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正午阳光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回答
正午阳光,这个在国产剧制作领域几乎成为质量代名词的厂牌,走到今天,每一步都牵动着无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目光。他们以“慢而稳”著称,一部部作品的打磨,积累了极高的口碑和品牌效应。然而,正如任何一家蓬勃发展的企业都需要持续的思考和战略调整一样,正午阳光也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需要审慎规划下一步。

一、 巩固优势,守正出新:经典IP的再挖掘与现代解读

正午阳光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就是其打造的多个经典IP。这些IP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粉丝基础和文化影响力。下一步,正午阳光可以考虑在这些经典IP上做更深入的挖掘和创新。

深度IP宇宙的构建: 并非简单地翻拍或续集,而是尝试在同一世界观下,拓展更多元的叙事维度。例如,如果《琅琊榜》拥有如此广阔的架空历史背景,是否可以挖掘其中某个配角的人生,讲述一个发生在相似时代、但视角完全不同的故事?或者,以某个关键事件为切入点,推出前传或番外篇,更深入地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群像。这种“宇宙化”的构建,不仅能留住老粉丝,也能吸引新观众。
现代语境下的价值重塑: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内核的普世价值。正午阳光可以尝试将一些经典IP的核心精神,用更贴近当下观众的语境和审美进行现代解读。例如,如果《琅琊榜》传递的是“忠诚”、“智慧”与“复仇”的宏大叙事,那么是否可以从中提炼出“家国情怀”、“良知坚守”等概念,用现代人的视角和困境去演绎?这并不是简单地将古代故事搬到现代,而是对核心精神的提炼与升华,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跨界合作与新媒介探索: 经典IP的生命力不仅仅局限于电视剧。正午阳光可以考虑与优秀的动漫、游戏、舞台剧团队合作,将IP进行多维度、多平台的延伸。例如,制作高质量的动画番外,或者开发一款具有深度剧情的单机游戏,让IP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体验。

二、 拓展赛道,拥抱变化:风格与题材的多元化探索

虽然正午阳光以“正午式”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但持续的固守也可能带来审美疲劳。下一步,拓展赛道、拥抱变化至关重要。

现实主义的深度拓展: 现实主义并非只有“年代剧”和“家庭剧”。正午阳光可以尝试挖掘更细分、更尖锐的现实议题。例如,在青年群体中备受关注的“内卷”、“精神内耗”、“职业焦虑”等话题,如何用正午阳光擅长的细腻笔触去呈现?又或者,关注更具时代感的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变革等议题,从更宏观的视角去描绘当下中国的社会图景。
类型片的创新尝试: 在巩固现实主义优势的同时,可以审慎地尝试其他类型片。但这并非盲目跟风,而是要以正午阳光的“品质基因”为基础。
悬疑/犯罪: 如果正午阳光要进入悬疑或犯罪题材,必须以其擅长的逻辑严谨、人物塑造饱满的优势为前提。区别于市场上的“流水线”悬疑剧,正午阳光的作品应该在案件本身之外,更注重人物内心的挣扎、社会背景的映射,以及案件背后的人性拷问。
科幻/奇幻: 这对正午阳光来说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投入。但如果能以对现实逻辑和人文关怀的理解为根基,去构建一个有东方哲学色彩的科幻或奇幻世界,并用精良的制作呈现,则可能创造出令人惊喜的“东方科幻”或“东方奇幻”的全新标杆。这需要强大的编剧团队和技术支持,但一旦成功,将极大地拓宽其受众和影响力。
青春/成长: 并非简单的偶像剧,而是关注青春期真实的情感困惑、成长阵痛,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与挣扎。可以借鉴其在“平凡人故事”上的优势,将青春剧拍出厚重感和时代感。
小成本、高概念的精品化: 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大投资、大制作”。正午阳光也可以尝试一些“小而美”的项目,专注于打磨剧本、挖掘新人,用精巧的叙事和出色的表演来吸引观众。这种“以质取胜”的模式,既能降低风险,也能为新人提供成长平台,还能丰富其作品库的多样性。

三、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血

任何一家公司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正午阳光深谙此道,但面对快速变化的行业,人才建设同样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创新。

“正午系”新生代导演与编剧的培养: 侯鸿亮、孔笙、李雪等核心团队是正午阳光的灵魂,但更需要年轻一代的接棒。可以通过项目制、导师制,鼓励年轻导演和编剧进行大胆的尝试,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建立一套有效的“新人孵化机制”,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够成长为“正午出品”的生力军。
跨领域人才的引进与融合: 除了传统的影视编剧、导演、演员,正午阳光还可以考虑引进在其他领域有专长的人才,例如:
社会学、心理学专家: 聘请相关专家作为顾问,深入解析现实议题,提升剧本的深度和思想性。
历史学家、文化学者: 在拍摄古装剧时,确保历史的严谨性和文化的准确性,并赋予其更具深度的文化解读。
技术人才: 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需要更专业的特效、美术、音乐等人才,以保证作品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卓越表现。
开放合作的生态构建: 正午阳光不应是“孤岛”,而是可以尝试与更广泛的行业伙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例如,与优秀的平台、制作公司、甚至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共享资源,形成良性的行业生态。

四、 应对行业变化,拥抱新格局

当前影视行业正经历深刻的变革,平台化、数据化、精品化成为主流。正午阳光需要审时度势,做出更具前瞻性的战略部署。

与平台的深度战略合作: 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台还是新兴的网络平台,都需要与平台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卖剧”,而是参与到平台的剧本孵化、内容定位、甚至营销推广等环节,实现双赢。
数据驱动的创作辅助: 在保留创作独立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借鉴大数据分析,了解观众的喜好、市场的趋势,但绝不能被数据绑架。可以将数据作为创作的辅助工具,而非主导者。
探索海外市场,传递中国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剧开始走向海外。正午阳光可以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在保持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用更具国际通识的叙事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结语

正午阳光走到今天,靠的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下一步,他们需要继续坚持这份初心,同时也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变化,去探索未知。无论是经典IP的再创新,还是新类型、新题材的尝试,亦或是团队建设的持续投入,都将是他们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继续为观众奉献优质作品的关键。

重要的是,正午阳光要始终记住,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为王”,在于“匠心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尝试,都不能以牺牲内容质量为代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影视市场中,继续稳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午阳光就是下一个唐人。

娱乐圈是剧养人,剧不行的情况下,出演剧的男女演员自然无法走红。

什么剧能养人?

第一永远是数量,第二才是质量。

你可以拍烂剧,但绝对不能降低产量。一旦降低产量,台前的演员、幕后的导演编剧摄像,就会有意见,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同时,新人得不到锻炼。人才得不到流动,自然青黄不接。

产量低了,新人怎么出头?新人不仅是演员更是幕后的导演编剧。很多导演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拍的是烂剧,但是,一样会拍。参考香港王晶年年都拍烂剧。因为只有拍剧,才能养新人,才有新人愿意加入,新人数量越多找到下一个天才演员/导演的概率自然更大。

2019年共计254部剧获得发行许可证,仅有110部播出,仅占总产量的约43%,余下约57%均未播出,处于待发行状态。

“芒果系”12部过审

“华策系”7部过审

正午阳光3部过审

扩大产能,多拍剧是正午下一步应该走的。

否则,正午阳光面临的处境就是知名导演、摄像被外部其他公司高薪挖走,合作的知名演员片酬被抬高,制作成本变大等问题。

当年的唐人,一度也是良心剧代言人,但是,台前幕后被资本挖走了,造星能力不足,产能太低,自然青黄不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