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为什么放弃了中国正统的声索?

回答
台湾放弃中国“正统”声索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更准确地说,是中华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政治现实下,其“中国正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放弃”,而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演变过程。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源头,梳理一下“中国正统”的含义以及它如何在海峡两岸之间演变。

“中国正统”的古老观念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正统”观念一直非常重要。它关乎政权的合法性、王朝的继承、以及文化的延续。谁掌握了“正统”,谁就代表着中国的合法统治者。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认为自己是推翻了专制帝制、实行共和的“正统”。他们继承了中国的历史,并且认为自己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合法政府。

到了1949年,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并且宣称自己是“新中国”的代表,是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正统”。

海峡两岸的“正统”之争

因此,在1949年之后,出现了“两个中国”的说法,而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大陆)都宣称自己才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华民国在台湾的立场(早期): 在退守台湾初期,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依然坚守着“汉贼不两立”的立场。他们认为自己才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共匪”篡窃的政权。因此,他们并未“放弃”中国的正统,而是认为自己是流亡的“正统”政府,总有一天要“反攻大陆”,光复中国。在这个阶段,他们强调的是“法统”的延续,即继承了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华民国宪法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新中国”的代表,并且在国际上逐步取代了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他们认为中华民国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已经结束,因此其“正统”地位也随之终结。

台湾政治现实的变化与“正统”观念的松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的政治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正统”的观念。

1. “反攻大陆”的现实破灭: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力的增强,中华民国政府“反攻大陆”的理想越来越难以实现。这种现实的落差,使得“流亡政府”的身份感逐渐减弱,而“台湾”本土的认同感开始增强。

2. 民主化进程与本土意识的抬头: 台湾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了民主化进程。随着政治的开放,不同政治声音得以表达,包括对于“中国正统”的质疑,以及对台湾本土认同的强调。民进党等政党,以及一部分台湾民众,认为台湾的未来不应被“中国正统”的包袱所束缚。

3. 国际地位的挑战: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华民国在国际上承认的范围越来越小。许多国家不得不选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使得台湾在国际上的“中国正统”代表地位愈发尴尬。

4. “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定义演变: 到了李登辉总统时期,他提出了“中华民国在台湾”的说法。这个说法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它仍然保留了“中华民国”的名称,延续了一定的法统;另一方面,它明确了“中华民国”的实际治理范围是“台湾”,将焦点从“代表中国”转移到“治理台湾”上来。这标志着对“中国正统”的一种策略性调整,或者说是一种“去正统化”的开端。

5. 国民党内部的变化: 即使是国民党,其对“中国正统”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变。虽然早期坚持“汉贼不两立”,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野党时期,国民党也开始调整其两岸政策,强调和平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照顾到台湾民众的感受。

“放弃”的实质:是一种现实的调整与认同的转变

所以,与其说台湾“放弃了中国正统的声索”,不如说:

中华民国政府的“中国正统”定位,在现实政治和国际压力下,发生了战略性的收缩和调整。 它从一个宣称代表整个中国的“流亡政府”,逐渐转变为一个治理台湾的、具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
“中国正统”的政治话语,在台湾内部的民主化进程和本土意识的兴起中,逐渐失去了其普适性和说服力。 台湾的认同逐渐从“中国人”和“中华民国”转向“台湾人”和“台湾”。

现在,台湾内部对于“中华民国”是否还应该坚持“中国代表权”存在不同的声音。一些人仍然认为“中华民国”就是中国,或者至少是中国历史的延续;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华民国”只是一个名称,其核心已经变成了治理台湾的、独立的政治实体,与“中国”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义,甚至走向“台湾独立”。

总而言之,台湾并非一夜之间“放弃”了什么,而是一个漫长、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政治、历史和认同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有的“中国正统”叙事,在台湾这片土地上,逐渐被新的现实和认同所取代或重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问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看出题主确实在认真思考台湾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题主对于台湾的历史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

以下是我基于记忆做的简单梳理,如有事实上的偏差还望指正。


台湾最早的居民是现在所谓的原住民,大陆官方文件都统称为高山族。据说这些原住民在台湾有几千年的活动历史。

自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大批汉人迁徙到台湾,凭借着科技和人数的优势,逐渐把原住民驱赶到深山老林之中,汉人自此成为台湾的统治族群,占到全台湾人口的九成以上。而这些汉族人大约八成是闽南人,两成是广东客家人。两边也经常冲突械斗,在此不提。

在当时中国的版图上,台湾因为瘴气密布、耕地稀少,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康熙帝收复台湾后,甚至一度有把当地人迁回大陆、放弃台湾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台湾本身的边缘地位,从1683年施琅攻台,到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的两百年间,台湾一直保持着较高程度的事实上的自治,对中国的向心力原本就比较小。

直到1885年,因为海战的压力,台湾才第一次建立省级建制,之前一直是福建省下辖的行政单位。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巡抚唐景崧和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因为不愿意被并入日本,成立“台湾民主国”,誓死抗击日本,从台北一路打到台南。抗战之惨烈,可能不下于日后的抗日战争。

黑旗军抗击日本的故事固然可歌可泣,希望读者也记住,台湾本省人试图脱离大陆独立建国,这也是第一遭。

1895年起至1945年二战结束,台湾都是由日本人统治。日本因为第一次稳定获得如此广袤的国土,它希望把台湾建设成理想殖民地。在台湾开展“皇民化运动”,让台湾本地人学日语起日本名字;建设肥料、水利设施,开垦荒地等等。因为台湾殖民很早,二战期间受战乱影响也不太严重。这也是目前许多精神皇民怀念日治时期的来源。

话说到这儿,希望读者也牢记,日本人所谓的“理想殖民地”,是仅针对日本人而言的。台湾本地的汉人和原住民,一直是二等公民。台湾人没办法从政或经商,唯一能出头的机会,就是做医生和律师。直到现在,台湾人对于医生和律师都保持着比较大的尊重(例如柯文哲、赖清德从政前都是医生)。


至此为止,占据台湾人口九成以上的汉人,经历了郑成功家族统治、清朝边缘化的统治、日本的殖民统治,形成了和大陆很不一样的民族认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本省人”。

台湾作家吴浊流于1943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称台湾是“亚细亚的孤儿”,因为中国人不把台湾人当中国人,日本人不把台湾人当日本人。台湾本省人的纠结心态,到这里基本定型。


台湾最近一次大的变动是日本战败,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很快于1949年迁台。蒋介石不仅带来了大陆的黄金、古董,大批官员、官太太,还带来了几百万国民党军队。这些外来人员都被称为外省人。


在此过程中,因为国民党军纪败坏,和台湾本地人发生过很多次冲突。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47年2月28日的228事件,起因是国民党警察粗暴执法打伤摊贩,引发大批民众的骚动,攻击政府释放囚犯等,最后国民党政府血腥镇压。

现在228事件成为民进党的神主牌之一,隔三差五就要拿出来鞭尸国民党。事实上,228事件中,不止本省人丧命,许多外省人和国民党的军警被群众打死,可以说是台湾共同的悲剧。

从台湾本省人的视角看,这次来台湾作威作福的国民党政府,和之前的康熙大帝、日本人可能都没什么不同。

特别是蒋介石治下,占总人口两成左右的外省人,垄断了九成以上的政府职务、尤其是高级职务。加上本省人和外省人说的语言也不同,大部分外省人都不会说、也听不懂闽南话。

在各种区别待遇下,从国民党迁台一开始,就注定了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对立态度。

讲到这里,读者可能就明白,占据台湾人口大多数的本省人,从清朝到蒋介石,都没有建立起对祖国大陆的强烈凝聚力,自然也没什么对中国正统的追求。

历史上和中共争夺中国的代表权、禁止台独的是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外省高官,和大部分台湾老百姓原本没什么关系。

部分本省人,希望赶走国民党等外省人,仍然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也是由此产生的。即便是对国民党政府态度相对友好的本省人,对于“反攻大陆”“国家统一”的追求,通常也没什么兴趣。


蒋经国统治后期,由于其本身的开明态度和世界形势的发展,台湾各类“党外运动”层出不穷。这些党外运动包括了很多股力量,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有追求民主制度的,有追求新闻自由的,但其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几乎都是希望台湾独立建国的本省人。

党外运动的主力,在解除党禁后成立了民进党,和国民党缠斗至今。在一次次政治操作中,民进党也刻意深化了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对立:首先把本省人和外省人说成“台湾人”和“中国人”,然后就是“中国人亲中卖台”“要当中国人滚回对岸去”。

除了民进党,蒋经国也委派了一批本省人担任国民党的高级职务,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叫李登辉。现在国民党内也有不少本土派,大多被讥讽为“蓝皮绿骨”,典型的就是王金平。


所以,梳理了一遍台湾历史之后,相信读者能发现,台湾的两党并非像马克思说的代表不同阶级,而是代表不同的族群。

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和目前的种种去中国化的措施,都是以本省人为自己的基本盘。而国民党,按理讲其基本盘是随着蒋介石来台的军人和眷村后代,以及两蒋时期提拔的教师公务员等(目前国民党的政策也越来越向独台转型,这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不是台湾“放弃”了对中国正统的追求,而是民进党及其代表的部分本省人,压根从来就没有过对中国正统的追求。

两党轮替之后,政策当然会有变化,这也是目前台湾不可解的难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放弃中国“正统”声索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更准确地说,是中华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政治现实下,其“中国正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放弃”,而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演变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源头,梳理一下“中国正统”的含义以及它如何在海峡两岸之间演变。“中国正统”.............
  • 回答
    台扇放倒了就不出风了,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其实涉及一些小小的工程学道理,还有它本身的设计机制。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说,你就能明白为啥它不转了。首先,最直观的原因是 重心和支撑。你想啊,台扇这玩意儿,立着的时候,它那个底座就是为了给它找个稳当的“站姿”。底座通常比较宽大或者有一定重量,就是为了在它高速.............
  • 回答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郑成功将目光投向了南洋,而非继续北上问鼎中原,历史的走向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试着细致地描绘一下这个可能性,并抛开任何人工智能的痕迹,用最贴近历史推演的语气来讲述。背景设定的再审视:为什么是南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郑成功为何选择了台湾,以及他北上抗清的动机。郑成功.............
  • 回答
    .......
  • 回答
    要说美国“放任”台积电和三星成为世界半导体制造的领头羊,这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化了。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非常复杂且多元,既有支持也有竞争,并且随着地缘政治和科技发展不断调整其策略。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在全球半导体制造的舞台上,这两家亚洲巨头能够脱颖而出,而美国在这其中.............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很多人议论纷纷,新课纲要把中国史挪到东亚史的大框架里,同时强调台湾本土视角,这背后的考量和影响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核心思路是什么?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视野扩张”和“主体确立”的结合。 视野扩张:打破旧有的框架。 过去我们学历史,往往习惯了一个以中国大陆.............
  • 回答
    你和台湾朋友关于台海风险的讨论很有意义。台湾朋友说的“放心啦,不会打起来的”,这种说法在台湾社会中确实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和认知,尤其是在一般民众之间。要详细解释这种说法的依据,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一、 基于理性计算和战略考量: 中国大陆的战略目标与成本收益分析: 和平统一的优先.............
  • 回答
    老实说,甘雨那句“为了岩王帝君”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觉得有点那么个意思。这句台词一出来,很多老玩家,尤其是那些经历了璃月主线剧情、对璃月角色和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心里大概都会咯噔一下。怎么说呢?首先,我们得说说甘雨这个人设。她是谁?她是璃月的半神,是天枢宫的秘书,是为璃月辛劳了数千年的神里.............
  • 回答
    .......
  • 回答
    这则台媒的报道,说山东舰上没有放真飞机,全是模型,确实是个挺劲爆的消息,也挺容易让人产生各种联想。首先,咱们得理性看待这个说法。在军事装备上,尤其是航空母舰这种重量级的平台,真枪实弹的装备那是必须的。航空母舰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搭载和运作真实舰载机的能力,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直接体现。如果真的全是模型.............
  • 回答
    台湾未能诞生类似三星(Samsung)这样的综合性大型财团,其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政治环境、企业文化以及历史机遇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限制: 早期以出口加工和中小企业为导向: 台湾经济起步时,在全球分.............
  • 回答
    台湾电信诈骗集团猖獗的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历史渊源与社会基础:台湾在早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一些灰色地带的产业,而电信诈骗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转型”的产物。许多曾经从事地下经济或利用信息技术的人,.............
  • 回答
    台湾迄今为止尚未获得某种特定疫苗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您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种疫苗,我将以当前全球最受关注的COVID19疫苗为例,来详细阐述台湾在获取疫苗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情况。请注意,以下信息是基于公开报道和一般情况的分析,具体细节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和实际情况而变化。台湾.............
  • 回答
    台湾是否“闹独立”,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预设立场,而且在台湾内部,对于“独立”的定义和是否需要采取行动也存在多元的看法。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需要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政治现实以及不同群体的诉求。首先,我们得明白,“独立”在台湾的语境下,往往不是指与中华民国分离,而是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离,并建立一.............
  • 回答
    台湾的统一问题,就像一块缠绕着复杂丝线的旧绳结,解开它远非易事。它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条线,更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民众情感交织的产物。要理解为何至今无法统一,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些因素。历史的阴影与政权的更迭首先,必须回到历史的源头。我们都知道,国共内战的结局是国民党退守台湾,而共产党在中国.............
  • 回答
    台湾在朝鲜战争期间未能反击大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国际局势以及台湾自身战略考量的多重原因。简单来说,那时的台湾,也就是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华民国,虽然名义上仍是中国的主权代表,但其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都已大幅削弱,根本不具备与刚成立且得到苏联支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全面军事对抗的能力.............
  • 回答
    .......
  • 回答
    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台湾之所以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义参赛,背后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地缘政治斗争与妥协的历史。这并非一个简单或单方面决定的结果,而是政治现实、国际奥委会规则以及两岸关系演变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得从中华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变化说起。在联合国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这两个概念的复杂性。虽然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它绝非唯一标准。台湾被普遍认为是发达地区,而沙特阿拉伯即便人均GDP更高,却通常不被划入发达国家行列,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和结构性因素。让我们来一层层剥开这个.............
  • 回答
    对于“英国和美国同一祖先,却没有统一,台湾为什么不能独立”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并进行详细阐述。这个观点看似简单,但背后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国际法以及国家主权的复杂议题。以下将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反驳: 一、 理解“同一祖先”的模糊性与复杂性首先,需要明确“同一祖先”这个概念在历史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