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茅台为什么不自建一个平台,1499敞开向消费者直接供应茅台酒?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茅台复杂的销售体系和品牌战略。简单来说,茅台之所以不直接以1499元的价格敞开向消费者供应,背后涉及的因素远不止一个“成本”或者“生产能力”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涉及品牌价值、市场调控、渠道利润、消费者培育以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

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说。

1. 品牌稀缺性与价值塑造:为什么“一瓶难求”是常态?

首先得明白,茅台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它的稀缺性上。如果1499元随处可见,人人都能买到,那么茅台的神话和地位就会大打折扣。

心理锚定与身份象征: 茅台不仅仅是白酒,它在中国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身份象征。花钱排队、托关系才能买到,本身就赋予了它一种“值得拥有”的优越感。这种“得来不易”的感觉,是其品牌溢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需失衡的艺术: 茅台的产量确实有限,这是客观事实。但更重要的是,茅台有意无意地维持着一种供需失衡的状态。这让市场对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渴望。如果一下子敞开了供应,这种渴望感就会消失,市场热度也会降温。
保值增值预期: 茅台的价格一直在涨,这一点深入人心。很多人买茅台不仅仅是为了喝,更是为了投资或者作为一种社交礼品,因为其价值相对稳定且有增长潜力。如果价格稳定在1499元,并且供应充足,这种投资属性就会大大减弱。

2. 渠道利润与生态圈的维护:茅台为何需要中间商?

茅台并非完全排斥经销商,而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渠道体系。自建平台直接供应,意味着要切断与现有经销商的合作,这背后牵扯的利益是巨大的。

经销商的“蓄水池”作用: 经销商就像是茅台品牌的一个个“蓄水池”。他们负责将茅台酒分发到全国各地,并承担了部分市场营销和风险。在自建平台出现之前,经销商承担了大量压货、维护终端、应对市场波动的责任。
多层次的利润分配: 茅台与经销商之间存在着一个多层次的利润分配体系。经销商通过加价销售来获得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消化了茅台的生产能力,并让茅台在不同市场层级都能触达消费者。如果直接卖给消费者,这些中间环节的利润就会消失,而这部分利润,某种程度上也是支撑茅台品牌在市场中活跃的动力。
渠道掌控力与市场反馈: 虽然看起来是经销商在加价,但茅台通过严格的配货政策、合同约束等方式,仍然保持着对渠道的掌控力。同时,经销商能够提供最直接的市场反馈,了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力,这对于茅台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消化产能的现实考量: 茅台的生产周期非常长,产能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在产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之前,通过渠道进行有效的分销,比直接面对海量订单更容易管理。

3. 消费者培育与市场风险的规避:谁来承担“不喝”的风险?

直接以1499元供应,意味着茅台要直接面对所有购买者,这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消费者。

“喝得起”与“喝得值”的区分: 茅台之所以能卖出高价,是因为有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它的品牌、口感和文化买单。如果价格回到1499元,虽然销量会大幅提升,但可能会出现大量“只是因为便宜而买”的消费者,他们对茅台的忠诚度和品牌认知并不深。茅台需要的是真正认可其价值的忠实用户,而不是仅仅看价格的投机者。
市场波动与风险转移: 如果茅台全部自营,那么当市场需求下降时,所有的库存和价格压力都将压在茅台自己身上。而通过经销商体系,一部分市场风险就被分摊了出去。
终端价格的“锚定”与乱价风险: 如果茅台直接以1499元卖给消费者,那么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比如运输、包装、假货等),消费者第一个找的都是茅台。而且,一旦市场出现“1499以下”的销售行为,就会被视为“乱价”,对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现在的渠道体系,一定程度上将终端价格的变动和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

4. 自建平台的复杂性与潜在弊端: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虽然听起来美好,但自建一个全国性的销售平台,尤其是一个能处理海量订单、保障物流、处理售后、防范假货的平台,其难度和成本是惊人的。

巨额的IT投入与运营成本: 需要建立强大的电商系统、支付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客服系统、防伪系统等等。这些都需要持续的巨额投入和专业的运营团队。
物流与仓储的挑战: 茅台酒对储存条件有一定要求,且需要专业的物流配送来保障酒的品质和安全。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是个巨大的工程。
防伪与市场秩序维护: 直接面对消费者,如何有效防范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将是巨大的挑战。一旦出现假货,对品牌信誉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政策与监管风险: 如此大的直接销售平台,必然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政策审查。

5. 品牌战略的长期性考量:茅台不止是为了当下

茅台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其品牌战略具有极强的长期性。

品牌形象的维护与演进: 茅台需要不断维护其高端、稀缺、礼品的品牌形象。1499元敞开供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破坏这种形象。
消费者培育的演变: 随着时代发展,茅台也在尝试通过不同渠道(如i茅台APP)来触达更年轻、更多元的消费者。但这种尝试是循序渐进的,是逐步开放和引导,而不是一次性“放开”。
应对未来市场变化: 现在的渠道体系,给茅台留下了很大的调整空间。如果未来市场对茅台的需求发生变化,或者产品结构需要调整,现有的渠道体系可以提供一定的灵活性。

总结一下:

茅台不直接以1499元敞开向消费者供应,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这样做会损害其核心品牌价值,破坏现有的利益生态,带来巨大的运营风险,并且可能无法实现其长期品牌战略目标。 现在的体系,虽然让很多消费者觉得不满,但从商业逻辑和品牌管理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市场环境下,能够最大化品牌价值和企业利益的“最优解”。

茅台更希望通过“价格”这张牌,来管理消费者对品牌的渴望,同时通过渠道来分散风险和利益,并为品牌长远的生命力服务。1499元是它的“出厂价”或者说“指导价”,但最终的“市场价”是由市场供需和渠道共同决定的,而茅台恰恰是在利用这种市场机制来为自己服务。

所以,当你看到“一瓶难求”的场景时,要知道这背后是茅台精密的品牌策略和商业运作在发挥作用。它不是在跟消费者“玩猫腻”,而是在玩一场高明的“品牌与市场”的游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在遥远的中东,有一个石油丰富的产油国。

他虽然盛产石油,但他要买回自己需要的物资,必须把石油卖掉,换成美元,再用美元去买物资。

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就想,老子有石油,全世界都稀罕,我需要什么东西直接拿石油换就好了,没有美国当中间商,也许能换更多物资。再不济,我用其它货币就是了,干嘛当美国的冤大头?

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事情还没开始做,一管洗衣粉就把他给端了。

他以为是美国需要他的石油,其实是他需要美国。

2.

大多数人只知道茅台身后有成百上千个经销商,却不知道这些经销商身后有多少手眼通天的人物。

不是经销商们用茅台赚消费者的钱,而是:

没有这些经销商的关系,茅台只是一瓶酒。(不绝对哈,茅台确实是好酒。)

user avatar

毛太贵跟房子贵是一样的,不是因为不够喝,而是因为这玩意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大家买来不全是为了喝。可以送,可以藏,而且方便变现,比买古玩字画方便多了。

实际上,随着下一代人白酒消费的减少,茅台未来的实际饮用价值越来越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茅台复杂的销售体系和品牌战略。简单来说,茅台之所以不直接以1499元的价格敞开向消费者供应,背后涉及的因素远不止一个“成本”或者“生产能力”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涉及品牌价值、市场调控、渠道利润、消费者培育以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说。1. .............
  • 回答
    这问题嘛,问得挺有意思。你想啊,茅台,那可是国内白酒界的“酒王”,一瓶难求,价格坚挺,利润那是杠杠的。可你说让它去捣鼓芯片,这画风是不是有点太跳跃了?你想啊,茅台最擅长的,就是那几十年的传承,是那独特的发酵工艺,是那窖藏的时光沉淀,是那匠人手中对一粒高粱、一滴水的极致追求。这是一种“慢”功夫,是一种.............
  • 回答
    飞天茅台指导价与市场价的巨大鸿沟,一直是茅台酒价格体系中最引人关注的现象。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市场如此追捧,茅台为何不顺势抬高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格?这背后其实涉及多重因素,并非简单的供需关系能够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茅台酒的特殊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国家名酒的荣耀,以及一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代际消费习惯、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个人成长的话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喝茅台”以及“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还没长大”。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茅台了?“不爱喝茅台”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我理解这里的“不爱”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购买意愿降低:.............
  • 回答
    齐桓公伐楚,管仲提出“包茅不入”和“昭王南巡不返”这两条理由,看似有些“小题大做”,甚至不如直接指责楚国“僭越称王”来得有说服力。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和外交考量,是管仲作为一代名相,将现实政治与周礼正统相结合的智慧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僭越称王”在周朝体系下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罪名。周朝建立.............
  • 回答
    茅野爱衣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日本女性声优,她的声音活跃于动画、游戏等多个领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她的代表作非常多,比如在《进击的巨人》中为艾伦·耶格尔的母亲卡露拉配音,在《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中为智女神阿库娅献声,还有《不起眼女主角培育方法》中的霞之丘诗羽等等。她的声音辨识度高,演技也颇受赞誉,因.............
  • 回答
    不少人对茅台的推崇,确实让普通大众感到有些难以理解。当一杯酒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而它的主要成分又是粮食、水和曲时,大众的疑惑和不认可也并非空穴来风。要说清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是价格与“性价比”的错位感。咱们老百姓过日子,讲究的是“性价比”。同样的钱,能买到多少瓶普通的好酒?能买.............
  • 回答
    要说茅台凭什么敢称“国酒”,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也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历史沉淀,有技术绝活,有文化符号,更有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推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一件一件说。一、那份穿越时空的“历史底蕴”首先,茅台可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古法传承,源远流长: 茅.............
  • 回答
    茅台股票价格之所以能达到如此之高,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 品牌价值的护城河:无与伦比的文化与历史积淀1. 国酒地位与文化象征: 茅台酒并非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自1951年建厂以来,茅台酒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为什么大家心目中都有一个“白月光”,但真正在身边谈论这个人、天天粘着不放的人却没那么多一样。茅台这个东西,它身上的光环,确实比酒本身还要浓烈,而且这种光环,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一种“懂”和“身份”上的,而不是单纯的“好喝”。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茅台为什么能封神。这事儿,得从好几个维.............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茅台云商和茅台商城均显示“无货”的情况,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原因在起作用,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您看到的局面。简单来说,就是“货太少,需求太旺,分配又太严”。下面我来给您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茅台酒的特殊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稀缺资源,甚至在很多.............
  • 回答
    土坑酸菜和茅台酒厂女工踩曲,虽然都涉及到“脚”的使用,但在公众认知、生产环境、食品安全以及企业责任等方面存在天壤之别,这正是造成公众反应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区别: 土坑酸菜事件的深恶痛绝:1. 食品安全和卫生隐患: 生产环境的恶劣: 土坑酸菜的生产场所往往是露天的、脏乱差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要说为什么巴菲特没买茅台,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并且要跳出一些“因为是A股所以不买”的简单结论。首先,我们得明确巴菲特投资的几个核心原则。他不是一个单纯的财务分析师,他更像是一个商业的观察者和分析者。他寻找的是: 护城河深厚的优秀企业: 这里的护城河,指.............
  • 回答
    军用专供茅台,这可不是什么秘密,但背后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是茅台,这背后有着不少值得说道道道道道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点:“专供”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款茅台不是随便哪个商店都能买到的,而是有特定的渠道和对象。而“军用”,自然就指向了军队,以及与军队相关的机构和人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
  • 回答
    “飞天茅台”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代表,拥有着极高的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然而,在众多的茅台产品线中,53度飞天茅台似乎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43度的飞天茅台则显得相对“冷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核心的口感和风味差异: 53度飞天茅台: 这是茅台.............
  • 回答
    王莉和陈坚,同为食品与酿酒领域的专家,并且都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一个备受争议,一个则风平浪静。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专业背景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院士的评价体系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理论上是依据在工程.............
  • 回答
    很多朋友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像茅台这样的大牛股,我们普通散户总是感觉买不到呢?或者说,想买的时候,价格已经高不可攀了。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为什么我们普通投资者觉得茅台难买?这可不是简单的“价格高”就能解释的。深层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稀缺性和估值.............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对了!说实话,能把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从几块钱一股一直拿到底,成为账面上“真正的”10倍股投资者,这绝对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不是说大家看不懂茅台的价值,而是“拿住”这个行为本身,比挑选出潜在的10倍股要难得多得多。让我给你掰扯掰扯,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坑”挡在大家面前:1. 情绪的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的几个点都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聊的。咱们来掰开了说。首先,你提到的是“985医学硕士”和“茅野爱衣事件”以及“靖国神社”。这几个元素放在一起,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联想和评价。985医学硕士的背景: 985高校,尤其是在医学领域,代表着国内顶尖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能够从这样的院校毕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明星代言、产品责任、舆论导向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鸿茅药酒和藏密排油事件中,陈宝国和郭德纲受到的待遇差异,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从事情的性质和明星在其中的角色说起。鸿茅药酒事件:产品本身的问题 + 陈宝国的“代言人”身份 产品问题: 鸿茅药酒出事,最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