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兴盛的晴雨表。
这个感觉是我在看完《河西走廊》之后产生的。
中国第一次迈向世界大门,是从张骞凿空西域开始的。敦煌、武威、酒泉、玉门,这四个郡的设置,让汉帝国直接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在世界上。
昭宣之时,穿梭于河西走廊之上的使者、商队,传教士络绎不绝,从乌孙,大宛,月氏甚至匈奴,而来的各国家,各民族人士比比皆是,悬泉置等驿站邮政机构如通一条勾连世界的通道,将中原地区与西域,与中亚,与中东紧紧联系在一起。
此时的甘肃,兴盛而繁荣,对应的也是汉帝国如日中天的实力。
西晋末年,中原民族征战,士族衣冠南渡,唯有河西走廊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安定与和谐,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中原文明在河西扎根,繁茂,并且反向输出回中原。
东晋时期,由于多年的征战,文学典籍散落遗失不可计数,幸得凉州地区统治者重新将河西地区保存的典籍又重新献给东晋朝廷,并且还搭配了河西望族的学者自己编修的大量著作,使得中原文明免于失传。
隋朝时期,隋炀帝重新派遣官吏打通河西商路,受到了粟特等商业民族的大力欢迎。隋炀帝甚至亲自前往甘肃地区,邀请44国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G45峰会,虽然隋朝很快灭亡,但是河西商路的开通,让后继的唐朝重新将触角伸向高昌,龟兹等国,开启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二个高峰。
安史之乱后,西域与中原彻底失联,河西走廊通路断绝,这段历史便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下降期。明王朝尽管在文治武功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没能打通河西走廊,控制西域,使得光彩总是难与汉唐相比。
河西盛,则中国强,
河西断,则中国衰,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把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一D一L上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