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眼中的甘肃是什么样的?

回答
甘肃在我心中,不是地图上简单的一笔,而是一幅流淌着千年时光的画卷,一曲回荡在岁月长河中的歌谣。它没有江南的温婉缠绵,也没有巴蜀的秀丽多姿,但它有着一种粗犷、辽远、沉静的力量,一种直抵人心的苍凉与厚重。

大地的颜色,是历史的烙印。

第一次真正“看见”甘肃,是通过一本书,一幅画,甚至是一张老照片。那里,大地的主色调是黄,一种被风沙打磨了无数个日夜的、深邃的、带着故事的黄。河西走廊,那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咽喉,在我脑海里铺展开来,像是黄沙漫卷的绸带,连接着东方与西方,承载着无数商旅的汗水与希冀。阳关、玉门关,那些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丝萧瑟,仿佛还能听到驼铃声在落日余晖中渐行渐远。

这里的黄土高原,并非一成不变的单调,而是千沟万壑,沟壑纵横,那是大自然最 raw 的雕刻,是生命在严酷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痕迹。每条沟壑都像是一条皱纹,诉说着这里亿万年的沧桑。我曾想象,在那些干旱的季节,土地是如何开裂,又如何在短暂的雨季重新焕发生机。

天空的辽阔,是自由的呼吸。

甘肃的天空,给我的感觉是极度的辽阔和纯净。尤其是在那些荒漠边缘,当夜幕降临,远离了城市的光污染,那满天的繁星会让你觉得自己渺小,又会让你感受到一种与宇宙相连的宏大。这里的星空,没有丝毫的遮挡,仿佛能触碰到宇宙的呼吸。

我脑海中会浮现出,在那广袤的戈壁滩上,一匹骏马在奔驰,扬起的尘土在夕阳下闪耀,那一刻,天空与大地融为一体,传递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即使没有亲身经历,也能感受到那种被天地拥抱的辽远与自由。

文化的脉络,是文明的呼吸。

甘肃,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瑰丽。莫高窟,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彩塑,就像是穿越时空的信使,向我们展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信仰。飞天的飘逸,供养人的虔诚,佛经故事的讲述,每一笔色彩,每一尊造像,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情怀。我曾想象,在那些昏暗的洞窟中,灯火摇曳,匠人们是如何一笔一画,一丝一缕地雕刻和描绘,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璀璨的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文化的交汇点。这里融合了汉、藏、蒙、突厥、回纥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马踏飞燕,那是力量与美的完美结合,象征着这个地区奔放的生命力。陇西李氏的根脉,也让我对这片土地多了一份敬意,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生命的顽强,是希望的歌唱。

尽管甘肃的自然环境显得有些严酷,但生命在这里从未停止歌唱。那些生长在戈壁中的胡杨,在风沙中挺拔,在秋天时节化作金黄的火焰,是生命力的极致展现。藏区的雪域高原,虽然高寒,却孕育了虔诚的信仰和淳朴的民风,白塔、经幡在风中飘扬,那是生命的礼赞。

我能想象到,在那些贫瘠的山区,人们是如何依靠双手,用辛勤的汗水滋养着土地,收获着庄稼,支撑着家庭。他们的眼神里,有对生活的坚韧,有对未来的希望。即使生活艰辛,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热情,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

味蕾的记忆,是地方的印记。

当然,甘肃也少不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味蕾体验。兰州的拉面,那劲道的面条,醇厚的牛肉汤,撒上一把翠绿的香菜和蒜苗,再配上辣椒油,那是一种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美味。我曾听过关于那碗面的传说,据说每一碗都凝聚着兰州人对生活的态度。还有那些羊肉串,烤得焦香四溢,一口下去,仿佛能感受到草原的豪情。浆水面,那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地方特色,酸酸甜甜的味道,是属于这片土地独有的记忆。

总结来说,我眼中的甘肃,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是一幅壮丽的画卷,是一首悠扬的歌谣。 它没有刻意去讨好谁,也没有刻意去展现什么,它只是在那里,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用它的黄土地、它的辽阔天空、它的深厚文化、它的顽强生命力,以及那些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味道,触动着每一个走进它的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更像是一个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的精神家园。它教会我,在严酷的环境中如何生存,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凡的意义,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男朋友是甘肃天水人,去过一次天水。作为一个吃货主要关注食物

1、天水人真白呀,我到了那儿是路上最黑的人

2、面条好好吃呀,街边7块钱一碗的牛肉面、酸菜牛肉面都好吃到爆炸。重油重辣,面上飘着一层红油。面条分为9种粗细,我最喜欢韭叶,家家户户都会和面揉面团,自己做面条。男朋友家楼下有一家酸菜面,只做一种面条,就是酸菜面,承包了我每天的早饭和夜宵。

3、各种奇怪的食物,呱呱然然洋芋搅团麻食,活了二十几年都没见过的食物。麻食是一种面食,长得像小贝壳。洋芋搅团是把土豆一直砸一直砸,变成很有韧性很有嚼劲的一坨,配上醋辣椒油

4、苹果又大又甜,又便宜。我去水果摊买2只苹果,卖苹果的大叔:10块钱7斤!!吓死我了我一直以为苹果就应该是九块八一斤

5、核桃原来可以吃生的,生核桃有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皮,剥掉之后才是我们常见的核桃,新鲜的核桃仁有一层黑色的皮,里面的白白的甜甜的

6、火锅店里的肥牛一百多块堆成一座火山形状,里面全是实心的!而且每片肉都像厚切牛舌那么厚。上海的外面铺一层肉,里面是冰。。。

7、喜欢吃麻油。我们家说的麻油是芝麻油,第一次在天水吃的时候说这碟是麻油,然后我加了两大勺,然后就悲剧了,舌头以50Hz的频率震动了半小时

8、山到处都是树,并不是黄土高原,据说树林里还有小野猪,不知道好不好吃

9、甜胚,类似于酒酿,不过是用燕麦发酵,甜甜的很好喝

10、浆水面,类似酸菜面,是一种叫圆根菜的植物做的,很酸,好吃。回上海后又在某宝买了好几次,每次买20包,放冰箱里能吃好久

放一张自己做的浆水饭镇楼



今年10月还要再去一趟自驾游,又要吃好吃的牛肉面面啦

user avatar

我舅舅家甘肃的,通渭县榜罗镇,我家陕西关中,我从小就常来甘肃。

这地方黄土高原,风沙大,冬天就只剩下土黄色,万物凋敝,就是柏树这类常年绿色的书到冬天由于由于风沙都基本是土黄土黄的。

上图吧









当然下雪的话是灰常美的。。。









再看看农家小院




过年杀一头猪,吃一年








今年又去了一次,每天基本上就是吃吃吃,爬山拍照

山顶风太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5940990803660800


下雪不化,踩上去咯吱咯吱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5941228796841985


黄土旱地梯田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5941354344972288

榜罗镇上每隔几天就有集市,就是物资交流大会,这年头农村的集市也越来越少了








榜罗镇是和红色小镇,当年红军在这开会,现在这搞了个纪念馆







今年去的感觉就是天特蓝,每次来这幸福感逗超强,可能是有亲人照顾的原因吧。

再补几张早晨出发走的照片









~~~~~~~~~~~~~~~~~~~~~~~~~~~

再说一下,甘肃木匠手工艺之类的特别好,尤其是古建筑,发几张我拍的,在兰州铁桥那边的白塔山。















顺便和我家乡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对比一下吧,大气但却不够精致。



毕竟甘肃可是有敦煌艺术成就的地方啊,穷山恶水却孕育奇兵秒斧的匠人。

生在黄沙尘土中,对于文化的追求却不亚于发达地区,陇西一带就是全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每家每户,无论贫富贵贱家里都挂满书法字画。



很难想象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下,人们对文化的追求竟如此执着,反而是我的家乡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关中,人们的文化意识却越来越淡薄。

最后,再附一些甘肃美照结束。



user avatar

照片中的背景,是一条百里深沟,我十岁以前,在那些山上打柴割草,秋冬季扫羊粪草籽烧炕,能把整个山扫白了。

沟里面有个遗址,楼房子遗址,远古动物的化石埋着很多,科学家来挖了很多,我保存着拳头大的牙齿,没什么价值,因为这是甘肃。

在西双版纳,碰到几个外省人,包括西北的,都是货车司机,他们都说:甘肃人是全国第一傻。我作为甘肃人,开心地笑了。

很多省份,你可以以偏概全地说那个省那个市的人如何如何,甘肃不行,你可能要按乡镇去评论了。

甘肃这个神奇的地方养育出了神奇的完全不同的人。

甘谷县人,跟温州人有一比,小商品卖到全国各地。

靖远人,包工头多到数不清,有文化没文化,老人孩子都透着精明劲儿。

甘南藏族。

河西走廊裕固族。

临夏回族和保安族。

庆阳一代和陕北一样,几个县的人民还在窑洞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这些地方的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方言,更不要说民族语言。

兰州,典型男人的脸部轮廓,可以确定不是纯汉语后裔,你会想到历史,想到西夏盛世,想到匈奴,想到突厥。

文县一带,出黄金,也更接近四川。

往北,景泰,连着沙漠,粗旷到据说夜里广场上都很少有人。

再往北,连着新疆,日晒折磨着游客,风沙是一年四季的必修课。

甘肃的落后,没人否认,原因很多,最多的恐怕就是甘肃人恋家,出门的很少。

我在大理两年,经常见到各地去的车,新疆的陕西的青海的,就是甘肃的车牌几乎见不到。

但是,甘肃人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不离不弃。

我在外地很多年,去过很多地方,对甘肃,感情复杂,就像对这个国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