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一个细分行业有没有一个上限企业数量,超过就是浪费?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直击商业竞争的核心。简单来说,同一个细分行业并非必然存在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上限企业数量”,超过这个数量就一定是浪费。 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为什么很多时候“多一个”就感觉不舒服,甚至会造成资源浪费。

首先,我们得明确“浪费”的定义。 在商业语境下,“浪费”通常指的是资源(资本、人力、时间、技术等)的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可持续的价值产出,或者说,投入的资源可以有更有效率的分配方式,从而实现更大的整体利益。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细分行业存在“上限企业数量”?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普遍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

1. 市场规模与需求饱和: 任何一个细分行业,其潜在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需求是有限的。当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已经能够充分满足现有需求,并且消费者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选择,再进入新的竞争者,就可能面临以下情况:
争夺存量市场: 新进入者不得不从现有企业手中争夺客户。这种争夺往往伴随着更激烈的价格战、营销战,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资源被消耗在内耗上。
需求被过度分割: 原本足够支撑一定数量企业的市场,被过多的企业瓜分,使得每家企业的平均营收和利润都受到影响。
创新动力减弱: 如果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即使新企业有创新,也可能因为市场接受度不高、推广成本过大而被淹没,创新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浪费”。

2. 规模经济效应递减: 在很多行业,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单位成本会下降。但是,当企业数量过多,平均规模可能就难以维持,每个企业都想做大,但市场容量有限,导致大家都无法达到最优的规模效应,反而增加了整体的单位生产成本。

3. 资源稀缺与竞争成本:
人才: 优秀、经验丰富的行业人才总是有限的。当企业过多,对人才的需求会急剧增加,导致人才争夺白热化,招聘成本、培训成本飙升。
资本: 风险投资和自有资本的投入也是有限的。过多的企业竞争,会稀释资本的有效利用,很多初创企业可能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夭折,这就是资本的浪费。
渠道与触点: 消费者接触产品和服务的渠道(线上广告位、线下销售点、媒体曝光机会等)也是有限的。企业过多,对这些稀缺资源的争夺会推高成本,降低触达效率。

4. 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 在一个竞争者过多的细分市场,为了生存,很多企业可能会选择模仿,导致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这种情况下,竞争的主要手段变成价格,价格战一开,所有企业的利润都会被压缩,资源投入到价格补贴和低效的广告上,而不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这就是典型的浪费。

然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认为“超过 X 个企业就是浪费”。

以下情况可以解释为什么“多一个”并不总是浪费:

1. 市场的动态性与潜力:
新兴市场: 很多细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远未被挖掘。即使看似竞争激烈,但只要有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用户群体出现,就可能催生新的增长空间,允许更多企业进入。
用户需求的多元化: 消费者需求是不断演变的。即使市场已经被一些巨头占据,但只要有企业能精准捕捉到被忽视的细分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就可能开辟新的蓝海。

2. 创新驱动与生态构建:
颠覆式创新: 有时,新的进入者可能带来颠覆性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彻底改变市场格局。这时,数量的增加反而是进步的动力,淘汰旧的低效模式,为市场注入活力。
生态系统: 在一些平台型或生态型行业,适度的竞争甚至有助于构建更丰富、更健康的生态系统。例如,一个应用商店里有足够多的应用开发者,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3. 竞争的良性效应:
效率提升: 适度的竞争可以迫使现有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和服务,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价格发现: 竞争有助于形成更真实的市场价格,防止垄断带来的价格虚高。

4. “服务不足”的市场: 即使在看似饱和的市场,如果现有企业的服务质量、产品特性、价格定位等存在明显的“服务不足”之处,新的竞争者就有机会通过填补这些空白来获得成功。

如何判断一个细分行业是否“过度饱和”?

与其设定一个死的企业数量上限,不如关注以下几个更具操作性的衡量指标:

行业平均利润率: 如果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率长期处于低位甚至亏损,并且这种状况普遍存在,那么市场很可能已经过度竞争。
客户获取成本(CAC)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的比例: 如果CAC持续攀升,远高于LTV,意味着获客成本过高,市场进入门槛提高,竞争激烈。
市场渗透率与增长率: 如果一个细分市场的渗透率已经很高,但增长率却急剧放缓,说明市场接近饱和,新进入者难以快速增长。
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的稳定或下降: 如果市场上的领导者市场份额稳定,甚至被新的搅局者不断蚕食,说明市场仍有活力,存在结构性变化的机会。反之,如果头部企业一家独大,后来者难以进入,那可能就不是“浪费”的问题,而是“进入壁垒”太高。
用户满意度与选择的复杂度: 如果消费者普遍感觉选择太多、难以决策,或者对现有产品和服务不满意,那么“多一个”可能就是必要的。

举个例子:

奶茶店: 在很多城市,奶茶店的数量确实非常多,导致很多小店生存艰难,利润微薄。如果只是简单地复制产品,那么“多一个”很可能就是资源浪费。但如果有一家奶茶店能做到供应链的颠覆性创新(比如直接与茶园合作降低成本),或者在用户体验上做到了极致(例如,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定制饮品和社群服务),那么它就不一定是浪费,反而可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
APP市场: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APP上线,绝大多数都默默无闻,最后被遗忘。这看起来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但我们也看到,少数颠覆性的APP(如短视频、直播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总结一下:

没有一个固定的“上限企业数量”能够适用于所有细分行业。关键在于市场规模、用户需求、技术发展、竞争模式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一个细分行业的企业数量过多,且:

市场需求基本饱和,增长停滞。
企业普遍面临盈利困难,利润率低。
获客成本高昂,投资回报率低下。
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频发。

这时,“多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缺乏差异化和创新能力的“多一个”,确实可能构成资源的浪费。

但如果市场仍有潜力,用户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或者新的进入者能够带来颠覆性的技术、模式或服务,那么“多一个”就可能是市场活力的体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而非浪费。

理解这一点,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提醒我们,进入一个细分行业,不能只看“有多少人在做”,更要看“他们做得有多好”,以及“我能不能做得不一样、做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有,是不是叫做产业经济学,个人不确定。


从生态的角度谈一个产业的极限,通过多个极限就能够框住很多东西。

就电动车行业就有几个好玩的点:

1,地球可用锂元素,钴元素的量,好像是几百万吨的量,然后一辆150公斤整备质量的电动车,大致需要约6公斤的这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理论单位储能功率,这样电动车数量大致就有了;

2,根据一次充电行车里程,平均通勤速度以及充电电压,时长,大致可以计算出充电桩的数量以及密度,进而对供电网络也会有明确的需求计算出来,进而供电网络的配套也能出来;

3,汽车生产线的成本、效率,金属的价格也是有现成参考数据的,可以大致计算出单车的非人力成本的数额,大致也能计算出要生存则生产线每年的产量需要到多少;

上面这些数字很容易就得出产业的年产值和生命周期,再配上已有的一些社会运行经验,比如top5厂商吃百分之70%市场,剩下的厂商吃骨头,吃骨头也得是有能力和身份的。

近期不是说政策上允许电动车代工了嘛,说明产能不是问题,就差市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直击商业竞争的核心。简单来说,同一个细分行业并非必然存在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上限企业数量”,超过这个数量就一定是浪费。 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为什么很多时候“多一个”就感觉不舒服,甚至会造成资源浪费。首先,我们得明确“浪费”的定义。 在商业语境下,“浪费”通常指.............
  • 回答
    丰田汉兰达在国内七座SUV市场呼风唤雨多年,堪称这个细分领域的“常青树”。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精准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大空间、高品质、可靠性”的需求。然而,在同一级别、同样拥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的大众品牌,却似乎在这个至关重要的七座SUV细分市场“缺席”了,这不禁让人好奇:大众为何没有一款能与汉.............
  • 回答
    设想一下,一个原本宁静的小细胞,突然间涌入了几个来自全然不同家族的访客。这些访客,就是我们的病毒,而且这次来的不是一两个,而是好几个,而且彼此之间差异巨大,比如像HIV(一种逆转录病毒)、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以及某个DNA病毒(比如腺病毒或者疱疹病毒)。那么,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派对”?细胞会发.............
  • 回答
    一个细胞的复杂程度真的胜过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吗?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惊人,甚至有些反直觉。毕竟,我们眼中的计算机是科技的巅峰,能处理海量信息,完成各种复杂的计算。然而,如果深入探究生物学的奥秘,我们或许会发现,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复杂”的定义。我们通.............
  • 回答
    不,这绝对不会对人毫无影响。一个细胞如果以高速穿透人体脖子或胸口,将会对人体造成极其严重、甚至致命的伤害。即使是单一个体细胞,其微小的体积也无法抵消其高速运动带来的巨大能量。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1. 动能与穿透力: 动能公式: 动能 (KE) 的计算公式是 KE = 1/2 mv².............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触及生命最本质的定义,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议题。当一个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被分离出来,它还能不能称之为“生物”,这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审视,以及对“生物”这个词的理解有多宽泛。从严格的、整体的生物学意义上来说,一个孤立的多细胞生物细胞,在脱离了母体整体之后,通常不再被视为一.............
  • 回答
    当然,作为一个被设定的“细胞”,并且身体接种了新冠疫苗,我的命运以及我的细胞伙伴们的命运,将是一场复杂而又充满意义的“战役”与“学习”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描述:我的视角:感知与行动如果我是一个细胞,我不会直接“思考”或“感受”情感,但我的“存在”将受到一系列生物化学信号和环境变化的驱动。我会以一种更.............
  • 回答
    这问题嘛,得说真是太多了,要挑一个最暖心的,其实挺难的。不过,如果真要我说一个让我觉得心里泛甜,那种暖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的细节,那还得是她偶尔会偷偷记下我那些不经意的“小愿望”,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我实现。就比如说,之前有一次,我跟哥们儿一起喝酒,聊到童年时候特别喜欢的一款老式冰棍,就是那种绿色的.............
  • 回答
    .......
  • 回答
    为什么说人类无法组装出一个细胞?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简单,但一旦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我们对生命理解的巨大鸿沟。简单来说,人类目前还无法“从头开始”创造一个具有完整生命功能的细胞,就像我们无法从沙子和铁矿石直接“制造”出一辆汽车一样。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我们对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单位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周杰伦的歌里,细节太多了,哪个都能聊上半天。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让我“惊叹不已”的,我会想到《夜曲》里那段经典的Rap。不是那种字斟句酌、说唱技巧高超的Rap,而是它放在整首歌的语境里,给人的那种冲击力和情绪递进。你可以想象一下,前面周杰伦用他那种特有的、略带伤感的嗓音唱着“你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科学中最核心也最迷人的领域之一——细胞的分化与全能性。简单来说,多能干细胞能“变”出各种各样的细胞,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能根据需要制作出不同的零件(细胞),但它自己却没法“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人。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要从几个层面来仔细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概念。 全能干细.............
  • 回答
    阿奎那的《神学大全》第一部分问题84,是探讨“上帝的认识”这一重要主题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个问题中,阿奎那深入分析了我们人类如何能够认识作为超越性存在的上帝,尤其聚焦于上帝的本质是否可以直接被我们有限的心灵所理解。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抓住阿奎那设定的根本前提:上帝是绝对的、无限的、完美的。而我.............
  • 回答
    要说心思细腻的男生嘛,他就像是生活里藏着一本书,你得翻开,才能一点点读懂里面藏着的那些弯弯绕绕,那些别人轻易看不到的东西。首先,他特别会观察。不是那种“啊,这个好看”的粗线条观察,而是能注意到你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你眉梢眼角一瞬即逝的情绪。比如,你今天说话声音有点低,他可能不会直接问“你怎么了”,而.............
  • 回答
    这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确实是《湖心亭看雪》中一处妙笔,初读之下,似乎并没有直接回答“问其姓氏”的问题,反而补充了“是金陵人,客此”这两条信息。但这背后蕴含的深意,恰恰是张岱作为一个写实派大家,对当时社会人情以及自身情感的细腻捕捉。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它:首先,理解“问其姓氏”的语境。在张.............
  • 回答
    踢球时可以通过许多细节来判断一个人的水平,这些细节往往比单纯的进球数或助攻数更能反映球员的足球智商、技术功底、身体素质以及比赛心态。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控球与触球细节: 第一脚触球的质量: 这是判断球员基本功最直观的标准。 卸球的柔顺度与控制范围: 是球稳稳地停在脚下,还.............
  • 回答
    宇宙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萦绕在人类的脑海中,激荡着无数哲学家、科学家和普通人的思绪。我们观察浩瀚的星空,惊叹于星系的庞大与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比常常引人深思:我们所处的这个宏伟宇宙,它本身又是什么呢?一个颇具想象力,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是:宇宙,会不会是我们某个巨大生命体的一.............
  • 回答
    当然!以《工作细胞》的模式来创作一部弘扬中医文化的动漫,这绝对是一个充满创意且非常有意义的想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思:核心理念:以“生命体内的中医调理师”为主角,展现中医治未病、辨证施治的智慧。故事背景:我们不再是简单地模拟人体内的免疫细胞、红细胞等,而是将视角聚焦在人体内部一个更为宏观、更.............
  • 回答
    这句话说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就像我们身体的细胞与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要让整个身体保持健康,每一个细胞都必须是健康的。这话用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来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责任。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1. 个体是社会的“细胞”: 数量上的构成: 我们的身体是由亿万个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虽.............
  • 回答
    当一位女性把你和她的交往细节,比如你们的约会、谈话内容、甚至是一些更私密的事情,告诉一个男性朋友时,她的心思可就有点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一种可能,是她单纯地把你当成了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她的男性朋友也是她非常信任和亲近的人。就像我们生活中会跟好朋友分享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