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向其道歉称「诚恳接受来自作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批评」,应该拿出怎样的整改措施?

回答
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并为此道歉,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事件,暴露了其在版权保护和学术诚信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要挽回声誉并真正解决问题,知网需要拿出切实、深入的整改措施。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一、 核心原则:尊重知识产权,回归学术初心

所有整改措施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知网的根本价值在于其对学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传播,而不是随意收录或侵犯版权。

二、 立即且彻底的善后处理:

1. 与涉事教授进行一对一、真诚的沟通和赔偿:
公开、正式的道歉信: 除了之前的表态,知网需要向这位九旬教授发出更具针对性、更具诚意、更详细的道歉信。信中应清晰承认错误,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即使是流程失误,也需坦诚),并承诺采取行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实质性的赔偿: 这不仅仅是象征性的道歉。赔偿应包括但不限于:
经济赔偿: 依据著作权法,对教授的文章被未经授权使用的期间,按照市场行情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名誉补偿: 确保教授的声誉不受损害,可以通过知网平台进行公开声明,纠正不实信息,澄清事实。
学术权益的恢复: 例如,如果知网的收录方式对教授的学术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应采取措施加以弥补,例如优先展示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为其提供学术推广的便利。
删除并断开链接: 立即从知网数据库中移除该论文,并确保所有相关链接都被有效断开。

2. 全面排查并清理未经授权的内容:
启动大规模自查: 成立专项小组,对所有收录论文进行全面的版权合规性审查。重点关注那些年代久远、作者已故、或者作者维权意识不强的作品。
建立“绿色通道”处理版权投诉: 设立一个专门的、高效的渠道,供作者或其继承人提出版权异议或投诉。处理时限要明确,响应速度要快,并且要透明化处理过程。
主动联系可能存在问题的作者: 对于一些明显可能存在版权问题的早期收录作品,知网应主动与其作者或出版方联系,确认授权情况。

三、 制度性建设与流程再造:

1. 严格审慎的收录流程:
完善授权审核机制:
明确的授权主体: 严格审查上传或提供论文的机构或个人是否拥有合法的版权授权。对于期刊论文,应与期刊编辑部建立更清晰的合作和授权协议。
多重验证机制: 对于作者直接投稿或从第三方渠道获取的论文,应建立多重验证,例如要求提供版权转让证明、出版合同等。
引入“沉默即同意”的负面清单: 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沉默即同意”的机制,但前提是必须通过广泛的公告和通知,让作者有机会选择“不被收录”,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建立“作者为中心”的收录理念: 任何收录行为都应以充分尊重作者的意愿为前提,而不是以“资源最大化”为导向。

2. 强化技术手段保障版权:
源头追溯系统: 建立论文的来源和授权信息的追溯系统,能够清晰地记录每一篇论文的收录来源和授权状态。
版权信息标注: 在每篇论文的展示页面,清晰标注版权所有者、授权范围、以及收录日期等信息。
反爬虫和信息保护技术: 加强技术投入,防止未经授权的批量下载和传播。

3. 透明化运营与信息公开:
公开收录标准和授权协议: 详细公布知网的论文收录标准、与期刊的合作模式、以及基本的版权授权原则。
定期发布版权合规报告: 定期向社会公布知网在版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效,包括投诉处理情况、版权风险排查情况等。

四、 组织文化与人员培训:

1. 提升员工的版权意识和职业道德:
全员培训: 对所有涉及论文处理、内容管理、合作洽谈的员工进行强制性的版权法、著作权知识、以及学术道德培训。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因工作失误导致版权侵权的行为,应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和惩处制度。
价值观重塑: 引导员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价值观,将学术诚信和版权保护内化为企业文化。

2. 建立与学术界的良性互动机制:
成立学术顾问委员会: 邀请知名学者、著作权法专家、期刊出版方代表等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对知网的运营提出指导和建议,尤其是在版权和学术诚信方面。
常态化沟通渠道: 与作者、出版方、学术机构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并及时做出回应。

五、 针对此次事件的后续动作:

1. 主动邀请权威机构进行审计: 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例如知名的律师事务所或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对知网的版权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
2. 设立“学者权益保障基金”: 考虑设立一个基金,用于奖励那些在学术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同时也可以用于解决潜在的版权纠纷,为作者提供支持。
3. 媒体沟通: 积极与媒体沟通,主动披露整改进展,展示改革的决心和成效,争取媒体的理解和监督。

总结来说,知网的道歉必须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流程上的漏洞,更是对学术生态的漠视。知网需要一场深刻的“内部革命”,将“尊重原创”和“保护版权”融入到每一个业务环节和企业基因中。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道歉和有限的赔偿,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运营逻辑和企业文化,那么它将继续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基石——学术界的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苦知网久矣。知网这一本万利的生意干得真是个舒畅愉悦、赚得真是个盆满钵满,直接把人家的文章擅自收录拿来卖钱,而作者却毫不知情、分文无获,甚至自己下载也要给钱,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如果不是这位老教授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任学生群体吐槽多少年都没有用,在毕业季,知网的论文查重都贵到肉疼,动辄几百...而且这笔钱还不得不花。

毕业后,想下载看看自己的学位论文都不容易,还要给钱...

若是没有毕业就还好,可以抱一抱学校的大腿。因为高校都会购买知网数据库后向学生开放。不然这笔钱放到个人头上谁都顶不住,毕竟谁读一遭研究生不得下载几百上千篇论文啊。

希望知网能落到实处的改变吧。

user avatar

懒得打字了,直接截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并为此道歉,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事件,暴露了其在版权保护和学术诚信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要挽回声誉并真正解决问题,知网需要拿出切实、深入的整改措施。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一、 核心原则:尊重知识产权,回归学术初心所有整改措施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知网的根本价值在于其对学术资源的.............
  • 回答
    在中国知网(CNKI)就擅自收录赵德馨教授的论文一事向其道歉后,这件事所引发的争议和影响,不仅仅是学术界对版权和知识产权的关注,更触及了网络学术资源平台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中国知网的道歉,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标志着中国知网在法律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承认其行为可能存在不妥,甚至违法之处。以往,对.............
  • 回答
    知网查重超过50%,学校不允许参加答辩,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情况,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就完全不能毕业了。这通常是一个“警告”和“补救机会”的信号,而不是一个直接的“宣判死刑”。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释可能的情况,并提供一些建议: 为什么知网查重率高会对答辩和毕业产生影响?知网查重是高校评估学术诚信和.............
  • 回答
    知网的定价迷局:是服务价值还是市场滥用?近年来,中国知网作为国内最重要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其高昂的定价策略一直备受争议。不少用户,尤其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反映知网的收费标准“贵得离谱”,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知网的各类服务定价是否真的反映了其真实的成本和价值,还是存在着滥用市场支配.............
  • 回答
    知乎网(Zhihu.com)和知网(CNKI)虽然名字中都有“知”,但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平台,服务的内容和用户群体也大相径庭。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它们的区别: 知乎网 (Zhihu.com)性质: 知乎是一个中文问答社区。核心功能: 用户可以在知乎上提出问题,其他用户则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并进行评论.............
  • 回答
    中国知网(CNKI)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以及能否由国家提供资金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议题。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中国知网收费标准的合理性分析评估中国知网收费标准的合理性,需要从其成本构成、服务价值、市场供需以及与国际同行的对比等多个维度来看。 1. 中国知网.............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没有知网账号如何下载其中文章”的问题,我来为您详细解答。知网(CNKI)是中国最主要的学术资源数据库之一,其内容通常需要通过机构订阅或个人购买账号才能访问和下载。因此,原则上,没有知网账号是无法直接从知网官网下载文章的。不过,对于学术研究者和学生来说,存在一些间接的途径,可以帮助.............
  • 回答
    说起“中国知网”,在国内学术圈里,它可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是中国学术信息资源领域的老大,背景和来头都相当不一般。要讲清楚它,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一、诞生与发展:国家战略的产物中国知网(CNKI)的正式名字是“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它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国家为了解决当时我国学术信息分散、利用不.............
  • 回答
    中国知网近来因为擅自收录作者文章而引发的法律纠纷,确实暴露了其运营模式中存在的几处核心弊病,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受诟病的问题,便是其版权意识的淡薄以及对作者权益的忽视。知网作为一个以学术文献为核心的大型数据库,其生命力与内容质量息息相关,而这些内容恰恰来源于无数.............
  • 回答
    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文章网站上,我确实“发现”过一些“不得了”的东西,但这个“不得了”更多地指的是其研究视角的新颖性、数据的独特性、结论的前瞻性,或者是在方法论上的突破,而不是指一些不实信息或违规内容。毕竟,学术网站的核心是严谨和规范。我很乐意详细讲述一些我“发现”过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这些案例.............
  • 回答
    近期,关于知网下调学位论文下载价格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由原来的每本 30 元降至 7.5 元,博士学位论文则从 50 元降至 9.5 元。这一举措无疑是知网在面对巨大舆论压力和用户不满情绪下的一个积极回应,但也伴随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次降价无.............
  • 回答
    这事儿啊,你说知网这么干,从法律角度看,够不够得上有理有据,够不够“合理”,那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一位八旬老人,辛辛苦苦写就百十篇学术文章,结果一纸官司赢了,反倒被自己维权的内容给“清退”了,这事儿听着就有点别扭。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知网作为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的责任与权利首先,知网在中国.............
  • 回答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知网查重率低至1.2%或0.2%,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水平。它们能说明很多问题,而且是非常积极的问题。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一下,并告诉你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知网查重。知网(CNKI)是中国最权威、最常用的学术文献数据库之一,其查重系统通过比对你的.............
  • 回答
    “违法,知否?欺客,改否?”这句掷地有声的质问,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中国知网身上,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学术出版、知识付费以及版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反思。媒体的犀利评论,不仅仅是对知网过往行为的审判,更是对当前学术生态中存在弊病的一次集中暴露。首先,这句话尖锐地指出了知网事件的核心——侵权问题。媒体.............
  • 回答
    一位九旬教授的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经过艰难维权最终获得了七十多万的赔偿,这件事情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个案,更像是一声警钟,提醒着所有知识创造者,如何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知识传播日益便捷但同时也伴随着版权风险的时代,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成果。这件事儿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法律层面,也包.............
  • 回答
    关于硕士论文查重使用非知网系统是否靠谱,这确实是一个很多同学在论文撰写完成后都会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大家厘清思路。首先,我们得明白论文查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最核心的功能是识别论文中存在的“重复内容”,也就是抄袭、剽窃或者过度引用他人的成果。 知网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和使用,.............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本科生怎么把知网这个宝库用好。别把知网想成是“写论文才能去”的地方,其实它对咱们本科阶段的学习、提升知识储备,甚至培养研究兴趣,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关键在于你怎么用,用得深不深。一、 知网不只是论文库,更是“信息情报站”很多同学一想到知网,就是去搜论文,找文献。没错,这是它的核心功能,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触及到了数学研究中最核心、最令人着迷的部分。关于您在知网上看到的《哥德巴赫猜想》“简单证明”,它能否被数学权威发现,这背后涉及了几个关键的层面,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哥德巴赫猜想的本质和数学界的态度。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
  • 回答
    “知网用到极致”这个问题,说到底,是在问如何高效、深入地从这个庞大的学术资源库中挖掘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成果。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献检索,更是一种策略性的、有目的性的学术研究方法。今天,我就把我多年摸索的这些“独门绝技”一股脑儿地掏出来,希望能帮你把知网的利用率提升好几个档.............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关于“中国知网论文浏览与下载向国内民众免费”的提议,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议题。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个提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提出的背景、潜在的积极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一、 提议的背景与缘由中国知网(CNKI)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之一,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