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Q
“Q弹”的“Q”,许多人认为和英语有关,但刨根问底,它其实是来自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里,将有嚼劲有弹性的口感叫作[k'iu]
台湾教育部在《台闽典》中为其指定了“飠丘”字作为本字
而[k'iu]真正的本字有可能是【䊆】
详情可以去看狗哥的另一个回答:
陕北方言:wō
在北方的方言中,如陕北地区,把肢体猛折、筋骨受伤称之为“wō”
比如“下楼踩空,把脚wō了一下”,相当于把脚崴了一下,但“wō”字的重点是脚腕被猛折的这个动作,而“崴”更关注因扭折而受伤的结果
“wō”在很多时候被误写成“窝”,但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本字其实是“踒”,如《易林·蒙之随》中写道:猿堕高木,不踒手足。取的就是这个意思。
贵州方言:bèi
贵州方言里,将几股绳子拧成绳索,叫“把绳子bèi起来用”
同时,它也指几个人是一伙的,如“他们几个人是bèi起的,不要去惹”
很多时候,人们都拿“倍”字来应急,连《贵州方言字典》也写成“倍”
但实际上,bèi的本字应该是“褙”,这个字在《集韵》中的意思是“襦”,即一种厚的短衣,相当于袄子,而做厚衣服自然是要把丝线棉线拧得粗一些,和现在贵州方言的用法联系很紧密
西安方言:mī猫
西安方言里,“母猫”叫“mī猫”,很多时候大家认为这是拟声
但公猫有意见了:又不是只有母猫会咪咪咪?
事实上,“mī猫”的“咪”,本字应该是“女”,即“女猫”
用“女猫”来说“母猫”,这在官话中有很多例子,而从“女”到“咪”,则是一个长期的音变过程
四川方言:tāo
在四川方言里,tāo有两个意思,一是唠叨,“一天tāo到黑”,二是骂,“回家我老汉儿要tāo我……”,即回家我爸爸要骂我
这个字因为是口语,很少书面写出来,大家也不知道它的本字是什么
实际上它的本字应该是“詜”,《广韵》中说,“詜”的意思是“言不节”,即言语没有节制
南通方言:bì
如果熬了一碗中药,用筷子把药渣挡住,把中药倒出来的动作,在南通方言里叫“bì”
准确来说,就是把固体挡住,把汁液倒出来
这个字的本字,写作“滗”,《广韵》中说,“滗,去滓。”
天津方言:mǒ
郭德纲的相声里曾经出现过一句话:我骑着自行车mǒ大公共!
意思是骑着自行车,从公共汽车前头超过去
这个字如果写出来,大概只能写成“抹”
但其真正的本字是这样:
《集韵》中,这个字的意思是“行过也”,只不过在古代这个字读作入声的
ps:许多方言词汇都并非某一个地区所独有,上文说到的闽南方言、陕北方言等,只是以该地区为代表,如果你的家乡也有相似的说法,记得来告诉狗哥
如果还想看更多,也烦请点赞催更~
比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