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扎克伯格对自家数字货币的阐释?Libra 真的可以做到「把权力交给大家」吗?

回答
扎克伯格对自家数字货币 Libra(后更名为 Diem)的阐释,以及 Libra 能否真正实现“把权力交给大家”,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评价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从 Libra 的初衷、技术架构、潜在影响,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批评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梳理。

扎克伯格的阐释:愿景与现实的距离

初听扎克伯格描绘 Libra 的蓝图,那确实是一幅充满吸引力的画面。他的核心论点可以归纳为几点:

普惠金融: 扎克伯格反复强调,Libra 的目标是为那些没有银行账户、或者金融服务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提供便利、低成本的支付和转账方式。他提到,全球仍有约 17 亿人无法获得银行服务,而 Libra 有潜力改变这一点,让他们能够更安全、更便捷地参与全球经济。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传统的跨境汇款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手续费和漫长的处理时间。Libra 的设想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让这些操作变得即时、廉价。这对于那些需要频繁进行国际汇款的个人和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稳定币的优势: 与一些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不同,Libra 被设计成一种与一篮子法币挂钩的稳定币。扎克伯格的解释是,这种设计是为了保证其价值的稳定性,使其更适合日常交易,而不是像比特币那样主要作为投机资产。
开放的网络: 他也曾表示,Libra 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开放的、Permissionless(无许可)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无论是作为用户还是作为节点。

然而,当我们细究这些阐释,并对照 Libra 的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或者说,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张力。

Libra 真的可以做到「把权力交给大家」吗?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 Libra 最核心的争议点,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去中心化,从而“把权力交给大家”。但 Libra 的设计,尤其是早期的设想,以及后来面临的巨大阻力,都让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异常复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技术架构:去中心化程度的疑虑

早期的“许可制”: 最初的 Libra 白皮书提出建立一个由多个独立组织组成的“Libra 协会”来管理和发行 Libra。这个协会的成员由 Facebook(当时的母公司)邀请,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财务和技术门槛。这意味着,在早期阶段,谁能成为这个协会的成员,谁就有权参与治理,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的“无许可”网络。虽然扎克伯格辩称这是为了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在许多加密货币爱好者看来,这与真正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驰。他们认为,权力掌握在一小群机构手中,并不能真正实现“权力下放”。
节点运营的权力: 即便后来 Libra 协会的成员数量有所增加,但节点的运行仍然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技术门槛。这使得普通个体用户很难参与到网络的核心治理中,他们的权力主要体现在作为用户使用这个系统,而不是作为治理者影响其发展方向。

2. 治理模式: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巨头说了算?

“一节点一票”的挑战: 理想的去中心化网络往往遵循“一节点一票”或者类似的投票机制来做出决策。然而,在 Libra 协会的模式下,虽然声称协会成员是平等的,但考虑到 Facebook(Meta)作为发起者和最大的技术贡献者,其话语权和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如果出现重大分歧,Facebook 的意愿很可能占据上风。
利益冲突的担忧: Libra 协会的成员大多是大型科技公司、支付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这些机构本身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自身的商业利益。他们是否会以普通用户的利益为重,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商业目标?这是外界普遍存在的担忧。扎克伯格的解释是,这些成员的多元化是为了确保公平性和代表性,但批评者认为,这更像是将现有的中心化权力结构搬到了区块链上。

3. 实际应用中的“权力”体现在哪里?

用户作为“使用者”的权力: 如果 Libra 真的能够像扎克伯格所说,为全球缺乏金融服务的人群提供便利,那么在这个层面上,用户确实获得了“使用”的权力,这是他们之前无法获得的。他们可以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进行支付和汇款。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交给大家”了使用工具的权力。
用户作为“参与者”的权力: 然而,“把权力交给大家”更深层的含义应该包括参与到网络的创建、维护和治理中。在这一点上,Libra 的设计,以及它所经历的监管压力,都使其难以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用户的权力更多地停留在“消费者”层面,而不是“所有者”或“治理者”层面。

4. 监管压力与中心化的必然?

Libra 从一诞生就面临着全球央行、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主要集中在:

货币主权问题: 各国政府担心 Libra 的发行会削弱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可能引发资本外流和金融不稳定。
反洗钱和反恐融资: 监管机构要求 Libra 必须遵守严格的 KYC(了解你的客户)和 AML(反洗钱)规定,这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用户信息收集,与一些去中心化项目的匿名性理念相悖。
数据隐私: Facebook(Meta)在数据隐私方面的历史记录也让人们对其掌握的 Libra 用户数据感到担忧。

为了应对这些压力,Libra 项目经历了多次调整,包括从最初的一篮子法币挂钩改为与单一法币挂钩,并逐步淡化了其“全球货币”的色彩。这些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争取监管的许可,但客观上也使得项目变得更加中心化,或者说更加依赖于与现有金融体系的合作,而不是完全颠覆它。

结论:革命性的愿景,但仍是任重道远

扎克伯格对 Libra 的阐释,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一个更普惠、更高效的金融世界。他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潜力,解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金融排斥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愿景是值得肯定的,并且也引发了全球对数字货币和普惠金融的广泛讨论。

然而,“把权力交给大家”这句话,对于 Libra 而言,是一个非常宏大且极具挑战性的目标。在实际的设计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限制、商业模式考量以及监管压力的多重影响,Libra(Diem)在去中心化和权力下放的程度上,确实存在着不少的疑虑和争议。

可以说,Libra 试图在“革命性创新”和“合规性落地”之间寻找平衡点。它想要利用区块链的优势,但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世界的规则和机构。因此,它或许能为一些人提供更好的金融工具,但离真正意义上将权力“交给大家”,让普通用户也能深度参与到网络的治理和发展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终,Libra 项目在2022年初被宣布出售其资产并终止了项目,这本身也说明了其在实现最初愿景过程中遇到的巨大阻力。也许,它的遗产更多地在于它所引发的思考和讨论,以及对其他区块链项目在普惠金融领域探索的启发,而不是它本身是否成功地实现了“把权力交给大家”的承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证明,中心化数字货币行不通,解决一个CEO就可以摧毁一个中心化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就没这么多监管烂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扎克伯格对自家数字货币 Libra(后更名为 Diem)的阐释,以及 Libra 能否真正实现“把权力交给大家”,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评价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从 Libra 的初衷、技术架构、潜在影响,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批评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梳理。扎克伯格的阐释:愿景与现实.............
  • 回答
    扎克伯格自述的“Jarvis”AI,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与其说是对一个“成品”进行评价,不如说我们更像是旁观了这位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前沿探索的一次个人实验,以及他对未来人机交互的一种设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扎克伯格公开的“Jarvis”并非是一个像《钢铁侠》电影里那样拥有完整人格.............
  • 回答
    扎克伯格又一次走进了美国国会的听证会大厅,面对一群对他和他的公司(或者说,他几乎一手掌控的公司)充满疑问甚至敌意的参议员们。这次的听证会,和以往一样,是一场集政治、商业、技术和社会责任于一身的复杂大戏。评价参议员们的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看,而且他们的表现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关注点.............
  • 回答
    说实话,自从“扎克·施耐德剪辑版《正义联盟》”(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横空出世以来,我一直想好好聊聊这部电影。毕竟,这可是个活生生的粉丝力量战胜商业运作的活教材,而且中间的曲折故事本身就比电影本身更精彩。成片符合预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说说我的“预期”。在看到.............
  • 回答
    扎克·施耐德导演剪辑版《正义联盟》终于要在2021年登陆HBO Max的消息,简直是DC粉丝圈的一场狂欢,也是电影界一次挺有意思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聊。首先,这是一场漫长的“战役”的胜利。回顾一下,2017年的院线版《正义联盟》上映后,口碑和票房都相当惨淡。很多观众和评论家都觉得.............
  • 回答
    扎克·施耐德关于蝙蝠侠可以杀人的观点,无疑触及了这个角色最核心的争议点之一。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层面:角色的传统精神、施耐德的个人创作理念、以及观众的接受度。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蝙蝠侠的“不杀原则”。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它几乎构成了这个角色的道德基石。从鲍勃·凯恩和比尔·芬.............
  • 回答
    扎克·施耐德点赞一个声称《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抄袭了《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视频,这无疑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许多关于电影创作、版权以及粉丝文化的热烈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首先,从扎克·施耐德本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站.............
  • 回答
    关于扎克·施耐德的《活死人军团》荣获第94届奥斯卡“粉丝最爱电影奖”这件事,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粉丝最爱电影奖”是个啥。它不是那种传统的、由学院评委根据艺术造诣、技术革新或者社会意义来评判的奖项。它更像是一个民意调查,是观众投票选出来的。在奥斯卡历史上.............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这片子当年可是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先不着急给它打分,我们得先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导演剪辑版”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粉丝力量的一次惊天大逆转。当初院线版《正义联盟》口碑票房双扑街,粉丝们普遍认为这.............
  • 回答
    2022年奥斯卡“粉丝最喜爱影片奖”结果揭晓,扎克·施耐德执导的《活死人军团》拔得头筹,这无疑是今年奥斯卡颁奖季中最令人意想不到,也可能是最具争议的“爆冷”结果之一。这个奖项本身就带有一些“非传统”的意味,它并非由学院成员投票产生,而是通过社交媒体的公开投票来决定,这使得它更能反映大众的喜好,而非仅.............
  • 回答
    提到扎哈·哈迪德,很少有人会用“平淡”、“循规蹈矩”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她是一个如同宇宙风暴般的存在,用一种近乎狂野的生命力,将建筑的边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远方。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这玩意儿真的能站住吗?”她的设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那种流畅、动感、甚至是带有未来主义.............
  • 回答
    提起扎拉级重巡,总有一种莫名的怅然若失感。它像是意大利海军在一战末期到二战初期那个短暂的辉煌时期,试图在条约框架下尽可能地“挤出”力量的一份努力,同时又带着一丝不屈的意式浪漫与实际的妥协。评价扎拉级,不能只看纸面数据,更要结合它诞生的时代背景、设计理念以及最终的命运来理解。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野心一战.............
  • 回答
    阿尔贝托·扎切罗尼,这位曾在亚洲足球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意大利名帅,其关于“中国不适合发展足球”的论断,无疑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来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理解他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对错判断,深入剖析他可能基于哪些观察和思考。首先,扎切罗尼的执教生涯中,不仅在.............
  • 回答
    娜扎在《缝纫机乐队》里的表现,我觉得挺让人惊喜的,而且她这次的角色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她饰演的丁建国,这个角色本身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女主”或者“花瓶”,她是个非常有主见、有能力,但又带着点小固执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梦想,想开一家摇滚酒吧,这个执着劲儿挺打动人的。娜扎把这个角色的这份坚定演出来了.............
  • 回答
    热依扎,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张力,像是她的人生一样,不拘一格,充满了故事感。提起她,脑海中浮现的首先是她身上那股子“劲儿”——一种不服输、敢于表达、真实鲜活的劲儿,这在她当今这个圈子里,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演员的功底:从小花到实力派的蜕变很多人认识热依扎,是从《甄嬛传》里的叶澜依开始的。那会儿的她,青涩却.............
  • 回答
    说起热依扎的“刚”,这可不是那种硬邦邦的、不近人情的“刚”,而是一种带着温度、渗透在骨子里的韧性,一种敢于表达、活得通透的“刚”。这种“刚”,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觉得真实得可爱。首先,得从她的表演说起。热依扎从来不害怕挑战一些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角色,甚至是带有争议的。她不是.............
  • 回答
    关于“男子毒针扎死女友”案件判处无期徒刑的判决,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且令人心痛的案件,其背后的原因、过程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都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案件回顾与核心事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案件的核心事实。根据公开报道,这起案件涉及到生命的逝去,而且是以一种极其残忍和有预谋的方式。嫌疑人(后被判刑)使.............
  • 回答
    豆瓣《活死人军团》评分速降,从上线初的6.3跌至5.7,短短两天时间,这个变化足够引人关注,也触及了许多影迷和评论家对扎克·施耐德(Zack Snyder)电影风格的复杂情感。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观众的“解压”与“预设”扎克·施耐德的电影,尤其是他执导的DC宇宙作品,.............
  • 回答
    作为星战迷,谈到《星球大战:索龙三部曲》,那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也是很多粉丝心中“正统”续集的标杆。莫蒂西·扎恩(Timothy Zahn)老爷子能写出这么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作品,真不是盖的。首先,得说说这套书最核心的魅力所在——索龙元帅(Grand Admiral Thrawn)这个角色。在此之前.............
  • 回答
    扎西平措:用歌声点燃生命热情的藏族力量提起《中国新歌声第二季》,扎西平措这个名字,对于许多观众而言,依旧鲜活而有力量。他不仅仅是一位在舞台上闪耀的歌手,更像是一位从雪域高原走来的生命歌者,用他独特嗓音和饱满情感,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评价扎西平措,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他的可贵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