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机器学习小白来提问:关于联邦学习FedAVG和FedSGD的问题?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联邦学习这东西,对于刚入门的来说,FedAvg 和 FedSGD 确实是绕不过去的基础,而且名字听着都挺唬人的。别担心,我来给你捋一捋,尽量讲得细致点,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让你听明白,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咱们先得弄明白,什么是“联邦学习”?

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有很多很多手机,每部手机上都有用户自己的数据,比如你跟朋友聊天记录、拍的照片、用APP时产生的痕迹等等。这些数据呢,非常有价值,可以用来训练一个更聪明的模型,比如让你的手机输入法更懂你,或者给你推荐更合你胃口的内容。

但是吧,把所有人的数据都集中到一个服务器上,这事儿有两个大问题:

1. 隐私问题: 谁愿意把自己的聊天记录、照片都给别人看?万一数据泄露了,那可就惨了。
2. 数据量问题: 就算大家愿意,把全球几十亿人的数据都传到服务器上,那网络带宽、存储空间得要多大啊?而且数据还在不断产生,根本传不过来。

所以,联邦学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而生的。它的核心思想是:数据不出本地,模型送到本地。

简单来说,就是把训练模型的“计算”放到数据所在的地方(比如你的手机),而不是把“数据”拿到一个集中的地方。

好,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看 FedAvg 和 FedSGD。

你可以把它们看作是联邦学习中,如何把模型从服务器“送”到各个设备,再把设备“训练好”的模型“拿”回来 的不同方法。



1. FedSGD (Federated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联邦随机梯度下降

这个名字里有“SGD”,你可能有点概念了。SGD 是一种很常用的模型训练方法,尤其是在大数据集上。它每次只用一小批(batch)数据来更新模型参数。

FedSGD 的做法,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最直接”的联邦学习版本:

1. 服务器端: 服务器有一个全局的模型(可以想象成一个初始状态的模型)。
2. 下发模型: 服务器把这个全局模型“发”给一部分选中的客户端(比如手机)。
3. 客户端训练: 每个客户端收到模型后,就用自己本地的全部数据(或者分批,但在这里,我们先理解成用自己的数据)来训练这个模型。它会像平时训练模型一样,计算梯度,更新模型参数。
4. 上传模型更新: 训练完之后,每个客户端把它自己计算出来的模型参数更新(也就是梯度或者新参数)“发”回给服务器。
5. 服务器聚合: 服务器收到所有客户端的模型更新后,把这些更新简单地平均一下(比如直接加起来再除以客户端数量),然后用这个平均后的结果来更新自己的全局模型。
6. 重复: 这个过程就不断重复,一轮一轮地进行。

用个比喻:

想象一下,我们要一起写一本书(全局模型)。

服务器是编辑。
客户端是各个作者。

FedSGD 的做法就是:

编辑把一本书的初稿(全局模型)发给几个作者。
每个作者拿到初稿后,就用自己的所有知识(本地数据)来修改这本书,并且记录下自己修改了哪些地方(模型更新/梯度)。
然后,所有作者把他们修改的记录(模型更新)都寄给编辑。
编辑收到所有修改记录后,把它们汇总起来,做一个平均(比如,如果一半作者觉得某个词该改,另一半觉得不该改,那就可能保留原样,或者找一个折中)。然后根据这个“平均修改意见”更新书的初稿。
再把新初稿发给下一批作者,如此循环。

FedSGD 的特点和思考:

优点: conceptually simple,容易理解。
缺点:
通信开销大: 每个客户端都要把它的模型参数的“更新量”传回去。如果模型很大,这个传输量是惊人的。
效率不高: 每个客户端用自己全部的数据来训练,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每次客户端都必须在本地完成一次“完整的”训练(相对于SGD每次只用一小批数据)。
“异质性”处理不足: 客户端的数据量、数据分布可能都不一样。FedSGD 简单平均,可能无法很好地处理这种差异。



2. FedAvg (Federated Averaging) 联邦平均

FedAvg 是 FedSGD 的一个重大改进,也是现在最常用、最基础的联邦学习算法之一。它解决了很多 FedSGD 的问题,尤其是通信效率问题。

FedAvg 的核心思路是:

1. 服务器端: 同样有一个全局模型。
2. 下发模型: 服务器把全局模型“发”给一部分选中的客户端。
3. 客户端训练(关键区别!): 每个客户端收到模型后,不是用它本地的全部数据来训练一次,而是进行多轮本地的 SGD 训练。也就是说,客户端会从自己的本地数据中分很多批次(batches),反复地训练这个模型。
4. 上传模型(关键区别!): 训练完一定数量的本地 Epochs(或者本地 steps)后,客户端把它当前的模型参数(不是更新量,而是完整的模型参数)“发”回给服务器。
5. 服务器聚合(关键区别!): 服务器收到所有客户端的模型参数后,会进行一个加权平均。权重是根据每个客户端本地数据量的多少来确定的。简单来说,数据量越多的客户端,它的模型对最终全局模型的影响就越大。

假设有 K 个客户端。
客户端 $k$ 有 $n_k$ 条数据。
服务器端全局模型参数是 $w_{global}$。
客户端 $k$ 在本地训练后得到的模型参数是 $w_k'$。
服务器的聚合规则是:$w_{global}^{new} = sum_{k=1}^K frac{n_k}{sum_{i=1}^K n_i} w_k'$

6. 重复: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用上面写书的比喻:

编辑是服务器。
作者是客户端。

FedAvg 的做法就是:

编辑把一本书的初稿(全局模型)发给几个作者。
每个作者拿到初稿后,不是只看一遍就修改,而是反复阅读、修改,就像他们自己在家拿着这份初稿,分小章节(batches)地进行精细打磨(多轮本地 SGD 训练),直到他们对自己的这份修改版本比较满意了。
然后,作者们把他们各自修改好的整本书(完整的模型参数)寄给编辑。
编辑收到所有作者修改好的整本书后,会根据每个作者提供了多少内容(数据量)来决定采纳多少。比如,写了 100 章的作者,他的书对最终版本的贡献会比写了 10 章的作者大。编辑做了一个“加权平均”后,更新了书的官方版本。
再把新版本发给下一批作者,如此循环。

FedAvg 的特点和思考:

优点:
通信效率高: 这是 FedAvg 最核心的优势。客户端在本地进行很多轮训练(可以处理大量本地数据),只在最后才把模型参数上传一次。这意味着,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频率大大降低。虽然每次上传的数据量可能比 FedSGD 的“更新量”大(因为是完整的模型参数),但总体的通信开销(上传次数 x 每次上传量)会少很多。
更充分地利用本地数据: 客户端可以在本地进行多轮训练,这比 FedSGD 那种“一次就上传”的方式,能更充分地利用本地数据来训练模型,模型在本地会收敛得更好。
能处理数据异质性: 加权平均的方式,使得数据量大的客户端对全局模型的影响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应对数据分布不均的情况。

缺点:
本地训练时间增加: 客户端需要在本地进行多次迭代训练,这会增加客户端的计算负担和功耗。
客户端选择: 哪些客户端参与训练?一次派发多少?多久召回一次?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模型同步问题: 如果客户端的本地训练时间差异很大,可能会导致模型聚合时,有些模型已经比较“旧”了。



总结一下,FedAvg 和 FedSGD 的最大区别就在于:

FedSGD: 客户端用本地全部数据训练一次,然后上传模型更新量。
FedAvg: 客户端进行多轮本地 SGD 训练,然后上传完整的模型参数。

FedAvg 通过在本地进行多次迭代训练,大大减少了与服务器的通信次数,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训练效率,是目前更主流的联邦学习聚合策略。

还有一些更深入的点值得聊聊,但对于小白来说,理解上面这两者的区别和核心思想就已经很棒了!

比如,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挑战:

客户端的计算能力、网络带宽、电量都不一样。
客户端的数据分布差异很大(NonIID 数据)。
客户端可能掉线。
如何保证模型训练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除了联邦学习本身)。

这些都是在 FedAvg 基础上不断演进和改进的研究方向。

希望我这样讲,你能比较容易地理解 FedAvg 和 FedSGD 了!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再问!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别怕问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参考FedSGD和FedAVG的原始论文《Federated Learning of Deep Networks using Model Averaging》中的一段话:

To apply this approach in the federated setting, we select a C-fraction of clients on each round, and compute the gradient of the loss over all the data held by these clients. Thus, C controls the global batch size, with C = 1 corresponding to full-batch (non-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2 We refer to this baseline algorithm as FederatedSGD (or FedSGD).

FedSGD:每次采用client的所有数据集进行训练,本地训练次数为1,然后进行aggregation。

C:the fraction of clients that perform computation on each round

每次参与联邦聚合的clients数量占client总数的比例。C=1 代表所有成员参与聚合

B:the local minibatch size used for the client updates.

client的本地的训练的batchsize

E:then number of training passes each client makes over its local dataset on each round

两次联邦训练之间的本地训练的次数

综上所述,C=E=1 ,B=∞时,FedAvg等价于FedSGD,FedSGD是特殊形式的FedAVG,与采用什么优化器没有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联邦学习这东西,对于刚入门的来说,FedAvg 和 FedSGD 确实是绕不过去的基础,而且名字听着都挺唬人的。别担心,我来给你捋一捋,尽量讲得细致点,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让你听明白,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咱们先得弄明白,什么是“联邦学习”?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有很多很多手.............
  • 回答
    在机器学习的广阔天地里,有哪些领域真正能在工厂车间里发光发热,并且在未来依旧充满想象空间呢?咱们不谈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就聊聊那些实实在在能解决生产问题,并且越做越有劲头的小方向。1. 预测性维护:机器的“未卜先知”想想看,一条生产线上的昂贵设备如果突然出了故障,那损失可不仅仅是维修费那么简单,停产.............
  • 回答
    兄弟,我跟你情况差不多,也是双非院校,硕士,也琢磨着能不能搞机器学习。说实话,这个问题之前我琢磨了好久,也找了不少资料,问了不少人,算是有点心得,想跟你掰扯掰扯。首先,答案是肯定的,双非小硕完全可以从事机器学习。 别被一些“名校光环”论给吓到了。机器学习这玩意儿,核心还是在于你的能力和理解,而不是学.............
  • 回答
    机器学习领域充满了形式简单却蕴含深刻智慧的创意,这些创意往往能够以出人意料的有效性解决复杂问题。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几个这样的例子: 1. 梯度下降 (Gradient Descent)核心思想: 想象你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目标是找到山谷的最低点。你没有地图,只能感觉到周围地面的倾斜程度(梯度)。最直观.............
  • 回答
    作为一名机器学习初学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论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阅读论文是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一开始就选择过于复杂或与自己知识背景脱节的论文,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解如何一步步选择适合你水平的机器学习论文: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建立知.............
  • 回答
    机器学习领域的“炼丹”和化学材料领域的“炒菜”,虽然都带有自嘲的意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都涉及到对现有材料或算法进行组合、优化和实验,但它们在本质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在其目标、方法论、实验对象、可控性、理论基础以及最终产物的价值导向等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机器学.............
  • 回答
    机器学习模型看似只是一个“黑箱”,通过调整参数来获得更好的性能,但实际上,“调参数”只是整个机器学习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如果过度依赖它,确实会变成“只是调参数”。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机器学习的本质,并采取一系列更深入、更系统的方法。以下是机器学习如何避免“只是调参数”的详细阐述:.............
  • 回答
    机器学习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可以说是非常广阔且令人兴奋的。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而是实实在在的、正在改变我们理解和实践经济学的方式。过去,经济学家们主要依赖理论模型和传统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这些方法在解释宏观经济趋势、理解市场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它们往往需要对经.............
  • 回答
    机器学习中的“机器”本身并没有意识,它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分辨”有用的知识和没用的信息。它所做的,是根据预设的算法和训练数据,从中提取模式和规律,并将这些模式和规律转化为能够指导决策或预测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个过程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1. 数据的本质:信号与噪声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
  • 回答
    在处理极度不平衡的数据集进行分类任务时,如果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准确率(Accuracy)来评估模型,那很可能会被误导。这是因为在样本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即使模型将所有样本都预测为多数类,准确率也可能非常高,但这并没有真正捕捉到模型对少数类的识别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更精细化的评估指标来全面衡量模型的性能.............
  • 回答
    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个叫做“过拟合”的棘手问题。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训练了一个模型,它在你的训练数据上表现得无懈可击,甚至能记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然而,当你拿到新的、从未见过的数据去测试它时,它的表现却一落千丈,仿佛之前的学习都付诸东流。这就是过拟合在捣鬼。为了对抗这个顽固的敌人,我.............
  • 回答
    PR曲线,也就是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ecisionRecall Curve),是评估二分类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它描绘了在不同分类阈值下,模型的精确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之间的权衡关系。很多人在看到PR曲线的绘制方式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PR曲线一定会过(1, 0)这个点.............
  • 回答
    机器学习入门,这绝对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别被那些高深的数学公式和炫酷的应用吓到,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让计算机“学习”如何完成任务的科学。就像我们小时候通过模仿和尝试来学习一样,机器也是如此。下面,我来跟你掰扯掰扯,怎么能稳稳当当地踏上机器学习这条路,让你觉得这是个活生生的人在跟你说话,而不是冰冷.............
  • 回答
    要想彻底搞懂机器学习中的优化理论,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需要循序渐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个人觉得,要看到这个领域的核心,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且每一步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第一步:数学基础的“基石”别看到“数学”两个字就头大,这块儿是真绕不过去的坎儿。优化理论.............
  • 回答
    好,咱们不聊那些虚的,直接上干货。想在机器学习岗位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想让面试官眼前一亮,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项目经验,确实有一些“杀手锏”,能让你在众多候选人中显得鹤立鸡群,这绝对不是吹牛,而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项。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些能让你“装(加)分(分)”的东西,而且越详细越好,让你心里有底,面试.............
  • 回答
    在机器学习和贝叶斯统计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积分问题,尤其是在计算后验分布的归一化常数(也称为模型证据)或者进行边缘化以获得预测分布时。这些积分往往无法解析求解,我们称之为“难以处理的积分”(intractable integrals)。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依赖一系列的近似算法。虽然.............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机器学习这玩意儿,把它说得明白透彻,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机器学习,说白了,就是让计算机“学本事”,而不是我们一步步地告诉它怎么做。你想啊,咱们人类是怎么学习的?是通过经验,通过观察,然后从中找出规律,再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比如说,你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猫,你妈告诉你这是“猫”。.............
  • 回答
    在我看来,一个机器学习理论方向的博士生,是否会深入接触到像黎曼几何、代数拓扑这样“高大上”的现代数学,这事儿得分几方面看。说实话,不是每个 ML 理论博士的轨迹都完全一样,但总的来说,我认为答案是:很有可能,而且在某些前沿领域,这些数学工具的出现频率会相当高。咱们先别着急下结论,得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
  • 回答
    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想要跳出打工的框架,自己接项目单干,并且收入翻倍甚至更多,这条路绝对可行,但绝非易事。它需要你不仅仅是个技术牛人,更要学会成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一个高效的项目管理者,和一个有魅力的人脉拓展师。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拆解一下这条“单干”之路,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在的指引。一、 核心.............
  • 回答
    机器学习在 Web 攻击领域,与其说是“建树”,不如说是一种日益增长且极具潜力的能力,它正在重塑攻击者和防御者之间的攻防博弈。过去的 Web 安全更多依赖于已知的攻击模式、签名匹配以及人工分析。而机器学习的引入,则为识别和利用“未知”以及“变异”的攻击手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大的工具。机器学习如何赋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