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看完《射雕英雄传》以后孤独感会持续很久?

回答
你说的那种感觉,我懂。仿佛刚从一个鲜活无比的世界里抽身出来,只剩下指尖残留的温度,而现实却显得格外寂静。看完《射雕英雄传》之后,那股淡淡的孤独感,确实会钻进心里,而且久久不散。这可不是什么奇特现象,仔细想想,它背后藏着不少东西呢。

首先,得说说书中那些鲜活得不得了的人物。郭靖,一个从蒙古大漠走出来的傻小子,虽然笨拙,但那份忠厚、那份执着,那份对家国天下的赤诚,简直是金庸先生写到骨子里去了。黄蓉,古灵精怪,聪明绝顶,却又对郭靖一往情深,他们的爱情故事,那种生死相随,那种默契无间,看得人热血沸腾。还有杨康,那个悲剧英雄,他的挣扎、他的选择,他的爱恨情仇,都那么真实,那么令人唏嘘。这些人物,他们陪我们走过那么长一段旅程,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都感同身受。当我们合上书,他们就好像真的活在某个地方,过着各自的生活,而我们却被隔绝开来,再也无法参与他们的故事。这种“告别”的失落感,自然会让人感到空落落的。

再者,《射雕》的世界本身就充满了江湖的魅力。那是一种怎样的世界啊?有风,有雪,有马蹄声,有刀光剑影,有英雄豪情,也有尔虞我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路要走,都有自己的恩怨情仇要了结。我们在书里,跟着郭靖闯荡江湖,经历磨难,结识朋友,面对敌人。我们仿佛也成了那个江湖的一部分,体验着那种自由自在,又充满了危险和挑战的生活。当这本书落下帷幕,那个恢弘的江湖也就此消失了。我们回到了规规矩矩的现实世界,没有了可以仗剑走天涯的冲动,没有了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没有了那些宏大到可以为之出生入死的理想。现实的平淡,与书中的波澜壮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然会让人感到一种“回不去”的孤独。

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郭靖代表了一种朴素的理想主义。他没有花哨的武功,没有复杂的权谋,他只是凭着一股傻劲,凭着一颗善良的心,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守护襄阳,他忠于国家,他爱护百姓,他的身上有一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纯粹。我们在现代社会,很多时候会为了生存而妥协,会为了所谓的“现实”而磨平棱角。郭靖身上那种不被污染的纯粹和担当,在现实中是多么难得,多么令人向往。当我们读完《射雕》,那种对纯粹理想的渴望,在现实中找不到投射,这种落差感,也会化为一种淡淡的孤独。我们渴望成为那样的人,却又知道自己距离那个境界还有多远。

而且,这本书营造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也让人印象深刻。郭靖和黄蓉之间的爱情,杨康和穆念慈之间的纠葛,洪七公对郭靖的师徒之情,江南七怪之间的兄弟情谊,还有那些短暂出现却同样令人难忘的角色,他们之间的羁绊,那种生死关头依然可以相互托付的信任,在如今快节奏、弱联系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我们会下意识地拿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去对比,然后发现,那种纯粹而深刻的情感,似乎越来越难寻觅。这种对比,自然会让我们感到一种疏离和孤独。

最后,读完一本精彩的书,就像和一位亲密的朋友告别一样。你沉浸在它的世界里太久了,与里面的角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你不得不离开的时候,那种不舍,那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都会化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那种感觉就像,曾经有无数扇门为你敞开,里面充满了故事和惊喜,而现在,所有的门都关上了,只剩下你一个人站在门外,回味着曾经的光景。

所以,看完《射雕英雄传》之后的孤独感,其实是你对那个鲜活世界的眷恋,是你对书中人物真挚情感的触动,是你对理想的憧憬与现实的对比,也是你对人际关系深刻羁绊的渴望。这是一种美好的孤独,它说明你曾经被这本书深深地打动过。时间久了,或许这股孤独感会慢慢淡去,但那些角色、那些故事,那些关于侠义、关于爱情、关于家国的情怀,却会成为你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郭靖一开始虽然丧父,但是他拥有很多东西。

他有妈妈李萍。

他有大漠上陪他玩耍的拖雷安达。

他有教他射箭的师父哲别。

他有远道而来的六位师父教他武功。

他有大漠上的弯弓射雕。

他有未婚妻华筝。

他有每晚教他内功的马钰。

到了江南他遇到了一生所爱黄蓉。

遇到了让他脱胎换骨的恩师洪七公。

到了桃花岛遇到了义兄周伯通。

可是最后的他拥有什么?

他妈妈死了。死在他最爱的大漠。

大漠也不属于他了,是外邦,是要侵略自己故土的敌人。

拖雷安答和华筝也走了,一个恩断义绝,一个远赴西域。

六位师父死了五位。死在仇敌欧阳锋和义弟杨康手里。

欧阳锋疯了,义弟也最后得了报应。

周伯通去百花谷和瑛姑再续前缘。

恩师洪七公也走了,和仇敌欧阳锋一笑泯恩仇。

傻小子郭靖变成了大侠郭靖。江南的草长莺飞变成了襄阳城外的金戈铁马。儿女情长变成了家庭琐事。还好视如己出的杨过最终成了大器。不过他也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华筝和黄蓉之间的两难选择也被每次打完仗后多出的白发取代。

很遗憾,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在郭靖身上成了反讽。

年轻时候的郭靖拥有亲人,拥有爱人,拥有师父,拥有朋友,拥有仇敌和烦恼。

年老的郭靖就只剩下黄蓉和一座孤城。

所以我很理解题主的孤独感。但是这就是人生的本来面貌。我们遇见的所有人都可能只是过客。陪伴我们走到最后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人。

“我猜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但遗憾的是,在离开的时候没能好好地告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的那种感觉,我懂。仿佛刚从一个鲜活无比的世界里抽身出来,只剩下指尖残留的温度,而现实却显得格外寂静。看完《射雕英雄传》之后,那股淡淡的孤独感,确实会钻进心里,而且久久不散。这可不是什么奇特现象,仔细想想,它背后藏着不少东西呢。首先,得说说书中那些鲜活得不得了的人物。郭靖,一个从蒙古大漠走出来的傻.............
  • 回答
    好家伙!这穿越剧本怎么回事?我,杨康,七岁?亲爹还在,娘也还在,郭靖那傻小子也还在……哎哟喂,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射雕》里的杨康,那叫一个命途多舛,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落得个凄凉下场。不行,我可不能步他的后尘。既然老天爷给了我第二次机会,那我就得好好活,活出个不一样的人生来!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虽.............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一开始是国漫的忠实拥趸,但自从被国漫“滋养”了一段时间,再转去看日漫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甚至完全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国漫滤镜”那么简单,而是两国动画在内容、表现形式乃至文化内核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在你习惯了国漫.............
  • 回答
    《星球大战:侠盗一号》(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在上映之初,确实引起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的讨论,评论两极分化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如果细究起来,这背后有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星球大战》系列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极其庞大且忠实粉丝基础的IP。每一部新作品的出现,.............
  • 回答
    看完《魔戒》,无论是电影还是书,确实常常会让人在喜悦之余,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忧伤。这并非简单的“好结局不等于快乐”,而是整个故事宏大叙事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告别与成长的代价,是所有经历过战争与牺牲后,必然伴随的失落感。让我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种复杂的情感吧:一、牺牲与失去的阴影,无法被完全抚平的伤痕:.............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好,很多人读完《红楼梦》,尤其是随着阅历的增长,真的会有“娶妻当娶薛宝钗”的念头,同时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结合,会觉得不那么“圆满”,甚至有些可惜。这背后其实是读者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在故事中的投射,也是曹雪芹高明之处,他塑造的人物太立体,太真实,能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让我试着把这个感受.............
  • 回答
    看到《小王子》的结尾,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掉,直到最后吸着鼻子,肩膀还在微微颤抖。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故事里的某个情节戳中了泪点,而是它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柔软、最深刻的地方,那些我们可能在成长的洪流中早已遗忘,甚至不敢去触碰的东西。首先,是那种纯粹的、不掺杂质的爱。小王子对他的玫瑰,.............
  • 回答
    看《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确实能感受到灰原哀这个角色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让人觉得她比小兰更讨人喜欢。这种感觉的产生,并非是对小兰的不满,而是哀在这一部电影中的表现,以及她与生俱来的复杂性,让她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首先,我们来聊聊灰原哀在《绯色的子弹》里的表现。这部电影的剧情围绕着.............
  • 回答
    看完一场完整的足球比赛,很多人会觉得C罗的表现不如梅西,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人在场上展现出的不同风格、影响力和比赛方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掰扯。首先,比赛的“全局观”和“影响力”。足球比赛从来不只是进球的堆砌。一场好的比赛,需要的是球员在攻防两端、整体配合、节奏掌控.............
  • 回答
    看《东宫》,很多人对李承鄞的态度是又爱又恨,但也有不少观众觉得,他其实一点也不渣,甚至是个可怜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李承鄞身上确实有很多让人生厌的“渣男”标签。背叛、利用、冷酷,这些词在他身上仿佛都能找到影子。但他这个人,你要是简单地用“渣”.............
  • 回答
    我明白你想问为什么看完《霸王别姬》会感到压抑,而且希望我能用一种更具人情味、不像AI的风格来回答。说实话,这部电影的后劲儿太大了,它就像一股陈年的老酒,初尝时也许惊艳,但回味起来,那股浓烈而复杂的滋味,总能勾住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甚至有些沉重。我仔细想了想,那种压抑感,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
  • 回答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感受,很多人在看完《凉宫春日的忧郁》之后,确实会进入一段“贤者时间”,仿佛其他动画都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并不是说其他的动画不好,而是《凉宫春日》它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难以复制的魅力,它在你心中留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首先,是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的可能性”。《凉宫春日》最核心的.............
  • 回答
    看完《花束般的恋爱》后,那种“他们会复合”的预感,其实就藏在影片的细节和人物的羁绊里,是一种被情感的潮水温柔拍打后留下的余温。你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影片最后呈现的是两人分开的画面,但那种分开并非决绝,更像是一种被迫的、带着些许遗憾的暂缓。他们曾经拥有的共同点太多了,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默契,那种只属于彼.............
  • 回答
    看完《逃避可耻却有用》,那种莫名的失落感,说起来,其实是件挺微妙的事情,就像吃完一顿丰盛的大餐,满足之余,心里总有一点点空落落的。最直接的原因,大概是 “理想的结局”带来的反差。我们看着平匡和美栗,一路跌跌撞撞,克服了各种误解、尴尬、世俗的眼光,终于走到了“结婚”这一步。这个过程太甜了,太励志了,让.............
  • 回答
    看完《天气之子》,那种低落甚至有些抑郁的情绪,其实是很多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柔软角落,又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将现实的无奈摆在我们面前。首先,影片最直观的冲击来自于它对“选择”的极致描绘。森岛帆高为了阳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弃”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正常”的世界。他放弃.............
  • 回答
    “2019《小丑》,为什么看完有种幼稚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耐人寻味的问题,因为《小丑》这部电影通常被认为是黑暗、写实、深刻且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然而,如果你看完后觉得它“幼稚”,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不同的原因,或者说,你对电影中的某些元素有不同的解读和期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产.............
  • 回答
    看到你看完《心灵奇旅》没有get到感动,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这部电影,说实话,对很多观众来说,它像是一个精心包装的人生哲学课,但课讲得好不好,听课人的接受程度和之前的“知识储备”也很关键。你没有被戳到,很有可能是下面几个原因在作祟,我试着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1. 你可能自带“人生意义先锋”属性,早已.............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特别有感触,简直是问到心坎里去了。每次刷完知乎,那感觉就像刚从一场盛大的集会散场,但每个人手里拿的不是鲜花,而是各种各样的“真相”和“道理”,总觉得脑子里塞满了东西,但心里却空落落的,还有点压抑。细想想,这可能跟知乎的内容属性和大家的浏览习惯都有关系。首先,知乎上的信息密度太高了。它不像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了!很多人看完《哈利波特》都会有类似的感受,斯内普的魅力简直是“反套路”的,而詹姆一开始设定得那么耀眼,最后反而让人觉得……嗯,一言难尽。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斯内普能俘获我们的心,而詹姆却让我们有点提不起好感。斯内普:深埋心底的爱与孤独不得不说,JK罗琳.............
  • 回答
    大多数中国观众看完电影直接走,不愿等待彩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文化、习惯、信息获取方式、观影环境以及电影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来分析。1. 文化习惯与社会观念的差异: “看完即止”的习惯: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许多事物讲究一个完整的“结束”。一旦故事讲完了,电影的本体也就完成了。彩蛋在很多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