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 10 月 12 日美国、以色列相继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回答
10月12日,美国和以色列相继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这一决定无疑在国际社会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它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预示的趋势。

背景梳理:为何是现在?为何是这两个国家?

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早在2017年就宣布了退出UNESCO的意向,并在2018年正式退出。这次以色列紧随其后,与其说是“相继宣布”,不如说是对美国早期决定的“效仿”或“呼应”。以色列的这一举动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此前早有苗头,并且有其特定的政治逻辑。

美国退出的导火索: 美国宣布退出UNESCO,最直接的原因是UNESCO在2011年投票接纳巴勒斯坦为正式成员国。美国国会在此之前就通过法律规定,如果联合国任何机构接纳巴勒斯坦为正式成员国,美国将停止向该机构提供财政支持。由于UNESCO的会费主要由美国承担(此前占其预算的22%),这一决定对UNESCO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美国方面认为,接纳巴勒斯坦是对以色列的“不公正对待”,并且认为UNESCO的改革进程缓慢,未能有效解决其内部的政治化问题。此外,美国对UNESCO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方面的某些政策和议程也持保留态度,认为其在某些方面偏离了宗旨。

以色列的反应逻辑: 以色列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对美国立场的声援和对UNESCO一些决议的长期不满的集中爆发。多年来,以色列一直批评UNESCO在一些涉及耶路撒冷、约旦河谷等地的文化遗产问题上做出“偏袒巴勒斯坦”的决定,认为这些决定歪曲了犹太民族与这些地区的历史联系,是“政治化的政治化”。美国退出后,以色列孤立于UNESCO之外,显得不合时宜,因此选择跟随美国的脚步,以示其立场。

更深层次的解读:权力、政治与文化遗产

1. 地缘政治的博弈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体系内处理文化、教育、科学和信息传播事务的专门机构,自然也难以完全脱离国际地缘政治的拉扯。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国际社会存在着分歧,而UNESCO的投票机制,以及某些国家在其中发挥的影响力,都可能成为政治博弈的载体。美国和以色列认为,在处理涉及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UNESCO未能保持“中立”和“公正”,反而成为施加政治压力的平台。

2. 对多边主义的挑战与重塑: 这两国的退出,无疑是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多边主义体系的一次不小的冲击。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许多跨国界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公平等,都亟需国际合作来解决。UNESCO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平台。一旦主要成员国选择“单干”或另起炉灶,将削弱该机构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也可能导致相关领域合作的碎片化。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对现有国际秩序和多边机制有效性的质疑,以及希望按照自身意愿塑造国际规则的冲动。

3. “文化战争”的延伸? 一些评论认为,这种退出行为也带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战争”的意味。在文化和历史叙事上,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冲突。UNESCO负责的文化遗产名录、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推广,都可能成为争夺话语权和国际认同的战场。美国和以色列选择退出,或许也是为了摆脱在这些问题上可能面临的“不利局面”,或者说是在“文化战场”上自主行动。

4. 财政与政治的联动: 国际组织运转离不开财政支持,而财政支持往往与政治意愿紧密相连。美国作为UNESCO最大的出资国,其退出不仅是财务上的,更是政治信号。它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如果不能按照美国的期望行事,那么美国就不愿继续为其提供资源。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是一种强硬的政治施压手段。

影响和未来展望:

UNESCO的挑战: 这两次退出会严重削弱UNESCO的财政基础和国际影响力,使其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推广等领域的项目实施面临困难。当然,UNESCO也可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内部改革,减少政治干扰,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国际合作的变局: 这起事件是否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促使其他国家重新审视自己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还有待观察。但至少,它表明了在关键地缘政治问题上,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可能导致一些重要国际机构的运作陷入困境。

叙事权与文化认同的争夺: 在文化遗产的认定和叙事上,可能会出现更加碎片化和对立的局面。不同国家将更加强调自身的历史和文化独特性的表达,这对于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而言,并非好事。

总而言之,美国和以色列退出UNESCO的决定,并非单一事件驱动,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产物,既有地缘政治的博弈,也有对多边主义有效性的考量,甚至涉及到文化认同和叙事权的争夺。这一事件的长期影响,将取决于国际社会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以及这些国家自身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它提醒我们,即便是在看似超脱政治的文化和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也依然是复杂而充满挑战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次退出教科文组织是八十年代,然后苏联被一波带走。

然后你对比一下美帝宣布恢复登月计划就明白了。

不就是全面cosplay里根和肯尼迪嘛,接下来该重启星球大战计划了。

问题是,没人陪你演苏联啊(手动滑稽)。

俄罗斯惊恐万状: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jpg

user avatar

更新一个国内没怎么报道的消息,和原文结合起来会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不满"反以色列偏见",美国和以色列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几乎前后脚,北京决定撤回其竞选总干事人选,转为支持埃及候选人哈塔布。

《南华早报》的报道称,中国提名的候选人代表为现任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但北京决定在10月12日的投票结束后撤出竞选。此前,中国代表唐虔是该组织新任总干事的热门人选。

埃及外交部发言人泽伊德(Ahmed Abu Zeid)在Twitter官方帐号上表示,"中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竞选,并表示支持埃及,感谢中国。"

以下为原文:

这里我想综述一下目前的新闻和声明,梳理一下这次退出背后的真正驱动因素:美国和以色列与UNESCO乃至UN在巴以问题上的尖锐对立。

最权威的声明肯定是美国政府自己发布的官方声明:The United States Withdraws From UNESCO

该声明指出,美国于2017年10月12日决定退出UNESCO,并且通知了UNESCO的主任 Irina Bokova。同时,美国寻求在UNESCO中保留作为非成员的观察员席位。

声明还特别提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它反映了美国对于「不断增长的美国拖欠UNESCO的会费」,「组织进行彻底改革的必须性」和「组织内持续增长的反以色列偏见」的顾虑。

既然声明提到了这三点,那么我们来看看它们具体指什么。

首先是美国拖欠UNESCO的会费。美国于2011年停止支付UNESCO会费,当年欠费8000万美元,这笔费用直到今天已经增长为五亿美元!

至于美国停止支付会费的原因,还是和他的好基友以色列有关。2011年,UNESCO的194个成员国通过投票将巴勒斯坦纳入到UNESCO组织中为正式会员,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加入的首个联合国机构,对于巴勒斯坦来说是外交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

这次投票只有14个国家反对,其中就包括以色列和美国。但是当时美国国务院仍然保留了教科文组织的办公室,力求在幕后制定政策,说白了就是我不付钱但我还是要参与。

其次是美国提到的组织的彻底改革(fundamental reform)的必须性。Fundamental这个词用的非常重,表示美国认为自己的理念和UNESCO的理念存在严重分歧。这个分歧它也在第三点说明了,就是「组织内持续增长的反以色列偏见」。这里就将这两点一同讨论。

就在今年五月份和七月份,UNESCO干了两件让以色列非常恼火的大事。

五月份时,UNESCO在一个决议中将以色列称之为耶路撒冷城的“占领国”,并呼吁其撤销改变城市“特点与地位”的举动。

"all legislative and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nd actions taken by Israel, the occupying power, which have altered or purport to alter the character and status of the Holy City of Jerusalem"
占领国以色列采取的所有立法和行政措施和行动已经改变或旨在改变耶路撒冷圣城的特点和地位。

当时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称这次投票是「荒谬」的,因为它否定了犹太人和耶路撒冷圣城的关系。

七月份时,UNESCO宣布位于被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希伯来旧城和其毗邻的两个神社 - 犹太人族长墓地和穆斯林易卜拉欣弥清真寺是属于巴勒斯坦的濒危世界遗产。Unesco makes Hebron old city Palestinian world heritage site

这个决定再次触怒了以色列,以色列直接宣布削减一百万美元的联合国会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UNESCO在制造「假历史」。

UNESCO一年连续两次触怒以色列,这反映了联合国内部以巴以冲突为依托的两种意识形态斗争。对抗的一边是阿拉伯国家鼎力支持,且获得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巴勒斯坦,另一边是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少数几个国家。

根据维基百科的记载:

2012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表决巴勒斯坦国升格为“非会员观察国”的提案时,虽然美国和以色列国强烈反对,仍以138票支持,41票弃权、9票反对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国为一个独立国家。

目前来看,川普上台后继续贯彻了这个政策,并且将其和他自己力推的「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政策结合到了一起。但这种结合也是这份声明中微妙的矛盾——明明是「美国优先」,却说「反以色列的偏见」。这种矛盾体现了川普对于巴以冲突的认识:以色列优先的利益就是美国优先的利益。

美国这次退出可以说获得了以色列政府的顶礼膜拜。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声明中提出:

welcomes the decision by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o withdraw from UNESCO. This is a courageous and moral decision because UNESCO has become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and because instead of preserving history it distorts it.
欢迎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这是一个勇敢和道德的决定,因为教科文组织已经成为荒谬的剧院,它扭曲了历史而非保留历史。

以色列国防大臣Avigdor Lieberman认为这次退出是:

an important, right, principled and moral step by our great ally, the United States
我们伟大的盟友美国迈出的重要的,正义的,原则性的和道德的一步。

美国这次退出,可以说把以色列的心捂得热热的。什么叫做为兄弟两肋插刀?就是兄弟受辱了,我先自己插自己一刀以表示为兄弟出气的决心。

同时,我理解美国的这次退出,实际上也有它外交上的潜在用心。川普政府通过力挺以色列,为它所有盟友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我要自己玩「美国优先」,但在玩之前要清一下朋友圈,看看谁是我的真朋友,你是我真朋友,你的利益也是我的优先,你要不是我的真朋友,那就呵呵了。

与上述分析遥相呼应的是另一个事实:

For differing reasons, Britain, Japan and Brazil are among states that have yet to pay their dues for 2017.
由于不同的原因,英国,日本和巴西是2017年尚未缴纳会费的国家。

会不会有哪个国家成为下一个美国力挺的以色列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in.reuters.com/article/

U.S. to Pull Out of UNESCO, Again

U.S. withdraws from UNESCO, the U.N.’s cultural organization, citing anti-Israel bias

Israel to withdraw from UN cultural body along with US

The United States Withdraws From UNESCO

zh.wikipedia.org/wiki/%

user avatar

川普上台以来:美国退出了tpp,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现在又退出了国际科教文组织,还拟退出伊核协议!

川大统留的战略收缩之态十分明显,当年美国也退过一次科教文组织,于是该组织两成多的会费就断了,虽然组织没黄,但功能大缩,一度甚至有点混乱,退出不仅仅是态度更是手段!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美国退了TPP,中国搞的RCEP在后面等着,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中欧挑大梁继续搞!

这世界已经变了,补位的选手都开始跃跃欲试了,美国还敢玩弃赛,这不是主动让地方嘛?!

之前不是有人说中国软实力欠缺,缺少国际影响力么?你看,机会来了!



更个新:

很多评论区的朋友都在说,应该继续韬光养晦,美国不挑头,我朝也不该冒头!

然而呀,你们想过没有当年能够韬光养晦本质上说,是中国体量小,未来不确定性强,你自己不主动出声,大体上别人也就把你当哑巴了,这才能闷生发大财!

然而今天呢?总量第二,占世界总量超过15%,增速和增量世界第一,拉动全球三分之二经济增长,成了各国都不能忽视的一个庞然大物,现在再玩韬光养晦那一套就是掩耳盗铃了!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你们想想是把自己保装成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好,还是挑战者好?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好还是打顺风车的国家好?

大家想想为什么大洋彼岸的美国来南海巡航还有很多国家支持?除了一些国家利益相关外,还因为美国把自己保装成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自由航行的悍卫者!

而现在的情况也一样,虽然多花些美元,却能团结一堆国家,至少也有助于国际社会上的形象提升,让各国和中国的合作更紧密,让美国对中国的国际包抄行不成合力,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韬光养晦?!

PS:川普已经在退出伊朗核协议的过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了。。。

user avatar

又不是第一次退。

1984年就退过了。

不过2002年又重新加入了。

这次退出也不是什么突然之举,

毕竟因为巴勒斯坦加入美国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不交会费了。

而且今年九月联合国大会的时候国务卿就说过美国有意向退出教科文组织了,

难道有人以为国务卿当时在开玩笑不成?


而且说美国拖欠会费的也是逗。

期间美国还没有投票权呢。

把会费补上那些否决权补不补?

何况这个组织对美国有什么意义吗?

美国这次退出的的理由是教科文组织长期“存在对以色列的偏见”。

再说明白点,偏向绿绿。

zhihu.com/question/6656

那让沙特出钱,把清真寺、当过清真寺的、沙利亚法什么的统统文化遗产了。

到时候谁反对谁就是反革命。

比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以色列更重要吧。

有些人啊,还是得搞清楚一个逻辑:

究竟是美国总统坐的飞机叫做空军一号?

还是空军一号上坐着的是美国总统?

是包含美国的组织有国际影响力?

还是美国通过加入国际组织获得影响力?

维持地球和平的从来就不是联合国,是核弹。

再说细点,是五流氓的核弹。

有这玩意儿比加多少组织都有影响力。

美国从开始到现在,从教科文组织拿不到什么好处啊。

就好比学霸在考场上不传答案了,受损的。。。是学霸吗。。。

===========

好了,以色列也走了。

嗯。

user avatar

这说明犹太人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非同小可。美国竟然可以为了以色列干这种事情!

user avatar

补一点吧

这个事应该叫: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色列[只好]选择跟进

以色列政府和我们一样,都是周三晚从 Foreign Policy 的独家曝料中知道美国要退出这件事的

Tillerson 决定好了后这事跟谁都没提,就跟 UNESCO Director General Irina Bokova 说了

以色列外交官看到新闻后去找美国外交官问话,但直到周四早上才得到肯定的答复,此时离美国正式宣布退出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了。

而且那天是犹太人的诵经节。所以逼的以色列总理到午夜后才正式回应,要求外交部考虑以色列是否也退出教科文组织的问题,发的声明也就比较含糊。

总体上说,美国这件事完全没有和盟友协商,是单方面的决定。


U.S. exit from UNESCO took Israel by surprise, was uncoordinate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0月12日,美国和以色列相继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这一决定无疑在国际社会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它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预示的趋势。背景梳理:为何是现在?为何是这两个国家?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早在2017年就宣布了.............
  • 回答
    从10月8日左右开始,一股在中国玩家群体中蔓延的“不推荐”浪潮席卷了《坎巴太空计划》(KSP)。这件事很快在国际KSP社区,尤其是Reddit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国外玩家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多元,既有困惑、不解,也有理解、担忧,甚至夹杂着一些戏谑。最初的困惑与惊愕:为什么会这样?当消息传到.............
  • 回答
    2021年10月9日Apple Watch S7微博开屏广告的“刻板印象”之辩2021年10月9日,Apple Watch Series 7的微博开屏广告以其醒目的视觉效果和品牌影响力,迅速吸引了公众的注意。然而,广告发布后不久,关于其模特选择涉嫌“刻板印象”的讨论也随之而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一道不.............
  • 回答
    如何看待 10 月 21 日李佳琦直播间观看数超 1.5 亿?这一数据真实性如何,具有怎样的影响力?10月21日李佳琦直播间观看数突破1.5亿,这一数字无疑是惊人的,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数据真实性如何?关于直播间观看人数的统计,需要了解几.............
  • 回答
    要评价11月10日杨旸(少年A)与袁依楣(墨香铜臭)一审刑事判决书的真实情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关键点,并尽量还原事情的来龙去脉。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这场审判的核心在于侵犯著作权。袁依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墨香铜臭”,是知名网络小说作者,其作品《魔道祖师》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杨旸,以“少年A”为名.............
  • 回答
    您好!上海于2020年10月24日发布的机动车限行政策(可能指的是对内环内部分高峰时段外牌车辆的限行措施的调整或延续,具体政策内容在不同时间节点会有细微变化,但我将以2020年底左右的普遍认知和影响进行分析)。这类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并鼓励绿色出行。下面我将从多.............
  • 回答
    9月10日南京新增一例19岁无症状新冠肺炎感染者,这个消息确实值得我们关注。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位患者是一名19岁的年轻女性,在美国入境后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这再次提醒我们,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境外输入防控的压力丝毫不能放松。首先,从患者本身来看,19岁正值青春年华,这样一个年纪,可能意味着她在海外.............
  • 回答
    理解您对上海贵州夫妇关于兰州疫情发文事件的看法,并且希望得到一份详细且不带有AI痕迹的分析。这确实是一件挺值得讨论的事情,涉及到信息传播、个体权利、社会责任以及地方政策执行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脉络:上海一对夫妇,因为在兰州滞留的经历,写了一篇关于他们在兰州遭遇的种种不便和不满的.............
  • 回答
    关于上海4月10日17分钟录音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力求理解其背后可能传达的信息和引发的社会情绪。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这个录音的来源和内容是什么。 因为“17分钟录音”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在没有具体信息的情况下,任何解读都可能偏离事实。如果这个录音指的是某个特定事件、人物或群.............
  • 回答
    肖战5月10日的微博,从内容和发布时间来看,通常是他个人微博的日常更新。要详细看待这条微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内容本身: 文字内容: 这是最直观的部分。肖战的微博内容通常围绕他的生活、工作、心情分享、对粉丝的感谢等。他可能会分享一些日常感悟、对某件事的看法、或者是一些鼓励性的文字.............
  • 回答
    2020年2月10日股市分析:风云变幻下的市场情绪与后市展望2020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七,A股市场迎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周一。经历了前期的持续下跌和情绪宣泄,市场在这一天展现出了一定的企稳迹象,但整体的复杂性并未减弱。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当天的市场表现以及对后市的潜在影响。一、当日.............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当然是个天大的好事儿, surtout 对咱们广大农民工兄弟来说。想当年,多少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工资能不能拿到手,什么时候拿到手,那真是个未知数。有时候辛苦一年,钱能不能到口袋里,还得看老板的心情,看他有没有跑路的想法。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甚至直接消失.............
  • 回答
    雷军最近宣布小米10系列在中国区销量突破100万台,这个消息一出来,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作为一个小米的观察者,我觉得这个成绩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数字的意义: 时间点: 小米10系列发布到现在不到两个月就达成百万销量,这在智能手机市场绝对算是一个亮眼的表现。.............
  • 回答
    这则消息,说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从今年10月起,日本初中毕业前(也就是到义务教育结束)的所有学生的学费将全部免除。这听起来是件挺大的事儿,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这事儿为什么重要? 对家庭的直接影响: 最直观的,当然是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教育本就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尤其是孩子多、.............
  • 回答
    10月6号国足主场迎战叙利亚,这绝对是场让人既期待又有点小捏一把汗的比赛。说实话,最近国足的表现,尤其是前几场世界杯预选赛,确实让人五味杂陈。对阵叙利亚,这场球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可以说是一场“背水一战”也不为过。从我们球队自身来看,上一场比赛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锋线上进球效率不高,中场控制力不够稳.............
  • 回答
    关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19日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事件背景: 参拜靖国神社的含义: 靖国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战争中死亡的军人、军属以及部分为国捐躯的平民,其中也包括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判为甲级战犯的东条英机等14名战犯。因此.............
  • 回答
    深圳从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养犬电子芯片植入政策,未植入芯片的犬只将被视为无证养犬。对于这项政策,我的看法是比较积极的,认为它是一项有助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促进文明养犬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我的观点:一、 积极意义与潜在好处: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
  • 回答
    “不加V”在两个月内收到10万元打赏金,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关注数字本身。首先,我们要明白“不加V”是谁,他在什么平台上活跃,以及他的内容是什么。这三点是理解一切的基础。“不加V”的身份与定位: 是谁? “不加V.............
  • 回答
    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一个10岁的女孩,本应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却遭受了最残忍的伤害——来自她自己的生父。而更令人心寒的是,她的母亲竟然对此“不闻不问”。这种双重背叛,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首先,生父的性侵行为,是对最基本人伦道德的践踏,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
  • 回答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关于“1只和10只兔子理论”不是制度而是生活方式的说法,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并剖析其中包含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1只和10只兔子理论”本身。这个理论并非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或政治学模型,更像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