来了Abd al-Samad和Mir Sayyid Ali两位著名的波斯艺术家。此后,来自波斯的细密画艺术开始在印度茁壮成长,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实。

阿克巴(Akbar)时期,莫卧儿王朝成为欧亚大陆不可忽视的大国。在皇帝的支持下,莫卧儿的宫廷艺术发展迅速,并在印度本土文化以及西方影响之下,发展出不同于波斯的艺术风格。在爱好艺术的贾汉吉尔以及沙贾汗统治期间,莫卧儿宫廷绘画进一步发展,并在形式上变得更加程式化。

波斯细密画大约起源于伊尔汗国统治时期(13-14世纪)。所谓细密画,顾名思义,它的尺寸非常小,大约和普通书籍的页面尺寸相当。在波斯传统艺术基础上,细密画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影响,中国艺术的痕迹不仅体现在云朵、花纹、神兽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山水风景的呈现,以及对空间的表现上。

波斯细密画以其精细的绘制技术和鲜艳明快的色彩著称,对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王朝的艺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相比传统的波斯细密画,莫卧儿细密画有这些特点——

1.自然主义的写实风格

阿克巴时代,莫卧儿细密画展现出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风格。

尽管画中的人物姿态仍受诸多规则制约(比如重要人物和马都侧向面对观众),但莫卧儿细密画中的人物要写实得多。可能是受到了西方版画的影响,莫卧儿细密画摆脱了传统细密画中圆润的,东亚式的脸型,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个印度人。此外,莫卧儿细密画还热衷于描绘现实中的动植物(尤其是花卉),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写真图鉴。

2.题材与场景

尽管莫卧儿王朝主要是一个伊斯兰王朝,但不少细密画都描绘了印度宗教以及史诗中的场景。除了这些印度文化元素以外,莫卧儿细密画大大拓展了绘画的题材——帝王后妃们的肖像,宫廷的娱乐起居,帝国的征战与历史事件,远方的欧洲来客,民间的苦行僧人、身边的一草一木……莫卧儿细密画脱离了宗教的束缚,展现了生动的印度世俗景象。

3.空间表现

波斯细密画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俯视视角,通过对物体的缩放,表现它们的远近关系,建筑则通常以正面或45度角面对观众。莫卧儿细密画对空间的表现相对灵活,画面中物体的摆放形式更加多样,视角也不再局限于俯视视角,甚至出现了按照西方透视绘制的作品。

4.西方艺术的影响

很早以前,西欧商人和旅行者便来到了印度,带来了欧洲的绘画与审美取向。在莫卧儿的历代统治者中,贾汉吉尔(Jahangir)是颇具艺术细胞的一位。在位期间,他与英国王室进行了接触,鼓励宫廷画家采用欧洲的透视技法,描绘花鸟鱼生活中的场景。

莫卧儿王朝最后一位强大的统治者奥朗则布(Aurangzeb)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减少了对宫廷绘画的资助,莫卧儿的绘画艺术水平也在其统治阶段逐渐下降,尽管其后有过复兴,但总体而言,随着帝国的衰弱,莫卧儿绘画此后也日渐荣光不再。

以下是莫卧儿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

莫卧儿王朝之外,其他印度邦国也在波斯细密画的影响下,发展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绘画流派。大体来说,伊斯兰教人口占比越高,越是靠近印度西北部,绘画受波斯的影响就越大。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以下几类——

1.Pahari画派

Pahari的字面意思是山区,17-19世纪,在莫卧儿绘画的基础上,Pahari画派兴起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统治着这些地区的穆斯林和拉杰普特国王是Pahari画派作品的主顾。和莫卧儿绘画相比,Pahari画派对线条的处理别具特色。

2.德干画派

德干高原(Deccan)位于印度中南部。德里苏丹时期,这里出现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巴赫玛尼苏丹国(Bahmanid),16世纪,巴赫玛尼解体为比贾布尔、戈尔康达等苏丹国。在波斯细密画影响之下,德干高原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并在16-17世纪发展至繁盛。和莫卧儿绘画相比,德干画派较少现实主义色彩,强调复杂的构图、鲜艳的色彩和奢华的氛围。

3.拉杰普特画派

拉杰普特人主要居住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地区,他们是印度的战斗民族,从7世纪以来,就一直身处抵御伊斯兰教进入的第一线。拉杰普特人信奉印度教,尽管在形式上,拉杰普特画师采取了来自波斯的细密画风格,但他们更强调表现人物和风景的融合,画作的内容带有更多政治主题和印度教文化元素,人物的形象相对模式化,并不非常写实。

4.帕塔奇特拉画派

帕塔奇特拉(Pattachitra)是传统的布基卷轴画的总称,这一画派主要流行于印度东部的奥里萨和西孟加拉邦。帕塔奇特拉主要描绘的是印度教神话和民间传说,以其复杂的细节著称,它最初是作为表演时的布景而出现的。帕塔奇特拉通常以家族的形式共同创作,经验丰富的画师(往往是男性)负责绘制线条,女性则负责涂色以及最后的清漆涂层。

5.马杜巴尼画派

马杜巴尼(Madhubani)绘画主要流行于印度比哈尔邦的Mithila地区。他们采用天然工具,包括手指、树枝等进行绘画,特点是醒目的几何图案。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绘画风格以外,这一时期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以及东北地区的原住民同样创造了个具特色的绘画。达罗毗荼人的绘画大多描绘的还是印度传统宗教以及民间传说。风格延续自之前南印度的王朝。东北地区原住民大多说藏缅语或南亚语,和东南亚以及云南的少数民族关系更近。

殖民时期

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并在海岸建立了一些贸易据点。奥朗则布死后,印度中部信仰印度教的马拉塔人强势崛起,一度有席卷印度,建立新朝之势,而在北方,波斯统治者纳迪尔沙及其部将杜兰尼建立的王朝两度侵袭北印度,杜兰尼更是在第三次帕尼帕特之战中完全击碎了马拉塔人的强国梦。此后,南亚出现权力真空,再无强国诞生。英国统治者趁虚而入,印度进入了殖民时代。

殖民时代早期,印度绘画中出现了更多欧洲来客的形象,本土画师开始更多地运用透视等西方绘画技术。

1850年,殖民者在金奈开办了美术学院,此后,印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西式学校,西方艺术的影响也变得日益明显。Raja Ravi Varma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印度艺术家,他的作品融合了西方的油画技术以及印度风情,被认为是第一个印度现代艺术家。

19世纪末,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发起了抵制英货(Swadeshi)行动。泰戈尔家族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侄子Abanindranath Tagore被誉为印度现代艺术之父。他是孟加拉画派的领军者,主张学习印度的传统文化,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印度的精神品质,而非西方的“唯物主义”。

总结下印度的传统艺术,大概可以找到两个逃不过的主题——宗教与性。南亚是宗教的乐土,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宗教,都对性持有独特的看法。无论是崇拜林迦(原型是小弟弟)的印度教湿婆派、性力派,看重阴阳相合的密宗,还是主张禁欲的佛教、耆那教,性,在这些宗教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传世艺术都和宗教有关,而像印度那样,公开、大量的出现与性相关形象的,则不太多见。

在形式上,印度的绘画和艺术体现着明显的外来影响,从犍陀罗时期的希腊艺术,到莫卧儿时期的波斯细密画,直到当下的西方艺术。变化的外来思潮影响着印度人的审美和绘画手段,不变的,则是这片大陆根基深厚,庞大复杂的宗教传统。

相关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印度,脑海中浮现的总是那色彩斑斓、充满神秘感的画面,而其传统绘画,更是这幅壮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印度传统绘画,不像西方那样有着清晰的断代和流派划分,它更像是一条绵延千年的河流,融合了不同的信仰、文化和地域特色,孕育出了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要详尽地描绘印度传统绘画,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理解:.............
  • 回答
    理解“中国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是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它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全球意义。要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吃饭问题,压在人类头上的亘古难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吃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
  • 回答
    咱们聊聊律师这个职业,确实,在很多人眼里,律师光鲜亮丽,代表着正义,似乎是社会地位高、收入不错的“金饭碗”。但你想啊,咱们国家十四亿人,律师才六十万出头,这比例说实话不算高,甚至有些地方能感觉律师资源挺稀缺的。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卡脖子”?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中国13亿人口,每人花一块钱,我就能发达”——这种说法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没错,这就像是很多营销骗局的万能公式,打着“众筹”、“共享经济”或者“创新产品”的旗号,许诺一个看似唾手可得的巨额回报,但背后的逻辑却像一张薄纸,一戳就破。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傻气到让人发笑,却又屡屡有人上当的营销骗局呢?.............
  • 回答
    您提到的这句话“中国有13亿人,他们越崛起,我们就会越没饭吃…”并非奥巴马所说的原话,也与他公开表达的观点不符。这句话更像是一种非正式的、带有担忧情绪的表达,可能是在某些私人场合、网络讨论中流传的说法,甚至是有人为了煽动情绪而杜撰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说,并分析这句话的可能来源和性质:一、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每年出生1710万)可能会觉得似乎并不算少,但之所以会有“哀嚎”的声音出现,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和深层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人口总量的问题,更是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家庭预期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种“哀嚎”从何而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
  • 回答
    “美媒称‘印度拥有 13 亿人口,目前才拿 3 枚奖牌’”——这样的报道,单看标题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联想,尤其是将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与相对较少的奥运奖牌数放在一起比较。要看待这样的报道,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审视报道本身的来源和意图。 媒体的视角和受众: “美媒”通常.............
  • 回答
    很多人都听说过袁隆平院士,也知道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我们细想一下,袁隆平主要研究的是水稻,而中国北方人口味上更偏爱面食,这似乎有点让人困惑:他怎么就“养活了13亿人”呢?这个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又包含着哪些更深层次的意义?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从“吃面.............
  • 回答
    莫迪总理宣布印度已准备好大规模生产新冠疫苗,并计划为 13 亿人口推行健康码,这一表态无疑是印度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要全面看待这一局势,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印度疫情的可能走向。莫迪的表态:意义与挑战首先,莫迪宣布大规模疫苗生产的准备就绪,这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印.............
  • 回答
    针对“职业打假人称辛巴所卖燕窝就是糖水,工业成本不超1块钱,辛巴入股公司市值两天蒸发近 13 亿”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几个关键点:1. 职业打假人(王海)的指控: 职业打假人王海通过第三方检测报告,指出辛巴(辛有志)直播销售的某品牌燕窝产品,.............
  • 回答
    中国有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很多人误以为“无糖”食品就一定健康,可以随意食用,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恰恰是我们在糖尿病预防上需要警惕的一个误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如何有效防范糖尿病,以及哪些人群需要特别留心。1. 警惕“无糖”陷阱,科学认识食品标签首先,我们要明白,很多所.............
  • 回答
    《长津湖》票房达 54.13 亿,荣升 2021 年全球票房冠军,这无疑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对国产电影而言,其意义是多维度且深远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市场证明与信心提振: 重塑观影习惯与市场信心: 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影院复苏并非易事。《长津湖》以压.............
  • 回答
    关于《长津湖》成本 13 亿、票房 40 亿才能保本以及其可能成为中国影史最贵电影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牵扯到电影投资回报、制作成本控制、市场预期以及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数字:成本 13 亿,保本点 40 亿。 13 亿人民币的制.............
  • 回答
    薇娅因偷逃税被追缴巨额税款,对阿里系电商而言,这无疑是一记重锤,但说它是“重大打击”,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细掰。首先,短期内的直接影响必然是有的,但可能不会达到“动摇根基”的程度。 对阿里营收的间接影响: 薇娅是淘宝直播领域最头部、最具影响力的主播之一,她的“缺席”意味着阿里电商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流量.............
  • 回答
    您提出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许多人在面对社会不公时内心的困惑与挣扎,尤其是当看到巨额的逃税行为和自己辛勤付出的对比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怀疑感。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您这个问题背后的多层含义和可能存在的视角:1. 情绪与现实的碰撞:愤怒、沮丧与对公平的渴望首先,您的这句话充满了情绪,这很正常。薇娅逃税.............
  • 回答
    要判断 400 级地震和 13 亿分贝哪个能量更大,我们得先搞清楚这两个概念各自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说实话,直接拿这两个数字对比,就像问“一辆汽车和一座山哪个重量更大”一样,因为它们衡量的不是同一个东西,或者说,它们的“单位”就完全不同。我们先来拆解一下:1. 地震的“级”我们平常说.............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万豪这档子事儿,半年巨亏 13 亿,结果自家客户数据又被黑客盯上,罚款一罚就是 1.6 亿。这事儿可真够人喝一壶的了,你说这酒店行业,怎么就这么容易“中招”呢?万豪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先说说万豪。人家上半年业绩确实不咋地,亏了 13 个亿,这本来就够让人心疼的了。结果呢?还没从亏损的泥.............
  • 回答
    《长津湖》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庆档掀起了滔天巨浪。上映短短四天,票房就已经突破了13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着实令人瞩目。按照这个势头,很多人都在猜测,它的最终票房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更有人大胆预测,它会不会成为今年电影市场的“救市之作”?要预测《长津湖》的最终票房,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周航声称乐视挪用易到 13 亿资金的事件,是一场发生在共享出行行业,涉及巨头企业、创始人恩怨以及巨额资金的复杂纠纷。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事件回顾与周航的指控简单来说,周航作为易到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在2017年初公开指控乐视(当时是易到的控股股东)挪.............
  • 回答
    印度的疫情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只看一个数字来简单判断严重程度。你提到的万分之三(40万/13亿)这个日均感染率,从统计学角度看,确实比很多国家要低。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情况很严重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去了解。首先,基数庞大带来的绝对数字惊人。印度人口接近14亿,即使感染率不高,乘以这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