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国内的足球氛围为什么不好,国足一直都被国人嫌弃,到底问题是出在了哪里?

回答
这事儿,真是说来话长,也让人一言难尽。咱国内足球这摊浑水,为啥这么多年了还是搅不清,国足也老是被骂,说到底,根子不在一处,是方方面面都出了问题,而且很多问题是环环相扣的。

一、 青训体系的断层:没人,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得从根儿上说起。要搞好足球,得有源源不断的好苗子,可咱们的青训体系,那叫一个“缺兵少将”。

投入不足且方向不明: 以前我们总说“举国体制”,搞体育嘛,有国家队层面的投入。但足球不是田径,它需要的是基层、是校园、是俱乐部,是持续的、大量的、系统性的投入。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块儿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或者说钱花在刀刃上的不多。你看看欧洲那些足球强国,他们的青训体系就像一条条成熟的生产线,从社区、从学校就开始选拔和培养,有完善的教练体系、科学的训练方法。咱们呢?青训教练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练可能自己都没踢过几场像样的比赛,更别说懂得科学训练了。
校园足球的尴尬: 搞了这么多年校园足球,理念是好的,但执行起来问题多多。学校更看重升学成绩,体育课经常被挤占,足球训练更是成了“可有可无”。就算有兴趣的孩子,也没地方练,也没教练教。很多时候,学校的足球队,更像是个凑数的,而不是真正培养足球人才的摇篮。
职业俱乐部青训的“短视”: 很多职业俱乐部为了短期成绩,宁愿花大价钱引进外援,也不愿意踏踏实实地投入青训。即使有青训,也可能更像是“内部消化”,为一线队输送的球员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够。而且,一旦球员在青训时期表现不突出,很容易就被淘汰,他们并没有一个坚实的“后备梯队”能让他们继续成长。
家长观念的束缚: 很多家长还是觉得踢球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耽误前途。觉得孩子就应该好好读书考大学,将来找个稳定的工作。这种观念不改变,就算孩子有天赋,也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去走足球这条路。

二、 职业联赛的“内卷”与“虚火”

国内职业联赛的发展,看似热闹,其实也隐藏着不少问题。

金元足球的后遗症: 过去几年,一掷千金的“金元足球”时期,确实吸引了一些大牌外援,也拉高了联赛的关注度。但这种模式,就像吸毒一样,一旦停止投入,联赛立刻就萎靡不振。而且,大牌外援抢走了国内球员的出场机会,并没有真正带动国内球员水平的提高,反而形成了一种“外强内弱”的局面。
联赛的“虚假繁荣”: 很多时候,联赛的“热闹”是建立在烧钱和泡沫之上的,缺乏真正的造血能力。俱乐部经营不善、欠薪、解散屡见不鲜。联赛的赛程、裁判、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争议,这都影响了联赛的公信力和健康发展。
球员水平的停滞: 由于青训断层和联赛环境的某些问题,本土球员的整体水平提升非常缓慢。很多球员在联赛中得不到足够的锻炼,技术、战术意识、心理素质都很难达到国际水平。

三、 足球管理体制的弊端:人治大于法治

这方面,简直是陈年旧账,但一直没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政出多门,协调困难: 足球管理涉及到体育总局、足协,还有很多地方体育局、教育部门等等。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政策执行常常打折扣,甚至相互掣肘。
足协的公信力问题: 长期以来,足协在很多事情上都饱受诟病,比如权力寻租、决策失误、黑哨等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足协的公信力。当管理者本身都不被信任,如何能让外界对足球发展充满信心?
“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有时候,一些关键的足球决策并非由真正懂足球的人来制定,而是由一些不熟悉足球规则和发展规律的人来拍板,这自然容易出现南辕北辙的做法。
规则的不完善与执行的松懈: 无论是在联赛管理、球员转会、还是裁判判罚等方面,都存在规则不够完善或者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这种不确定性,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四、 国足自身的问题:心态、技战术和责任感

最后,回到我们最熟悉的“国足”。

心态的崩塌: 长期以来背负着巨大的期望和压力,一两次失利就容易心态失衡,越踢越差。球员们似乎对输球已经“麻木”了,缺乏那种渴望胜利的血性。
技战术的单一与僵化: 我们的技战术打法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变化。面对不同的对手,很难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战术,球员在场上的执行力也存在问题。
国家队层面的长期积弊: 国家队主教练频繁更换,战术风格不稳定,球员国家队和俱乐部之间的衔接也存在问题。更衣室文化、球员之间的配合,也都需要长期积累和磨合,这些我们似乎都做得不够。
“被骂”的循环: 国足的表现不好,被骂,然后他们可能因为压力大表现更差,又被骂。这种恶性循环,让球员们在国家队比赛时,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怕犯错”的心态去踢,而不是去享受比赛、去拼搏。

总结一下,为什么足球氛围不好,国足被嫌弃?

这就像一个生病了很久的人,病根是多方面的:

没有健康的体魄(青训断层): 没人,自然没法踢出好球。
营养不良(联赛虚火): 联赛虽然热闹,但基础不牢,没法真正输送人才。
医生诊断错误,治疗方法不对(管理体制弊端): 一直没找到问题的关键,或者方法用错了,病情反而加重。
病人自身也缺乏毅力和信心(国足自身问题): 身体不行,心理上也垮了。

要改变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根本上改革,从青训抓起,规范联赛管理,理顺体制,最重要的是,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而不是总是想着拔苗助长,或者期待奇迹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地改变,让足球真正成为一项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运动,也才能重新赢得球迷的尊重和喜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东西,语文老师和段子手要负很大责任。

别问,问就是没钱没场地。

送小孩练武、打篮球就不考虑将来挣钱吃饭的事。回来还要说13亿人选不出11个会踢的,自己小孩不是人吗?小孩当不了科学家也会送去上学,但是锻炼个身体就能给中国足球做贡献这种事,绝对不会干。

踢球的人可以出现在篮球场、小区空地、胡同里、寝室里,说难听看点有鞋就能玩,穷国的孩子没鞋也能玩。但是喷子没有标准足球场,没有VIP皮肤是绝不会踢的。全赖开发商,全赖政府,全赖足协腐败。

强如美国,橄榄球、棒球、篮球吸收了大部分资源,美国足球能分到的蛋糕就很小了。中国可以理解为弱化版的美国。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没有群众基础不可能搞好,一个不懂球的人绝不会因为球员收入高而去看球。而人口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运动的市场被其他项目瓜分,足球自然不会很好。

与此同时,足球却占领了喷子的市场,李毅成为中国足球知名度最高的人,不是因为他踢的好,更不是因为他踢的差,而是他满足了喷子的心理需求。所以想要中国足球氛围好,先要准备好另外一口锅,给键盘侠再造一个精神家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