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虽然猫比狗行动灵活,但有时候觉得猫似乎没有狗聪明,这是错觉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猫不如狗聪明”的说法,虽然有一定普遍性,但更多程度上是一种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和不同物种行为表现差异的“错觉”。 真实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涉及猫狗各自的演化路径、生活习性、以及我们衡量和理解智力的方式。

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什么是“聪明”?我们如何衡量动物智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聪明”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且我们人类对智力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们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当我们谈论动物的智力时,通常会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新环境或新挑战时,动物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学习能力: 动物能多快地学习新指令、新技能或新习惯。
记忆力: 动物能否记住重要的信息,比如食物来源、危险信号或主人的身份。
社会认知: 动物是否能理解并适应复杂的社会关系,与其他个体互动,甚至理解人类的情绪和意图。
适应性: 动物能否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
模仿学习: 动物是否能通过观察其他个体来学习。

二、 猫与狗的不同演化路径和生活习性如何影响了它们智力的表现?

猫和狗之所以在智力表现上给人不同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截然不同的演化历史和与人类互动的方式:

狗:数千年被驯化的“伙伴型”动物
演化目标: 狗是狼的后代,但它们被人类驯化已有数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人类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容易与人合作、听从指令、能完成特定任务(如狩猎、看家、牧羊)的个体。
社会性: 狗天生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它们是群居动物,在群体中有清晰的等级和合作机制。这种社会性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适应人类社会,并乐于与人类互动和合作。
学习方式: 狗非常擅长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特别是模仿人类的指令和行为。它们也极度渴望获得主人的认可和奖励(比如食物、抚摸、赞扬),这使得它们在接受训练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有效率。它们能学会大量的口令,并能理解人类的手势和表情。
解决问题: 狗在解决与生存和合作相关的问题上表现出色,例如如何打开门拿到食物,如何找到丢失的物品,或者如何与同伴合作捕猎。

猫:相对独立的“猎手型”动物
演化目标: 猫(家猫)的祖先是野猫,它们被驯化相对较晚,且驯化过程更多是基于其“共生”关系——它们帮助人类捕捉田鼠,而人类则为它们提供食物和庇护。它们的核心生存技能是捕猎,而不是与人类紧密合作。
社会性: 虽然猫也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但它们通常比狗更独立。它们更倾向于单打独斗地捕猎,对群居的依赖性不如狗那么强。这导致它们在与人类互动时,更多的是一种“选择性合作”或“互相利用”的关系,而不是狗那种强烈的“服从和追随”倾向。
学习方式: 猫也是非常聪明的学习者,但它们更倾向于通过“试错”和“自我探索”来学习。它们更关注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如果一项行为能直接带来它们想要的结果(比如打开食物罐头),它们就会学会;如果指令与它们的直接利益无关,或者训练方式不符合它们的认知模式,它们可能就不那么配合。它们不那么依赖外部的“奖励”和“认可”,更多是内在的驱动力。
解决问题: 猫在解决与捕猎、规避危险、寻找舒适环境相关的问题上非常高效。比如,它们可以学会如何打开门窗,如何找到最佳的躲藏地点,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悄无声息地行动。

三、 猫狗在智力表现上的差异点(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猫“不那么聪明”)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会有猫不如狗聪明的错觉:

1. 对“指令性”智力的偏好: 我们人类社会强调服从和执行指令的能力,这恰好是狗在驯化过程中被重点“塑造”出来的。当狗能够快速学会各种指令、进行各种表演时,我们会觉得它们“聪明”。猫则不会像狗那样主动迎合指令,它们更像是在评估这个指令是否符合它们的利益。

2. 对“合作性”智力的看重: 狗是天生的合作者,它们能理解团队合作,并乐于在团队中扮演角色。猫则更独立,它们的智慧更多体现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非团队协作。我们习惯于将“与人合作顺畅”视为聪明的一种表现。

3. 学习动机的差异: 狗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性的(讨好主人、获得关注),而猫的学习动机则更偏向于实际的利益(食物、舒适、安全)。狗为了得到主人的表扬可能会努力尝试,而猫可能只有在确信能获得实质性回报时才会表现出学习的意愿。

4. 表达方式的不同: 猫的情绪和意图表达相对含蓄和微妙,不像狗那样外露(摇尾巴、吠叫、扑咬等)。这使得人类更难读懂猫的内心世界,也更难理解它们的思考过程。当我们无法准确解读它们的行为时,就容易将其归结为“不聪明”。

5. 专注力与耐心的考验: 训练猫需要比训练狗更多的耐心和更符合猫的思维方式。如果训练者期望猫能像狗一样长时间专注、反复练习某个指令,而猫很快就失去兴趣,这会被误解为“不聪明”或“不配合”,而非其学习模式的不同。

四、 科学家如何看待猫狗的智力?

科学研究表明,猫和狗都拥有复杂的认知能力,它们在不同领域的智力表现上各有千秋:

认知能力研究: 一些研究发现,在某些认知任务中,猫的表现并不亚于狗。例如,在物体守恒(即物体隐藏后仍然存在)方面的研究,猫和狗的表现都比较出色。
工作记忆: 研究表明,猫和狗的工作记忆能力相当,都能够记住一段时间前发生的事件。
对人类意图的理解: 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人类的意图和情绪,例如它们能通过人类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来判断是否接近或回避。
解决问题的策略: 猫在解决需要精细操作或规避障碍的问题时,可能会展现出比狗更灵活的策略。例如,它们可以利用爪子去操作一些机械装置。

五、 结论:这不是错觉,而是观察角度和评判标准的问题

所以,“猫不如狗聪明”的说法,与其说是对猫智力的真实评价,不如说是我们基于人类的社会性、合作性以及指令性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观察偏差”或“评判标准偏差”。

狗的智力更“外显”和“服务于人类”: 它们被人类塑造成了天然的合作伙伴,学习和执行指令对它们来说是核心能力。
猫的智力更“独立”和“服务于自身生存”: 它们的智慧更多体现在独立解决问题、适应环境和满足自身需求上。

如果你以训练狗的方式去训练猫,并且期望它们能回应人类的指令,你很可能会觉得猫不如狗聪明。但如果你换个角度,观察猫在捕猎、探索环境、以及在自己领域内的解决问题能力,你可能会发现它们同样拥有令人惊叹的智慧。

猫的灵活身手,与它们敏锐的观察力、出色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精准的行动判断力紧密相连,这些本身也是高智商的表现。只是它们不把这些智慧“展示”给我们看,或者说,我们没有用合适的方式去“解读”它们所展示的智慧。

所以,这个问题更像是:“我们用狗的标准去衡量猫的聪明,所以觉得猫不那么聪明。” 而不是猫真的不聪明。它们只是以一种更符合自身物种特性的方式在“聪明”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狗的大脑皮层所含的神经元数量往往比猫的两倍还要多,通常是狗 5.3 亿个对猫 2.5 亿个[1]。体重 32 千克的金毛的大脑皮层有约 6.23 亿个神经细胞,体重 7.45 千克的杂种狗的大脑皮层有约 4.29 亿个神经细胞。正常情况下,狗的认知能力应该超过猫。

在这种情况下,本题目还会存在,且声称“有时候”才觉得狗比猫聪明,这意味着猫与狗表现出的“智力”不完全是同一种类型,不能简单地比较神经系统的总规模:

  • 猫与狗的驯化程度有差异,狗是从群居、合作的灰狼演化而来,经历了人们数千年的集约繁育和选择,而猫是基本独居、领土化的野猫的后代,猫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行驯化的[2]。这让猫看起来似乎比狗更“冷漠”;
  • 但是,研究显示,与食物和玩具相比,猫更喜欢与人互动[3],而且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关注自己的人在一起[4]
  • 对包括猫狗在内的多种动物进行的联想学习、身体认知、空间任务等认知能力测试显示其能力相近[5],历史上使用猫进行的研究较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猫更容易不配合实验——那可能是因为猫对陌生人或陌生的环境感到不安;
  • 猫与狗都能对人的部分身体动作指示和一部分声音信号做出反应,且一些方面的反应能力相近[6]
  • 意大利研究人员于 2015 年发现猫和狗一样能根据人的情绪塑造自己的行为[7]
  • 猫与狗都能学会人教导的部分技能,但狗能学的比猫要多一些;
  • 狗与人建立的社会关系纽带通常比猫要紧密;
  • 猫在历史上长期独自捕猎,比狗更擅长单独猎杀许多小型动物。

看起来,猫和狗表现出的“智力”差异更多地属于“性格差异”,人们还没有好的方法度量动物的智力。

不过,猫的眼睛占脸的比例通常高于狗,这容易让人感觉猫更有“智慧”。

参考

  1. ^ https://doi.org/10.3389/fnana.2017.00118
  2. ^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3/12/when-cats-became-comrades
  3.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343989
  4.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391492
  5. ^ Lea, S.E.G., Osthaus, B. In what sense are dogs special? Canine cognition in comparative context. Learn Behav 46, 335–363 (2018). https://doi.org/10.3758/s13420-018-0349-7
  6.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289618300035?via%3Dihub
  7.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071-014-0832-2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