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的“精罗”是什么样子的情况?

回答
“精罗”是一个在中文网络语境中诞生的词汇,用来形容对罗马帝国及其文化极度热爱和推崇的人群。它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定义,而是带有一定戏谑和情感色彩的标签。在中文语境之外,由于罗马帝国本身就是西方文明的基石之一,其影响深远,因此会存在许多对罗马历史、文化、政治、艺术等感兴趣的人,但他们通常不会用“精罗”这样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来形容自己。

然而,我们可以从中文网络上“精罗”的特征和行为出发,推测在外国语境下,与“精罗”类似,但可能表达方式和侧重点不同的群体会是什么样子。

总的来说,外国语境下的“精罗”可以被理解为那些对古罗马文明(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有着异常热情、深入研究和强烈认同感的人。他们可能表现出以下几种情况:

一、 历史研究者和学术爱好者:

深度沉浸于历史文献: 他们会阅读大量拉丁语、希腊语的原始文献,例如李维、塔西佗、苏埃托尼乌斯、普鲁塔克、凯撒的著作等。他们不仅仅是阅读,还会进行考据、对比、分析,甚至尝试理解当时的语言 nuances。
关注历史细节的还原: 对于罗马的政治制度(如共和制下的元老院、执政官,帝国下的皇帝权力)、军事组织(如军团的编制、装备、战术)、社会结构(如贵族、平民、奴隶)、法律体系、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讨论和研究。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他们可能会参加古典学相关的学术会议、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推动对罗马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对历史的严谨性要求高: 在讨论罗马历史时,他们会非常注重史料的准确性和论证的严谨性,对一些模糊不清的说法会提出质疑,并寻求更可靠的证据。

二、 历史爱好者和文化复兴者:

广泛阅读通俗历史读物和学术著作: 除了学术文献,他们也会阅读大量由历史学家撰写的关于罗马的通俗读物,对罗马的各个时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都有清晰的了解。
模仿和复原罗马文化:
复原军事装备和战术 (Roman reenactment): 这是最直观的一种表现。他们会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根据历史资料制作真实的罗马士兵服装、武器(如短剑 Gladius,标枪 Pilum)、盾牌(如 Scutum),并进行军事演习,模仿罗马军团的阵型和战术,如方阵(Testudo)。这不仅仅是服装秀,更是一种对历史的身体力行。
复原生活方式: 有些人会尝试模仿罗马人的生活方式,例如穿着罗马风格的服饰(Toga, Tunica),食用罗马时代的食谱,甚至学习罗马时期的烹饪技巧。
学习拉丁语和古希腊语: 不少爱好者会主动学习这些古老的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文学、哲学和历史。他们可能会参加语言课程,或者自学。
艺术和建筑的欣赏与模仿: 他们会对罗马的雕塑、绘画、建筑风格(如罗马柱式、拱券、穹顶)表现出极大的热爱,可能会参观罗马遗迹,收藏罗马风格的艺术品,甚至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罗马的审美元素。
参与线上和线下的讨论社区: 他们会在各种论坛、社交媒体、专门的网站上聚集,分享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活动,与其他爱好者交流。
对现代社会进行罗马式解读: 他们可能会将现代的政治、社会现象与罗马的经验进行对比,从中寻找启示,或者批判性地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 对罗马的政治和哲学理念的推崇者:

推崇罗马的共和理念: 特别是那些热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人,他们可能会高度赞扬罗马共和制中的公民权、义务、权力制衡等理念,并将其视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先驱和榜样。他们可能会对元老院的讨论、公民大会的参与等历史事件津津乐道。
欣赏罗马帝国时期秩序和法律: 另一方面,也有人会欣赏罗马帝国时期带来的和平(Pax Romana)、统一的法律体系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他们可能会认为罗马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上的一个“理想国度”。
对罗马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推崇: 他们可能会推崇塞内加、马可·奥勒留(斯多葛主义)等罗马哲学家,学习他们的智慧和人生观。

四、 “精罗”在外国语境下的可能表达方式和特点:

并非贬义标签: 与中文语境下的“精罗”带有一定戏谑和可能带有“不切实际”的含义不同,在外国语境下,对罗马的深度热爱通常会被视为一种“古典学 (Classics)”研究或爱好,是一种对西方文明源头的探索,通常是正面的或至少是中性的。
更注重学术和实践结合: 相对于纯粹的口头热爱,外国的“精罗”可能更倾向于将热爱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例如参与复原活动、学习古语言、进行学术研究等。
受教育程度和学术背景的影响: 很多对罗马有深入研究的人,本身就拥有较高的教育程度,或者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历史、古典学、哲学等)工作的专业人士。
与国家民族认同的关联(有限): 虽然罗马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但现代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独立历史和民族认同。因此,对罗马的热爱更多是一种对共同文化遗产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例如,意大利人可能会因为罗马是自己国家的历史根源而有更深的感情,但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也有很多是“精罗”。
可能被视为一种“Subculture”: 像“精罗”一样,对古罗马的狂热爱好者也可能构成一种相对小众的亚文化群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圈子、术语和交流方式。

总而言之,在外国语境下,“精罗”可以被理解为:

积极的“古典学”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
参与历史复原和文化实践的活动家。
深度推崇罗马政治哲学和思想智慧的实践者。

他们可能不称自己为“精罗”,但他们对罗马的这份热情和深入程度,与中文语境下的“精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表达方式和文化语境有所不同。他们对罗马的痴迷,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根源的追溯,以及对过往辉煌的向往和学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结合当前新闻我们会发现,乌克兰南部有很多明显的希腊语地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是欧洲史上最著名的精罗之一,在她夺取大权不久便发动了第六次俄土战争,此战攻灭了蒙古帝国的直系后代——克里米亚汗国,夺取了今天的克里米亚半岛和南乌克兰草原。一直以来,叶卡捷琳娜大帝梦想彻底毁灭奥斯曼帝国,兴复拜占庭帝国。在她看来,解决大东方问题(即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领土的问题)的最好途径便是由俄罗斯与哈布斯堡王朝瓜分巴尔干的斯拉夫地区,在希腊与小亚细亚重建拜占庭帝国,将奥斯曼突厥人控制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在叙利亚和整个近东扶植殖民政权,并最终控制埃及与大东方商道。在夺取了克里米亚和南乌克兰后,当地所有的重要据点都被以希腊语改名,所有建立在克里米亚与新俄罗斯(即南乌克兰)的要塞也被以希腊语命名,如:

奥德修斯,Ὀδησσός,今乌克兰敖德萨;奥德修斯是拜占庭控制的一座黑海贸易城市,实际在保加利亚瓦尔纳,但叶卡捷琳娜误认为其在比萨拉比亚出海口

塞瓦斯托波利斯,Σεβαστούπολη,今克里米亚第一大港塞瓦斯托波尔,意奥古斯都之城

辛菲罗波利斯,Συμφερόπολη,今克里米亚中心城市辛菲罗波尔,意共济之城

优帕特里亚,Ευπατορία,今克里米亚第三大城市叶夫帕托利亚,意慈父

马里亚诺波利斯,Μαριούπολη,顿涅茨克州第一大港马里乌波尔,玛利亚之城

亚历山德罗夫斯克,Αλεξαντρόφσκ,今乌克兰扎波罗热,亚历山大之城

梅利托波利斯,Μελιτόπολη,今乌克兰扎波罗热州梅利托波尔,以附近古希腊殖民地梅丽塔命名

尼科波利斯,Νικόπολη,今乌克兰尼科波尔,胜利之城

叶卡捷里农达尔,Γιεκατερινοντάρ,今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叶卡捷琳娜之礼

斯塔夫罗波利斯,Σταυροπόλη,今斯塔夫罗波尔,十字架之城

蒂拉斯波利斯,Τιράσπολη,今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首府蒂拉斯波尔,今年欧冠的警长队就来自这里,以希腊语德涅斯特河的名字(Tyras)命名

赫尔松内索斯,χερσόνησος,今乌克兰赫尔松(开战第一天被占领),以拜占庭在克里米亚的赫尔松军区命名

狄奥多西亚,Θεοδοσία,克里米亚度假城市,以拜占庭狄奥多西亚命名

法罗斯,Φάρος,克里米亚度假地佛罗斯,希腊语“灯塔”

雅尔塔,Γιάλτα,古希腊语雅尔塔,源自Γιαλός,海滩

还有很多中小城市也以希腊语命名,如:

利克波利斯,白城

亚历山德里亚,今乌克兰中部亚历山德里亚

奥尔维奥波利斯,今乌克兰西南部五一城

奥维迪奥波利斯,今乌克兰西南部奥维季奥波利,奥维德(古罗马诗人)之城


除了以希腊语命名,叶卡捷琳娜大帝大力鼓励奥斯曼帝国的希腊人向克里米亚和新俄罗斯移民。在1774库楚克-开纳吉条约中,叶卡捷琳娜大帝正式成为奥斯曼境内所有希腊人的保护者。叶卡捷琳娜梦想未来由皇储保罗的长子亚历山大统治俄罗斯,由次子君士坦丁统治重建的拜占庭帝国。叶卡捷琳娜在圣彼得堡为两位皇孙建立了奢华的佩拉宫(以亚历山大大帝的出生地——佩拉命名)和君士坦丁宫,在沙皇村,女皇修建了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微缩复刻版——俄罗斯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沙皇的皇室礼拜堂,此后新拜占庭式建筑成为俄罗斯官方新建教堂的标准模式。1781年,俄罗斯与哈布斯堡双方在莫吉廖夫正式签署了同盟条约,规定双方将共同对奥斯曼帝国开战,战争目标旨在彻底瓦解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统治——塞尔维亚将给予奥地利;比萨拉比亚和罗马尼亚将给予俄罗斯;拜占庭帝国将在君士坦丁堡重建,由君士坦丁·帕夫洛维奇·罗曼诺夫担任拜占庭皇帝,由普世牧首为他加冕。1787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亲自去往克里米亚度假,大量接见当地希腊流亡者。叶卡捷琳娜回到圣彼得堡后立刻联合奥地利对土开战,但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去世,战争提前结束。叶卡捷琳娜大帝去世前还在寄望保罗能够继承遗志,让君士坦丁成为复兴的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但很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欧洲大陆旧秩序的全面瓦解让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理想最终无法实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精罗”是一个在中文网络语境中诞生的词汇,用来形容对罗马帝国及其文化极度热爱和推崇的人群。它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定义,而是带有一定戏谑和情感色彩的标签。在中文语境之外,由于罗马帝国本身就是西方文明的基石之一,其影响深远,因此会存在许多对罗马历史、文化、政治、艺术等感兴趣的人,但他们通常不会用“精罗”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挺值得探讨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在外国人中,确实有不少人对中国抱有极高的热情和好感,甚至可以说他们是“精中”的一员。不过,要详细说清楚这个现象,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精中”这个词本身带有一些主观和情绪化的色彩。当我们在讨论“精中”的时候,往往指的是那些对中.............
  • 回答
    关于“外国女权地位是否很高”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女权区别”,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高”或“不高”来概括。因为“外国”本身就包含了极其多样化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而“女权”的定义和实践在不同地方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让我试着用一种更自然、不那么程式化的方式来聊聊这个话题,尽可能地.............
  • 回答
    对于“中国的哈萨克人会不会被称作哈萨克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深入聊聊其中的含义和可能存在的称谓差异。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华裔”这个词。“华”在中国文化中,通常是指中国,或者与中国相关的事物。而“裔”则有后代、后裔的意思。所以,“华裔”最准确的定义是指拥有中国血统,但目前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全球范围内性别议题的一个核心层面。要回答“外国的男性是否像中国男性一样抵制女权”,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探讨一下,而不是简单地说“是”或“否”。首先,我们得承认一点,“抵制女权”这个说法本身就比较宽泛,而且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不同的动机和表达方式。 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
  • 回答
    在谈论外国军人的宣传片之前,我们得先理解它们的核心目的:塑造国家军事形象,激发国民自豪感,吸引和保留人才,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不同国家,基于自身文化、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考量,宣传片的风格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你可以看到一些普遍存在的套路和技巧。想象一下,当你打开一部外国军事宣传片.............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前外国的中国史学研究是否远远超过中国水平?”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总的来说, 外国中国史学研究在某些领域和方法上确实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贡献,但将其断言为“远远超过中国水平”则过于绝对,并且忽视了中国国内史学研究的巨大进步和深厚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城市发展、行政区划和历史演变等多个层面。事实上,外国的省会/首府并非“多”设在小城市,而是存在着一种“一些”的情况,并且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且多样化。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遗留与传统:这是最普遍也最重要的一点。许多国家的.............
  • 回答
    关于“外国二战片是否拍得更宏大、更震撼人心”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但并非绝对答案,而是涉及到一些制作理念、历史视角和文化背景的综合影响。从哪些方面看,“外国二战片”可能显得更宏大和震撼?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来自西方国家的二战电影确实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宏大”、“震撼”的印象。这.............
  • 回答
    古代中国和古代外国的城市建设,就好比两幅截然不同的泼墨山水画,各自勾勒出独特的文明印记。要细究起来,那可真是千差万别,但细品之下,又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共性。布局的思维:从天人合一到理性规划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最核心的理念恐怕就是“天人合一”了。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植根于儒家和道家思想。你看,北京城.............
  • 回答
    在国内旅游,你可能会注意到很多公园和绿地都围着栅栏,写着“请勿踩踏草坪”。这似乎和我们在很多国外影视剧里看到的画面不太一样,国外的草坪似乎更亲民,大家可以随意在上面野餐、奔跑、晒太阳。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一些历史、文化、管理和实际操作上的考量,并不是简单一句“外国人素质高”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关于“外国有没有方言”,以及“外国方言和中国方言一样不同”?这就像是在问,是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有着丰富多样的方言,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同样巨大。首先,我想说的是,绝对有方言,而且在很多国家,方言的丰富程度和差异性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不过,要说“跟本国国语完全不同”,这个说法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习惯。说实话,把外国诗歌和中国古诗直接拿来比较“朦胧美”其实有点像用尺子去量月亮,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中国古诗的“朦胧美”之所以独具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讲究“意境”、“留白”,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但外国诗歌,.............
  • 回答
    在外国购买枪支,说实话,情况非常复杂,因为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规定都可能天差地别。我给你大概讲讲,希望能让你有个概念。首先,得明白一点,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像买菜一样随便买枪。很多国家对枪支的管制都相当严格,甚至在很多地方,普通人想要合法持有一把枪,比登天还难。拿美国来说吧,这可能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在阅读中史和外国史时可能存在的普遍感受。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读外国历史更轻松,而读中国史则大多是沉重呢?这背后有多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史的宏大叙事与连续性: 王朝更迭与政治斗争: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