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约有 1.3 亿糖尿病患者,无糖食品也可能引发健康风险,应该如何防范糖尿病?哪些人群更需注意?

回答
中国有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很多人误以为“无糖”食品就一定健康,可以随意食用,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恰恰是我们在糖尿病预防上需要警惕的一个误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如何有效防范糖尿病,以及哪些人群需要特别留心。

1. 警惕“无糖”陷阱,科学认识食品标签

首先,我们要明白,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尤其是加工食品,可能仍然含有大量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白米饭、白面包等),这些在体内同样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有些“无糖”食品甚至为了弥补口感,会添加更多的脂肪,长期大量摄入,同样会对健康不利,增加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无糖”不等于“低糖”或“健康”: 购买食品时,除了看“无糖”标识,更要关注配料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包括总碳水化合物和其中的糖分),以及其他成分如脂肪、钠等。选择全谷物、杂粮、薯类等未经深度加工的食物,它们消化吸收慢,升糖指数较低,对控制血糖更有益。
警惕代糖的滥用: 有些“无糖”食品会使用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来代替糖。虽然这些代糖本身热量很低或为零,但长期过量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潜在的代谢紊乱等方面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食用。

2. 全面而科学的糖尿病防范策略

防范糖尿病,核心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
控制总能量摄入: 保持健康的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根据个人年龄、性别、活动量等因素,计算并控制每日的总热量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全谷物、豆类、坚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分吸收,帮助稳定血糖,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
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 GI值低的食物能使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较慢。例如,全麦面包比白面包GI值低,糙米比白米GI值低。
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糖: 尽量少吃白米饭、白面条、饼干、蛋糕、含糖饮料、甜点等。即使是“无糖”加工食品,也要注意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总量。
健康脂肪的摄入: 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脂肪,而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后者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也与代谢紊乱有关。
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定时定量,三餐均衡,避免在睡前大量进食。

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每周至少两次抗阻力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深蹲等,可以增加肌肉量,而肌肉是消耗血糖的重要组织。
碎片化运动: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比如走楼梯代替坐电梯,午休时散步等,都很有益。
运动的益处: 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体重,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利用,对预防和管理糖尿病都至关重要。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成年人建议保证79小时的优质睡眠。
管理压力: 长期慢性压力会升高血糖。学会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有助于缓解压力。
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增加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风险。过量饮酒也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和肝脏功能。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关注血糖水平: 即使没有症状,定期体检(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可以及早发现血糖异常,早期干预。
监测体重和腰围: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 更需要特别注意的人群

虽然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以下几类人群患病风险更高,需要格外警惕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那么你患病的几率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基因遗传起着重要作用。
超重或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 体重超标,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过多(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 曾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在日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胆固醇的人: 这些代谢性疾病常常与胰岛素抵抗同时存在,形成“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的强预测因素。
45岁以上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会下降,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者: 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人,身体的糖代谢能力会下降。
有过出生体重过低或过高婴儿史的女性: 这些情况可能与母亲孕期血糖管理有关,也可能提示后代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
长期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的人: 例如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

总结来说:

防范糖尿病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生活点滴做起。不要被“无糖”的标签迷惑,而要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坚持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于那些本身属于高危人群的朋友,更要提高警惕,积极采取行动,将糖尿病扼杀在摇篮里,或延缓其发生,维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药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发现糖尿病的时间很久远,我国古时候就发现一些地主老财,他们拉尿后,会有蚂蚁爬来爬去。因为尿里面有糖,这也是糖尿病名称来源之一。

2、糖类食物不是引起糖尿病的因素

人吃进去的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三类物质。

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等。

其中蛋白质、脂肪等在体内通过消化,以及若干复杂的反应,能转化成糖。血液中的葡糖糖浓度主要是由肝里面肝糖原来调节。

从机制上说,糖类物质并不是引发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引发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才是根本原因。而引发胰岛素分泌异常,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的不平衡等等。

3、治疗糖尿病的神药

糖尿病有两种,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即两种都跟遗传有关。

其中1型属于天生的,有很多是更小时候生病有关。比如腮腺病毒会引起1型的糖尿病,而且还可能会伴随着精子失活,从而导致生不了小孩。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2型是最常见的糖尿病。

很多中年人开始油腻起来后发胖,血糖就开始高了,这种一般是2型的。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2型的,最有效的是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必须注射,不能吃,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吃进去就给消化分解了。

胰岛素有很多故事:

第一、发现胰岛素作用的人,是史上得诺奖最快的人。

第二、我国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有非常多的故事

……

现在很多降糖药里都有二甲双胍,这个是神药。

二甲双胍,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C4H11N5,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特别是针对超重的患者。

2019年,Cancer Cell最新刊登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发现在禁食状态下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提出PP2A-GSK3β-MCL-1通路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上面分别是二甲双胍的结构式与扯蛋模型表达的结构式。

另外二甲双胍非常非常便宜。而且很好合成,如果从原料角度考虑,这玩意一片才要1毛钱。

对于胖子有的2型糖尿病,吃几周的二甲双胍,血糖很快降下来,原来一些9左右的,3周都能降到6点多。

4、食物

不少植物也有降血糖的作用。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摇钱树有两种,一种叫青钱柳,(拉丁文名:Cyclocarya paliurus .)别名:麻柳,青钱李、山麻柳、山化树。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我国南方多省均有发现,多以零星分布。青钱柳乃冰川四纪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仅存于中国。青钱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这种植物提出出来的成份的确对糖尿病有效。

  另外一种又名金钱树、金钱榕,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科雪芋属,小叶椭圆状;是从国外引种的多年生草本花卉。长出来像一对对排列整齐的铜钱,南方喜欢种植这种,因为它预示新的一年钱财滚滚来等含义。

上面一文中讲到的刘招华,就在狱中想申请专利。

5、相关书籍推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