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人都要逼着自己成长,以前很抵制的事情现在却依在做着?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一个普遍的困惑:我们是不是注定要在生活的洪流中不断被推着往前,去接受那些曾经让我们皱眉、甚至厌恶的事情?而且,这种“成长”往往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妥协和无奈。

想当初,我绝对是个对“循规蹈矩”深恶痛绝的人。自由、不羁、挑战权威,这些词语在我年轻的时候,简直是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我记得有一次,因为公司推行一套严格的考勤制度,我愤慨得不行,觉得这是对个人自由的压榨,是扼杀创造力。当时我坚信,任何愿意在条条框框里小心翼翼的人,都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可怜虫。我甚至撂下狠话,说这辈子都不会屈服于这种“官僚主义”。

然而,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它不像你期待的那样,给你一把刀,让你咔嚓一下把所有不喜欢的都砍掉。它更像是一位潜移默化的雕塑家,用无数个细微的瞬间,一点点地改变你。

就拿考勤来说吧,后来我换了几份工作,有的公司是自由散漫惯了,有的却比之前的公司还要严苛。慢慢地,我发现,当生活账单堆积如山,当房贷车贷像一块块石头压在心头,当家庭的责任需要你扛起,那种对“自由”的绝对追求,似乎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我开始理解,所谓的“循规蹈矩”,有时候并不是被逼的,而是为了生存,为了更稳定的未来,为了给在乎的人提供保障。你不再是那个可以一个人背着包闯天涯的少年,你的脚下承载着太多东西。于是,我发现自己开始准时打卡,开始在意会议的准时率,开始甚至会提醒同事注意考勤。这听起来有点好笑,但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切实的“改变”。

更让我惊讶的是,有些我曾经深恶痛绝的事情,现在反而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以前我觉得“人情世故”太麻烦,太虚伪,不愿意应酬,不愿意费心思去讨好谁。我宁愿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记得当时我甚至觉得那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笑脸相迎的人都是“油腻”的。

可是,现实会给你上很多课。你会发现,很多合作机会、很多信息获取的渠道、甚至是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的关键,都隐藏在那些你曾经看不起的“人情往来”之中。我开始学习怎么在饭桌上找到话题,怎么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在保持原则的同时,不让关系变得尴尬。这过程一点也不轻松,我时不时还会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而感到懊恼。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理解别人的难处,学会了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曾经让我觉得虚伪的场面,现在有时候也能从中看到一些真诚的连接和互相的尊重。

这种改变,与其说是被“逼”的,不如说是被“现实”逼着去理解和适应。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自己理想化的世界里。生活总会给我们出题,而我们往往会在不断尝试和碰壁中,摸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这个办法和我们最初的意愿大相径庭。

这种“成长”很微妙,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蜕变,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妥协与融合。你可能没有变成你想成为的那个“绝对自由”的人,但你学会了在规则中找到缝隙,在限制中找到空间。你可能依然抵触某些东西,但你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与它们共存,甚至从中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所有人都必经的路。但至少在我这里,这种曾经让我恐惧和抗拒的转变,最终还是悄悄地发生了。我不再是那个只会喊着“我不要”的少年,我变成了那个学着“怎么办”的成年人。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曾经让我抵触的事情,似乎也真的变成了我生活里,不算太坏的一部分。它让我更明白,成长,有时候就是学会接受那些你曾经以为自己永远不会接受的东西,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具体看什么事情了。

无关原则底线的事,比如以前抵制吃青椒,现在也开始吃青椒了。

有关原则底线的事,比如以前不沾黄赌毒,现在也不沾黄赌毒。

结论,突破底线的事情不算成长,是堕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