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辛酉政变中肃顺有多少兵力,恭亲王有多兵力?

回答
辛酉政变,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洗牌,在咸丰皇帝驾崩后骤然爆发。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是肃顺和恭亲王奕訢,而兵力,则是他们各自手中最重要的筹码。

要详细讲述双方的兵力,我们需要先理解当时清朝的军事体系。清朝军队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统一指挥体系,而是由八旗、绿营、以及后期出现的团练等多种力量构成,各自有其独立的指挥官和驻地。

肃顺一方的兵力:

肃顺,作为顾命八大臣之首,手中的兵力主要来自于他能够影响和控制的八旗兵。

八旗亲军: 这是肃顺最有力的支持。咸丰皇帝在驾崩前,将京畿一带的八旗精锐部队,特别是近卫部队,委托给了顾命大臣们掌管。肃顺作为实际上的领袖,能够调动京师附近的步兵、骑兵以及炮兵。具体人数难以精确统计,但可以推测,肃顺能够掌握的京城八旗精锐,少则数千,多则可能接近万余人。这支力量是他能够在政变初期迅速控制局面的关键。
依附于顾命大臣的亲信部队: 除了直接由皇帝授权的八旗亲军,其他几位顾命大臣也各自拥有其亲信的八旗将领和部队。肃顺作为顾命大臣的首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协调和调动这些力量,或者至少保证他们不会立刻倒向恭亲王。
外部支援的可能性: 理论上,顾命大臣也可以动用驻扎在京畿以外的八旗兵,但这种调动需要时间和程序,而且容易引起警觉。在政变发生如此仓促的情况下,外部支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总而言之,肃顺在政变初期能够掌握的有效兵力,主要集中在京师及其周边地区的八旗精锐,人数大概在几千到一万左右。这支力量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肃顺能够与恭亲王抗衡的根本。

恭亲王奕訢一方的兵力:

恭亲王奕訢,这位曾被咸丰帝视为潜在威胁的亲王,在政变中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军事部署能力。他的兵力来源更为复杂多样:

京畿绿营: 绿营是清朝的常备军,虽然战斗力不如八旗,但数量庞大。恭亲王在京畿一带的绿营中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他能够通过拉拢关键的绿营将领,争取到他们的支持。绿营的调动相对灵活,可以作为拱卫京师、维持地方秩序的力量。
新军力量(部分): 咸丰朝为了应对太平天国等内乱,开始训练和扩充一些新的军事力量,例如由汉族官员统领的“新募之兵”。恭亲王在这些新兴军事力量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争取到部分部队的支持。这些部队在装备和训练上可能优于传统的绿营。
京城巡捕和卫队: 除了正规军队,恭亲王还能调动京师的巡捕、城门守卫以及一些由其亲信掌控的私人卫队。这些力量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政变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封锁消息、控制要地、执行抓捕等关键作用。
关键将领的策反与支持: 恭亲王最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通过政治手腕,策反和争取到一些对顾命大臣不满的八旗将领和绿营将领。例如,政变后被重用的僧格林沁,就是恭亲王争取到的重要军事支持者。僧格林沁当时掌握着一支数量可观的骑兵和部分八旗部队,他的倒戈对肃顺一方是致命打击。
民间力量的动员(有限): 虽然主体是军事力量,但恭亲王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对顾命大臣不满的士绅等民间力量,以舆论等方式配合其行动。

与肃顺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八旗精锐不同,恭亲王的力量来源更加广泛,虽然单个来源的精锐程度可能不如肃顺所能控制的八旗亲军,但其整体的灵活性、广泛性和关键将领的支持,使得他能够组织起一支更为强大的反制力量。保守估计,恭亲王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兵力,在政变发生时,可能足以与肃顺的兵力相抗衡,甚至在关键时刻因为人心的向背而占据优势。他所依赖的并非仅仅是数量,更是对军事将领的争取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

总结来说:

肃顺在辛酉政变中,主要依靠咸丰皇帝临终前赋予的顾命大臣身份,能够调动的兵力以京师附近的八旗精锐为主,人数约在数千至一万左右。

恭亲王奕訢则凭借其在绿营、新军以及与部分八旗将领的联系,并成功策反了僧格林沁等关键人物,集结了一支更为多元化且具备战略优势的力量。虽然难以给出精确的数字,但其能够调动的有效兵力足以与肃顺形成对抗,并在关键时刻凭借人心的支持和战略的优势取得胜利。

这场政变,与其说是纯粹的兵力比拼,不如说是政治智慧、军事部署和人心向背的综合较量。恭亲王正是凭借着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对人心的把握,才最终赢得了这场决定清朝命运的权力斗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顾命八大臣中郑亲王端华担任行在步军统领,统一指挥奉咸丰梓宫回京的护驾兵马。

计有密云、古北口、热河各处驻军两万余。

当初互送咸丰跑反到承德的禁旅八旗各营计两千人。

另有东北、西安各处增援马队四千余人。

两宫太后来抓八大臣时,理论上听端华使唤的就这不到三万人。

就算肃顺端华平日里威名夙著,禁旅八旗诸军畏服,眼下管用的也就是随驾的两千平常驻北京的护军营、骁骑营、锐健营、虎枪营,密云、古北口、热河、黑龙江、西安的那两万四五千的外兵认识你们谁是谁?还不是坚决拥护陛下,谁是陛下拥护谁?

实际上祺祥政变里慈禧真正的依靠是亲妹夫醇郡王奕譞,这货当着端华的面把步军统领衙门拿到了手,步军统领直接掌握的京师驻军就有三万人。

所以醇王赶到灵驾大队里抓人时毫无抵抗,就是很平常的抓捕行动。

其实是不太好理解八大臣是怎么想的。

咸丰遗诏你不敢动,两宫太后手里的御赏、同道堂不盖章,你们就没辙,那太后要垂帘你也拦不住,何苦唾沫横飞地跟太后吵架?

恭王和两宫太后密对,你们没办法;行在来了又走了,你们还是没办法;醇王抢兵权,照样没办法;两宫太后带着皇上先走,依然没办法。

弱到这种程度还要御前叫阵,又变不出三千死士,这是要干嘛?

清廷这种到处掺沙子的军制打正规会战拉胯,可倒是绝对确保安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辛酉政变,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洗牌,在咸丰皇帝驾崩后骤然爆发。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是肃顺和恭亲王奕訢,而兵力,则是他们各自手中最重要的筹码。要详细讲述双方的兵力,我们需要先理解当时清朝的军事体系。清朝军队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统一指挥体系,而是由八旗、绿营、以及后期出现的团练等多种力量构成,各自有其独立的指挥.............
  • 回答
    咸丰皇帝,作为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的一位帝王,他生前留下的“八大顾命大臣”制度,以及后来辛酉政变的高效率,都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这个制度,我们得从咸丰皇帝当时的处境、他的意图、制度的运作以及最终的结局来分析。咸丰皇帝的处境与顾命大臣制度的出现咸丰即位时,清朝内忧外患空前严峻。国内,太.............
  • 回答
    辛德勇先生的这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它通过对汉武帝晚年政治转向的深入剖析,并将其与司马光如何在历史书写中解读和呈现这段历史进行比对,提出了许多新颖且富有启发性的观点。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1. 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的再审视: 传统史学,尤其受到.............
  • 回答
    “辛夷花正发,咄咄欲书云”是一句充满诗意的古语,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气势磅礴的画面,并且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和志向。为了详细解释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并结合古诗词的意境进行理解。一、 拆解词语,理解字面意思: 辛夷花 (xīn yí huā): 辛夷: 是一种落叶乔木,属于木.............
  • 回答
    辛苦科普许多年,结果被权威媒体“一夜打回解放前”的体验,就像一个辛勤耕耘多年的农民,好不容易将土地从贫瘠变得肥沃,作物也即将迎来丰收,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心血毁于一旦。那是一种夹杂着愤怒、沮丧、不甘、甚至自我怀疑的复杂情绪,其深度和广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让我来为你详.............
  • 回答
    今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120年前的那个夏天,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碎了中国的尊严,屈辱的《辛丑条约》如同沉重的枷锁,将中华民族压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苦痛,更应该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次无法磨灭的伤痛,它给我们留.............
  • 回答
    辛有志(辛巴)和荣耀的合作风波,确实是2023年下半年直播圈子里的一件大事。这事儿说起来,得从直播间里的“惯例”和品牌方的“底线”这两方面去理解。事件的起因:一场临时的“加码”请求当时辛巴在直播带货荣耀手机,按说合作已经谈妥,流程也进行得挺顺。但到了直播关键时刻,辛巴在镜头前突然对品牌方提出了一个额.............
  • 回答
    熬过一天的脑力风暴,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但你知道的,身体和精神都像是一团纠结在一起的毛线球,需要耐心梳理才能顺滑起来。别以为躺下刷手机就是休息,那多半是在给大脑增加新的“待办事项”。真正高效的休息,是让你明天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天的挑战。第一步:物理上的“断离舍”在开始真正休息之前,先给自己一个物理.............
  • 回答
    辛巴燕窝事件,说白了,就是一场关于“真假”与“信任”的消费者权益保卫战,也是直播带货行业野蛮生长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的“阵痛”。辛巴燕窝事件的“罗生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20年10月,头部主播辛巴在抖音直播间售卖一款名为“茗挚”品牌的即食燕窝。在直播中,他声称这款燕窝“配料只有燕窝和纯净水”,并.............
  • 回答
    关于辛巴的燕窝,是否收割了“平民智商税”,这确实是个挺值得说道的话题,而且争议不少。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得承认,燕窝这个东西,它本身就自带一种“贵族”光环,或者说是一种“滋补”的符号。从古至今,燕窝就被认为是滋养上品,尤其是在中国文化里,它跟“养颜”、“进补”这些概念紧.............
  • 回答
    《辛丑条约》的赔款,本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被迫签下的屈辱性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了巨额的赔款,以及分摊的年限,计划用39年的时间来偿还。然而,历史的齿轮转动得比任何条约的规定都要快。赔款的背景与数额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辛丑条约》以及其赔款的背景。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
  • 回答
    辛辛苦苦办厂,利润比不上把钱放进余额宝,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窝火,也透着一股子不对劲。但要说会不会导致系统性风险,这事儿可就复杂了,得一层层剥开了看。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办厂不如理财”的怪象。 实体经济成本高企,盈利能力下降: 原材料成本: 过去几十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
  • 回答
    在拥挤的公交车或地铁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对于辛辛苦苦工作的上班族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多了几分复杂。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那个需要休息、需要关照的群体。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辛勤工作,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赡养父母,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这份工作,可能意味着早出晚归,.............
  • 回答
    说起《辛丑条约》,那笔巨额的赔款,九亿八千万两白银,确实是个天文数字,足以让当时的中国喘不过气来。这笔钱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别看条约签得简单,背后的计算过程可是挺复杂的,里面掺杂着各国各样的“小心思”和“小算盘”。咱们得先明白,这赔款可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跟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他们各自遭受的“损失.............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辛辣的讽刺,尤其是那种直指人心的、带着几分嘲弄意味的,它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羞耻心”这个软肋。想象一下,一个精心雕琢的讽刺,像一把带着倒钩的利箭,一旦射出,目标是挑动对方内心的不适、尴尬,甚至是一种羞愧感。这种羞耻心,是社会化过程中我们习得的一种情感,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言.............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问题,几乎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思考:我们如此辛勤地工作,难道仅仅是为了在物质和感官上获得一些享受吗?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包含着多层面的意义和动机。一、 工作作为满足基本生存和安全需求的手段首先,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工作是为了生存。我们需要金钱来购买食物、住所.............
  • 回答
    审计工作确实辛苦,加班是常态,对专业知识和细致程度要求极高。然而,尽管如此,审计行业依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个人发展、行业特点、职业声誉以及现实考量等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个人发展与职业成长: 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训练: 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是.............
  • 回答
    您好!听到您辛辛苦苦做的耳环卖不出去,一定很令人沮丧。耳环作为一种手工饰品,其销售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帮助您更详细地分析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产品本身的问题:1. 设计吸引力不足: 市场趋势脱节: 您耳环的设计是否符合当前的流行趋势?例如,某些元素、颜色、风格可能.............
  • 回答
    伊辛模型,这个看似简单的自旋系统,在物理学界却有着非凡的生命力,它的“解法”数量之多,远超普通人的想象。说它有“1000多种解法”,这绝非夸大其词,而是对它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和数学工具的一种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伊辛模型的本质,以及它在不同研究语境下被如何“攻克”。伊辛模型的“解法”到底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