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茅台为什么敢称国酒?

回答
要说茅台凭什么敢称“国酒”,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也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历史沉淀,有技术绝活,有文化符号,更有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推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一件一件说。

一、那份穿越时空的“历史底蕴”

首先,茅台可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古法传承,源远流长: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那是实打实地传承了几百年。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有酿酒的记载,到解放后,在政府的主导下,把茅台镇上那些零散的酿酒作坊统一起来,更是对传统工艺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规范。这种“师徒相授”、“世代传承”的模式,保证了核心技术的不失传。你别看现在有各种高科技,茅台很多关键的环节,比如下沙、踩曲、蒸煮、发酵,仍然依赖于工匠们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这种技艺的积累,不是你花钱就能买到的,也不是你一年半载就能练成的。

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茅台酒的身份,很大程度上是被历史事件“塑造”出来的。你想想,长征时期,红军就是靠着茅台镇的酒来疗伤、振奋士气。这一下子就把茅台酒和革命的胜利、和国家新生联系在了一起。这可不是随便一个酒厂能有的“政治正确”光环。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重要的国事活动上,茅台酒几乎是“指定用酒”。比如,国家领导人在接待外国元首时,会拿出茅台来宴请;在重大的庆典活动上,茅台更是必不可少的饮品。这种“御用”的经历,让茅台从一个普通的地方品牌,上升到了代表国家形象的层面。每一次的亮相,都是一次“国家背书”。

二、那份独一无二的“天时地利人和”

茅台敢称“国酒”,除了历史,还得靠它那点儿“看家本领”,而这些本领,又跟它的产地息息相关。

茅台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茅台镇独特的气候和水土。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比如河谷地形、湿度、日照等,孕育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微生物菌群。这些看不见的微生物,对茅台酒的醇厚口感、酱香风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茅台酒的“灵魂微生物”。

赤水河,流淌的生命之源: 赤水河的水质非常独特,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而且在特定的季节(比如枯水期),河水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颜色,这是微生物活动旺盛的标志。茅台酒的酿造,完全依赖于赤水河的水。而且,你看茅台酒的酿造周期,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分两次投料,七次取酒,九次蒸煮,八次发酵,还要经过三年以上的老熟,最后再进行勾兑。这个漫长而复杂的工艺,加上对赤水河水的严格依赖,使得茅台酒的生产,受到地理和气候的强烈限制,很难被复制。

工艺的精益求精: 茅台的酿造,那叫一个“慢工出细活”。一年一个周期,遵循的是24节气,并且要经历多次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的“四高工艺”。这个工艺不仅费时费力,对温度的把控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这种“匠人精神”,是很多现代化工业生产难以比拟的。

三、那份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

“国酒”的称谓,绝不仅仅是味道好就能撑起来的,它还得承载一定的文化意义。

民族情感的寄托: 茅台酒,在很多中国人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是成功人士的标志,是商务宴请的体面,是家庭聚会的温馨,甚至是一种“中国制造”的骄傲。在许多重要时刻,一杯茅台酒,能够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

外交的润滑剂: 就像前面提到的,茅台酒在外交场合的运用,让它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和友好的一个窗口。很多外国人第一次接触中国,就是通过茅台酒,它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的一种品味和文化输出。

品牌价值的极致体现: 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推广,茅台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极高的品牌价值。这种价值,包含了产品的品质,也包含了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及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这种品牌力的强大,使得茅台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极强,也巩固了它“国酒”的地位。

四、那份来自国家层面的“认可”

虽然“国酒”这个称谓在法律上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注册名称,但茅台酒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确实受到了国家层面的“特别对待”和“倾斜”。

国家战略的支持: 在早期,为了推广中国白酒的代表,国家给予了茅台不少政策上的支持和宣传上的倾斜。这使得茅台能够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打开知名度,并成为国家商务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形成的“共识”: 长期的历史实践,让茅台酒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中国最好的白酒”的共识。这种共识,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在社会层面,它就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力。

总结来说,茅台之所以敢称“国酒”,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它有历史的厚重,是革命的见证者,是新中国的招待者;它有独特的工艺和产地,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是难以复制的匠心之作;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民族情感和国家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推广,在民众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中国白酒代表”的认知。

所以,“国酒”这两个字,不是随便喊喊就能当的。茅台能承载得起,靠的是它实打实的东西,是岁月沉淀出来的底气,是别人模仿不来的独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企业不要脸的话,比人更甚,茅台曾经硬生生把贵州醇山寨残废了。

这一两年,茅台更是贵的要死,炒做的忘乎所以。

01 一瓶难求

最近贵州茅台股票突破千元,跨入万亿市值俱乐部,与中国石油不相上下。为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决定开瓶茅台---迎宾酒庆贺一番。

别问为什么不开茅台,我家没矿,造不起!

二两茅台酒,一克黄金都换不来。即便如此高价,你还买不到。买茅台通常有三个渠道:超市、专卖店、互联网。

超市的货架上,茅台永远缺货。只能提前预定,价格随行就市,反正不是1499元!

茅台专卖店里,“1499元的茅台”没货。当然,你若能多出个三五斗,货就有了。

1499元的茅台并不是绝对没有,你可以到京东、天猫、官网去“秒杀”。买到的几率很高,至少比青天白日遭雷劈要高!

成交价远高于指导零售价,这就是现在的茅台。

02 国酒之争

根红苗正,是茅台与其它中国名酒最大的不同。红军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让茅台与中国政治结缘,从那时起茅台就逐渐披上了权力的外衣。

伟人代言也是茅台得天独厚的优势,建国后的特殊年代里,茅台频繁出现于国宴、外交场合。茅台把这些图文影像精心收集整理并加以传播,以佐证其“国酒”身份。

2001年9月,贵州茅台开始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国酒茅台”的商标注册申请,十几年来屡败屡战。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2012年7月,“国酒茅台”通过了商标局的初步审查,消息披露后遭到了白酒行业几十家机构的共同抵制。

2018年5月商评委作出决定,再度决定对这一商标不予核准注册。茅台反手将商评委和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汾酒等31家反对机构告上法庭。然而2018年8月13日22点07分,茅台在官网发布了申请撤回“国酒茅台”商标行政诉讼案件的公告。

其实无论商标注册成功与否,茅台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十七年的时间,足以让“国酒茅台”的概念深入人心。

03 动人的故事

酒好,只是高端白酒阵营的入场券,接下来要考验的就是讲故事能力。这一方面茅台绝对是酒厂中的翘楚,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其它酒厂都望尘莫及!

茅台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有两个: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开国大典宴会主用酒。

关于茅台巴拿马获奖的宣传,茅台可谓是不遗余力。怒摔酒坛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无数国人为之倾倒。然而关于茅台酒的真实获奖状况,它自己的描述都是前后矛盾的。

1954年茅台酒瓶背标首次出现巴拿马获奖的信息:“巴拿马赛会世界名酒第二位”;

1984年茅台觉得第二名不大好听,于是改成:“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

2003年茅台终于鼓起勇气改了个一步到位:“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就这样,茅台自娱自乐的完成了从小银奖到大金奖的改变。这个故事讲了千万遍,至于你信不信无所谓,反正它自己信了。

开国领袖、总理还有众多将军元帅都钟爱茅台酒,尤其许世友将军更是爱到骨子里,以至于去世后陪葬品都有它。

正是因为这些源远,茅台酒一直宣称自己是开国大典主用酒。关于这一点,可能是茅台记混了,毕竟1949年11月份遵义才解放。

面对这两个故事,汾酒总有一种宝宝心里苦,而且说不出的痛……

04 从酒到投资品

每年七千万瓶的销量,1499元还买不到。这种明显不正常的消费,让茅台慢慢从消费品变成了投资品:很多人买茅台不是为喝,而是想坐等升值!

俗话说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在各种拍卖会上,陈年茅台频频拍出令人咋舌的天价。互联网上,更是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茅台回收价目表,随便打开一看,都能让人激动的热血沸腾。

低迷的股市、波澜不惊的房价、崩溃的比特币、“爆雷”的P2P,让民间资本急需寻找一个突破口,茅台正应其时。看起来茅台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品,没有保质期,存放时间越久价格越高,还没有杂七杂八的交易费。

贵州茅台酒,变的越来越不像酒,不知道是它在驾驭资本,还是资本控制了它。要知道在资本市场,没有永涨不跌的神话。那些拥有股票和大量存货的人,希望茅台能永远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一骑绝尘、千秋万载,寿与天齐!

厂家与资本也不停的在媒体鼓吹茅台酒厂的成长性,产品的稀缺性和增值性。抛开国酒光环、子虚乌有的故事还有养胃护肝、一夜八次郎的传说,茅台只是一瓶酒,还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酒。

现在茅台股价如日中天,茅台酒一瓶难求,媒体上的鼓声越来越密,花越传越快,不知道最后一棒落在谁的手里。

君子兰是花、普洱是茶、茅台是酒,并没有什么不同。当然,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不会这么想,只不过有的想发大财,而有的则举着镰刀......

首发于公众号:辉月有话说

user avatar

首先纠正一下高赞,茅台拿的是万国博览会银奖(四等奖),但这个奖牌确实是金的,而且真·金奖也只是个三等奖

实际上,茅台的“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并非无中生有,只是钻了奖项设置混乱的空子。

下面我来详细讲一讲银奖为什么是金牌,“金奖”为什么是三等奖,以及民国时期以世博会(即万国博览会)为代表的奇葩奖项设定

1915巴拿马世博会共设立了六个奖项:

1、大奖章(Grand Prize)
2、荣誉奖(Medalof Honor)
3、金奖(Gold Medal)
4、银奖(Silver Medal)
5、铜奖(Bronze Medal)
6、口头表彰奖(Honorable Medal,无奖牌)

这次奖项设置到底混乱到什么程度呢?我一个个数给大家看。

1、要命的等级

按正常人的思路,从大奖章到口头表彰,应该是按一等奖到六等奖排序。

主办方偏不。

大奖章、荣誉勋章、金奖合称一等奖,银奖二等奖,铜奖三等奖。

所以造成了这个非常离奇的结果——茅台的“银奖”还真是二等奖,虽然它实际上是个四等奖。

2、混乱的奖牌材质

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金质奖章是金的,银质奖章是银的,铜质奖章是铜的。

大奖章和荣誉勋章应该用金或者更珍贵的材质,对吧?

主办方偏不。

除了银奖真的是“银”奖,其他奖牌全是铜的。

这是为了啥?为什么只对银奖区别对待?

结果就是获奖的企业都不愿意了,铜奖牌拿回去多难看,要求主办方提供镀金服务。

因为提要求的人太多,主办方干脆把大奖章、荣誉奖章、金奖、银奖全镀金了(自费,得补差价)

这就是为什么茅台的银奖是金牌,它还真是个“金”牌……

3、无处安放的丙级

前三个奖项统称一等奖已经够让人头秃了,偏偏中文文献用“甲乙丙”级标记奖项时还出了问题:

(甲)大奖章
(乙)荣誉奖
(丁)金奖
(戊)银奖
(己)铜奖
(丙)口头表彰奖

你没看错,“丙级”被空出来,给了六等奖!

这意味着,如果有商家收到了口头表彰,完全可以堂而皇之地称自己为三等奖(丙级)

只不过一般商家没有茅台脸皮那么厚而已……

4、银奖的含金量有多少?

茅台一直用“怒掷酒瓶振国威”的故事炒作: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代表佯装失手摔坏了一瓶茅台,顿时酒香四溢,评委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向茅台酒补发了金奖。

说得好像外国人很瞧不起中国制造,逼得茅台出奇招一样,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那届世博会上,仅中国酒类产品就有5个品牌获得了最高奖项大奖章

直隶(官厅) 高粱酒
河南(官厅) 高粱酒
山西(官厅) 高粱汾酒
广东(官厅) 果酒
山东张裕酿酒公司 各种酒

另外还有两种酒获荣誉奖,两种酒获金奖,都在茅台之上。

加上其他的产品,中国共获大奖章57个,荣誉奖74个,金奖258个,银奖337个,铜奖258个,口头奖励227个,总计1211个。

比银奖高的奖项加起来389个,银奖337个,茅台在中国品牌中也只能排到700强,400强都进不去,可别给自己贴金了。

5、有多少老字号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在民国时期,世博会是世界第一盛会,远在奥运会之上。所以中国人尝试举办自己的博览会时,也采取了世博会的奖项设置。

例如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一等奖为“奏奖”、二等“超等奖”、三等“优等奖”、四等“金牌奖”、五等“银牌奖”。

其中金牌1218个,比前三等加起来都多,银牌则多达3000余个,可见这金银牌的含金量相当值得商榷。

随着奥运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金银铜牌”渐渐成为主流。

于是金奖、银奖得主大占便宜,实打实的一等奖“奏奖”、二等奖“荣誉奖”、三等奖“优等奖”得主却抱着看起来十分野鸡的奖项名称哭晕在厕所

真·一等奖得主反复强调奏奖是一等奖:

金奖得主对“金奖”到底是什么东西闭口不言:

很多老字号会吹自己在民国时期的全国/世界博览会上拿了金牌,消费者信以为真。

殊不知此时期的金牌不一定是第一名,很可能是鼓励奖

而且这也不算虚假宣传,只能说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希望大家都擦亮眼睛,远离这些“假名牌”吧!

user avatar

因为啥?因为不要脸,巴拿马1915拿的是四等奖(真正第一的是张裕和汾酒的甲等金质大奖章),对外宣称自己是一等奖。

开国的时候,贵州还是国统区,国宴就没用茅台,就敢说自己国宴用酒,然后就敢宣称自己是国酒。

我只能说茅台这几年发展的好,有销量,有暴利,有钱买媒体帮腔,但事实就是事实,懂得人自然懂。

分割线

5.13日更新图片说明

鉴于有些人不愿意正视事实,我现在把一些史料图片上传。

这是关于国酒,茅台现任董事长给汾酒董事长道歉的官方文书。不得不说,李保芳是一个识大体,有担当的企业家,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勇于认错,但一些茅台的G腿子反而到处咬人,不尊重事实,或者偷换概念,令人不齿。


这是关于茅台源于汾酒的。

根据1939年的《贵州经济》一书,茅台酒的起源是“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以茅台为名”。


这是关于巴拿马奖项的史料

更可笑的是,在茅台自己的产品上他们也说过自己是二等奖。1954年,其酒瓶背标上的广告语写着“解放前曾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这显然不是金奖。

已故中国著名白酒专家辛海庭先生1996年在《对今后白酒趋势的几点看法》中指出:“由1915年巴拿马赛会的底案上来看,当时获得三个大奖章。这个底案在上海博物馆。当时三个大奖章一个是山西汾酒,一个是直隶(酒),一个是河南(酒),其他没有得大奖章的,这是有根有据的。而且是北洋军阀时代的。历史要恢复本来面目,不能颠倒。”
著名学者刘景元先生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盛况重温》一文中指出,“据已知文献记载,巴拿马赛会仅举办这一届,我国展品也只能在这一届荣获奖章。”“我国在此次博览会上获奖的食品中,唯有山西杏花村汾酒和山东张裕酒厂的酒荣获甲级大奖章。”
更加有趣的是,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的最高奖是甲等大奖章。金质奖章仅仅是四等奖。为什么中国众多名酒厂都在争“四等奖”呢?如果是误认为金奖就是最高奖,然后在缺乏根据的情况下争相宣传,那么中国名酒文化的层次和操守,就很耐人寻味了。

以上史料,欢迎各位朋友指正。

user avatar

建国以前,只有茅台镇,没有茅台酒,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茅台镇上最大的三家烧酒作坊荣和、成义、恒兴收归国有,并合并为茅台酒厂,“茅台”才从原产地变成商标。

在这之前,茅台镇的酒虽然也小有名气,但远远称不上是中国白酒界的扛把子,价格也不贵。

1915年的时候,茅台镇的几家酒坊曾经以“贵州公署酒”的名义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了个银奖,属于四等奖,在当时也没有激起多大水花,实际上在这届博览会上,中国还斩获了四枚酒类一等奖“大奖章”,分别是山西汾酒、山东张裕葡萄酒、直隶省官厅选送的高粱酒(和花生、猪鬃等联合获得)以及河南省官厅选送的高粱酒(和酱菜、蘑菇等联合获得)。

红军三渡赤水时路过茅台镇,缴获烧酒无数,嗜酒者过足了瘾,其他战士并不觉得茅台酒有多了不起,倒是发现这酒用来泡脚,活血化淤的效果还不错。

真正让茅台暴得大名,可能是1959年《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茅台酒之乡》的文章,文中是这么说的:

“1915年,世界各国在南美洲召开闻名于世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我国的八大名酒也在参加比赛之列。当时,由于我国国际地位很低,外国资本家总想贬低茅酒的地位,但茅酒的‘无色透明、醇香回甜’的特色,不能不使大肚皮们惊叹不已,赛会只得把质量该属第一的茅台酒评为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白兰地”。

这篇文章漏洞百出,但茅台酒中国最牛、为国争光的说法却得以流传,并广为人知。

这篇文章里提到一个概念:“八大名酒”,实际上这是1952年秋季全国第一届评酒会诞生的说法。

建国初期,酒类被定位专卖品,首届评酒会由“华北酒类专卖公司”举办,地点在北京大佛寺(位于今美术馆后街),当时,华北酒类专卖公司的工程师朱梅被告知:公司打算评出几个名酒来,并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他。

朱梅和两位年轻的工程师辛海庭、王秋芳组成评委会,最后从全国各地选送的103种样酒中评出八大名酒,其中白酒四个:茅台、汾酒、泸州大曲、西凤,黄酒一个:绍兴加饭酒,白兰地一个:张裕金奖白兰地,葡萄酒一个:张裕红玫瑰葡萄酒,加香葡萄酒一个:张裕味美思酒(实际上,只有张裕一家葡萄酒厂送来样品参选,没有啤酒厂商参选)。

无论如何,这八大名酒算是确立了江湖地位,并且在计划经济时代,从产量、资金各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茅台更由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传说名声大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茅台凭什么敢称“国酒”,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也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历史沉淀,有技术绝活,有文化符号,更有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推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一件一件说。一、那份穿越时空的“历史底蕴”首先,茅台可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古法传承,源远流长: 茅.............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茅台复杂的销售体系和品牌战略。简单来说,茅台之所以不直接以1499元的价格敞开向消费者供应,背后涉及的因素远不止一个“成本”或者“生产能力”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涉及品牌价值、市场调控、渠道利润、消费者培育以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说。1. .............
  • 回答
    这问题嘛,问得挺有意思。你想啊,茅台,那可是国内白酒界的“酒王”,一瓶难求,价格坚挺,利润那是杠杠的。可你说让它去捣鼓芯片,这画风是不是有点太跳跃了?你想啊,茅台最擅长的,就是那几十年的传承,是那独特的发酵工艺,是那窖藏的时光沉淀,是那匠人手中对一粒高粱、一滴水的极致追求。这是一种“慢”功夫,是一种.............
  • 回答
    茅台股票价格之所以能达到如此之高,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 品牌价值的护城河:无与伦比的文化与历史积淀1. 国酒地位与文化象征: 茅台酒并非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自1951年建厂以来,茅台酒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为什么大家心目中都有一个“白月光”,但真正在身边谈论这个人、天天粘着不放的人却没那么多一样。茅台这个东西,它身上的光环,确实比酒本身还要浓烈,而且这种光环,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一种“懂”和“身份”上的,而不是单纯的“好喝”。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茅台为什么能封神。这事儿,得从好几个维.............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茅台云商和茅台商城均显示“无货”的情况,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原因在起作用,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您看到的局面。简单来说,就是“货太少,需求太旺,分配又太严”。下面我来给您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茅台酒的特殊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稀缺资源,甚至在很多.............
  • 回答
    飞天茅台指导价与市场价的巨大鸿沟,一直是茅台酒价格体系中最引人关注的现象。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市场如此追捧,茅台为何不顺势抬高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格?这背后其实涉及多重因素,并非简单的供需关系能够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茅台酒的特殊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国家名酒的荣耀,以及一定.............
  • 回答
    土坑酸菜和茅台酒厂女工踩曲,虽然都涉及到“脚”的使用,但在公众认知、生产环境、食品安全以及企业责任等方面存在天壤之别,这正是造成公众反应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区别: 土坑酸菜事件的深恶痛绝:1. 食品安全和卫生隐患: 生产环境的恶劣: 土坑酸菜的生产场所往往是露天的、脏乱差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要说为什么巴菲特没买茅台,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并且要跳出一些“因为是A股所以不买”的简单结论。首先,我们得明确巴菲特投资的几个核心原则。他不是一个单纯的财务分析师,他更像是一个商业的观察者和分析者。他寻找的是: 护城河深厚的优秀企业: 这里的护城河,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代际消费习惯、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个人成长的话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喝茅台”以及“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还没长大”。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茅台了?“不爱喝茅台”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我理解这里的“不爱”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购买意愿降低:.............
  • 回答
    军用专供茅台,这可不是什么秘密,但背后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是茅台,这背后有着不少值得说道道道道道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点:“专供”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款茅台不是随便哪个商店都能买到的,而是有特定的渠道和对象。而“军用”,自然就指向了军队,以及与军队相关的机构和人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
  • 回答
    “飞天茅台”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代表,拥有着极高的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然而,在众多的茅台产品线中,53度飞天茅台似乎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43度的飞天茅台则显得相对“冷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核心的口感和风味差异: 53度飞天茅台: 这是茅台.............
  • 回答
    王莉和陈坚,同为食品与酿酒领域的专家,并且都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一个备受争议,一个则风平浪静。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专业背景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院士的评价体系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理论上是依据在工程.............
  • 回答
    很多朋友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像茅台这样的大牛股,我们普通散户总是感觉买不到呢?或者说,想买的时候,价格已经高不可攀了。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为什么我们普通投资者觉得茅台难买?这可不是简单的“价格高”就能解释的。深层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稀缺性和估值.............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对了!说实话,能把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从几块钱一股一直拿到底,成为账面上“真正的”10倍股投资者,这绝对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不是说大家看不懂茅台的价值,而是“拿住”这个行为本身,比挑选出潜在的10倍股要难得多得多。让我给你掰扯掰扯,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坑”挡在大家面前:1. 情绪的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明星代言、产品责任、舆论导向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鸿茅药酒和藏密排油事件中,陈宝国和郭德纲受到的待遇差异,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从事情的性质和明星在其中的角色说起。鸿茅药酒事件:产品本身的问题 + 陈宝国的“代言人”身份 产品问题: 鸿茅药酒出事,最核心.............
  • 回答
    谭医生取保候审后,外界观察到他面容显得有些呆滞,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而非单一因素所致。首先,经历过被刑事拘留的风波,本身就足以给一个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冲击。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那种身陷囹圄、失去人身自由、面临法律严惩的恐惧和压力,都会在人的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这种经历可能会导致一种“创.............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一说酱香酒,就离不开“茅台镇”这三个字。要说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简单的“地域保护”能解释的,里面大有学问,涉及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咱们先从这“天时”说起。酱香酒的酿造,讲究的是“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三次取酒,七次蒸煮,八次发酵,九次堆积”。这个过程.............
  • 回答
    关于哔哩哔哩(B站)选择引进茅野爱衣参与配音的新番,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考量和市场策略的综合结果,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要深入了解,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去剖析。首先,茅野爱衣作为声优的号召力,是B站引进她新番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茅野爱衣在日本声优界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和人气,她的声音辨识度很高,配音风.............
  • 回答
    茅野爱衣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日本女性声优,她的声音活跃于动画、游戏等多个领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她的代表作非常多,比如在《进击的巨人》中为艾伦·耶格尔的母亲卡露拉配音,在《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中为智女神阿库娅献声,还有《不起眼女主角培育方法》中的霞之丘诗羽等等。她的声音辨识度高,演技也颇受赞誉,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