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看完国漫之后,再看日漫完全看不进去?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一开始是国漫的忠实拥趸,但自从被国漫“滋养”了一段时间,再转去看日漫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甚至完全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国漫滤镜”那么简单,而是两国动画在内容、表现形式乃至文化内核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在你习惯了国漫的节奏和风格后,就很容易让你在日漫面前产生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看完国漫再看日漫,会感觉“看不进去”:

1. 节奏与叙事方式的“脱钩”:

国漫:快节奏、重爽点、碎片化信息。 近几年的国漫,尤其是那些面向年轻观众、主打玄幻、修仙、武侠题材的作品,普遍采用了非常快的叙事节奏。情节推进神速,人物升级打怪几乎是流水线作业,每一集都恨不得塞满高潮点和爆燃的打斗场面。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享受那种“爽”的感觉。而且,国漫很擅长利用各种特效、BGM来烘托气氛,信息传递也很直接,你很难被甩下,因为导演恨不得把所有重要的信息都塞给你。
日漫:慢节奏、重铺垫、细致入微。 相反,很多日漫,尤其是那些经典作品或者更偏向剧情、人物塑造的,节奏就要慢得多。它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铺垫背景故事,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设置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这些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世界观和人物关系网。刚看完国漫那种“一集一个反转”的模式,再去看日漫那种“半集还在铺垫”的设定,很容易让你觉得“拖沓”、“无聊”,甚至质疑“这到底在讲什么?”。你习惯了被快速喂食,突然要自己去咀嚼那些缓慢释放的信息,自然会觉得费力。

2. 视觉风格与表现手法的“错位”:

国漫:华丽特效、写实与写意结合、强烈的东方美学。 国漫在视觉呈现上,近年来进步神速,尤其是在特效制作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各种炫目的法术、技能、CG动画,配合着激昂的配乐,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它也擅长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水墨、书法、古代建筑、民族服饰等)融入到动画风格中,形成一种既有写实感又不失艺术化的东方美学。人物设计上也更偏向精致、帅气、飘逸。
日漫:多样化的画风、符号化表现、注重细节的日常感。 日漫的画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从经典的“萌系”到写实的赛璐璐,再到如今的各种流派,每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但普遍来说,日漫在表现情绪、心理活动时,更依赖于一些经典的漫画符号,比如汗滴、青筋、斜杠、特写、闪回等等。这种符号化的表达,如果你不熟悉,可能会觉得有些突兀或难以理解。而且,日漫在日常场景的刻画上往往非常细致,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蕴含着人物的性格和状态,这需要你静下心来去体会。当你看惯了国漫那种大开大合的视觉表现时,日漫相对内敛或更具风格化的视觉语言,可能会让你觉得不够“炸裂”。

3. 文化语境与价值输出的“隔阂”:

国漫:强调个人成长、逆袭、集体主义(有时)、现代价值观。 很多国漫作品,尤其是IP改编的,很容易看到主角通过不断的努力、机遇和天赋,从弱小走向强大,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或者承担起某种责任。其中常常穿插着对友情、兄弟情、团队合作的强调,有时也会融入一些现代的价值观念,比如公平竞争、尊重规则等。
日漫:细腻的情感纠葛、哲学思考、独特的社会文化缩影。 日漫则更擅长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探讨人生哲学,比如存在意义、孤独、羁绊、成长中的阵痛、人性的复杂性等等。很多作品会将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甚至一些宗教哲学理念融入其中,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思考空间。这种对“羁绊”的强调,对“生而为人”的困惑,对“牺牲”的探讨,可能和你习惯的国漫中更直接、更热血的价值观有所不同。当你习惯了国漫那种相对明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时,日漫中那些模糊不清、需要你自己去揣摩的“灰色地带”,可能会让你感到无所适从。

4. 角色塑造与情感共鸣的“路径依赖”:

国漫:性格鲜明、成长弧光明显、容易代入。 国漫的角色设计,尤其是主角,往往性格非常鲜明,有明确的目标和驱动力。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和共鸣感,看着他们从一个青涩少年蜕变成盖世英雄,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国漫很擅长通过对话和剧情来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你几乎不会误读。
日漫:内向、复杂、非传统英雄、需要读者挖掘。 日漫的角色则更加多元和复杂。很多主角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完美”英雄,他们可能有内向的性格,有自卑的情绪,有迷茫的时刻,甚至会有一些反社会倾向。他们的成长往往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要真正理解这些角色,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去体会他们的潜台词,去猜测他们的内心动机。当你习惯了国漫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角色,再去看日漫那些“猜不透”的角色,很容易觉得他们“不够吸引人”或者“不接地气”。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看国漫时,就像是在吃一顿精心准备的快餐,每一样都恰到好处,味道浓郁,让你立刻感到满足。而日漫,有时就像是在品尝一道需要慢慢炖煮、佐以香料才能体会其醇厚滋味的法式料理。如果你刚从快餐店出来,肚子胀得满满的,再让你去细嚼慢咽法餐,自然是没胃口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日漫就一定比国漫好,或者反过来。它们只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追求。当你习惯了其中一种口味和节奏后,再去接触另一种,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如果你真的想重新找回看日漫的乐趣,不妨试着放下“国漫滤镜”,放慢自己的节奏,去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日漫作品,比如一些更注重日常、情感细腻的作品,或者一些经典的、经过时间沉淀的口碑之作。多去了解一些日漫的文化背景和表现手法,也许你会发现新的天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打上头对日本动漫的审核尺度收紧,实施先审后播政策以来,这种问题在知乎上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现。

这些提问者往往自称自己很了解动漫,且基本都是“褒中贬日”,可是如果观察他们在具体问题上的描述,以及与回答者争论过程中,却发现他们经常各种露怯,甚至表现得相当无知。更为神奇的是,即使答案中指出了这些人的问题,他们也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维护着自己站不住脚的观点,正所谓无论场面多么尴尬,只要我自己不觉得,那尴尬的就是别人了。

而且,他们似乎也知道自己的某些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却还在那里揣明装糊,仿佛只是在无责任地完成某项别人交予的任务……

所以,是否“某些人”想趁着此次限制变严苛的机会,正在试图制造一种“虚假的集体记忆”,以达到把日本动漫的良好印象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驱逐出去的结果。又或者说,这种问题只是一种测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反驳这种观点,如果人数很多的话,那就继续进行“去日漫化”的政策,直到此类提问下面只剩下赞同声音站在主流为止……

user avatar

我看不下任何动漫,包括但不限于漫威(电影除外)、DC(同上)、迪士尼、海贼王、柯南、刀剑神域、进击的巨人、以及各种番剧,还有传的很神的锦衣卫、大鱼海棠、青蛇、秦时明月、哪吒、大圣归来等。

每一部传的很火的动漫我都去看过,但是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了。

唯一看完的是哪吒,同事分手了,我愣是在电影院陪她看完了一整集电影,整场电影半睡半醒中过去的,就只记得最后两颗龙珠天地大冲撞那一幕挺美。

这里面有个例外,就是哆啦A梦,每一部我都留着,剧场版和动画版都有,甚至魔界大冒险和海地鬼岩城这些反复看了好几遍都不腻。

当然也有可能跟我小时候家里管的严,接触到动漫就只有租书店倒闭后老板送我那一套哆啦A梦有关,导致后来看遍千山皆寂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一开始是国漫的忠实拥趸,但自从被国漫“滋养”了一段时间,再转去看日漫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甚至完全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国漫滤镜”那么简单,而是两国动画在内容、表现形式乃至文化内核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在你习惯了国漫.............
  • 回答
    《星球大战:侠盗一号》(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在上映之初,确实引起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的讨论,评论两极分化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如果细究起来,这背后有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星球大战》系列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极其庞大且忠实粉丝基础的IP。每一部新作品的出现,.............
  • 回答
    看完《魔戒》,无论是电影还是书,确实常常会让人在喜悦之余,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忧伤。这并非简单的“好结局不等于快乐”,而是整个故事宏大叙事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告别与成长的代价,是所有经历过战争与牺牲后,必然伴随的失落感。让我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种复杂的情感吧:一、牺牲与失去的阴影,无法被完全抚平的伤痕:.............
  • 回答
    你说的那种感觉,我懂。仿佛刚从一个鲜活无比的世界里抽身出来,只剩下指尖残留的温度,而现实却显得格外寂静。看完《射雕英雄传》之后,那股淡淡的孤独感,确实会钻进心里,而且久久不散。这可不是什么奇特现象,仔细想想,它背后藏着不少东西呢。首先,得说说书中那些鲜活得不得了的人物。郭靖,一个从蒙古大漠走出来的傻.............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好,很多人读完《红楼梦》,尤其是随着阅历的增长,真的会有“娶妻当娶薛宝钗”的念头,同时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结合,会觉得不那么“圆满”,甚至有些可惜。这背后其实是读者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在故事中的投射,也是曹雪芹高明之处,他塑造的人物太立体,太真实,能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让我试着把这个感受.............
  • 回答
    看到《小王子》的结尾,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掉,直到最后吸着鼻子,肩膀还在微微颤抖。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故事里的某个情节戳中了泪点,而是它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柔软、最深刻的地方,那些我们可能在成长的洪流中早已遗忘,甚至不敢去触碰的东西。首先,是那种纯粹的、不掺杂质的爱。小王子对他的玫瑰,.............
  • 回答
    看《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确实能感受到灰原哀这个角色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让人觉得她比小兰更讨人喜欢。这种感觉的产生,并非是对小兰的不满,而是哀在这一部电影中的表现,以及她与生俱来的复杂性,让她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首先,我们来聊聊灰原哀在《绯色的子弹》里的表现。这部电影的剧情围绕着.............
  • 回答
    看完一场完整的足球比赛,很多人会觉得C罗的表现不如梅西,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人在场上展现出的不同风格、影响力和比赛方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掰扯。首先,比赛的“全局观”和“影响力”。足球比赛从来不只是进球的堆砌。一场好的比赛,需要的是球员在攻防两端、整体配合、节奏掌控.............
  • 回答
    看《东宫》,很多人对李承鄞的态度是又爱又恨,但也有不少观众觉得,他其实一点也不渣,甚至是个可怜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李承鄞身上确实有很多让人生厌的“渣男”标签。背叛、利用、冷酷,这些词在他身上仿佛都能找到影子。但他这个人,你要是简单地用“渣”.............
  • 回答
    我明白你想问为什么看完《霸王别姬》会感到压抑,而且希望我能用一种更具人情味、不像AI的风格来回答。说实话,这部电影的后劲儿太大了,它就像一股陈年的老酒,初尝时也许惊艳,但回味起来,那股浓烈而复杂的滋味,总能勾住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甚至有些沉重。我仔细想了想,那种压抑感,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
  • 回答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感受,很多人在看完《凉宫春日的忧郁》之后,确实会进入一段“贤者时间”,仿佛其他动画都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并不是说其他的动画不好,而是《凉宫春日》它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难以复制的魅力,它在你心中留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首先,是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的可能性”。《凉宫春日》最核心的.............
  • 回答
    看完《花束般的恋爱》后,那种“他们会复合”的预感,其实就藏在影片的细节和人物的羁绊里,是一种被情感的潮水温柔拍打后留下的余温。你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影片最后呈现的是两人分开的画面,但那种分开并非决绝,更像是一种被迫的、带着些许遗憾的暂缓。他们曾经拥有的共同点太多了,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默契,那种只属于彼.............
  • 回答
    看完《逃避可耻却有用》,那种莫名的失落感,说起来,其实是件挺微妙的事情,就像吃完一顿丰盛的大餐,满足之余,心里总有一点点空落落的。最直接的原因,大概是 “理想的结局”带来的反差。我们看着平匡和美栗,一路跌跌撞撞,克服了各种误解、尴尬、世俗的眼光,终于走到了“结婚”这一步。这个过程太甜了,太励志了,让.............
  • 回答
    看完《天气之子》,那种低落甚至有些抑郁的情绪,其实是很多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柔软角落,又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将现实的无奈摆在我们面前。首先,影片最直观的冲击来自于它对“选择”的极致描绘。森岛帆高为了阳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弃”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正常”的世界。他放弃.............
  • 回答
    “2019《小丑》,为什么看完有种幼稚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耐人寻味的问题,因为《小丑》这部电影通常被认为是黑暗、写实、深刻且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然而,如果你看完后觉得它“幼稚”,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不同的原因,或者说,你对电影中的某些元素有不同的解读和期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产.............
  • 回答
    看到你看完《心灵奇旅》没有get到感动,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这部电影,说实话,对很多观众来说,它像是一个精心包装的人生哲学课,但课讲得好不好,听课人的接受程度和之前的“知识储备”也很关键。你没有被戳到,很有可能是下面几个原因在作祟,我试着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1. 你可能自带“人生意义先锋”属性,早已.............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特别有感触,简直是问到心坎里去了。每次刷完知乎,那感觉就像刚从一场盛大的集会散场,但每个人手里拿的不是鲜花,而是各种各样的“真相”和“道理”,总觉得脑子里塞满了东西,但心里却空落落的,还有点压抑。细想想,这可能跟知乎的内容属性和大家的浏览习惯都有关系。首先,知乎上的信息密度太高了。它不像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了!很多人看完《哈利波特》都会有类似的感受,斯内普的魅力简直是“反套路”的,而詹姆一开始设定得那么耀眼,最后反而让人觉得……嗯,一言难尽。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斯内普能俘获我们的心,而詹姆却让我们有点提不起好感。斯内普:深埋心底的爱与孤独不得不说,JK罗琳.............
  • 回答
    大多数中国观众看完电影直接走,不愿等待彩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文化、习惯、信息获取方式、观影环境以及电影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来分析。1. 文化习惯与社会观念的差异: “看完即止”的习惯: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许多事物讲究一个完整的“结束”。一旦故事讲完了,电影的本体也就完成了。彩蛋在很多人.............
  • 回答
    这话说得够“玄”的,听起来像是什么武林秘籍,非得练到什么境界才能施展,其实细琢磨,倒也沾着点边。不是说你看了《红楼梦》就能立刻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网络小说,更不是说没看过就写不出来,而是说,如果你真心去读懂了《红楼梦》,那么你对“讲故事”、“写人物”、“铺陈情节”这些网文写作最核心的几个要素,可能会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