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常用字体里,哪些更适合于印刷,哪些更适合于屏幕显示,有没有两者兼顾的?

回答
在字体选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经典的问题:究竟哪些字体更适合印刷,哪些又更适合屏幕显示?实际上,字体并非泾渭分明,许多设计精良的字体能够很好地兼顾这两种媒介。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让文字在不同载体上都能呈现出最佳的阅读体验。

为印刷而生的字体:那些在纸上生辉的细节

印刷字体,其核心在于能够清晰、耐心地在纸张上诉说故事。印刷环境相对稳定,光线柔和,且分辨率通常较高,这使得一些在屏幕上可能显得过于精细的细节得以充分展现。

衬线字体(Serif Fonts)的优势: 很多经典的印刷字体都属于衬线体。衬线,就是字母笔画末端的小装饰,比如宋体(Songti)、明朝体(Mingti)、Garamond、Times New Roman、Baskerville 等。衬线的存在有几个关键作用:
引导视线: 它们就像一条条细微的引导线,帮助我们的眼睛沿着文本行流畅地移动,特别是在长篇阅读时,这种引导作用能显著减轻阅读疲劳。
提升清晰度: 在较低分辨率的屏幕上,衬线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但在高分辨率的印刷品上,它们能增加字母的辨识度,让字形结构更加明确。
历史与优雅: 很多衬线字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们传达出一种正式、经典、权威和优雅的感觉,非常适合书籍、杂志、报纸、报告等需要庄重感的场合。
字间距的和谐: 精心设计的衬线字体通常在字间距(kerning)和字偶距(tracking)上经过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视觉平衡,这在印刷品上表现尤为出色。

印刷字体的设计考量:
笔画粗细变化: 印刷字体常常具有明显的笔画粗细变化(contrast),这种变化能够增加字形的个性和可读性,尤其是在纸张上,光影效果能进一步凸显这种对比。
字怀(Counter)的开放度: 字怀是指字母内部或周围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例如“o”的中心,“a”的眼睛。印刷字体通常会设计更开放的字怀,以避免在印刷过程中墨迹堆积导致模糊。
字重(Weight)的选择: 印刷时,我们会根据内容和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字重。中等字重(Regular/Roman)是阅读的主力,而粗体(Bold)和斜体(Italic)则用于强调。印刷字体的不同字重通常都经过精心调整,以保持良好的可读性。

适合屏幕显示的字体:在数字光芒中闪耀

屏幕显示,无论是手机、平板还是电脑,都面临着分辨率、刷新率、背光亮度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挑战。因此,屏幕字体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确保最佳的阅读体验。

无衬线字体(Sansserif Fonts)的统治地位: 大部分数字界面和网站都偏爱无衬线字体。无衬线字体取消了衬线,笔画粗细相对均匀,例如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思源黑体(Source Han Sans/Noto Sans CJK)、Arial、Helvetica、Roboto、Open Sans 等。它们之所以在屏幕上更受欢迎,有以下原因:
清晰度与简洁: 在较低分辨率的屏幕上,无衬线字体笔画简洁,没有细小的衬线干扰,整体线条更加平滑清晰,更容易被识别。
现代与友好: 无衬线字体通常给人一种现代、简洁、友好的感觉,非常符合数字时代的设计美学。
易于缩放: 无论放大还是缩小,无衬线字体的清晰度都能得到较好的保持,这对于响应式设计和不同屏幕尺寸的适配至关重要。
像素的优化: 在像素级别的显示上,无衬线字体的平直笔画更容易与像素网格对齐,减少锯齿感。

屏幕字体的设计考量:
笔画粗细的统一: 屏幕字体倾向于更均匀的笔画粗细,减少过度的粗细对比,以确保在各种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下都能保持一致的清晰度。
更大的x高度(xheight): x高度是指小写字母(如“x”)的高度。屏幕字体通常拥有更大的x高度,这意味着在相同字号下,小写字母看起来更大,从而提高整体的可读性。
开放的字怀: 和印刷字体一样,屏幕字体也需要开放的字怀,以防止在小字号或低分辨率下出现“堵塞”现象。
字母间的清晰区分: 一些屏幕字体会在字母设计上做微调,例如区分度更高的“i”和“l”,或者“0”和“O”,以避免混淆。
字重与抗锯齿: 屏幕字体会考虑字重的变化,但过度粗的字体在小字号时也可能模糊。屏幕渲染引擎(如浏览器)会使用抗锯齿(antialiasing)技术来平滑字体的边缘,使之看起来更圆润,但这也会依赖于字体本身的清晰度。

两者兼顾的字体:智能的平衡者

幸运的是,字体设计师们也深谙此道,设计了许多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媒介的字体。这些字体通常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跨平台的兼容性,它们在保持各自风格的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易读性。

现代的衬线字体: 一些较新的衬线字体,例如 Merriweather、Lora,它们虽然有衬线,但衬线相对柔和,笔画粗细变化不如经典衬线字体那么剧烈,并且字怀也设计得比较开放。这使得它们在保持印刷的优雅感的同时,也能在屏幕上保持不错的清晰度。
经过优化的无衬线字体: 很多现代无衬线字体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屏幕显示的需求,但同样也适合印刷。例如:
思源黑体/Noto Sans CJK 系列: 这是Adobe和Google联合推出的免费中文字体家族,其设计精良,兼顾了印刷和屏幕阅读的多种需求。它有多种字重,笔画清晰有力,字怀和字母间距都经过优化,无论是在打印的宣传册上还是在网页上,都能表现出色。
苹方(PingFang SC): 这是苹果设备上的默认中文字体,其设计简洁现代,笔画粗细适中,字母间距舒适,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都表现得非常友好,同时它在印刷品上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虽然常被诟病,但它确实是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并且在Windows系统上优化得相当好,尤其是在屏幕显示上。它的笔画粗细相对均匀,字体风格稳重,在印刷品上的表现也说得过去。
Open Sans / Lato / Roboto: 这些在网页设计中非常流行的无衬线字体,因为其简洁的造型和良好的字怀设计,在印刷品上也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适合现代风格的设计。

兼顾设计的考量:
字体本身的结构: 无论何种字体,其基本的字母结构、笔画的起始和结束方式都对跨媒介表现有很大影响。结构清晰、比例协调的字体,更容易适应不同的渲染方式。
字重选择: 很多字体都有多个字重。在印刷时,选择合适的字重至关重要,而屏幕阅读时,轻盈的字重可能更受欢迎。一个拥有丰富字重选项的字体家族,能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字符集与语言支持: 无论是印刷还是屏幕,如果需要显示多种语言或特殊符号,选择一个字符集全面、支持语言丰富的字体至关重要。

总结一下:

偏向印刷: 经典衬线字体如宋体、明朝体、Garamond、Times New Roman,它们拥有细节丰富、引导视线的衬线,适合需要庄重、优雅和长篇阅读的印刷品。
偏向屏幕: 无衬线字体如微软雅黑、思源黑体、Arial、Helvetica,它们笔画简洁、清晰,适合数字界面的现代感和易读性。
两者兼顾: 许多现代衬线字体(如Merriweather)和优化过的无衬线字体(如思源黑体、苹方、Open Sans)都能很好地在印刷和屏幕上表现。选择它们,可以省去不少字体选择的烦恼。

最终的选择,还取决于你的具体项目需求、目标受众以及想要传达的整体风格。但理解了这些字体在不同媒介下的表现差异,你就能更有信心地挑选出那个最能让你的文字闪耀的字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涉及字体的屏幕显示效果,就必须区分不同操作系统来讨论。

Windows 糟糕的字体渲染策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位字体技术大牛吐过一个槽,大致是这么说的:「Windows 用户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好看、什么叫难看。」——用户的审美都被 Windows 毁了。)导致字体的屏幕显示效果和印刷效果差别很大。

如果要在 Windows 里——以 Windows 用户喜欢的犀利模样——清晰显示,正文字体必须专为屏幕设计,或带有点阵,或针对 TrueType 轮廓有细致的 hinting。而未针对屏幕优化的 TrueType 轮廓字体和任何 PostScript 轮廓字体都无法利用 Windows 较新的字体渲染技术(比如 ClearType),无法显示出 Windows 用户期待的那种「清晰」。(有意思的是,有时我们会特地利用 PostScript 轮廓字体来绕过糟糕的 ClearType 技术,让大号文字显示得更平滑。)

所以在 Windows 平台上有这么一说:TrueType 字体(实际上还包括 OpenType 格式封装的 TrueType 轮廓字体)适合屏幕显示,而 OpenType 字体(实际上只包括 PostScript 轮廓的 OpenType 字体)适合印刷。

而在以 Mac OS X 为代表的另一些操作系统中,字体的屏幕显示效果基本不受 hinting 影响,屏幕字体渲染以体现字体原貌为宗旨,所以字体的屏幕显示效果和印刷效果非常一致。

所以,在 Windows 里,我们能看到很多专为屏幕设计的字体(如 Verdana、Tahoma、Georgia、微软雅黑),还有一些原本并非专为屏幕设计但后来为屏幕优化的字体(如 Segoe UI、中易宋体),而那些没有专为屏幕设计又没有为屏幕深入优化的字体在 Windows 里就不堪入目了(比如中易黑体)。在 Windows 里基本没有什么兼顾屏幕显示和印刷的字体。

如果要选,印刷时请选择为屏幕显示优化的字体(比如中易宋体),而不要用专为屏幕显示设计的字体(比如 Verdana、微软雅黑),因为专为屏幕设计的字体一般都很夸张、粗大。

而在 OS X 里,罕有专为屏幕设计的字体(Verdana 之流是为了兼容 Windows 而提供的),几乎所有自带字体都是著名的印刷字体直接或经一点调整就用于屏幕,比如 Lucida Grande(由 Lucida Sans 而来,针对屏幕显示有一些字形变化和 hinting)、Helvetica、Helvetica Neue、华文黑体、冬青黑体简体中文(Hiragino Sans GB)。几乎所有字体都能兼顾屏幕显示和印刷。

对于宋体这类笔画细致的字体,在 Windows 里不提供点阵的话完全不可能显示出能看的正文;而在 OS X 里,任何一款宋体都可以显示得差强人意。ヒラギノ明朝(Hiragino Mincho)这样的字体甚至可以显示得相当不错(比简体中文默认的华文宋体和繁体中文默认的儷宋 Pro 都更好,毕竟ヒラギノ明朝的黑度和字形都更合适)。

在 OS X 里,因为汉字的笔画较为复杂,而目前电脑屏幕的像素密度还不够高,黑体还是更适合正文字号的屏幕显示(别跟我提中易宋体的点阵,正文字号的点阵字体根本没有什么风格,已经不再是宋体了,倒是更接近黑体);不过,在 Retina display 级别的屏幕上(许多 Android 机器那种误导消费者的 PenTile RGBG 屏幕不算),宋体相较黑体的劣势就不那么明显了。西文也是无衬线字体一般更清晰、整洁一些,但衬线字体也挺不错,具体要根据字体设计来评判,比如实际的视觉效果以及 x 字高(x-height)这些参数。

Adobe Photoshop 之类的软件使用独立的字体渲染引擎,和 Microsoft Office 以及各大浏览器那样直接使用系统字体渲染引擎的情况不同。所以,在 Windows 里,Photoshop 的字体渲染相较系统的字体渲染更接近印刷效果。

延伸阅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