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2个言论:
1,宇宙法壬上壬
2,实习律师又苦又穷
总有一个是错的。
弱弱地问一句,你这么知道这个是最好的行业。。
而且少年,你听说过和谐社会下的人民调解工作吗??
很多小案子,根本不让律师介入。之后走调解流程。
在60万已经不少了。
好多人言必提美国。没错,美国有130多万律师,世界第一,占全球律师总数的35%。不过美国的法律传统和特殊法制环境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比如政府也是雇佣律师的大户,其中财政部、SEC都拥有大批的律师,而司法部干脆全是律师组成,司法部长就是Attorney General,也是政府的首席法律顾问。ABA(2014年)的统计是大约有8%的律师是在为美国各级政府工作——这边还仅指行政部分,不包括法院系统。美国1200名联邦法官、8万名州法官,都是律师出身。没有当过律师而成为法官,在美国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基本算是一个特例。
除去美国,其他西方国家的律师人数都算不上多。英国,6600万人口,出庭律师(barristers)12000人(2011),事务律师6万人(solicitors);法国,6700万人口,律师58000人(2013);德国8300万人口,律师稍多一些,16.3万名(2015)。
而东亚由于中华儒家文化的传统,律师人数(相对人口)比例更低:日本(1.26亿),辩护士(弁护士)3.7万人;韩国(5100万),律师1.4万(2016)。所以以中国13亿人口来说,60万多律师,已经不算低了。
另外一方面,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差别极大。北京、上海、广东(广州、深圳),集中了中国超过40%的律师;而中国国内有200多个县连1名律师都没有;在日本,东京、大阪、横滨和名古屋有全国80%的律师;韩国更甚,《朝鲜日报》2014年统计的数字是全国73.5%的律师都在首尔执业,而全国219个市郡中67个没有律师,“无律村”超过30%。而同在北京,西城、朝阳的律师人数又占北京律师人数的半壁江山,延庆、密云、平谷等地的律所加起来都没有一个市内的中型所律师人数多。
考虑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工业大国、金融大国,却没有能成为法律服务大国的可能,所以从宏观上看,中国律师人数其实是有饱和的倾向,特别是在一线城市。
而从需求来看,中国大部分诉讼中都没有律师参与,都是普通人自己解决和处理。有律师参与和协助的反而是少数,而且比例越来越低~
首先看看全国每年民事案件数量:
2014年全国法院新收民商事一审、二审、再审案件9068011件,全年审结8750735件。
2015年5月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到2018年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6489万件,平均每年1800万件。其中仅2018年人民法院就受理案件2800万件,审结执结2516.8万件。
再来对比全国律师业务办理情况:
2014年,全国律师办理民事业务210万件;
2015年,247万件;
2016年,274万件;
2017年,387万件;
2018年,396万件。
也就是说,2014年有27%的民事案件中有律师参与;到了2018年,这个比例降到了14%。要知道,民事诉讼已经是法律业务类型当中,律师参与度最高的、业务数量最多的一类。
刑事业务呢?
2018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为506.9万件,同比下降7.7%(2017年为548万起);而2018年中国刑事诉讼辩护及代理案件数量,从2017年的70.5万件,增加到81.4万件,同比增长15.5%,然而参与度仍然仅仅为12%和15%。
当然以上计算方式存在比较大的疏漏,仅供参考。不过至少可以看出,大部分(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官司”,都是在没有律师参与的情况下得到解决的。
以后趋势就是小问题(比如百度一下就能查找到参考答案)随着诉讼程序的简化(很多法院现在连纸质材料都不需要提交,当事人也不需要亲自到现场处理,甚至有半自动化的诉讼文件生成系统来协助当事人制作文件),逐步可能都是自己处理了。需要律师出面协助的业务,会越来越的集中于疑难案件和重大案件——这个似乎对年轻律师来说不是太好的消息。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这里先不展开,等以后有机会再补充。
13亿人口,去掉6亿月收入不到1000的,不就只剩7亿了吗?
如果去掉月收入2000的呢,去掉月收入4000的呢?
那就没剩多少人了,我们城镇工资收入中位数也才3000多点。
律师行业毕竟是个服务业,服务业发达不发达还是取决于老百姓手头有没有钱。
有钱,不争馒头争口气,为了百十来块钱的东西花万把块请律师打官司。
有钱,动不动几十万的标的,一个案子几万律师费也没问题。
律师市场不是看总人口的,要看付得起律师费的人口。
律师的市场没你想象的那么大。
全国民商事案件的律师参与率也就50%,注意,只要原被告双方有一方请律师了都算律师参与,这说明至少有一半的案子双方是直接赤膊上阵贴脸输出。
但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律师参与率显著上升。比如北京,民商事案件律师参与率就达到了75%。
所以说律师喜欢扎堆大城市,是有原因的。
本人执业十年
现在停业做生意已六年
当年也是满怀理想,实践心中抱负为宗旨的年轻小律师
在中国做律师,总会对比国外同行
发达国家的同行就是自身的参照物
外国是如何如何尊重法治
外国是如何如何尊重律师
外国是如何如何强调程序正义
外国律师在法庭上是如何如何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慷慨陈词、舌战群雄
再看看自己的执业氛围
一声叹息
在我看来中国律师制度,甚至律师在本国的处境,归根结底,还是国情决定的
自古以来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讼师,还是现代社会的律师
代表的,始终是私权
而私权的对立面,必然是公权
且二者不可调和
在西方制度下
现代资本主义强调的就是平等
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平等
更是人与政府之间的平等
所以在西方,律师作为私权的代表,天赋使命就是与公权斗争、争利
从而决定了律师这个职业在整体社会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国
公权与私权从来就是不平等的
当然也就决定了律师这个职业在中国的尴尬处境
所谓人比人气死人
看看外国同行
再看看自己
一声叹息
半夜打开一看,居然评论那么多
回顾一下我的文字
大概是让人误解了
本人选择中止执业
绝对不是律师做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
是有了更好的选择,所以离开了律师这个行业
本人2006年开始执业,16年中止开始经商
那时在江苏二线城市,年收入已过50万
那十年是我人生快速成长的阶段
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阅历,沟通技巧和社交人脉
我认为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可以比律师更能锻炼一个人,让人快速成长
回到主题
律师,是少有的几个可以为之作为一生事业的职业
且随着年龄增长,自身价值也会不断提升
只要坚定走下去,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与众多励志加入这个行业的法律人共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