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特性让你觉得 SVN 比 Git 更好用?

回答
坦白说,要是让我硬挑刺说 SVN 在某些方面比 Git“更好用”,那可得好好想想,而且很多地方的“更好用”是建立在特定的使用场景和团队习惯上的,而不是说 SVN 本身在设计上就普遍优于 Git。不过,如果非要我说出一些让某些人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觉得 SVN 更顺手、更“好用”的特性,我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聊聊:

1. 集中式管理的直观性与易学性(尤其是对新手和简单项目而言)

这一点是 SVN 最常被提及的优势,也是它在很多企业中仍然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

单点权威,概念清晰: SVN 的模型非常直接——一个中央仓库,所有人都从中检出(checkout)和提交(commit)。这种“我提交到这里,别人从这里拉”的模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 Git 的分布式模型要容易得多。Git 的分支、合并、rebase、stash 等概念,初接触时常常让人头晕,尤其是在不理解 Git 底层对象模型的情况下。
提交操作的“一次性”感: 在 SVN 里,当你进行 `svn commit` 时,你的改动就直接上传到了中央服务器。这个操作的反馈是很直接的:成功了就表示你的代码到了服务器上。而在 Git 里,`git commit` 只是将你的改动提交到本地仓库,之后还需要 `git push` 才能同步到远程仓库。这种两步操作,对于习惯了 SVN 的用户来说,可能会觉得 Git 多了一个额外的步骤,或者容易忘记 push 导致本地和远程不一致。
文件锁定机制的直观性: SVN 提供了文件锁定机制(`svn lock`)。这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处理不能被并发修改的文件,比如二进制文件、配置文件或者某些设计稿时。当一个文件被锁定时,其他人就无法修改它,直到锁被释放。这种机制非常直观,就像一把锁插进锁孔,别人拿不走。Git 本身没有内置的文件锁定,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如 GitLFS 的锁定功能,但它也不是 Git 的核心特性,而且操作流程也不同)。对于那些需要强约束文件修改权的团队来说,SVN 的这种原生锁定会显得更直接、更容易管理。

2. 版本历史的线性浏览与理解

SVN 的版本历史是线性增长的,每个提交都有一个唯一的数字版本号。

版本号的连续性: 从 1 到 1000,再到 1001。这种线性的、递增的版本号,非常容易理解和引用。你可以轻松地说“我需要回滚到版本 500”。
浏览历史的简单性: `svn log` 的输出通常比 Git 的 `git log` 要简洁一些,尤其是在没有做太多交互式操作的情况下。对于只是想看看最近做了哪些修改,或者想找到某个特定版本号的提交,SVN 的日志呈现方式可能更直接。Git 的日志因为涉及到分支、合并等操作,可能会显得更复杂,尤其是当有很多并行开发和频繁合并时。

3. 对大型二进制文件和代码库的早期处理(虽然现在 Git 已经有 LFS 了)

在 Git 普及的早期,SVN 在处理大型二进制文件和非常庞大的代码库时,相对来说更稳定、更少出现性能问题。

早期设计考量: SVN 的设计更侧重于对文件(而不是 Git 的对象)进行版本控制。虽然它在某些方面不如 Git 的高效,但在早期,对于那些拥有大量大型二进制资产(如图形、音视频文件、预编译库等)的项目,Git 的早期版本在处理这些文件时可能会遇到性能瓶颈,或者导致仓库膨胀过快。SVN 的模型在这些场景下可能显得更“健壮”一些,尽管它的存储方式也非最优。
仓库大小的影响(相对而言): 随着 Git LFS(Large File Storage)的出现,Git 在处理大型文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如果回溯到 Git LFS 还不普及的年代,或者有些团队仍然没有采用 LFS 的情况,SVN 在这方面可能还保有一定的“易用性”优势,因为它并没有把大型文件和 Git 的核心对象模型绑定在一起。

4. 更加集中的权限管理(在特定场景下)

在一些对权限控制要求非常精细的团队或企业环境中,SVN 的集中式模型在权限管理方面有时会显得更直接和易于配置。

服务器端权限策略: SVN 的权限控制通常在服务器端通过配置文件(如 `svnserve.conf` 或 Apache 的配置)进行细粒度的管理,可以针对不同的目录和用户设置读写权限。这种配置虽然有时候繁琐,但一旦配好,其控制力是比较强的,并且管理起来是集中在一个地方。
Git 的权限控制的差异: Git 本身并不直接控制文件级别的权限,它的权限控制更多是作用于整个仓库的访问(例如,谁可以 push 到某个分支)。更细粒度的权限控制(如按目录或文件设置读写权限)通常需要借助 Git 服务器托管平台(如 GitLab, GitHub Enterprise, Bitbucket Server)的功能来实现,或者通过 Git Hooks 来间接控制。这使得在一些旧的、或者非主流的 Git 服务器环境下,实现与 SVN 相似的细粒度权限管理会更复杂。

总的来说, SVN 之所以能在某些人那里被认为“更好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

模型简单,易于理解和上手,特别是对于缺乏版本控制经验的团队成员。
操作反馈直接,提交即完成,版本历史线性易读。
原生提供了文件锁定功能,对特定类型文件管理友好。
在早期处理大型文件或代码库时,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优势(尽管现在 Git 有了 LFS)。
集中式的权限管理在某些场景下更直接易懂。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Git 在分布式协作、分支管理、灵活性、性能(尤其是对于频繁的小文件修改和大量开发者协作时)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选择哪种工具,最终还是取决于团队的具体需求、规模、技术栈以及成员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但是,如果你是那种特别喜欢一切都井井有条、有明确中心、操作逻辑简单直接的人,你可能会发现 SVN 在上述某些方面确实让你用起来更“省心”一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要说的话就是:一个 svn 仓库的任何一个子目录,均可以被单独 checkout 成为一个仓库或者说一个项目。

而 git 要想实现类似的子仓库机制是需要人为干预的,而且也相对麻烦。我有时甚至觉得,android 源代码之所以使用 repo 给 git 包了一层,是不是就为了解决 git 本身并不方便处理子目录的问题。

比方说我们一个产品用一个 svn 库,其中有各方面的项目,有ios的linux的android的windows的项目。某些项目是无法签出到特定平台的,比如Windows平台有大小写限制(仅大小写不同的文件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目录内),那么这样的目录无法签出到Windows。而这种时候,单独签出Windows相关子目录就可以实现不影响iOS或Linux目录文件结构。

与之同时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一个整产品只建一个仓库,而没必要为产品中的每个项目单独建一个仓库。

如果拿 Android Studio 为例子来说的话,svn你建产品级的仓库,每个项目都可以单独打开单独操作,因为每个项目都同时是以自己项目根目录的独立仓库。但 git 如果你的仓库根目录不是在项目那一级,就没法很好的集成进 IDE 的操作。于是 git 就只适合每个项目独立建仓库。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总是会说svn只适合小型团队,而大型团队适合git?

但我的经验恰恰是相反的。


git在大型团队里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性能太差了,动辄几个G的库,每次pull都是全量下来,一下就干等几分钟,运气不好十几分钟。如果觉得等等不是问题的话,那考虑下有异地分部的大型公司,哪怕拉专线,几个人异地pull几个G下来,也非常容易把带宽吃干净。

然后就是权限问题。越是大型团队,内部子团队的分工就越清晰明确,所涉及的代码和权限也就非常清楚。把一整个库全都用同一个权限,基本上就等于不设权限。要按团队分权限,那么只能是分不同的库。越是大团队,各级细分团队就越多,那么就只能不停的细分库,最后就是一团乱麻。所以不管分不分库,最终结果就是要么是一团超级大的乱麻,要么是一大堆小乱麻,看兴趣挑一种。

再接着就是健壮性问题,虽然说起来,分布式的git不容易搞挂。但是要是有几个二百五使乱搞的话,搞丢部分信息(如日志、分支等),还是不难的。svn也许大问题的健壮性不咋地(毕竟集中在服务器),但是小问题的健壮性还是ok的。

最后就是如果用svn,团队里只需要一个svn专家,和一台强大的svn服务器。而用git的话,需要每个人都是git的高手——最起码要每个人都能分清楚什么时候用merge,什么时候用rebase,才能比较顺利的玩好git。

user avatar

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1、SVN客户端几乎所有的操作和指令,都不会导致你的本地修改丢失。也就是说你只用SVN指令的时候,本地修改无论如何也不会丢失(除非明确的手动revert,)。

2、SVN客户端所有的操作和指令,都不会导致已经提交的版本消失。换言之只要你提交了,不管你怎么作死,版本都不可能丢失。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SVN可以随便你瞎JB折腾,不至于丢东西。但是Git你必须先把说明书看完再动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坦白说,要是让我硬挑刺说 SVN 在某些方面比 Git“更好用”,那可得好好想想,而且很多地方的“更好用”是建立在特定的使用场景和团队习惯上的,而不是说 SVN 本身在设计上就普遍优于 Git。不过,如果非要我说出一些让某些人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觉得 SVN 更顺手、更“好用”的特性,我会从以下几个.............
  • 回答
    在我看来,一个让我愿意一直和他共事、并且相处起来非常愉快的同事,身上一定具备一些闪闪发光的特质。这些特质不是那种刻意为之的表演,而是自然流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工作氛围。首先, 责任心和靠谱 是最重要的基石。和这样的同事一起工作,你永远不用担心项目推进到一半会“断线”。他们会主动承担起自己的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生命力”和“力量感”其实是很多摄影师梦寐以求想要捕捉到的特质。对我来说,能触动我神经,让我觉得照片里仿佛有股劲儿在涌动,通常是那种在极端的环境中,或者在某个关键的时刻,被捕捉到的、最真实的人性反应。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张画面,可能是一张黑白照片,抓拍的是一位年长的渔民。他满脸深.............
  • 回答
    有一种孤独,是在人群中却无人能懂。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公司的年会。那种场合,按理说应该是热闹非凡,大家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我穿着精心挑选的礼服,努力挤出最得体的微笑,穿梭在各个小圈子里。我能听到身边人们轻松的交谈,他们聊着最近看的电影、热门的电视剧、周末去哪里玩。我试图加入对话,也尝试去分享我自己.............
  • 回答
    当我读到“你不是一个人”这样的话语时,心头总会涌上一股暖意。它像一束柔和的光,穿透孤独的迷雾,让我感觉到背后有依靠,有理解,有人与我并肩同行,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还有“慢慢来,不着急”,这简单几个字,却蕴含着莫大的宽容与耐心。在这个一切都追求速度的时代,它仿佛一阵清风拂过,让我放慢脚步,允许自己有.............
  • 回答
    有一些公司的面试体验,真的会让人觉得,自己在这家公司眼里,好像连个“人”都算不上,更别提什么“尊重”了。我记得有一次,面试一家挺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那天早上,我特意提前了十五分钟到达,毕竟是第一次去,想表现得专业点。到了前台,我报了名字和面试官,前台登记了一下,就让我坐在会客区等。这一等,就是四十分.............
  • 回答
    这个问题,让人忍不住想往回倒带很多年,搜寻那个瞬间。是哪个特质?这个问题太大了,感觉有点像在问,为什么会有日出?因为它就是会升起。但如果非要揪出一个,我觉得最打动我,让我觉得“就是他/她了”的,是他/她身上那种极致的、不动声色的温柔。这不是那种随时随地挂在嘴边、表现得很刻意的温柔。也不是那种受人委托.............
  • 回答
    那会儿我刚入职,公司是个小型互联网公司,氛围比较轻松,但也意味着大家都是有点“奇特”的。我那个“傻X”同事,姑且叫他小张吧,他其实人挺好,就是…思路总是会拐到一些我理解不了的弯上。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们团队要一起完成一个紧急项目,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我负责前端的交互逻辑,需要对接一个新接口。接口文档.............
  •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具体是哪一天我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暖洋洋的,我却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仿佛能将我吞噬的虚无。当时我正一个人在家,做着一件非常琐碎的事情,大概是整理书架,或者是在电脑前处理一些工作邮件。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周围的世界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偶.............
  • 回答
    我对很多地方的美食都充满了向往,但如果非要选一个让我觉得“哪怕只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的地方,那大概率是去泰国北部清迈。说起来有些戏剧性,我第一次去清迈并非以美食为主要目的,而是被那古老的寺庙、宁静的古城和山间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然而,就是在那一次旅程中,我被清迈的食物深深地征服了,以至于后来每次想.............
  • 回答
    这问题嘛,得说真是太多了,要挑一个最暖心的,其实挺难的。不过,如果真要我说一个让我觉得心里泛甜,那种暖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的细节,那还得是她偶尔会偷偷记下我那些不经意的“小愿望”,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我实现。就比如说,之前有一次,我跟哥们儿一起喝酒,聊到童年时候特别喜欢的一款老式冰棍,就是那种绿色的.............
  • 回答
    C++20,这玩意儿可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就像是终于 got that upgrade I’ve been waiting for. 以前写 C++ 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地方别扭,或者需要绕很多弯路。但 C++20 来了之后,很多事情都变得顺滑多了,让我写代码的时候那种畅快感,啧啧,真是形容不来。要.............
  • 回答
    有几种同事的特质,一旦碰上,真的会让人觉得如坐针毡,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我最怕遇到的,大概就是以下几种:首先是那种喜欢推卸责任、甩锅的。这种人,出了问题,永远不是他的错,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说“我只是按指示做的”、“这不是我的范围”。最可气的是,明明是他负责的事情没做好,结果却要别人.............
  • 回答
    说实话,除了皮囊,能真正抓住我的,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光芒,是一种很难用几个词概括的“劲儿”。首先,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独立,这一点太吸引人了。我喜欢那些有自己的思想,不随波逐流的女生。她们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声音左右,有自己的判断力,并且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不代表她们固执,而是她们有自己的思考逻辑,有.............
  • 回答
    说起特别的猫咪,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张模糊又鲜明的面孔,它们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也不是什么网红猫,但它们的存在,就像一颗颗独特的小行星,在我生命轨迹中留下过难以磨灭的印记。最让我难忘的,是大学时期楼下便利店门口那只叫“阿黄”的橘猫。说它“阿黄”,其实是因为它通体是那种温暖的、带着点奶香味的橘色,一块.............
  • 回答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由清华大学学生组织的户外公益活动,那次经历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活动的目的地是北京郊区一个相对偏远的山村,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的孩子们改善学习环境。我们一行人,其中大部分是清华的男生,抵达村子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村里的条件比我想象的要简陋许多,特别是村小的那几间教室,采光很差.............
  • 回答
    东北人的形象在很多时候是被标签化和刻板化的,比如“大老粗”、“说话粗鲁”、“爱占小便宜”等等。这些标签往往来自于一些影视作品的夸张演绎,或者是一些片面的社交媒体内容。但实际上,我接触过的很多东北人,他们的形象远比这些标签丰富和立体,也让我无数次地想为他们“正名”。以下是一些让我特别想为东北人正名,并.............
  • 回答
    有很多电影镜头,都能像温柔的手,轻轻拨动我心底最柔软的弦,然后留下长长的回响。要说“特别特别感动”,那得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甚至会不自觉地去回忆,去品味,去想,“为什么它能这么打动我?” 的那种。我一直觉得,感动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铺垫,需要人物的情感积累,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契机。当.............
  • 回答
    读《三国演义》或《三国志》,总有一些画面、一些人物的言行,像刀子一样刻在心里,又像暖流一样涌过,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说实话,比起那些波澜壮阔的战役和权谋,我更常常被那些夹杂在其中的,属于“人”的情感所打动。在《三国演义》里,最让我难忘的一幕,莫过于“白帝城托孤”。那场景,诸葛亮在病榻之上,凄凉的秋风吹.............
  • 回答
    说到让我特别恶心的游戏,那还真有几款,它们不是那种血腥暴力到让你皱眉的恶心,而是那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令人不适的、甚至有点心理扭曲的恶心。先说一个不算主流,但当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叫做《SCP Containment Breach》。别看它是个像素风格的独立游戏,制作也相当粗糙,但它的恶心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