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首富决定把所有钱捐给真正的穷苦人民,中国会不会真正达到全面小康社会?

回答
这真是一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中国首富真的决定倾其所有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那无疑会是中国社会的一件大事,并且对“全面小康”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要说这就能“真正达到”全面小康,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需要更细致地掰开了讲。

首先,我们得明白“全面小康”到底指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更包含了社会公平、民生改善、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等多个维度。它强调的是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人都能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发展的红利,并且拥有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

现在设想一下,那位首富真的把所有财富都捐出去了。这笔钱有多少?中国首富的财富规模是惊人的,动辄千亿甚至更多。如果这笔钱能够有效地、精准地投放到最需要的人群手中,那效果绝对是立竿见影的。

积极影响会是显而易见的:

直接缓解贫困: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那些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下的人们,比如偏远山区、长期失业、身患重病但无力医治的家庭,能够获得一笔救命的资金。这笔钱可能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摆脱生存危机,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让孩子能够上学,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在短期内,对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善民生基础设施: 剩余的资金,如果用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比如修建道路、通电通水、改善教学和医疗条件,那将是巨大的福音。这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发展潜力。
激发社会活力: 这样的善举本身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它会成为一个强烈的信号,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济困的行列中来。它可能会唤醒人们心中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激发社会各界的慈善意识,形成一个更具人情味的社会氛围。
促进教育和医疗公平: 捐助的资金可以用于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或者直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能为那些家庭贫困但有天赋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也让生病的人能看得起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对于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至关重要。

但是,为什么仅仅依靠这笔捐款,还不足以“真正达到”全面小康呢?这涉及到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1. 财富的集中与分配的体制: 首富的财富是如何积累的?中国的财富分配机制是否健康?如果导致财富极度集中的根源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即使首富把钱捐了,未来仍然可能出现新的首富,财富继续向少数人集中。全面小康需要的是一个可持续的、公平的财富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而不是一次性的“撒钱”。
2. “全面”的定义和规模: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即使是首富的巨额财富,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来说,可能仍然是杯水车薪。全面小康意味着所有人都受益,但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达到小康标准,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援助,更需要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一系列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国家持续的、系统性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3. 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靠外部捐赠来解决贫困,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的小康,需要贫困地区和人群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就业机会。如果只是简单地给予金钱,而没有配套的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引导,一旦捐赠结束,人们可能又会回到原点。小康的实现,更需要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
4. 制度性障��和政策配套: 很多贫困的根源在于制度性的障碍,比如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平、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信息不对称、腐败等。首富的捐款可以缓解一部分问题,但如果这些制度性问题不解决,贫困的“痼疾”就无法根除。小康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持续努力。例如,如何确保捐款的透明和高效使用,本身就需要一套健全的监管机制。
5. 人的尊严与发展: 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关乎人的尊严和全面发展。它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价值。如果人们仅仅因为获得了捐赠才摆脱贫困,而没有通过学习、工作获得自我实现感,那与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可能还有距离。

打个比方:

如果说中国的贫困问题像一个生了病的身体,首富的捐款就像一剂强效的“救心丹”,能够暂时稳定住病人的生命体征,甚至让他恢复部分活力。但这剂药治不了根本,也无法替代身体自身健全的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要实现“全面健康”(全面小康),还需要持续的营养、适当的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可能需要的更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而这些,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治理体系)来提供保障。

结论:

首富倾其所有捐给穷苦人民,无疑会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能够极大地缓解当前的贫困问题,改善一部分人的生活境况,促进社会公平。但要因此就说“中国真正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可能有些过于乐观了。

全面小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依赖于更广泛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完善,需要国家和社会的长久努力。首富的善举可以成为催化剂,点燃希望,但最终的实现,还需要我们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笔钱或许能让一部分人“跳起来够到”小康的门槛,但要让所有人都能安稳地跨进去,并且长久地保持在小康的状态,还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社会经济体系在背后支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应在1400亿元以上。从扶贫资金安排来看,2016年脱贫1240万人,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根据财政部的消息,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将超过1400亿元。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预计201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扶贫资金安排应不低于该规模。

国开行2018年的扶贫贷款应在3300亿元以上。根据国开行9月4日公布的信息,“十三五”期间将向贫困地区发放1.5万亿元精准扶贫贷款的任务,十八大以来国开行已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776亿元。这意味着未来三年仍将投入1万亿以上的精准扶贫贷款。其中,2018年投入的精准扶贫贷款应高于三年均值,应在3300亿元以上。

农发行2018年的扶贫贷款应在7000亿元以上。农发行也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累计投放贷款3万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全年精准扶贫贷款投放量不低于6000亿元。2016年农发行精准扶贫贷款为3361亿元。因此,未来三年仍将投放2万亿以上的贷款。按照高于三年均值的标准计算,预计2018年投入的扶贫贷款规模应在7000亿以上。

简单计算可以得到,2018年仅财政和政策性银行对扶贫的资金支持应在1.2万亿以上。此外,还需考虑结构性信贷政策对于扶贫的支持,如定向降准等。因此,用于精准扶贫的资金支持规模相当可观。

没找到精准扶贫的总投入,不过光看2018年的粗略统计就行了。

马云那点钱还差的远。

user avatar

不会

但是如果不是把钱捐出去,而是用这些钱多招人,减少每个工人的用工时长,增加工人的休息时间,让人们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去消费,中国可能会很快达到全面小康社会。

但是你看现实生活中,有钱人宁愿让员工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也不愿意多招人。克扣员工省下来的钱去捐了让别人以为他很善良,也不愿意多招人。甚至还要坑生病员工的病补,离职补贴等。

说白了原因很简单,这些资本家吸血中国以后就移民走了。国内疾苦与他何干?但是捐给耶鲁的楼能让他的孩子直接去上。然后国内的韭菜还特喜欢舔这些吸血鬼,就算不留学,回国内,同样的黄皮肤,把国籍办成外国,马上高考加20分,甚至面试一下就能进清北复交。

国内的政策不是为了全民发展,而是割韭菜给少数精英分蛋糕罢了。就像让子弹飞里汤师爷说的,不刮穷鬼的钱刮哪个的钱


…………加更一下,评论区蛮多人扯什么剥削员工加班才有竞争力…………


任何生产系统都有一个东西叫做“余量”,这个东西是承担“抗风性能力”的。比如一个企业本来常规时候的活,8个人能干完,那么他应该雇佣大于8个人。因为工作量是波动而非固定的。


波动导致的工作量超额时,活干不完就会承担违约风险,违约导致的损失为远大于多招1,2个人的常规损耗的。

而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应该招5个人,压榨他们干8个人的活。因为这样会导致抗风性能力很低,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很容易就垮掉。


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生产系统,同理的事情很多,比如你做股票交易的时候,应该随时保留一部分金钱,不要满仓。因为你没投入进去的钱就是你的“抗风性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你们可以自行搜一下汽车行业的那些天价罚款。那些资本家哪个一开始不是觉得偷工减料可以省下钱增加竞争力?结果罚款比之前赚的加起来还多。


学商业也是要学商业伦理的。

你别看伦理俩字以为是讲啥道德的。实际人家讲的是一个商业系统中遵守了,可以抗风性的规则。

所以你别看我说这些好像是只在告诉劳动者警惕,实际上抗风险这种事,资本家更要警惕。像我之前做的视频里:

我提到的囚徒困境,你觉得解决囚徒困境只是劳动者不需要加班了么?实际上如果解决了囚徒困境,企业的利润也会提高。

也就是说,抵制企业违反劳动法的行为,最终是包括企业自己在内,所有人都获益。

所以我为啥说有些人精资,因为如果真是资本家,倒也知道这样对自己也不好,自己陷入困境又没办法解决,只好嘴上为了维护当前利益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而实际上这些话老百姓听着烦,资本家说着违心,唯独只有精资打心眼里也相信这些冠冕堂皇的话。


今年一大堆说是因为疫情倒下的企业,你如果了解一些企业风险控制常识,就会产生疑问,这帮家伙为啥会让自己投资额超过自己可承担风险,而完全不留余量呢?


而劳动力应该考虑成流动资产,也需要留余量来抵抗风险。如果到了压榨所有员工超负荷的程度,那你觉得他们留了抗风险的余量么?

如果这个企业完全不考虑抗风险,那么他到底是想出了问题以后开溜,还是想的不计成本垄断市场以后收割,又或者想的是做到足够大以后挟持国家出了任何风险都得救他呢?

你再想想我前面为啥要提到“移民”和“政策”相关的玩意。你觉得某些所谓的企业家,到底是选择了哪个选项?


B乎现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某些人没常识我可以理解,我也愿意解答。

但是有疑问,说话请客气点,别整天除了举报就是酸。否则答主删了你评论还拉黑你你自己也不爽不是?

user avatar

靠捐钱就能解决问题,银行直接发钱就好了,国家还用这么辛苦,这么累做啥?

国家这么多年扶贫,扶的是产业,把贫穷的地方也纳入到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来,这才是真正的扶贫办法,国家已经做的挺好的了。

未来,国家还要搞西部大开发,平衡东西经济差距,均衡发展,国家要民科牛的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