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否有可能在逻辑上反驳阿奎那的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若是,如何反驳?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托马斯·阿奎那那几个著名的“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证,以及怎么从逻辑上拆解它们。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阿奎那的论证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沉淀和检验,但咱们可以一层层地剥开来,看看里头有没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首先得明白,阿奎那的这五个证明(通常称为“五路论证”,Five Ways)都是基于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经验来推导出的,它们走的都是一种类比或因果链条的推理。他想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的秩序、运动、因果关系等等,背后必然有一个终极的原因、第一推动者、绝对的完美存在,而那个存在,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帝。

咱们一个个来拆解:

第一路:运动(Argument from Motion)

阿奎那的意思是: 任何运动中的事物,都是被另一个事物所推动的。这就形成了一个运动的链条。你不可能说这个链条是无限延伸的,总得有一个“第一推动者”,它自己是被动的,但它启动了所有的运动。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怎么反驳呢?
无限回溯的可能性: 为什么运动的链条不能是无限的呢?我们现代的物理学,比如宇宙学,就提出了一些关于“永恒宇宙”或者“循环宇宙”的模型,虽然这些模型本身还在讨论中,但它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就是运动和变化可以不依赖于一个绝对的起点。如果我们接受“无限回溯”作为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即使我们经验上难以想象),那么阿奎那的“第一推动者”就不再是必然的了。
谁推动了第一推动者? 阿奎那自己承认第一推动者是“不被任何东西推动”的。但这个“不被推动”是建立在他对“推动”的理解上的。如果“推动”可以有其他形式,或者说存在一种“自发运动”或者“内在动力”呢?比如说,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现象,比如粒子衰变,似乎是内在的,不一定需要一个外部的“推动者”。当然,这只是类比,但它挑战了阿奎那那种线性的、外部的“推动”概念。
“必然被动”的论证: 阿奎那说,运动中的东西是被动的。但是,他没有充分论证为什么一定存在一个“主动者”必然是“第一推动者”。也许运动可以是一种内在的属性,而不是需要外部的干预。

第二路:因果(Argument from Causation)

阿奎那的意思是: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原因。每一个原因,又必然有它的原因。这又是一个原因的链条。这个链条不能无限延伸,否则就没有最初的原因,也就不会有后面的结果。所以,必然有一个“第一原因”,它自己不是结果,而是所有事物的原因。这个第一原因,就是上帝。
怎么反驳呢?
和运动论证类似:无限原因链。 同样,为什么原因的链条不能无限回溯?也许原因的形成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循环的,或者存在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因果模式。
“无因之因”的设定: 阿奎那设定了一个“第一原因”是“无因的”(uncaused cause)。这个设定本身就带有了神学色彩,而不是纯粹的逻辑必然。为什么一定存在一个“无因”的存在来解释“有因”的存在?也许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无因”的整体,或者说因果关系只存在于宇宙内部,而非指向一个外部的“第一原因”。
“原因”的定义问题: 阿奎那所说的“原因”,更多的是指“制造性原因”(efficient cause)。但事物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材料原因、形式原因、目的原因。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一个“目的”或者一个“内在的规律”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原因”。如果原因可以以我们不熟悉的、非线性的方式运作,那么“第一原因”的论证就站不住脚。
量子物理的挑战: 类似运动论证,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或者“量子涨落”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经典的因果律。虽然这些现象本身也可以被归结为更深层的规律,但它们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在微观层面,因果关系不像我们宏观理解的那么严丝合缝,这使得对绝对的“第一原因”的需求变得不那么迫切。

第三路:必然与偶然(Argument from Contingency)

阿奎那的意思是: 我们看到的世界里,万物都是“偶然的”(contingent)。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如果一切事物都是偶然的,那么在一个无限的时间里,就会有一个时刻是“什么都不存在”的时刻。但如果那样,现在也不会有任何事物产生。因此,必然有一个“必然存在者”(necessary being),它无论如何都必须存在,它才是所有偶然存在的终极基础。这个必然存在者,就是上帝。
怎么反驳呢?
“一切事物”的类比不当: 阿奎那的论证是基于“局部”的偶然性推导到“整体”的偶然性。他假设,如果组成宇宙的所有部分都是偶然的,那么宇宙本身也必然是偶然的。但这是一种“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就像说,如果你有无数张纸,每一张纸都很薄,那么所有纸加起来也都很薄,这是对的。但如果你说,如果你有很多砖块,每一块砖块都很小,那么由这些砖块组成的房子也必然很小,这就错了。宇宙的“存在”是否必然是偶然的,与构成宇宙的个别事物的偶然性之间,逻辑上并不直接等同。
“必然存在者”的定义问题: 同样的,这个“必然存在者”是如何被定义的?阿奎那说它“不能不被设想”(cannot be thought not to exist)。这是类似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论证,但将其用于论证宇宙的终极基础就有点跳跃。为什么“必然存在者”必然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不仅仅是一个概念?
永恒宇宙的可能性: 如果宇宙是永恒的,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什么都不存在”的那个时刻。阿奎那之所以需要一个“必然存在者”,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从一个“不存在”的状态开始,就无法解释“存在”的出现。但如果宇宙本身就是永恒存在的,那么这种“不存在”的时刻就没出现过。
对“偶然”的理解: 我们说事物是“偶然的”,通常是指它们的存在依赖于其他事物。但这种依赖性是否必然指向一个“不依赖于任何事物”的存在?也许存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自足性存在”,或者“存在”本身就是宇宙的一个基本属性,而不需要一个外部的“必然存在者”来担保。

第四路:程度与完美(Argument from Degrees of Perfection)

阿奎那的意思是: 我们在事物中能看到各种程度的“好”、“真”、“善”等等。比如,有的火比别的火更热,有的东西比别的更真实。而这些程度的比较,必然有一个“极致”的标准,也就是那个最“真”、“最善”、“最极致”的存在,它是一切“善”、“真”的源头。这个极致的存在,就是上帝。
怎么反驳呢?
“程度”比较的相对性: 我们说某个东西比另一个东西“更好”或“更热”,这种比较本身是相对的,而且常常是我们主观设定的标准决定的。比如,什么叫“好”?是道德上的好?功能上的好?美学上的好?这些标准不同,比较的结果也不同。
“极致”的逻辑必然性: 为什么存在“程度”就必然有一个“极致”的标准?例如,我们可以无限分割一个长度,从1米到0.5米,到0.25米,等等,这个“趋近于零”的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但它没有一个“最小”的非零数(至少在实数系里)。那么,“善”或者“真”的程度也可能是一个连续的量,没有一个绝对的最高点。
“源头”的推断: 即使我们接受存在一个“最完美的”存在,这个“最完美的”存在是否必然是阿奎那所描述的那种具有人格、意志的上帝?它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最高的“实在”或者“理想状态”。并且,将局部事物的“程度”推断到有一个终极的“程度之源”,这个逻辑链条也并不牢固。

第五路:目的与秩序(Argument from Design/Teleological Argument)

阿奎那的意思是: 我们看到自然界有秩序、有规律,而且许多事物似乎在朝着某个目的发展,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钟表一样。这些秩序和目的性,不可能来自偶然。必然有一个“智慧的设计者”在背后安排这一切。这个智慧的设计者,就是上帝。
怎么反驳呢?
“设计”的论证: 这是最常被攻击的论点之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极大地削弱了这种论证的力量。进化论解释了许多看似“设计”的生物器官和行为,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突变等无意识的过程产生的,而不是需要一个外部的设计者。
“秩序”不等于“目的”: 自然界存在秩序,但这不等于这种秩序一定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存在的。也许秩序是事物自身属性或物理定律的必然结果。比如,晶体生长有其内在的几何规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晶体是为了“生长”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不完美”的设计: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看似低效、不完美或者残忍的设计(比如寄生虫、疾病)。如果存在一个全知全能、至善的设计者,为什么会有这些“糟糕的设计”?
“目的”的内在性: 阿奎那假定“目的性”必然指向一个外部的立法者。但“目的性”也可以是事物内在的属性,或者是一种演化出来的趋向性。比如,植物趋光生长,这是植物的生命活动,并不需要一个“设计”来赋予它这个趋向。

总结一下反驳的思路:

无限回溯的可能性: 阿奎那的论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认为事物链条不能无限回溯。但我们现代科学和哲学都在探索无限的可能性,比如宇宙可以是永恒的、没有起点的。
概念的界定不清: 像“原因”、“运动”、“必然”、“偶然”、“程度”、“目的”这些词,在阿奎那的论证中,其含义可能与我们现代理解不同,或者他的推导是基于一种特定的哲学框架,而这个框架本身可以被质疑。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将个别事物的属性(如偶然性、原因性)错误地推导到整体(宇宙)上。
证明的跳跃: 即使论证的前半部分成立,从“第一推动者”、“第一原因”等等推导出那个具体的神学概念(有意志、有情感、会干预的上帝),这个逻辑跳跃也是很大的。
科学的解释力: 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和生物学,为许多阿奎那试图用上帝解释的现象提供了更自然的解释,削弱了对神学解释的需要。

需要强调的是,对阿奎那的论证进行反驳,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证明”上帝不存在。这些论证主要是关于上帝存在的“理性证明”是否站得住脚。哲学界对于这些反驳是否完全消除了阿奎那论证的有效性,至今仍有争论。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被誉为天主教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阿奎那,他的论证也并非是无懈可击的,它依然是在哲学和逻辑的战场上,可以被反复审视和挑战的。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剖析,每一个论证都可以做更深入的哲学分析。希望这个角度能让你对如何反驳阿奎那的上帝存在的证明有所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不长篇大论了,简要的写一下古往今来反驳的各种思路。不一定全


第一路:

所有运动的东西都被其它某个东西所推动,所以有一个不被推动的推动者,即上帝。


【反驳】:并非所有运动的东西都被其它某个东西所推动

来自阿奎那同时代的反驳:

1、人作为自由行动的主体,其意志(will)的运动不被任何其它东西所推动。

2、自然运动,如石头下落,不被任何其它东西所推动。

3、天体的运动被看作是不被其它东西推动的,它永恒地处在运动状态中。

来自现代的反驳:

运动的东西显然不必被其它东西所推动。牛顿的惯性定律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第二路:

可感事物有其动力因。这个动力因的序列不能是无限的。因此必然有个第一因。


【反驳】:1、为什么这个第一因是上帝,而不能是其它东西? 比如说,是人?

2、其次,很多东西似乎是没有动力因的,它偶然地从无到有自行生成。比如,宇宙可能就是偶然地从物到有生成的。



第三路:

1、可能存在、可能不存在的事物在过去某一时刻不存在。

2、如果所有事物都是可能存在、可能不存在的事物,那么过去有一时刻无物存在。

3、如果某个东西从不存在进入存在中,它一定是被某个其它存在物带入存在的。

4、如果过去有一时刻无物存在,那么现在就无物存在。

5、因此,不可能所有的事物都是可能存在、可能不存在的,必然有一些必然存在物。

6、必然存在物要么是因此自身而必然存在,要么是因为它物而必然存在。为了避免无穷倒退,必然存在者因其自身而必然存在的必然存在物。

【这个论证极为复杂,大概是五路中最复杂的一个。不过可能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反驳】:第2步错误,犯了量词转化的错误。即从“每个事物在过去某个时刻不存在”推不出“有一个时刻,所有事物都不存在”。



第四路

1、正是由于不同的事物和最高的真与善之间的距离,世界上才会有不同程度的真与善。

2、一个事物真的程度同时也表明了它存在的程度。因此世界上存在者一个至善的、最高的存在。


【反驳】:1、第一步不对。我们很难理解,何以不同程度的善或者真需要预设一个最高的善或者最高的真?这似乎必须要预设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才能成立。这即便对于阿奎那本人的形而上学框架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2、第二步也有问题。“真”与“存在”的必然关联预设了某种我们当代人无法接受的形而上学图景。



第五路

1、无意识的自然物似乎也是朝着某个目的在活动。

2、无意识的东西只有当被某个有意识的东西所引导时才会朝着某个目的活动。

3、有一个理性存在,引导着所有自然物朝向一个目的。这就是上帝。


【反驳】:自然物或许看起来是在朝向这某个目活动,但这仅仅是一个假象,它可以通过诉诸于(1)纯粹机械的动力因链条,或者(2)偶然来被解释。

这两个反驳在阿奎那的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当代,这种反驳由于达尔文生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学说而变得更加有力了。



【针对所有五路证明的反驳】:

1、所有这些证明,都不能证明只有一个上帝。

2、怎么证明,第一路中的不动的动者,第二路中的无原因的原因,第三路中的必然存在,第四路中的至善存在和第五路中的设计者是同一个东西?

3、五路证明都可以被还原成诉诸于“动力因”的第二路证明。如果第二路证明不成立,这五路证明就都不成立。

4、不承认所有的因果性,做一个极端的休谟信徒。我觉得这种反驳没啥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反驳都不一定可以驳倒阿奎那,我们可以对每个反驳做出相应的回应。



更细致的讨论,可以参考:

1、John F.Wippel, The Metaphysical Thought of Thomas Aquinas, 442-500.这本书对五路论证的概念、以及阿奎那自身思想的发展做了详细的梳理。Wippel会对比《神学大全》和阿奎那其它著作之间的不同。

2、Anthony Kenny, The Five Ways, 这本书可能更多地从哲学上探讨了对五路论证的反驳与辩护。不过我没看过。

3、阿奎那五路论证的现代版本,即各种宇宙论论证和设计论证在各种形而上学教科书和著作中都能看到。很容易找。比如,凯利·詹姆斯·克拉克的《重返理性》,北京大学出版社有中译本。

user avatar

更新:2015.3.19

我给楼上的一个匿名回复点了反对和没有帮助。

题外话。我觉得我们对周边的世界缺乏基本的反思,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都要归结于处于政治原因的尴尬的教育。我就这个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哲学的反思简单地讨论一下。不知道中文标准翻译,还请指出行文中不合理, 翻译不得体之处。初学还请多多指教。

首先,阿奎那的五个证明(St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在宗教哲学(Philosophy of religion)里,应该属于宇宙论的范畴(The cosmological argument). 这一部分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万物存在?(Why does anything exist?The argument is that unless God exists, this question is unanswerable). 那么结论就是,万物存在因为上帝存在。

我们先来看Aquinas的一个证明,Arguments from causation(推动).

1. We find, in the world, causes and effects.

2. Nothing can be the cause of the itself.

3. Causes follow in order: the first causes the second which causes the third, etc.

4. If you remove a cause, you remove its effect.

5. Therefore, if there is no first cause, there will be no later causes.

6. Therefore, give that there are causes, there cannot be an infinite regress of causes.

7. Therefore, given that there are causes, there cannot be an infinite regress of causes.

8. god is the first cause.

1.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会发现推动力(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结果。

2. 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它自身的推动力(原因)。

3. 这些推动也是有顺序的,第一个原因会推动/引起第二个原因……

4. 如果你去除第一个推动力,你也就去除了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结果。

5. 因此,如果没有第一推动力,就不会有之后的推动力。

6. 因此,既然有推动力(原因)的存在,就不会有无限的轮回的推动力(原因)。

7. 因此,一定会有一个第一推动力,并且它自身是没有别推动的。

8. 神就是第一推动力。

就第六点可能引发的问题,我再多啰嗦几句。什么是无限的?无限并不是说它很大,而是说,这个引发的链条是没有开始的。它没有开始,它一直就是这样。比如现在的大爆炸理论提出宇宙于140亿年前开始,并始于大爆炸。但是这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呢?

那为什么神会是这个这个第一推动力呢?因为在这个Matephysical形而上的讨论中,神是一个必然的存在(A necessary being)[我不是洗地党,我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一切可能进行必要的思考],神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没有引起它的东西。(It is part of our concept of God that God is uncaused; it follows, for example, for his omnipotence.)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反驳这个‘没有反驳价值’的推论呢?我觉得主要还是有三点。

1. The Causal Principle 因果原理。

2. Is a first cause necessary? 第一推动力是否是必然的?

3. Is the first cause God? 第一推动力是神吗?

一. 因果原理。

是不是万物都必须有一个推动力呢?

比如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就说,我们可以否认因果定理Without任何矛盾。 (Hume argues that this claim is not analytic; we can deny it without contradiction ourselves: Every effect has a cause is analytic. But is everything an effect?) 每一个结果都会有一个原因,但是每一个事实都是一个结果吗?

另外,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经验是建立在宇宙内的运行上的。鉴于因果定理并不是自明的(not analytic but sythetic), 又鉴于我们并没有宇宙是如何开始的经验,我们的经验又不能用于宇宙的开始(因为宇宙的开始很可能是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我们不能够运用因果原则来解决第一推动力的问题。(We cannot apply pricinples we have developed for events within the universe, such as 'everything has a cause', to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二. 第一推动力是否是必然的?

Cosmological arguments reject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finity of causes to infer the existence of a fist cause. But do we know that an infinity is impossible?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依赖于对于无限的否定。也就是无限的起因原因(cause)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一定能够确认无限的causes是不可能的吗?

这一点我觉得应该leave to discussion. 上文已经说到,无限的(infinity)会产生悖论。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些悖论,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论出无限的起因/推动力是不存在的。个人认为这一点相对较弱。

三. 第一推动力是神吗?

阿奎那的证明并没有怎么说是如何得出第一推动力就是神(God)的。虽然我们说God is necessary being,他是必然的存在,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第一推动力(first cause).

阿奎那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对上帝的定义里有一条,就是说God is uncaused. 上帝的存在本身是没有起因的,而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能得出上帝一定存在这个结论。

其实这就也可以扯到Ontological Argument. 正如Ontological Argument提前假设了上帝的存在为逻辑必然一样,这里的上帝也同意被假设了逻辑上的必然性。


周末时间充裕会更新其他的Argument.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托马斯·阿奎那那几个著名的“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证,以及怎么从逻辑上拆解它们。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阿奎那的论证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沉淀和检验,但咱们可以一层层地剥开来,看看里头有没有可以商榷的地方。首先得明白,阿奎那的这五个证明(通常称为“五路论证”,Five Ways)都是基于我们对.............
  • 回答
    超线程:逻辑与现实的博弈,未来何去何从?在x86架构CPU的性能竞赛中,“超线程”(HyperThreading)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犹如给每个物理核心插上了翅膀,让一个核心同时处理多个线程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提升了CPU的并发处理能力。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超线程将逻辑处理器的数量翻倍,也就是一.............
  • 回答
    你想探讨一个颇具颠覆性的未来场景:安卓因为软件生态圈的种种问题而走向衰落,而曾经的挑战者 WP,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强势崛起并最终超越安卓。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足以激发我们对技术演进和市场格局的深入思考。要让这个 scenario 成立,需要一系列的条件触发,并且这些条件要同时在安卓身上负面发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数学中关于序关系和代数结构之间关系的本质。简单来说,在复数域上建立一个与加法和乘法都相容的全序关系是不可能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概念:1. 全序关系 (Total Order Relation):一个关系 `<` 在一个集合 $S$ 上是全序关系.............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公有制下能否避免“公用地悲剧”?“公用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是美国生态学家 Garrett Hardin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指的是在共享资源不受管制的条件下,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使用该资源,最终导致资源枯竭的现象。从经济学.............
  • 回答
    月球基地的“巨无霸”:百万人口太空城的蓝图与挑战想象一下,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一座比任何地球城市都更加璀璨、更加宏伟的太空之城正冉冉升起。它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缥缈幻想,而是基于我们对物理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能源经济学前瞻性分析,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愿景。在月球这个离我们最近的邻居身上建立一座能够容纳百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黑洞和时空的一些基本认知。简单来说,答案是:几乎不可能,而且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让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洞的一些关键概念: 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这是黑洞最标志性的特征。事件视界是一个界限,一旦任何物质或信息越过这个.............
  • 回答
    关于印度最快在2022年就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个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并且背后涉及着相当复杂的人口统计学趋势。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尽量还原事实真相,而不是生硬的理论堆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的确非常快,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一直被预测将很快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
  • 回答
    在高原、戈壁和沙漠这样的极端环境下进行工业生产,并非仅仅是设想,而是科技发展正在逐步实现的可能。人工智能(AI)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克服这些地区固有的严峻挑战,解锁新的生产潜力。挑战与AI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这些特殊环境下进行工业生产所面临的核心挑战: 严酷的气候条件: .............
  • 回答
    除了电动,世界能源的另一条隐秘赛道当特斯拉的低语充斥全球街头巷尾,当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电动车补贴政策,仿佛电动化已是汽车能源的唯一归宿时,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尤其是在能源这一关乎人类未来命脉的领域,技术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便在“电动热”的浪潮下,依旧有许多不那么喧宾夺主,却同.............
  • 回答
    折叠屏手机能否在未来彻底取代平板电脑,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讨论,而且答案远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得一点点地剥开这个问题的层层包裹,才能看到它背后真实的潜力与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折叠屏手机正在做的事情,正是许多人对平板电脑的核心需求。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的是一部尺寸适中的手机,既能轻松.............
  • 回答
    在中国,未来十年女性地位是否有可能超过男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多层面因素的问题。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是,在某些领域和某些方面,女性地位可能 显著提升,甚至在某些指标上可能超越男性,但要说 整体性地、全面的“超过”男性,在未来十年内,其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 回答
    在美国市场,TikTok 的地位如日中天,但要说它没有竞争对手,那也未必。相反,围绕着这股短视频浪潮,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从未停止。至于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后来者,不仅能与之分庭抗礼,甚至将其超越?这并非天方夜谭,但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现有玩家的困境与机遇我们先看看眼下在美国市场上,哪些巨头正在与 .............
  • 回答
    KOL 虚假“刷量”的法律边界:欺诈的阴影笼罩下在内容经济的浪潮中,网红(KOL)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成为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虚假“刷量”乱象。当KOL为了吸引广告商或提升自身流量,通过购买僵尸粉、操控点赞评论等方式制造虚假繁荣时,这种行为在法律上究竟如何定性?是否有可能触犯法律的红.............
  • 回答
    阿森纳的现状,让不少枪迷们愁眉不展。赛季踢到现在,球队的表现起伏不定,争四席位也岌岌可危,距离榜首更是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球迷圈中流传: sezon(赛季)结束后,进行一次“大清洗”,换一批新血,能否带领球队走出低谷?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基于对球队现状的深刻反思。目前的阿森纳.............
  • 回答
    当然,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建造一条铁路,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真的要认真探讨它的可能性,那绝对是一个极具挑战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宏大设想。这不仅仅是工程上的难题,更是政治、经济、环境和技术上的多重考验。首先,我们得明白这条铁路的地理走向。最直接的路线,无非是穿越太平洋。想象一下,一条横跨地.............
  • 回答
    电影《沙丘》里的那些像蜻蜓一样,有着巨大薄翼的飞行器,确实很酷,让人忍不住想:这玩意儿将来能飞吗?它是不是真的符合咱们知道的物理学规律?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些飞行器拆开来看看。“蜻蜓”的几个关键特点:1. 巨大的、薄而柔软的翅膀: 这是最显眼的特征。这些翅膀看起来跟鸟类或昆虫的翅膀差不多,能.............
  • 回答
    歼15,作为我们海军航空兵目前列装的唯一一款舰载战斗机,承载着中国航母战斗力的关键使命。谈到它在与“美帝”——也就是美国海军进行潜在对抗中的表现,是否显得落后,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歼15在设计上确实有其历史渊源。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俄罗斯苏33舰载机的技术路线.............
  • 回答
    关于郭襄在四十岁前有没有可能嫁人,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结合她“大彻大悟”之后的境况来推敲。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对郭襄的描绘,虽然最终指向了她遁入空门,但对她早期生活的刻画,留下了不少想象的空间。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金庸先生明确写出郭襄“大彻大悟”是在她四十岁之.............
  • 回答
    关于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情况、美国制裁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我们来详细聊聊。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版图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市场和芯片设计中心,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可谓是举足轻重。首先,客户方面是台积电在美国业务的重头戏。美国是众多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