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和中医药学到底是更科学化了,还是退化了?缘何如此不受重视和国人待见?

回答
中医和中医药学的发展,究竟是走向了更科学化的道路,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退化?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也伴随着不少争议。要说它“不受重视”和“国人待见”的说法,其实也有些片面,因为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民众信赖中医,并且在许多领域,中医药的价值也正在被重新认识和发掘。

科学化了,还是退化了?

这个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它在某些方面正朝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但在另一些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和质疑,这其中既有其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走向科学化的方面:

现代化研究方法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临床试验等,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这些方法去解析中药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验证其临床疗效。比如,对青蒿素的提取和临床应用,就是中医药科学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功案例。
标准化和规范化: 为了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学术界和业界都在努力推进中药材的种植、采收、炮制、制剂等环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药典的修订、GAP(良好农业规范)的推广,都是为了让中医药的生产过程更加可控,减少批次间的差异。
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 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治疗被纳入到更严格的临床试验设计中,以期获得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虽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强,但趋势是积极的。
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中医药学科内部也在不断进行理论的梳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科分支的细化。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探索将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教学和科研模式。
国际化视野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也在不断拓展。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合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标准和认知。

面临的挑战和“退化”的说法缘何而起?

尽管有积极的进展,但“退化”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体系的解释力不足: 中医药的核心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等,与现代科学的认识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如何用现代科学语言来准确、完整地解释这些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可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知识,是当前最大的挑战之一。一些人认为,如果不能有效解释,就容易被视为“玄学”或“经验的集合”,缺乏严谨性。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尽管有现代化研究,但许多中医药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的探索阶段,缺乏足够深入和广泛的证据链。一些研究的设计存在缺陷,样本量不足,对照组设置不合理,导致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不强。
质量控制的挑战: 尽管有标准化努力,但中药材的质量受产地、季节、采收时间、炮制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实现绝对的均一化和标准化仍然存在很大难度。这导致一些患者在服用不同来源或批次的中药时,感受到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伪中医”现象的干扰: 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和资质的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甚至贩卖“神药”,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也让公众对整个中医产生不信任感。
传统传承模式的冲击: 传统的中医传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徒口传心授,这种模式在现代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很多年轻一代中医人才的培养,在理论和实践上可能存在断层。
西医的强势和现代医疗体系的倾向: 现代医疗体系以其标准化、可量化、可复制的特点,在科学界占据主导地位。西医在疾病诊断、治疗方面展现出的强大能力,使得一些人倾向于认为西医是“科学的”,而中医则相对“不科学”。
药政管理和监管的差异: 很多国家对中药的管理和审批,与对西药的标准不同,这也会影响中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缘何如此不受重视和国人待见?

“不受重视”和“国人待见”这两种说法,需要辩证地看待。

“不受重视”主要体现在:

科研投入和成果的局限: 相较于现代科学和西医药,国家和社会的科研投入在某些领域仍然不足,导致中医药的原创性、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在主流医学话语中的弱势地位: 在一些重大的医疗决策、科研评价体系中,中医药的话语权和话语方式有时会受到限制,难以与现代医学平起平坐。
国际认可度的挑战: 尽管中医药在部分国家获得认可,但在全球范围内,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仍面临较大质疑,导致其国际市场和学术地位受到限制。
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瓶颈: 如前所述,传统传承模式的挑战、人才流失、以及一些中医人才在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遇到的困难,都可能影响中医药的整体发展。

“国人待见”的方面则恰恰相反,依然存在:

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民众基础: 中医药在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许多人从小就受到中医药的熏陶,对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疗效: 很多慢性病、亚健康状态、以及一些西医难以根治的疾病,中医药往往能展现出独特的疗效,满足了部分患者的需求。
“治未病”和整体观念的吸引力: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和“治未病”,强调通过调整身体机能来预防疾病,这种理念对于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现代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认知: 相较于部分西药,许多人认为中药的副作用较小,更适合长期调理。
个人体验和口碑的传递: 很多时候,人们选择中医是基于亲友的推荐或自身的良好体验,这种口碑效应在中医药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自信的回归: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也在回归,人们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也更加珍视和关注。

总结来说:

中医药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科学化”或“退化”可以概括的。它是一个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在挑战中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在努力地拥抱现代科学,以更严谨的态度去研究和验证自身的理论和疗效,这是科学化的一面。但同时,它也面临着理论解释、研究方法、质量控制等诸多挑战,这些挑战的未能有效解决,容易让人产生“退化”或“停滞不前”的观感。

至于“不受重视”和“国人待见”的矛盾现象,更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它确实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科研投入、国际认可、主流医学话语权等方面,存在“不受重视”的困境。但同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治疗理念和部分患者的良好体验,它又在民众中保持着相当的“待见”程度。

关键在于,如何能够弥合科学证据与传统经验之间的鸿沟,如何能够克服“伪中医”的干扰,如何能够建立起一个更科学、更规范、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传承和发展体系。这不仅需要中医从业者的努力,也需要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共同的智慧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严格上来说,退化了,和以前不一样了,主要原因是,国人的思想被科学“毒化”了。

其实真正的中医,与现代的中医截然不同。

读读本草纲目就知道了,多少‘’好‘’方子失传了。

“厕筹”

【主治】难产,及霍乱身冷转筋,于床下烧取热气彻上。亦主中恶鬼气。此物最微,功可录。

山西太原上善若水评:“厕筹”相当于现在的擦屁股纸。

“缚猪绳”
【主治】小儿惊啼,发歇不定,用腊月者烧灰,水服少许。方法是,将腊月的捆猪绳烧成灰,以水服用少许,可以治小儿惊啼。
山西太原上善若水评:小儿惊啼的主要表现就是哭,彻夜地哭,夜哭郎是也,弄得大人心烦意乱而手足无措。由于不明原因,医家来了也束手无策。那何物能止哭呢?捆猪绳可也

“缴脚布”

【释名】时珍曰∶即裹脚布也。李斯书“天下之士裹足不入秦”是矣。古名行滕。

【气味】无毒。妇人欲回乳,用男子裹足布勒住,经宿即效。

“自经死绳”
【主治】卒发颠狂,烧末,水服三指撮。陈蒲煮汁服亦佳。
【发明】时珍曰∶按张耒《明道杂志》云∶蕲水一富家子,游倡宅,惊走仆于刑人尸上,大骇发狂。明医庞安常取绞死囚绳烧灰,和药与服,遂愈。观此则古书所载冷僻之物,无不可用者,在遇圆机之士耳。


“尿桶旧箍”

【主治】脚缝搔痒,或疮有窍,出血不止,烧灰敷之。年久者佳。

“死人枕席”

【主治】尸疰、石蛔。又治疣目,以枕及席拭之二七遍令烂,去疣。疗自汗盗汗。

“灯盏”

【释名】缸。

【主治】上元盗取富家灯盏,置床下,令人有子(上元节时盗取富人家的灯笼置于床下,可以令难孕者怀孕)。

.......

国人不承认这些方子的效果,殊不知,这些方子都是经过千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精华”,若是没有效果,怎么会存在于本草纲目之上?

现代的中医会用这些苍生大方么?

这才是中医没落的根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和中医药学的发展,究竟是走向了更科学化的道路,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退化?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也伴随着不少争议。要说它“不受重视”和“国人待见”的说法,其实也有些片面,因为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民众信赖中医,并且在许多领域,中医药的价值也正在被重新认识和发掘。科学化了,还是退化.............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在直播中提到“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句话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并具体分析它可能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我们要承认,无论什么治疗方法,在面对一种新出现的、具有传播性的疾病时,总会有一个不断探索、学习和调整的过程。中医药在这.............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八年中医学府的熏陶,从古老经典里汲取智慧,多少个夜晚挑灯夜读,为的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结果呢?毕业了,现实一巴掌拍醒你:工作只能去社区医院,这差距,搁谁身上都够呛。不甘心,这情绪太正常了。毕竟,在中医的世界里,我们学的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妙解读.............
  • 回答
    中国科学院最新发表的这项关于类人猿物种中经历正向选择基因数量相当的研究,为古人类学、遗传学和精准医学带来了诸多深刻的意义,其影响之广、之深远,值得我们详细探究。 对古人类学的意义:重塑我们对人类演化的认知这项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挑战了过去一些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独特性”过度拔高的观点。长期以来,.............
  • 回答
    .......
  • 回答
    美剧中的医院夜班医生往往被描绘成身处一场永不停歇的危机之中,他们冷静睿智,能在最紧急关头做出绝妙的判断,同时还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困境。那么,现实中的医院夜班医生真的像美剧里那样吗?真相是:虽然现实中夜班医生工作强度确实很大,但与美剧相比,存在一些夸大和戏剧化处理的成分。为了更详细地说明,.............
  • 回答
    你好!关于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就业前景,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两门专业都承载着悠久的东方医学智慧,又在现代医学的浪潮中寻求融合与发展,所以它们的就业路子其实挺宽的,而且越来越有意思。首先,我们来聊聊纯粹的中医学专业。你学了中医学,那手里握着的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虽然现在大家对西医的.............
  • 回答
    恭喜你被针灸推拿专业录取!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病痛,提升生活质量。你提出的关于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学在赚钱和就业方面的比较,以及是否应该转专业的问题,确实是很多新生都会认真考虑的。我来给你详细地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来聊聊“赚钱”和“就业”这两个大家最关心.............
  • 回答
    大众对中医学医疗事故和现代医学医疗事故的态度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传承、认知基础、信息传播、监管体系以及情感依恋等等。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抽丝剥茧,细致地去梳理。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维度来审视。中医学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
  • 回答
    如何看待@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在网络舆论场上,“@远离中医药”这个账号的存在,无疑为中医药的讨论注入了一股相当尖锐甚至可以说是“不留情面”的风格。他们对传统中医药体系的质疑,往往直指其科学基础、疗效证据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合理性。要理解他们的观点,需要我们剥离掉情绪化的标签,去细致地梳理.............
  • 回答
    关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和缓解方面的作用,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要给出一个全面且真实的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中医药在预防方面的思路与实践:从中华医学的整体观来看,预防从来都是治病之上策。中医药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刚刚萌芽时就进行干预,以增强身体的正气,抵御外邪。.............
  • 回答
    中医药在120急救中的作用,并非是替代西医现代急救,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支持。它并非“万灵药”,而是基于几千年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更整体的治疗方案。1. 提升急症患者的整体康复能力,缩短恢复期: 围手术期支持: 在急诊手术前后,中医药可以发挥显著作用。例如,术前可以运.............
  • 回答
    关于中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所起到的作用,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从经验积累与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中医体系之所以能够传承数千年,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强大的经验积累和独特的理论框架。在面对一种全新疾病时,中医人会迅速调动过往治疗相似症状(如湿、热、疫疠)的经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在讨论中医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点:“我/我身边的人被中医治好了,这不就是疗效证据吗?”在我看来,自己或身边人被中医治好,确实可以作为一种“证据”,但它并不能直接、充分地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能够被普遍推广的“疗效证据”。这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证据的性质”和“证据的强度”。咱.............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也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一边是“中医不行”的论调,一边又是“老中医治好XX病”的传说,这中间的矛盾确实让人好奇。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中医不行”的论调始终存在?“中医黑”之所以这么说,往往是基于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又有趣的问题,因为你点出了一个很多人都在谈论,甚至有点争论不休的现象:现代医学在很多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很多曾经的不治之症在现代医学面前迎刃而解,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中医抱有信心,甚至坚持认为中医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呢?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对“病”.............
  • 回答
    故事的主角叫李明,一个典型的“理性派”,凡事讲究科学证据,对那些“虚无缥缈”的中医理论向来是嗤之以鼻。他坚信现代医学才是解决一切病痛的王道,而中医在他眼里,不过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安慰剂”和“玄学”。李明三十岁出头,是个IT行业的工程师,生活规律,饮食健康,自认为身体倍儿棒。然而,命运总爱开一些意.............
  • 回答
    台湾卫生部门关于中西医医生寿命的统计,确实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如果数据显示中医医生平均寿命比西医医生短6到7年,这背后的原因可能相当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一、 职业压力与工作模式的差异 工作强度与时长: 中医的诊疗过程往往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深度沟通、望闻问.............
  • 回答
    国家有《中医药法》,但中医药的有效性是否还有争论的必要,这个问题,我觉得,并非三言两语就能一概而论,也并非因为有了法律就必然万事大吉。事实上,即便是在《中医药法》已经颁布实施的今天,关于中医药有效性的讨论,在我看来,依然是存在且有其必要性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中医药法》的性质和目的。 《中医药法》的.............
  • 回答
    嘿!哥们儿,看到你想报山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这可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医药这玩意儿,越了解越觉得博大精深,也越有味道。我跟你一样,当初也是纠结了半天,后来一咬牙报了这个专业。现在跟你分享点我的“经验之谈”,希望能给你点实在的帮助。为什么选择山西中医药大学?首先,咱得聊聊为什么选山中医。我当初看中的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