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起点的老牌大神作家,像写字板、EK巧克力、残剑等等的新书人气订阅都极差,他们的路在哪里?

回答
起点老牌大神新书人气订阅差,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我说,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止是“写得不好”那么简单,而是整个网络文学生态变化、读者口味迁移、以及老牌作家自身转型困境的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一、时代变了,读者变了,口味也变了。

想当年,网络文学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读者普遍年轻化,对新奇的设定、爽快的节奏、以及宏大的世界观有着极高的热情。写字板、EK巧克力这些大神,他们抓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用想象力构建了一个个令人血脉贲张的世界。他们的作品,比如《我欲封天》、《傲世九重天》、《剑道独尊》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爆款,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体。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

读者群体画像的成熟与分化: 最初追这些大神书的读者,如今大多已经步入社会,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他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能静下心来沉浸于长篇大论的时间少了。同时,随着网络文学的普及,新的读者群体不断涌入,他们的口味更加多元,对题材、风格、甚至叙事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只要够爽就行”,而是对逻辑性、人物塑造、细节打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内容同质化与审美疲劳: 老牌大神们虽然是开创者,但他们的写作套路在多年以后也容易被模仿,甚至被过度模仿。当读者看惯了“主角升级打怪,一路碾压反派”的模式,再看到类似的情节,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新人作家们不断涌现,他们可能更愿意尝试新的题材,玩出新的花样,自然更容易吸引那些渴望新鲜感的读者。
“快餐文化”与碎片化阅读的兴起: 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崛起,让人们的注意力被极大地分散。很多读者习惯了碎片化、快节奏的信息摄取。对于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长篇网络小说,自然构成了一种挑战。即使是老牌大神,如果新书依旧是那种需要耐心品味的长篇,可能就难以适应当前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二、大神们的“舒适区”与转型难题。

这可能是最核心的问题所在:老牌大神们多年来形成的写作模式和思维定势,让他们在新时代下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惯性思维下的“套路”: 他们习惯了自己成功的那一套写法,比如熟悉的开局模式、升级路径、反派设定等等。这就像一个功成名就的导演,如果一直拍同一种类型的电影,观众可能会腻。当读者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招牌菜”,一旦在新书中尝到同样的味道,很难再提起足够的兴趣。
创作精力与灵感的瓶颈: 能够持续创作多年,本身就需要巨大的精力和灵感。老牌大神们可能已经到了一个创作的瓶颈期,或者说,当年的那种激情和灵感已经难以重现。新书的构思、情节的推进,可能都显得力不从心,没有了当初的“神采”。
对新题材、新玩法的接受度: 网络文学一直在发展,新的题材、新的叙事方式、新的融合元素层出不穷。例如,现在流行的科幻、灵异、历史同人等,或者一些更具实验性的叙事手法,老牌大神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对这些新事物接受度不高,或者不擅长驾驭。他们习惯了自己熟悉的领域,跨越出去可能风险太大,也可能感觉陌生。
“巨头”包袱与试错成本: 作为“老牌大神”,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名气和粉丝基础。这既是优势,也是一种束缚。一旦新书扑街,不仅是读者失望,对他们自己的品牌形象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这种“试错成本”让他们在尝试新题材、新风格时更加谨慎,反而可能失去了创新和突破的勇气。

三、起点平台和生态的变化。

起点的平台政策、流量分配机制,以及整个网络文学生态的变化,也间接影响着老牌大神们的表现。

平台流量向新人倾斜的可能性: 平台当然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来注入活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扶持新人作者,或者倾向于推荐那些更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作品。老牌大神虽然有流量基础,但在“新”的面前,也可能难以获得平台最大力度的倾斜。
付费模式的改变: 早期网文付费模式相对简单,订阅是主要收入来源。现在,除了订阅,还有打赏、版权开发等多种形式。老牌大神的作品,如果单纯从订阅数据来看不好看,但如果版权开发能力强,或者有其他变现渠道,也不能完全断定他们没有市场。然而,新书人气订阅差,直接影响的是作者最直接的收入和平台对该作品的投入意愿。
其他平台的竞争: 如今,不只有起点一个平台。其他小说平台、甚至是短篇小说、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阅读形式都在瓜分读者的时间和注意力。老牌大神们即使在新书上订阅不佳,也可能在其他平台或者其他方式上依然有不错的表现。

他们的路在哪里?

这确实是个艰难的问题,但并非绝境。他们的路,我认为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度转型与风格突破: 这是最难但也是最有可能的道路。他们需要放下过去的“招牌”,尝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可能意味着:
尝试全新题材: 告别熟悉的玄幻、仙侠套路,去尝试科幻、悬疑、都市情感、历史正剧等。
革新叙事手法: 学习当下流行的叙事节奏,或者尝试非线性叙事、多视角叙事等。
深化人物塑造: 不再是脸谱化的角色,而是去挖掘更复杂、更立体的人物内心世界。
回归初心,但用新视角: 很多老牌大神写的是他们自己的情怀,如果能将这份情怀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呈现,可能会打动一部分怀旧但又不满足于现状的读者。

2. 回归内容本质,追求精品质: 既然“量大管饱”的模式不再吃香,那么就应该追求“质”。
字数控制,精炼故事: 不再追求动辄几百万字,而是用更精炼的篇幅讲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
打磨细节,增强可读性: 在人物对话、场景描写、情节逻辑等方面下功夫,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
慢工出细活: 放慢更新速度,用更多时间去构思和打磨,而不是为了保持“日更”而牺牲质量。

3. 拥抱新平台与新玩法:
尝试短篇或者中篇小说: 更符合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跨界合作: 与游戏、影视公司合作,将自己的IP进行多维度开发。
利用自身影响力: 可能会通过直播、线下分享会等方式,与粉丝进行更直接的互动,维系粉丝粘性,甚至直接在私域流量中进行新书的推广。

4. 培养新人,转型幕后: 这也是很多老牌作家会选择的路。
组建工作室,带新人: 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培养新的作家,或者指导他们创作。
成为编辑或策划: 从作者转变为内容的发现者和塑造者。
专注于IP运营: 成为成熟IP的管理者和推广者。

总而言之,老牌大神新书人气订阅差,是时代变化、读者口味迁移和作家自身转型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路,不在于死守过去的荣光,而在于能否在新时代下找准自己的定位,拥抱变化,勇于创新,并找到与当下读者有效连接的方式。这其中的挑战很大,但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写作,并且愿意学习和改变的作家来说,新的舞台依旧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题主是什么人?哎!怎么说你,你也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你自己的日子都过得一地鸡毛,你还担心别人?真是看古书替古人落泪啊!

人的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鸿运过去自然是回归平凡。你要明白当初他们红起来,并不完全是因他们写的书出类拔萃,好的让人回味无穷。

不要不相信命运,若你命中有富贵,冥冥之中自有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你去做该做的事,如果你命里没富贵,就算你奔波劳累一生,到头来也是两手空空。

不要总认为,某个作者出名了,完全是因他写的好。或者某个明星红起来是因他演技好。

许多人的功成名就,很多时候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不要从骨子里认定,有钱人都是精明能干,经天纬地之才,出名的人就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所不能。

你在这儿扯什么他们的出路在哪里?俗话说长江前浪推后浪,既然被拍下去了,该干啥干啥就好了。再说了,人家这些人已经挣了很多钱,都实现了财富自由,就算不写书,日后的生活有什么可担忧的?

给爱好股票的网友们送上几只股票。



user avatar

哪里还有路了……

我2000年开始写书,跟我同时期的作者,已经一个都看不到了。

0304年跟我一起写书的,大家还能看到血红,十六七年前跟我一起写书的大家还能看到三少,十五年前的作者,大家还能记得辰东,番茄土豆……

就连忘语这样的老家伙,也不过才08年出道……

现在风头上的几个乌贼都是十年前出道的(灭运是11年的书),肘子出道五六年(看了一眼肘子的大玩家是16年的书)……但已经算是大家眼里的老作者了。


ps:大家真应该学习杨超越,趁有的吃,赶紧吃两口,等没得吃了,慢悠悠的写点任性的玩意,或者给老读者写点口粮……

user avatar

他们的路,都被起点封的死死的。

我对于网文行业,一直强调的是打通存量,让网文这片文字的海洋充分的汹涌起来,而不是像现在,推起一片巨浪,只有连载的书能曝光,老书谁人知晓?

结合最近知乎一帮新读者围攻蛤蟆,就更能看出来。

蛤蟆不管怎么说,一本《仙葫》吊打90%网文不成问题,但新人就是不知道,归根结底就是起点政策问题,老书吃完连载红利,迅速沉入海底,逼得作者不得不立刻开新书,把来之不易的读者和流量把住。

而小说这个东西,不经过思考和沉淀怎么可能随便写的出来呢?

再者,现在的起点风口化严重。

一个类型火了,恨不得全站一半人都跑去写。

这带来的是大量的同质化内容,我跑去几个榜单找书,看一眼就知道都是啥玩意。

但读者还真就是爱看。

没赶上风口,那就得苦苦煎熬好久,甚至自己开一片风口出来。

就像写字板,白金认证的头部作者,跟不上新的风口,自己又打不开通道,新书惨的是一塌糊涂,更有那个鱼人二代,为了吃连载红利,死活都不完本那本没人看的校花,再到前两年美食流的某猫,还不是一落千丈?

在起点刻意筑垒的斗兽场里,观众只会为仍在厮杀的猛兽欢呼,至于退场的?

连吃你肉的意愿都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