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左精神罢了。
其实游戏中的城镇面临人口不足,工具缺乏,食物缺乏等大难题。一个煤矿最多收20人,根本不能构成社会化的大生产。
最大的城镇也不过千人而已。
价值观魔怔人是一种纯贵物。说句不好听的,难度低和主线带机器人24小时工作的,基本不用点什么法案。更不用越界。
游戏低难度情况下不构成“饭都吃不饱了,你还关心这个干什么。”所需的条件。因此npc追求更好的待遇并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是高难度情况下,玩家面对更高的资源需求和更极端的环境,会点出一些超额法案。比如24小时和超时工作。这些法案不属于越界法案,点了并不会“值得吗?”
越界法案除“最后的秋天”外,基本上都是治民术,即维稳法案,比如超时工作加恶劣工作环境加恶劣饮食等扩大了不满。使用宗教和强权对异见者进行镇压。
最后的秋天中的越界法案全是屠杀,这可太大生产了,什么大生产是靠屠杀来的。(工人线抽奖枪毙,工程师线全员牢饭。)
越界法案事实上不会增加任何工作效率,仅对玩家在游戏中所扮演的“市长”是否维持统治有关。
所以为什么说价值观魔怔人是贵物。因为他们嘴上说着生死存亡必须万种一心,实际上点的法案并不会让城镇过的更好,只会把镇长从“生死存亡”的边界拉回来。
在有机器人工厂的情况下,玩家普遍会去选择一个自动化的玩法,而不是“大生产”,这和中外文化无关,机器人不需要法案不需要休息。工作效率更高。
冰气时代中儿童不能变成人,因此成人劳动力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人来完成,所以人作为生产力之根本,损失不可恢复的情况下,变成了消耗品。到底谁在搞大生产,谁又在破坏生产。
“我希望让人活到开春。”所以我选择让一些人去死,这是矛盾的,当然整体上是不矛盾的,玩家的愿望是一个抽象概念,去死的是物质实体。
游戏作为制作者的作品,完美结局其实是明朗的,即“不越界的情况下,保持全员不死。”
事实上只要你做到了,结局就是我们还有希望,我们守住底线。所以呢?希望所有人都活着是白左行为?拉倒吧。
兔左精神是一种典型的右翼精神,这种人虽然可能读过什么资本论,嘴上喜欢骂骂资本家,心里却比马云黑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只有宏观没微观,只讲工作畅想不讲待遇薪酬。借用一下别人的图。
玩家作为指导,npc作为执行单位,双方其实并没有上下关系,玩家需要“游戏胜利”,npc需要存活,npc如果生病则不会去上班,生产就会停滞。玩家如果不指导,就会失败。所以说到头来又是玩家给别人的了。
其实是各取所需罢了。
而且游戏中并没有所谓的开春结局,并不存在所谓的人定胜天,玩家嘴中的人定胜天只不过是一种领导打鸡血的话术罢了。游戏机制给玩家设定了无线的冰川煤炭坑,野生动物狩猎,但是游戏世界观设定肯定不能这样写。一个是游戏性,一个是世界观。
雪厚三四米,几年还有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到底是怎么存活的?
游戏中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抓革命,抓异见者倒是有。
4级极寒天气下,加热器并不能保证工作场所温度,npc在里面工作很快就会冻死冻伤并需要截肢。反过来屋子有三级加热,在最冷的时候依旧可以保持凉爽温度。
一些差评完全是唯心的,领导想法之想当然。
之所以这么多年后游戏风评反转,是因为整个所谓的大生产抓革命在游戏中就不是存在的内容,只不过是一些玩家自认为,营销号传播后的跟风评价。
游戏中不存在所谓的“大生产”,第一关也许有那么点模拟经营的要素,但是最后的秋天,终章等,根本就没有资源采集要素,终章可用资源都没多少。所以说是巧妇虚空造米炊是吧?
看一些差评,想必也是跟风bb后就没玩了,沉浸在自己那贵物老大哥美梦中。
游戏除去核心的不越界思考外,还探讨了工人与工程师(工人贵族)之间的关系(最后的秋天),合作与殖民的关系(终章),唯物主义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冬日之家的陨落,热水器是坏的,玩家能做的就是让他慢点炸。)
游戏很能启发玩家思考。营销号靠刻板影响和自己强加在游戏上的白左帽子,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玩家对游戏内容的思考。
这些差评玩家完美还原了一句话
都吃饱了还关心这个干什么?
都吃不饱了还关心这个干什么?
更新一下文章,关于过界法案,我说过一万次,是治民术而不是求生术。童工,延时班次,24小时两班都是“可放弃底线”。
玩家抱怨的“值得吗?”只和二级意识形态的四个过界法案有关系。
信仰和秩序都有过界法案,秩序的“新秩序”,信仰的“新信仰”,都会触发长刀之夜,都是事件死人,因此只要点完政策就必定死人,请部分玩家不要再强调自己是“为了拯救人类”了。
只要点了最终法案就固定死人不能无伤,就这还强调自己爱民如子是否沾点病娇属性。
游戏在设计上两条线点完都是坏结局。而且四大过界法案我强调了一百遍一千遍,都是“治民术”,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人类存亡没有半毛钱关系!
秩序四大过界法:监狱,武力说服,宣誓效忠,新秩序。
信仰四大过界法:信仰守护者,公开忏悔,真理守护者,新信仰。
请问哪个增加哪怕半点生产力,又是哪个法案能带领人类走出严寒?胡说八道,这8个法案只和希望不满挂钩,而希望和不满根本不会影响生产,只和玩家上下台有关。
玩家在普通章节扮演的是“民选市长”,不是钦定官员,你要对所有人负责的,你不是他们找来的夜蝶,前任市长因为暴政已经被蒸熟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要是还有人觉得不过界是白左,那我就必须是白左。
我看值得吗这个结局才是最适合某些人的。
最最最后再说一句,首发三关评价最好的是方舟,因为方舟没有二级法案,玩家怎么玩都是有希望。
我来打某些云玩家的脸了,看看到底是谁虚假记忆。
先上游戏的Steam整体评测:
可以看到三个主要的差评集中时间,分别是2018年4月(666差评)、5月(562差评)和2020年1月(251差评)。
点开差评,顺着往下看,内容主要为:
最后终于有一个价值观之外的差评了(感觉游戏初期bug还是挺多的):
当然针对游戏性的差评确实有,但很显然不是主流:
《冰汽时代》从发售开始的差评可以说主要就集中在2个方面,价值观和bug,其中价值观问题占了绝大部分。
网络上的批评与Steam差评类似,也是集中在价值观方面,由于受到网络自媒体的引导并且没有发声门槛,声音比起Steam自然是要更大一些。
为什么说没有门槛呢?因为Steam的玩家评价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只有购买了游戏的玩家才可以发布评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购买了游戏的玩家绝大部分都给出了好评,而在网络上的“玩家”却破口大骂到体无完肤呢?
答案只能是,这些“玩家”中的某些人____,他们是____。
另外,我挺好奇一件事:什么样的人会在Epic上领取了免费游戏,转身到Steam上为游戏打好评洗白?国际主义战士吗?
因为游戏的确是款不错的游戏。这个厂商之前那款我的战争(?)也是款不错的游戏。
被黑无非是游戏结束那句“值得吗?”的锅。这多少牵扯到一些意识形态的问题,毕竟人外国人从小到打的教育以及生活环境和我们不同,文化理念有差距正常。但游戏并不差。
因为玩家反对的是游戏制作组价值观,而不是游戏本身。在steam评论区,即使是反对游戏价值观的玩家也给出了好评,这是对一个高品质独立游戏的认可。
比如这些:
这是我在发售初期评论里随便截的,虽然这些玩家都给了好评,但本质来说这些评论都是对游戏制作组的差评。
知乎天天搁这儿骂云玩家,steam评论区里的玩家总不是云玩家了吧?别觉得游戏时间短,冰汽时代毕竟是独立游戏,游戏内容非常少,原版有价值的游戏时间也就3~5个小时,所有内容体验最多也就15小时。
另外,冰汽时代是特别好评而不是好评如潮,按它的走势这辈子是不可能好评如潮了,这种才叫好评如潮:
一群塑造虚假记忆的,在这里嘲笑别人塑造虚假记忆。
去搜游戏发售头一个月的评论,看看哪里不是骂的体无完肤。
搞笑吧,一个烂游戏免费送了就挖出来洗白。
还游戏除了最后的值得么什么都好,这是哪个神给你的虚假记忆?
背板游戏,出了机器人后游戏难度断崖裂开,经不起多周目,对沙盘的游戏性产生疑惑,这些问题当时就有人喷,都成了虚假记忆?
现在就成了什么都好什么都无敌,要不要这么章口就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