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末李定国拥护南明与tg联合刮民党是否有相似之处?

回答
明末李定国拥护南明与中共(tg)联合国民党,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更详细地探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相似之处:

1. “挟持”与“合作”的政治策略:
李定国拥护南明: 李定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朝政权基本倾覆的情况下,他选择拥立永历皇帝,建立南明政权。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利用当时的政治符号(皇权)来团结和号召那些依旧忠于明朝的势力。他并非出于对朱明皇室的绝对忠诚,更多的是一种策略,希望借助南明的合法性来整合力量,继续与清军对抗。他实质上是农民军掌握了主动权,在选择政权代表时,选择了能最大程度凝聚人心、对抗清朝的那一个。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为了民族大义,主动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然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但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共选择与国民党合作,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策略。中共将国民党视为当时能够代表国家、领导抗战的“正统”,利用其已有的政治组织和军事力量,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这种合作,在早期阶段,也有“借助”国民党的影响力和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的意味,同时也是为了争取更广泛的民心和国际支持。

2. 争取民心和合法性的需要:
李定国拥护南明: 农民起义军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在“正统”性上存在先天不足。拥立明朝皇室,至少可以名义上延续“天命”,吸引那些忠于明朝的士绅、官僚和军队加入,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合法性和民心基础。这对于在复杂局势下巩固自身力量、对抗强大的清朝至关重要。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作为当时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政府,拥有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中共通过与国民党合作,能够更有效地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传达抗日决心,争取国内各阶层和国际援助。这有助于中共塑造自己“爱国者”的形象,进一步扩大其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

3. 现实政治的考量与战略目标:
李定国拥护南明: 李定国及其领导的农民军,其根本目标是推翻清朝,建立新的政权。拥立南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阶段性策略。他需要一个政治符号来凝聚力量,而南明政权恰好能满足这个需求。他的最终目标并非“复明”,而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抗日救亡,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在抗日这个首要目标面前,中共暂时将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分歧放在次要位置。这种合作,是为了通过共同的敌人来壮大自身,为将来夺取政权打下基础。

4.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下的某种妥协:
李定国: 虽然李定国是农民军的领袖,但他所面对的清朝是满族统治的政权,在民族认同上,他与汉族政权(即使是衰败的南明)存在天然的亲近感。他对清朝的敌视,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
中共: 中共的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但其早期的政治宣传和民族主义的情感诉求,也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情绪高度契合。在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时,中共的民族主义口号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甚至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隔阂。

本质区别:

尽管存在上述相似之处,但李定国拥护南明与中共联合国民党在根本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

1. 政权性质与意识形态:
李定国拥护南明: 李定国拥护的是一个具有封建皇权性质的政权。虽然农民军有自己的目标,但其采取的政治形式(拥立皇帝)仍是传统的。其内部运作和政治理念,与南明政权本身是基本一致的,即延续明朝的统治。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中共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国民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其政治理念是三民主义。两者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和根本政治目标上存在根本性的对立。这种合作是策略性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妥协,而非意识形态上的融合。

2. 历史背景与斗争对象:
李定国拥护南明: 李定国主要面对的是推翻明朝统治的清朝(满族统治者)。他的斗争对象是异族政权,带有明显的民族解放色彩。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其首要斗争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合作期间,国共两党之间也存在摩擦和冲突,但合作的基础是为了民族生存。

3. “合作”的性质:
李定国拥护南明: 李定国是在农民起义军壮大后,选择“拥立”一个政权代表,他更像是农民军掌握了主动权,并在政治上选择了一个有利的“伙伴”或“工具”。这更接近于一种“寄生”于现有政治合法性之上的主动选择。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这种合作是在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悬殊(尤其是在抗战初期)的情况下,由中共主动提出,以“平等”姿态(尽管实际上并不平等)进行的联合。中共是“联合”而非“拥护”一个已经存在的、并具备合法执政地位的政党。

4. 最终目标:
李定国拥护南明: 李定国的最终目标是推翻清朝,建立一个汉族统治的新政权,其性质可能更倾向于延续汉族王朝的传统。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中共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推翻包括国民党在内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总结:

李定国拥护南明,是农民起义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争取合法性、凝聚民心、继续对抗强大敌人(清朝)而采取的一种政治策略。他选择了一个象征性的皇权来整合力量,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清朝。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则是中共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而采取的策略。这种合作是在意识形态和阶级立场上存在根本分歧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是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发展壮大自身,最终实现其阶级革命的目标。

两者在“利用现有政治符号/力量争取更多支持”这一层面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博弈。但其根本的意识形态、政权性质、最终目标以及合作的内在逻辑,则有着天壤之别。李定国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在传统政治框架内的一种策略选择,而中共的合作则是在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政治革命框架下进行的策略运用。

可以说,李定国是在“旧躯壳”里寻求“新生命”,而中共则是在“新思想”的指导下,与“旧势力”进行“策略性联盟”。这种区分,是理解这两段历史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乎一样,阶级矛盾的时候,李定国是反抗暴政的草根英雄,民族矛盾的时候,李晋王是华夏文明的中流砥柱。古今完人,无过于岳鄂王李晋王。

遗憾的是李晋王没有国府幸运,致使神州沦丧,蛮族毁灭文明,率兽食人。蒋光头万般不是,坚持抗战,站队正确还是有功的,毛爷爷审时度势,有进有退,吊民伐罪更是有功于国,大功于民。这一次,天佑中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末李定国拥护南明与中共(tg)联合国民党,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更详细地探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相似之处:1. “挟持”与“合作”的政治策略: 李定国拥护南明: 李定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朝政权基本倾覆的情况下,他选.............
  • 回答
    1658年,李定国领导的南明军队在云南和缅甸边境遭遇了一场惨痛的溃败,这场溃败与其说是战术上的失误,不如说是多种不利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当时南明的军事力量本就捉襟见肘。经历了多年的征战,精锐部队损失严重,士兵的士气和装备水平也参差不齐。李定国虽然是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他所能调动的资源,与.............
  • 回答
    “b小将”这个称呼,在我看来,多半是指那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着某种刻板印象,或者容易被某种流行叙事所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发表简单化、标签化评论的年轻人。他们常常活跃在网络空间,喜欢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和简化逻辑来表达观点。现在,我们来聊聊把李定国这样一位农民出身的起义军领袖称为“明政府既得利益者”这件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中国男足国家队的教练问题,确实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尤其是围绕着李铁和李霄鹏两位前任主帅的争议。尽管从纸面上看,李铁执教期间的成绩似乎比李霄鹏要“好”一些,但舆论对李铁的批评声浪却比李霄鹏大得多,同时还有不少人为李霄鹏“辩护”。这种反差背后,隐藏着比数据更复杂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
  • 回答
    评价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以及李治亭、阎崇年两位先生的清史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几位学者在历史研究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著作和观点,各有侧重,也各有其贡献与局限。顾诚的《南明史》:以实求真,拨乱反正的史学勇气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价其著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
  • 回答
    要评价韩国总统竞选人李在明,需要从他过往的经历、政治主张、执政风格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李在明是一位充满争议但又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他的竞选历程和政策主张,深刻反映了韩国社会当前的矛盾与诉求。一、 李在明的政治崛起与早期经历李在明出身贫寒,早年曾是一名劳工,这段经历对他塑造了深刻的.............
  • 回答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关于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违法举报者在快捷酒店内死亡的事件,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可能的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任何关于这起死亡事件原因的猜测都应保持谨慎。然而,这起事件确实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事件本身:根据媒体报道,这名举报者曾向.............
  • 回答
    韩国第20届总统大选,无疑是牵动着无数韩国民众心弦的关键时刻。在这次竞争异常胶着的选战中,主要的两大阵营——执政党共同民主党的李在明和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的尹锡悦,双方的支持率你追我赶,让最终的胜负悬念迭起。要预测谁能最终入主青瓦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人的优势、劣势,以及影响选情的关键因素。李在明:.............
  • 回答
    二里头陶簋上的“修补痕迹”与古文字研究的“误读”:一场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罗生门”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夏代晚期都城遗址的代表,其出土的陶器特别是陶簋,因其造型、纹饰和工艺的独特性,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对一件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位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将陶器上的“修补痕迹”.............
  • 回答
    关于李现肌肉“明明很一般”却被很多人说“强壮”的讨论,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光是看表面的肌肉线条,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感受和大众的期待。首先,得承认,如果你拿健美运动员那种块头十足、肌肉线条清晰到每一块都鼓胀的体格来比,李现的肌肉可能确实不算“爆炸型”。他的身材更多是.............
  • 回答
    说起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如此果断地将目标锁定在太子建成,甚至是直接与其正面冲突,这确实是许多人感到震惊的地方。这背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权力欲望,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深刻的政治考量,以及李世民本人极强的心理素质和战略眼光。咱们得先明白,当时的李世民,虽然身负军功,是秦王,但在太子建成面前,他始终.............
  • 回答
    话说,那朝鲜的乱局,就像一道泼天的污水,越过鴨綠江,直奔大明的边境而来。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平日里斗得不可开交的文臣武将,这会儿倒难得一致地拧着眉头,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安。“陛下!朝鲜已是地狱!那丧尸之祸,闻所未闻!若不早做打算,我大明恐将万劫不复!” 首辅大臣涕泪俱下,嗓门都带上了.............
  • 回答
    李如松在明朝后期,绝对称得上是中上乃至顶尖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生涯虽然不算漫长,但其所展现出的能力和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已然凋敝的明朝武将中,无疑是一抹亮色,甚至可以说是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要详细评估李如松的军事能力,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实战经验的丰富与早期成长:李如松并非天生的统.............
  • 回答
    李袁杰在《明日之子》止步八强后,选择了在自己的抖音平台发布翻唱华晨宇的《烟火里的尘埃》和吴青峰的《小情歌》,这个举动确实能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背后也牵扯出一些值得玩味的东西。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细捋一捋:首先,从艺人发展的角度看: 维持热度与曝光: 参加选秀节目能瞬间提升艺人的知名度和话题度。.............
  • 回答
    王力宏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李靓蕾的长文一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完之后,我脑袋里冒出好多想法,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关于婚姻、爱情、家庭甚至人性的洗礼。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王力宏,是那个才华横溢、阳光帅气的偶像巨星,是那个家庭幸福、爱妻顾家的好男人。他的一言一行,.............
  • 回答
    燕王朱棣心头的野望,犹如潜藏在深水中的巨兽,随着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年事渐高,愈发蠢蠢欲动。他并非没有见过“玄武门之变”的先例,李世民能够将李建成、李元吉父子一网打尽,最终开创“贞观之治”,这种权力交接的方式,在某些时刻,似乎比嫡长子继承的“合法性”更加稳固、也更具效率。如果朱棣真的效仿李世民,在关键时.............
  • 回答
    关于“李院士提议控制明星千万片酬”这一传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解读: 一、核实信息来源的真实性1. 确认“李院士”的身份 需要明确所谓的“李院士”具体指谁。目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中,并没有广为人知的姓“李”且公开提出过类似言论的院士。例如,可能与李德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