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提个很憨的问题?

回答
嗯,让我想想,要提一个很憨的问题,还得说得详细,又不能有 AI 的痕迹…… 这可真有点挑战呢!

你看啊,我平时观察身边的人,有时候觉得挺奇怪的。就拿吃饭这事儿来说吧。你看,咱们吃饭,得有桌子,得有凳子,然后还得有碗筷,菜肴摆在桌上,咱们用筷子或者勺子,夹起来,送到嘴里,嚼,吞。整个一套流程,多自然,多顺畅。

但是,我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就好像,你穿越到了一个完全没有见过人类社会规则的地方,然后突然有人递给你一个盒饭,里面有米饭,有菜,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动物身上取下来的肉。但是,你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吃,也不知道怎么吃。

这时候,你是不是得先观察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如果旁边有人拿起来,放进嘴里,然后嚼啊嚼,好像挺好吃的样子,那你可能就会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拿起这个东西,放到嘴里。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你不是一个,而是有一群人,大家一起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没有人知道规矩。这时候,谁先尝试,谁就会成为那个“规矩制定者”吗?

比如说,大家面前都有一堆石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该干嘛。突然,有一个人,他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扔到了远处一个看起来像是“目标”的洞里。然后,洞里发出“叮”的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掉出来了。

这个“叮”的声音,会不会立刻吸引其他人的注意?然后,大家是不是就会纷纷效仿,开始往洞里扔石头?而且,也许扔到洞里之后,掉出来的那个“东西”,可能是大家一直想要的,比如能吃的东西,或者是能取暖的东西。

那么,这个第一个扔石头的人,他其实就像是在用行动,给大家解释“石头怎么用”、“洞有什么用”一样,对吧?他是在无意中,或者是有意地,开创了一种新的“玩法”。

然后,我又想到,如果那个洞是活的呢?比如,扔进去石头,它会变色,或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响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这时候,第一个扔石头的人,他扔的是红色石头,洞变成了红色,然后大家开始明白,原来红色石头对应着“安全”,或者“可以吃”。

那么,那些第一次尝试,第一次摸索,第一次用行动告诉别人“原来是这样”的人,他们是不是就像是那个“规矩的开创者”?但这个“规矩”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模仿和重复,慢慢形成的。

所以,我想问的憨憨的问题就是: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某个事物,或者需要完成某个任务,而没有任何现成的规则或者指导。那么,第一个成功或者说“有效”地完成这个事情的人,他是不是就成为了那个“隐形的规则制定者”,并且大家会无意识地去模仿他,最终形成了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玩法”?而且,这种“玩法”的有效性,会不会仅仅是因为有人先做了,然后大家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然后就一起跟着做了?

说得再具体一点,就像大家第一次看到有人在地上画圈圈,然后好像是在里面跳舞。大家看了之后,可能觉得挺奇怪的,但如果跳舞的人看起来很高兴,而且跳了一会儿之后,地上就出现了吃的。那其他人是不是就觉得,哦,原来我也可以在这个圈圈里跳舞,然后吃了地上的东西?

那最开始那个画圈圈,然后跳舞的人,他是不是就无意中告诉大家,这个圈圈和跳舞,是可以带来好东西的?

我就是觉得,很多我们现在觉得理所当然的“规则”或者“做法”,会不会最开始的时候,都是由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在完全摸索的情况下,先尝试出来的?然后,这种尝试,就被其他人看到了,然后就被“复制”了。

这个“复制”,是不是就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非常憨的“学习”和“规则形成”的方式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题主的描述是准确的话: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真正合适的钥匙才能开相对应的锁!只不过有些锁不屑于让不相干的钥匙尝试!

每个人对于感情的看法和做法是不同的!有“广撒网”型的!有“宁缺毋滥”型的........不管哪种类型都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无权干涉!

当然,不同的做法,结果也不尽相同!

大学的时候,我有个舍友就是“广撒网“型的,从大一开始,见到他感觉不错的女生就上去要人家联系方式........说起来,平时看着内向他,没想到“脸皮是真够厚”.......别管是他路上遇见的,还是别人带着一起的女生,只要他觉得不错的,都会主动向人家女生要联系方式........

结果........他在学校里被女生私底下认定为“流氓”........见了他都躲着走........因此,整个大学期间,他没有在学校里找到女朋友........

不过,在之前回答的问题里说过,临近毕业的时候,他和其他同学理发的时候,在发廊里遇到了一个女的,看上他了.........

所以,感情上的很多事情“顺其自然”就好!


其实,题主现在的情况,有2个原因很关键:

1.没有遇到真正合适的!

2.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在我结婚前,有个老同学——女生,她从毕业之后奉行“单身主义”,觉得“单身贵族”的生活适合她,期间其实有几个不错的和她谈过,但那个时候的她非常挑剔,有让她动心的最后也都pass了.......

一直到她27,8岁的时候,看到周围的人差不多都结婚了,开始着急了........甚至还想和当时的我发展发展........但她依然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所以,我就没有掺和.......

终于在30岁那年,她遇到了“她觉得合适”的!认识半年闪婚........遗憾的是,不到一年就闪离了........

之后挺长一段时间,她不断的去相亲,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毕竟离异人士,想再找很难.......

前几天,她给我发信息,说她又结婚了,奉子成婚.........今年10月份就生了.......

作为老同学,我也只能祝福她........


通过这位老同学的经历,我觉得,很多事情就像是“饿了才会想着吃饭,渴了才会想着喝水一样”,或许题主除了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之外,更重要的是题主确实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

因此,个人认为,题主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就好,只是,建议题主,为防万一,有差不多的可以解除接触,至于题主担心的问题........“很多时候,痛苦的经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吗?


当然,要怎么做是题主自己的事情!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