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来不给你朋友圈点赞的人是什么心理?

回答
有些人从来不给你朋友圈点赞,背后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心理,而且这些心理往往是复杂且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情况:

一、 对你朋友圈内容本身的不认同或无感:

内容不够吸引人: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
泛泛而谈,缺乏亮点: 你的朋友圈内容可能过于日常、平淡,比如只是“今天天气很好”、“在上班”之类的陈述,没有引起对方的共鸣、兴趣或思考。
内容重复或过于个人化: 如果你经常发布同样类型的内容,或者内容非常私人化,与对方的生活、兴趣毫不相关,对方可能就没有点赞的动力。
信息过载或质量不高: 如果你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转发的链接、广告、甚至低俗信息,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感到厌烦,从而选择不互动。
不符合对方的认知或价值观: 你分享的观点、生活方式或观点可能与对方相悖,他们虽然不反对,但也不认同,所以不会点赞。
对方忙碌,无暇顾及:
真正意义上的“没时间”: 有些人工作非常忙碌,或者生活节奏很快,每天刷朋友圈只是为了快速了解朋友动态,点赞这种需要额外“付出”的动作,可能就会被忽略。
选择性关注: 即使有时间,他们也可能只关注特别吸引他们眼球或者对他们有意义的内容,你的朋友圈可能不属于优先关注列表。

二、 对你的社交关系认知与行为模式:

“潜水党”或“隐形点赞者”: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心理。 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倾向于“潜水”,即默默关注但不主动互动。他们可能认为朋友圈的主要功能是了解信息,而不是参与社交表演。点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社交成本”,如果不是特别有感触,可能就不会去做。
“佛系”社交: 他们可能信奉一种更“佛系”的社交方式,认为点赞是一种虚假的客套,真实的友谊不需要通过点赞来证明。
个人习惯: 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喜好,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其他平台。这仅仅是他们的个人行为模式。
认为点赞是一种“认可”或“站队”:
对点赞的定义不同: 在一些人看来,点赞不仅仅是喜欢,更是一种认可和支持。如果他们对你的内容不完全认同,或者觉得“不值得”点赞,他们宁愿不点。
避免不必要的“站队”: 如果你的内容涉及一些敏感话题,或者容易引起争议,对方可能因为不想卷入其中,或者不想被误解为支持你的某些立场,而选择不点赞。
“区分”对待朋友:
亲疏有别: 他们可能将朋友圈分为“点赞可见”和“不点赞可见”的层级,或者他们只给“非常亲近”的朋友点赞。你可能属于他们社交圈中“普通朋友”的范畴。
社交策略: 有些人会策略性地分配自己的点赞,他们可能只给少数人点赞,以凸显对这些人的重视。
不希望“被发现”或“被打扰”:
低调生活: 他们可能不太习惯频繁的社交互动,点赞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在“刷存在感”,或者担心被你发现他们的“在线”状态,继而被你进一步搭讪或互动。
避免社交压力: 害怕自己的点赞会引起对方的回应,从而产生进一步的社交压力。

三、 对你的个人情感或态度:

对你有好感,但“矜持”或“害羞”:
暗恋或喜欢: 如果对方对你有好感,但又比较内向或害羞,他们可能不敢主动点赞,害怕过于明显的互动会让他们暴露心意,或者担心被拒绝。
试探心理: 他们可能在观察你的反应,等待一个更明确的信号。
对你有所“保留”或“距离感”:
关系不亲近: 你可能在他们心中只是一个普通朋友,甚至是一个不太熟悉的人。他们没有动力去为你朋友圈的点赞付出“精力”。
故意保持距离: 他们可能希望与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希望关系过于“热络”。
可能存在某种“不满”或“疏远”:
微妙的矛盾: 你们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未解决的矛盾或小摩擦,虽然不是公开的敌对,但这种潜在的不满会体现在不互动上。
渐行渐远: 你们的关系可能正在疏远,他们对你的生活动态已经没有那么在意,自然也就不会点赞了。
被冒犯过: 也许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你的某个言论或行为无意中冒犯了对方,让他们产生了芥蒂,虽然不至于断交,但也不会再主动互动。

四、 技术或习惯问题:

不知道怎么点赞,或者手机操作不熟练: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对于一些不常使用微信,或者年纪较大、对智能手机不太熟悉的长辈来说,是可能存在的。
账号异常或设置问题: 极少数情况下,对方的微信可能存在一些技术故障,或者他们设置了不允许给某些人点赞的功能(虽然微信目前没有这个功能)。

如何理解和应对?

不要过度解读: 很多时候,对方不点赞真的只是因为他们不习惯,或者他们的朋友圈内容就是那样。不要因为一个点赞与否就对一段关系产生过度的猜疑。
专注于真实互动: 朋友圈点赞只是社交互动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线下的交流和真实的相处。如果你们在线下关系融洽,那就无需在意线上点赞。
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要把点赞看得太重,更不要以此来衡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保持自信,做自己就好。
观察整体互动: 单一的不点赞行为并不代表全部。观察对方是否在你发送的重大信息(如生日祝福、重要成就等)下有所回应,或者是否在其他社交场合表现出对你的关心。
直接沟通(谨慎使用): 如果你真的很在意,并且和对方关系也比较亲近,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以轻松的方式提及,例如:“最近朋友圈好像不太活跃了哦,大家都不爱点赞了吗?” 看看对方如何回应。但请注意,这种方式很容易显得你过于在意和“作”,慎用。

总而言之,一个人不给你朋友圈点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方的个人习惯,也可能与你们之间的关系有关,甚至可能只是因为你的内容不够吸引人。关键在于综合判断,不要因为一个微小的行为就轻易下结论,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心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大学,有一个好兄弟,他叫大狗哥。

毕业以后,各奔东西,我只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见到过他。

我们已经有三个月没联系了,不管我发什么样的朋友圈,他都不会点赞。

我问别的同学,为什么大狗哥不理我,是我哪里惹他生气了吗?

那位同学告诉我,大狗哥在三个月前,已经因病去世了,享年25岁。

我震惊,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我给大狗哥微信留言,“对不起,兄弟,我到现在才收到你死去的噩耗,很遗憾没能去送你最后一程……”

三分钟后,大狗哥发来信息,“滚!去你妈的!”

原来,那是一个玩笑。

大狗哥说,“我不给你点赞,是怕刺激到你敏感的心。”

原来,大四快毕业时,我早上买油条,带的钱不够,借了他三块二。

大狗哥是个善良的孩子,他怕他的点赞,变成一次次无形的催债,他的情商真的很高。

我赶紧把钱还给了他,说,“以后每一条朋友圈都要给我点赞哦。”

这时,我突然害怕起来,那些朋友不给我点赞的人,是不是都因为我没还钱?

打开微信好友列表,我一个个回忆,有没有借过他们钱。

实在想不起来,我就去问他们本人。

“你不给我朋友圈点赞,是因为我没还你钱,怕刺激到我吗?”

“是。”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果然是这样!我真的太聪明了。

虽然事情我都太不记得了,但听他们说,那些钱,有买牙膏时借的,有买饮料时借的,有坐地铁时借的。

我把钱还给了他们,一共123.45。

他们全都给我朋友圈点了赞,我们的友谊之火,也重新熊熊燃烧了起来。

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有人不给你朋友圈点赞,那你一定欠他钱没还。

不信你可以问问他们。

当然,你不会问的,因为你并不打算还钱。

user avatar

首先,关注一下朋友圈你每发一条都点赞的人,是你的什么人。

如果你的身份是学生,这个逢圈必赞的人,也许是你的死党,也许是你的发小,还有可能是你的舔狗。

甚至男女朋友之间,很熟很了解内种,都做不到条条点赞。

如果你已经走上社会,则逢圈必赞的人,往往是有求于你的乙方,你的直系下属,还有可能是你的仰慕者。

这个仰慕者概念非常广义,也许是你人格魅力吸引来的,或者是技能才华的受众群,还有可能是对方认为你是潜在客户,或者认为他自己是你的潜在受益者。

但你细看会发现:

学生群体,越是同一个圈子里关系坚若磐石的,点赞越多。

社会上恰恰相反,越是同一个圈子里关系铁或者处于同一条利益链上的人,点赞反而不太频繁。

道理很简单:

点赞象征着一定程度的人格站台,学生之间没有太多利益输送,则乐于把关系表露在明面上,而社会上利益关系是主轴,则更偏向于把关系隐藏在桌面下。

因此,从来不给你点赞的人,并非对你视而不见或者满腹非议。

他只是不想把自己和你的关系露出水面而已。

因为一个赞,是一个圈子的人都能看到的。

人多了,眼就乱,嘴也杂。

我不给你点赞,有时候反而是我想保护你,你要是想多了,那你心可真脏啊……

别以为没有人注意这些,如果你在一个群体里,被众多人视为可以输送利益,信息,乃至情绪的源头角色,就一定会有几双眼睛盯着你。而道行浅的往往不自知。

我就曾经是内个道行浅的。

曾经就有人问过我,说我朋友圈留言对某某的称谓和语气都不太一样,回复频度也明显高,是不是跟他比跟我们更铁。

我当时就惊了,心说竟有如此体察入微的人成天盯着朋友圈做统计,大大出乎意料。

而我偶尔跟人家贫几句,只是觉得他是个逗比。至于利益输送,我穷的裤衩都快当了,真的是一条松紧带都输送不能。

就这,都能打翻醋坛子。我佛了。

从那往后,我看见谁朋友圈有意思,琢磨琢磨,我们是同一个圈子的人,好的,我宁愿把想写的评论小窗说给他,也不敢留言在朋友圈里了。

是非,满世界都是是非,遭不住。

至于点赞,我现在只给一种言论点赞:

“他说了我想说但基于种种原因不敢说的话。”

我赞。

掉坑经历越多的人,越是惜赞如金。

反之,点赞狂魔也未必是条条都认可你的观点。朋友圈是熟人圈,赞的意思大概就相当于你推着二八大梁从胡同口出去,准备上班。邻居张二哥正提着棉裤从街角公厕解手回来,你俩走个迎面,他对你点了一下头。

这是熟人之间的一个零成本礼仪,仅此而已,勿做他想。

从来不给我点赞的人,遇上事该支持我的照样支持;每一条都给我点赞的人,遇上事我第一反应出来能助拳的人,肯定不是他。

因为泛泛之交,才需要以赞论交情呢。

比起从不点赞的主儿,我更关注的是另一个人群,他们有如下特点:

1:主动加的你

2:非利益往来人群

3:加你的理由大都是“交个朋友”之流。

4:添加以后基本零沟通,无赞,无评,无会话。

5:他没屏蔽你,但他几乎从来不发朋友圈。

遇上这一路老隐身人儿,我都看他几个月,印证上述几点后,基本就开始拉警报了。

道理明者自明。

我是下手比较利落的脾气,跟这类“朋友”一旦脱离同一个圈子,基本上就是我屏蔽他的时候。

拉黑不至于,没怨没仇的何必显得格局逼仄,但屏蔽或分到一个没人的组里,在所难免。

说真的哪怕加我开口借钱,我都踏实。就怕这种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来了又不说什么事,也不让我看他有什么事。

忒鸡掰渗人了……

其实咱想想日常社交,对照一下朋友圈社交,能大概总计个一二。

线下社交里公开场合不跟你论兄弟,但私下话也多事也能办的人,往往是挚友。

线上也是类似的,朋友圈就是个公开的广场,群也是,在这俩地方对你默然以待的人,真未必是坏人。

关键还得看你俩的小窗内容频不频,分量重不重。

一个赞半句评的事儿,谁要是真往心里去……可能还是太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