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凉菜,而南方比较少吃凉菜?

回答
这倒不是一个绝对的定论,说北方人就一定比南方人“喜欢”吃凉菜,或者南方人就“少”吃凉菜,这中间的差异更像是地域气候、饮食习惯和历史文化长期交融演变的结果。不过,从普遍的观察和一些传统习俗来看,北方人餐桌上出现凉菜的频率和种类,确实要比南方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从这“凉”字上做文章。北方,尤其是一些内陆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是常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吃点凉的,尤其是凉拌的食物,其实是能起到一些提神开胃的作用。你想啊,大冬天的,天寒地冻的,吃一口爽脆的凉拌菜,那种鲜明的口感和清新的味道,一下子就能把人从沉闷的暖意中唤醒过来。而且,在过去交通和冷藏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很多根茎类蔬菜,比如萝卜、白菜、黄瓜,或者豆制品,即使是生吃或简单拌一下,也能很好地保存,而且其本身的味道也很适合凉拌。

反观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湿润温暖,甚至常年都比较炎热。在这样的气候下,人们身体里自带一种“热气”,更容易出汗。这时候,如果再大量摄入冰凉的食物,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肠胃不适,甚至有人会觉得“伤胃”。南方菜肴更偏向于炖、煮、炒、蒸等烹饪方式,这些方法能更好地保留食材的原味,同时通过汤汁或调料的运用,让菜肴更温润、更符合人体需求。当然,南方也有凉菜,比如一些拍黄瓜、凉拌海蜇、或者酱菜之类的,但它们更多是作为“点缀”或者“开胃小食”,而不是像北方那样可能成为一道主打的凉菜。

再者,这和不同地域的食材特点也有关系。北方地广人稀,很多地方盛产小麦、玉米、土豆等主食,而蔬菜的种类在过去可能不如南方那么丰富,尤其是在冬季。因此,北方人善于将有限的蔬菜通过凉拌的方式,巧妙地调配出多样的风味。比如,萝卜丝拌上醋和蒜泥,简单却有滋味;土豆丝焯水后凉拌,口感爽脆;豆芽、海带丝等都是凉拌的好材料。这些食材本身就比较适合生吃或轻微加工后凉拌,而且调味的空间也很大。

而南方,物产更加丰饶,尤其在蔬菜方面,选择性非常多,而且很多南方菜肴本身就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本味。比如,很多绿叶蔬菜,比如上海青、小白菜,可能更适合清炒或者白灼,来保持其鲜嫩的口感。而鱼虾等水产,也更适合蒸、煮,来突出其鲜美。当然,南方也有凉拌菜,但可能更多的是基于当地特有的食材,比如海边地区的凉拌海鲜,或者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凉拌小吃。

此外,从烹饪技艺和口味偏好来看,北方菜肴中,凉拌菜的调味往往比较直接,比如醋、蒜、辣椒油、酱油、香油等,调出的是一种鲜明、刺激的味觉体验。这种浓郁的味道,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更能带来食欲。南方菜肴则可能更讲究复合的调味,比如糖醋、红烧,或者注重食材本身的鲜味,调味更趋于细腻和平衡。所以,很多南方人可能觉得北方凉菜的味道过于“冲”,不够柔和。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南北方在饮食结构上的差异。北方很多家庭以面食为主,主食的消耗量大,吃凉菜可以起到一定的“解腻”和“清口”作用,搭配着主食吃,感觉更舒服。南方很多地方米饭是主食,加上菜肴本身的汤汁和调味,可能就不太需要额外的凉菜来调节了。

当然,我们说“喜欢”和“少吃”,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现在交通发达,冷链技术也日臻完善,很多地域性的饮食习惯正在慢慢融合。你现在在南方也能吃到各种精致的北方凉菜,在北方也能吃到各种鲜美的南方凉拌菜。但是,从历史的根流和普遍的习惯来看,说北方人对凉菜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更高一些,南方相对没那么突出,是有其文化、气候和食材上的原因的。这就像我们说中国人喜欢吃米饭,外国人喜欢吃面包,这也不是绝对的,但确实是一种普遍的认知和趋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作为一名东北人。这辈子吃过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凉菜就是:

醉虾。。

是的。把菜市场买到的生的虾直接泡到白酒里。之后过一会直接吃。。要不是我有吃生鱼片的经历。一开始真的顶不住。不过虾的确很滑。。比虾滑还要爽滑。。

这道菜就是南方的。。

user avatar

我就记得小时候家里不宽裕,经常吃饭的时候,只有一个菜。

白水煮南瓜、炒豇豆、凉拌黄瓜、凉拌茄子、等等。桌子上经常会有一个辣椒蘸水,味道重一点,下饭。

每周打一两次牙祭,有时候是红烧肉,有时候是泡菜烧鱼。

卤菜极为贵重,要家里来客人以后,才会去卤菜摊切一点。

每逢春节,家里会摆家宴,招待拜年的亲朋好友。

川宴乡土风,重点是水碗。

粉蒸肉、粉蒸排骨、咸烧白、甜烧白、夹沙肉、八宝饭、水晶蹄髈。

凉菜都是前菜,川味香肠、盐蛋花牙、红油凉拌、蒜泥白肉、折耳根、蕨菜等等。

热菜凉吃,糖醋排骨、各类卤肉。

炖鸡、炖鸭、萝卜排骨汤。

诸如此类。

总之过年就很好,有时候会吃到消化不良,叫做吃隔了。

南方人对于凉菜都有一种天然的警惕,比较担心会拉肚子。

尤其是夏季,制作凉菜都很小心,一定要洗干净,叶类菜都要焯水煮透,瓜类要去皮。

只有折耳根不加热,但是这个菜一般都是春季才有,夏天就吃不上了。

南方的凉菜品种还是很丰富的,像非常古老的鲊菜。

就是用高油高盐将蔬菜和肉类、鱼类做熟,再密封起来保存。吃的时候舀出来盛盘,下饭,好吃。

还有一种鲊菜的做法是这样的:

将蔬菜洗干净,切成碎段放入盆中备用,再将腊肉切成颗粒状,放入锅中炒出香味。然后把炒好的腊肉、鲊海椒和青豌豆全部放在盆中,加上少量的食用油和米面搅拌均匀。最后将搅拌均匀的食材平铺在蒸锅中,蒸煮一个小时左右。

这种就是热菜,因为里面有米面,实际上是主食。据说这种才是正宗的鲊菜。

忽然想起,我们老家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用米粉将经过脱水处理的鱼和肉包裹起来,放大量的盐、花椒、辣椒、香料等等,然后放入坛子里密封。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蒸熟。这种也叫鲊菜。

不过通常都没有后面那个“菜”字,就叫做“鲊”。

北方人在生活比较窘迫的时候,其实也不讲究什么凉菜、热菜。

我在东北、西北一些村子里生活过。

馒头、棒子面粥、咸菜。

烙饼、羊肉汤、咸菜。

现在的窝头很好吃,玉米面被磨得很细,有的还掺了糯米粉,香甜可口。

以前农民自己打的玉米面,比较粗,口感就要差些。

东北乱炖就是整一锅,能吃东西都放进去,调料、盐随便放。

放咸了,饭不够吃,味道淡了,菜不够吃。

要节省一点,还是多放盐。

我在前面说过,过去只有过年过节,办席,才讲究什么凉菜、热菜、汤菜。平时都是填饱肚子而已。

现在开始争论凉菜、热菜。

和我小时候比起来,现在天天都在过年。

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
想吃热菜吃热菜,想吃凉菜就吃凉菜,想买个披萨香个嘴,就打订餐电话。最近入秋了,正是螃蟹肥了的季节,买上10斤煮一锅。
重点在于这和穷富无关,主要是南北差异?知乎少年郎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倒不是一个绝对的定论,说北方人就一定比南方人“喜欢”吃凉菜,或者南方人就“少”吃凉菜,这中间的差异更像是地域气候、饮食习惯和历史文化长期交融演变的结果。不过,从普遍的观察和一些传统习俗来看,北方人餐桌上出现凉菜的频率和种类,确实要比南方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从这“.............
  • 回答
    “部分北方人喜欢生吃蔬菜”这个说法,在地域和习惯的复杂性面前,需要非常谨慎地解读。实际上,将“生吃蔬菜”这个习惯归结到“部分北方人”上,可能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表述,或者说,它反映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某些局部现象,而非普遍的北方饮食文化。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可能的角度来探讨为什么在某些.............
  • 回答
    “北方人爱吃咸,南方人爱吃甜”,这句民间说法流传甚广,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说到底,这更像是一种饮食习惯的概括,而非绝对的定论。想把这个问题讲透,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一、地理环境与历史传承:生存智慧的烙印首先,咱们得回到最根本的——地理环境。 北方:苦寒之地,需要“咸”来“续命” 北方.............
  • 回答
    哎呀,说到火锅,这可是个让南北方人民都能找到共鸣的话题,但一提到蘸料,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作为四川人,你说吃火锅不习惯芝麻酱?哈哈,我完全理解!这就像让一个无辣不欢的人突然去吃白米饭,总归是有点不得劲儿的。咱们先来聊聊为啥北方人这么爱芝麻酱。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看。一、地理和历史的烙印:你想.............
  • 回答
    关于“北京很多公司都不喜欢招北京人天津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认知,并且背后可能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原因,但如果非要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喜欢”的观感,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剖析一下:1. 成本考量: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 户籍和社保的隐形成本: 虽然现在在大城市工作,户籍问题不像过去那么绝.............
  • 回答
    说起来,现在年轻人对老北京布鞋、千层底这些传统布鞋的兴趣确实不如从前了,这背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时尚潮流的变迁:这是最直观的原因。咱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时尚这玩意儿变化太快了,而且越来越多元化。从前,人们的穿着选择相对单一,一双舒适、实用的布鞋就能满足基本需求。但现在.............
  • 回答
    我一个南方妹子,从小吃惯了精致小巧的粤菜、鲜香麻辣的川菜,对北方的食物一直以来都抱着一种好奇又有点保守的态度。总觉得北方食物好像比较粗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跟我平日里追求的细腻口感有点距离。结果呢?嘿嘿,我还是“栽”了。要说最让我着迷的北方食物,那绝对是饺子!你说饺子,南方也有啊,什么猪肉白菜、.............
  • 回答
    北方人冬季高度重视脚部保暖,而南方人则可能习惯光脚穿拖鞋,这一现象主要由气候、文化传统、历史习惯及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1. 气候差异:温度与湿度的直接影响 北方冬季严寒:中国北方地区(如北京、哈尔滨)冬季平均气温通常在10℃至20℃之间,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冰冻天.............
  • 回答
    北方人吃饭讲究“硬菜”,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口味偏好,它承载了历史的烙印、地理的馈赠、文化的传承,还有一种实在的生活态度。你想想,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和华北的一些区域,过去的日子可不是现在这样空调暖气齐全、外卖点到手软的。那可是苦寒之地,冬天漫长,土地封冻,很多时候只能依赖储存的食物。在这种环境下,.............
  • 回答
    北方人在冬天为啥囤那么多大白菜?这背后可是有大学问呢!要问北方冬天里最接地气、最不可或缺的蔬菜是啥,那准是大白菜!几乎家家户户,从大门口到阳台,再到储藏室,都能看到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大白菜。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不就是棵白菜吗,为啥要囤这么多?这背后啊,可不光是“爱吃”这么简单,这背后藏着北方人民在漫长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现象:征服者被征服文化同化的原因。 很多人直观地认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应该能够主导文化,让被征服者接受征服者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但历史上,这种情况并非总是发生,尤其是在“北方人南下”这类事件中,我们经常看到恰恰相反的趋势——南下的北方民族最终.............
  • 回答
    说起南北方之间的误解,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细致地聊聊,那里的门道可就多了去了。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南北差异”,而是牵扯到历史、文化、经济、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历史的沉淀与地理的分割首先,得从历史和地理上说起。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自古以来就存在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南北方人之间确实会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异而产生些许隔阂,这并非是刻意为之,而更多是长期以来生活环境、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自然而然的印记。想想看,一个从小在黄河流域,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的北方长大的人,他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甚至说话的方式,都可能与在湿润多雨、气候温和的南方长大的人有所不.............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北方人对南方饮食“不好吃”的看法,以及南方人对自家饮食“更讲究”的优越感,这背后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但都根植于生活习惯、地域文化和食材禀赋的饮食理念的碰撞。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北方人心中的“不好吃”:那是一种缺失,一种口味上的不习惯首先得明白,北方人说“不好吃”,很.............
  • 回答
    折耳根,也叫鱼腥草,这名字一出,不少北方朋友可能就皱起了眉头,一股“腥味儿”似乎已经飘过来了。为什么折耳根在南方,尤其是在云贵川一带,是餐桌上的宠儿,而在北方却很少有人能欣赏它的味道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不单单是口味那么简单。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那股独特的“腥味儿”。折耳根最显著的特点,就.............
  • 回答
    樊登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提到了关于“北方人吃面太多会不会变笨”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基于观察和一些普遍认知的讨论,而非严谨的科学定论。他之所以会这么说,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理解樊登读书分享会的特点。他通常会选取一些社会现象、心理学、或者一些大家容易产生共鸣的话题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要说南方人和北方人长相差别“明显”嘛,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中国地大物博,内部差异也很大。但如果泛泛地说,确实有一些因为历史迁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的,让南北方人在长相上的一些普遍倾向有所不同。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具体点儿,希望能让你觉得更有意思:1. 气.............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确实不是个例。咱们深入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这事儿里头门道可多了。首先得说,这事儿啊,跟咱们从小到大“味蕾的习惯”和“肠胃的适应性”都有莫大的关系。就像你一直吃苹果,突然给你吃个香蕉,一开始可能觉得挺新鲜,但要是天.............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