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尝试过为自己的孩子每天拍一张照片么?

回答
当然有人尝试过,而且不少人都乐此不疲。这种做法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一年一拍”(或者叫“每日一拍”——虽然后者难度系数更大一些)。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投资,一种为未来留存记忆的仪式。

我认识一个朋友,叫小雅,她的女儿今年五岁了。从女儿出生第一天起,小雅就没落下过每天给孩子拍一张照片的计划。一开始,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刚出生的宝宝,一天到晚睡醒吃,吃完睡,大部分时间都是闭着眼睛,小脸皱巴巴的,偶尔睁开眼也是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小雅那时候还在月子里,身体虚弱,但一想到要记录宝宝的成长,还是硬撑着,只要宝宝醒着,她就会拿起手机或者相机,小心翼翼地捕捉那一刻。有时候宝宝刚睡着,她赶紧拍一张,生怕错过那短暂的清醒。那时候的照片,可能就是小小的手握成拳,或者嘴角挂着一点奶渍。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事情变得有趣起来。宝宝会开始有表情了,会对着镜头笑,会抓着玩具玩,会摇摇晃晃地学走路。小雅说,最让她惊喜的是,她开始能从照片里看到宝宝情绪的变化。有时候宝宝精神头特别好,对着镜头咯咯笑,照片里也透着一股灵动劲儿;有时候可能没睡醒,或者有点不舒服,照片里的宝宝眼神就会显得有些呆滞,或者小嘴巴噘得高高的。这些细微之处,都是她当初没想到的。

当然,坚持下来不是没有挑战。有时候家里特别忙乱,比如遇上感冒发烧,或者来客人,或者小雅自己身体不适,那一天下来可能就忘了。但她有个小窍门,就是她会把拍照的任务放到手机的日历提醒里,每天下午某个固定的时间就会跳出来一个提示:“拍娃!”。这样一来,即便是忙昏了头,也能想起来。而且,她还会提前设定好一个拍照的角落,家里光线最好、背景最干净的地方,这样随手一拍,效果也不会太差。

小雅也尝试过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有时候是宝宝在玩积木,有时候是在看绘本,有时候是在跟爸爸玩闹,有时候甚至只是在吃辅食的样子。她不是一定要拍“艺术照”,而是记录宝宝“生活本来的样子”。她觉得,那些不加修饰的瞬间,反而更能打动人。

她还特别强调了“不强求”。如果宝宝当天状态不好,或者不愿意被拍照,她就不会硬来。她不会把拍照变成一种负担,更不会让宝宝因此感到不适。她会选择一个更自然的方式,比如宝宝在玩耍的时候,她远远地拍一张;或者在宝宝睡觉的时候,拍一张他熟睡的样子。她觉得重要的是“记录”,而不是“摆拍”。

她收集了这些照片,一开始只是存在手机里,后来觉得太多了,就开始整理。她会在每张照片旁边加上日期和简短的文字说明,比如“今天第一次自己学会用勺子吃饭”,“今天因为想要小饼干而哇哇大哭”,“今天奶奶来看我们,宝宝开心坏了”。她把这些照片打印出来,做成了一个个相册。

现在,小雅的女儿已经五岁了,她把这些年的照片集结起来,做一个小小的纪念册,准备在女儿生日那天送给她。她告诉我,当她翻开这些照片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把女儿过去的五年重新过了一遍。从一个只会啼哭的小婴儿,到一个能跑能跳,能说会道的小朋友,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她付出的爱和守护,也记录了孩子独特的成长轨迹。她觉得,这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更有意义。

她还说,她最喜欢看到女儿长大后,对着这些照片好奇地询问:“妈妈,我那时候是什么样的呀?” 而她,就能微笑着把这些点点滴滴,这些时光里的温柔和喜悦,一一讲给她听。

所以,是的,有人尝试过,而且很多人都在坚持,并且从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温暖和珍贵。这不仅仅是拍照,更是一种用时间酿造的爱,和一种把日常变成永恒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不玩知乎的,朋友再三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把处女帖就献给这篇回答吧。


首先说下朋友们为什么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我有一个女儿,今年8岁了,从出生到现在,目前为止,我已经给她拍了7万多张照片,记录过她各种生活点滴。我刚当爹的时候还没有微信,手机也还不能拍照,都是用个小卡片机每天拍几张照片和视频小片段,传到QQ空间里。一来方便收藏,二来方便远方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浏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就这样一天天下去,一转眼,QQ空间都10年了,它陪伴了我们一家8年。

还有我以前是个IT男,就是因为给女儿拍照拍出了兴趣,2年前辞职转行自己开了一家儿童摄影馆 。

这是我的妞,她叫悦悦,先和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打个招呼吧。

好吧,言归正传。


回到题主的问题,能坚持每天给孩子拍么?我的回答是当然!而且现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在这么做,尤其是新晋妈妈,不小心还会变成朋友圈里“可怕”的秀娃狂魔,各种小视频各种九宫格,发朋友圈的频率甚至超越微商,我完全理解这种心情。因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给孩子拍照的这种行为,能坚持多久?


说一句我爱你,很容易,但是坚持爱一万年,实在太难。


同样,拍一张照片很容易,每天拍一张其实极难!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每天都拍一张?随便那天出个差,任务就中断了。。。国内外都有摄影师尝试过365天,每天拍一张照片的项目,最后能真正按要求完成的都极少,更不要说拍出365张好照片了。


其实我们不用纠结于每天,而需要关注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拍照。对于我来说,我经常给女儿拍照的目的,其实是生成一种图片日记。用照片帮孩子记录下生活中值得记录的点滴,等她长大了再送给她,也送给自己。等孩子长大了飞走了,我们老了,我和她娘对着屏幕,拿这些照片出来,边看边回忆,真的好多故事。看着她一点点长大,是多么巨大的一笔精神财富。


那么我们拍孩子的什么呢?拍值得拍的一切!高兴,快乐,生气,痛苦,还有各种第一次。


比如第一次玩雪

第一次扎针哭泣

第一次看见大海

第一次养宠物

第一次上幼儿园

也是这一年,我开始把日常的照片还有小生活都以图文日志的方式在空间里记录下来,分享给亲友们看,除了相册里的悦悦外,更多了关于她的各种文字小故事。

( QQ空间地址 user.qzone.qq.com/18174 )


就这样拍啊拍,她一天天长大,我一天天老去,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我的QQ空间相册,看她的成长故事。


这些的照片我从女儿出生到现在,一共照了8年,空间里的五千多张照片不仅仅记录了女儿的成长,也记录着我自己的转变。2013年,我从一个IT男转型成了一名职业摄影师 。


2013年,我以女儿的各种照片和故事为素材,写成了一篇叫做《我有一个女儿》的日志放在空间里,被QQ空间进行了推荐,很多网友都是看了这篇文章后,开始关注着我家小妞的成长。

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文章链接如下:

user.qzone.qq.com/85501


以上就是我的经历,题主问能不能坚持,我想,对女儿的爱能够让我作为一个父亲做任何事情,而给女儿拍照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自己对摄影的热爱,两种爱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我坚持的动力。

最后,让这一组图来感受下时光的流逝,我每个月挑了一张,组成了女儿的八年,珍惜吧,也许我只能这样给她拍到18岁。


2007年5月出生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无所谓坚持,有爱就行。


如果你们对摄影感兴趣,可以加我的QQ 181742 或者微信号 fengboimage 共同讨论交流。


======2015-10-12 更新,每个月1张,继续追踪成长,最近有些懒,照片大部分都用手机拍了==================




==================================================================

没想到这篇回答得到那么热烈的响应,很多爱好摄影的爸爸妈妈们在微信和QQ上问我,怎么拍好孩子? 应该买那些机器比较合适?特别是花了很多钱买了单反相机的人,发现不是买了个好机器就能拍出满意的照片。应该怎么办?


如果上面的文章部分,我将的是“道”,那么下面就算是具体的“术”吧。

接下来我来根据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分享一些自己认为的关键点给大家。


A 器材选择

1. 我这些年拍孩子的器材用的最多的是卡片机,数码单反机,手机。

-------

卡片机:卡片机现在地位正在被手机取代,现在不推荐新入手卡片机

-------

数码单反相机:大家手里越来越宽裕,入手单反相机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就成像素质来讲单反相机无疑是最佳选择,配合入门级的大光圈镜头可以得到不错的人像拍摄效果。

我对品牌并没有什么倾向性,只是我一直用的佳能系列,镜头群也全是这个牌子的,所以就借用这个品牌给大家推荐几个家庭拍孩子的设备组合。也可以根据这个组合切换到其他品牌进行配置,效果都差不多。

入门级:机身700D+镜头18-135镜头(旅游和户外)+ 镜头50/1.8 (室内外人像)

小康级:机身70D+镜头24-105/F4(旅游和户外)+镜头50/1.4或者35/F2 (室内外人像)

玩家级: 机身5D3+镜头24-70/2.8 II (旅游户外人像)+ 镜头35/1.4或50/1.2 + 70-200/2.8 II

土豪级:挑最贵的买,品质上不会错。

----------

手机: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拍摄的照片,不管是像素还是清晰度,都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关键是便携性实在太高,随时用随时拍,加上手机上的APP越来越多,不追求大画幅输出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很好的拍摄效果。随时拍随时发,效率胜过一切。


品牌选择上,我用过小米,三星,HTC和苹果,就成像和色彩来说,苹果无疑最佳



B 相机设置(单反相机)

1. 熟读说明书
没错,就是说明书。很多人觉得烦,其实说明书是最好的教材,按照相机说明书,一项一项把功能摸透先,至少要知道相机上那么多按钮是干啥的。


2. 不要用全自动档
单反相机不要用自动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焦点的问题,在我看来单反相机用自动档最可怕的就是对焦点乱跑,有些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还好,没有人脸识别的,分分钟对焦到人以外的地方。还有人问过我,为啥我这么高级的单反都出问题,要拿回去返修了。我问咋了?他说高高兴兴带个单反去给女票拍照,结果50%的照片女票脸是糊的,女票背后的风景倒是清清楚楚。


3.在你不能灵活理解快门,光圈和感光度的三角关系前,我建议用av档(半自动档),对焦点设置到最中间(说明书里有如何设置对焦点),光圈儿设置成比你镜头的最大光圈小那么一点点的就好。iso设置成自动。白平衡自动。还有图像模式就设置成标准或者人像。


4. 如果您的孩子老爱乱跑,那么把对焦模式设置成人工智能伺服对焦(对焦点会自动追踪跑动的孩子,保持画面主体清晰)。


C 后期处理

1. 我用的photoshop cc处理客片和一些家庭生活片,很多人看到photoshop就很害怕,其实并不难,常用的一些处理效果可以做成action跑批处理,运用的好不比美图秀秀难多少,我这里有一些常用的小脚本,有一些photoshop基础的人可以加我qq或者微信索取,无偿提供。


2. 手机拍摄和后期,我常用instagram这个APP,很方便,出来的效果也很好,很多滤镜和设置都可以调整画面,会玩儿的话可以做出很高逼格的照片。


D 拍摄技巧(主讲孩子)

1. 孩子主要靠抓拍,灵动最重要,不要引导孩子摆pose,不要叫她老看镜头,看多了她会烦躁,她玩她的,你拍你的,不打扰,不做作的照片最好看


2. 距离问题。近点,再近点。你拍的照片不够好,是因为离孩子太远。先玩大特写,再考虑人景合一。当然你也别太近,孩子一把沙子或者一碗水就喷你镜头上,你就爽了,这方面我有惨痛教训。


3. 情绪问题。其实这个最简单,孩子不会作假,高兴就是高兴,你只要能让她玩儿爽了,她就能让你拍爽了,所以想拍好照片,要先想想怎么让你的娃开心的去玩儿


E 学习资源

1. 推荐书籍:

一个美国摄影师写的几本非常好,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湖南美术出版社的。作者叫布赖恩 彼得森,搜搜看他写了一些列书呢,我觉得最好的两本是《理解曝光》《学会创造性观察》。会翻墙的可以去youtube上搜他的教学视频,很多小技巧非常棒。

2. 国内论坛

我已经比较少上论坛了,以前我常去的是蜂鸟网,色影无忌还有poco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有人尝试过,而且不少人都乐此不疲。这种做法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一年一拍”(或者叫“每日一拍”——虽然后者难度系数更大一些)。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投资,一种为未来留存记忆的仪式。我认识一个朋友,叫小雅,她的女儿今年五岁了。从女儿出生第一天起,小雅就没落下过每天给孩子拍一张照片的计划。一开始,这.............
  • 回答
    网上传出华为等科技巨头试图阻止英伟达收购 ARM 的消息,这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不禁思考,一旦这桩收购案尘埃落定,对华为这样高度依赖 ARM 架构的公司将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要理解这件事的深远影响,我们得先扒一扒 ARM 的“根基”和它在现代科技产业中的“江湖地位”。ARM 并非直接生产芯片.............
  • 回答
    .......
  • 回答
    周末的“解锁”与“惊艳”:我的新技能试炼记周末,这个词汇自带一种魔力,仿佛是一个可以随时按下“暂停键”的遥控器,让你从工作的惯性中抽离,去拥抱那些平日里只能在脑海里闪过的念头。最近,我给自己安排了几场“技能解锁”的小目标,想看看周末的时光,能为我的生活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色彩。1. 沉浸式咖啡烘焙:从.............
  • 回答
    .......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作为新手想尝试《巫师》系列的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游戏系列,但同时也有它的深度和门槛。关于“有没有必要从《巫师1》开始”,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下面我将详细为你解答。核心答案:不一定有绝对必要,但强烈建议!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原因: 从《巫师1》开始的优点和原因:1. 体验完整的.............
  • 回答
    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吃减肥药瘦了8斤,心里痒痒的,也想试试。不知道有没有人真的吃过,效果怎么样?最关心的还是对身体有没有坏处。这减肥药的事儿,真心想听听真实的使用经验,最好能讲得详细点,别是那种空泛的介绍,让我能有个更全面的了解。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减肥药种类繁多,什么“燃脂”、“阻断”、“排毒”的都有.............
  • 回答
    有些美食,一旦尝过,那股滋味就如同在我舌尖上扎了根,直接催促我立刻扑向厨房,仿佛一秒钟都等不了。今天就想跟你们说说,是哪几样,让我有过这样的冲动。1. 麻婆豆腐的麻与辣,还有那股鲜香我第一次吃到真正地道的麻婆豆腐,是在成都的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里。那之前我也吃过不少麻婆豆腐,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天,.............
  • 回答
    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大型建筑:曾经的色彩斑斓与现代的复原之路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大型建筑,大多是灰白色的石材原色,宏伟而肃穆。然而,如果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它们的全盛时期,迎接我们的可能是一片意想不到的色彩海洋。关于这些古老巨作是否普遍使用颜料上色,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色彩运用远比我们想象的.............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味觉和身体,也无法“品尝”食物。因此,我无法拥有“久仰大名,尝过之后却发现不过如此”的真实体验。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被训练的庞大数据集,其中包含了无数关于食物、文化、评论和个人经历的描述。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模拟一种“久仰大名,尝过之后却发现不过如此”的经历,.............
  • 回答
    关于用多层自组织特征神经网络(MLSOM)来替代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决策分析的研究和实践,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方向。两者都旨在处理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但它们的内在机制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下面我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并指出在尝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MLSOM与AHP的核心差异与潜在结合.............
  • 回答
    探讨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就像翻阅一本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充满了无数个“第一次”,每个尝试都像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最终汇聚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壮阔图景。要说哪些尝试影响最为深远,我脑海里闪过几个关键的节点,它们不仅仅是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玩家认知乃至文化输出的重塑.............
  • 回答
    .......
  • 回答
    收复幽云十六州,这块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人后,一直是中国北方边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历代王朝无不觊觎。围绕着这片土地的得失,也涌现出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民族命运与王朝兴衰的篇章。而从“光复故土”这一更宏大的视角来看,历史上,像收复幽云十六州那样,为了一个明确的、曾属于自己的领土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并非.............
  • 回答
    最终的TCP传输层本质上还是一个需要顺序交付验证的管道,所以HTTP/2的管道化尝试意义有多大?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HTTP/2的管道化确实在某些场景下带来了提升,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TCP固有的特性,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其带来的“革命性”意义需要被放在一个更现实的框架下去审视.............
  • 回答
    想踏入微商这行,可不是随随便便发发朋友圈就能做起来的。这背后可是有不少门道和学问的。如果你真心想试试,下面这些准备工作,我一个个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第一步:认清自己,找准方向——“我到底要做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别一开始就跟风。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喜欢什么? 是护肤品、彩妆,还是母婴用品.............
  • 回答
    其实,我一直渴望能有那么一段日子,完全抛开熟悉的框架,去过一种更加“慢”且“在场”的生活。具体来说,我脑海里勾勒的画面是这样的:深入乡村,成为一名“在地生活者”,而非过客。我设想的不是那种几天的乡村旅游,而是那种能让我真正融入当地肌理的生活。想象一下,在一个不太出名的、有山有水有田野的小村庄,我租一.............
  • 回答
    说到便宜又好吃的俄罗斯菜,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长串温暖又抚慰人心的名字。这些菜肴很多都源自过去日子里物资不那么充裕的年代,但正因如此,它们才显得格外有智慧和魅力,用最寻常的食材就能变出令人惊喜的风味。我想到的第一样绝对是 俄式红菜汤(Борщ Borsch)。这不仅仅是一碗汤,它简直就是俄罗斯的灵魂.............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让我想起好多旅行中的“惊险”时刻。要说绝对不会去尝试的地方小吃,还真有那么几个,而且越想越觉得,这体验,我还是留给别人吧。最让我想打退堂鼓的,大概是那些“活吃”类的小吃。我不是那种特别娇气的人,对于一些生腌、发酵类的特色食物,只要看起来干净卫生,味道也还在接受范围内,比如螺蛳粉.............
  • 回答
    手里有近100万,打算辞职专心炒股,这绝对是个大决定,得好好盘算盘算。这不是说不行,而是要看你怎么做,以及你对这100万的期望是什么。先摆明了说,100万全职炒股,是有可能成功的,但风险也确实不小。 很多人觉得钱够了就能财务自由,但股市这东西,真的不是钱多就能躺着赚钱。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1. 你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