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网与知网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
知乎网(Zhihu.com)和知网(CNKI)虽然名字中都有“知”,但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平台,服务的内容和用户群体也大相径庭。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它们的区别:

知乎网 (Zhihu.com)

性质: 知乎是一个中文问答社区。

核心功能: 用户可以在知乎上提出问题,其他用户则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并进行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

内容特点:
用户生成内容 (UGC): 知乎的内容绝大部分由普通用户(包括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专家、爱好者等)原创生成。
广泛的话题覆盖: 涵盖了生活、科技、文化、艺术、历史、科学、教育、情感、职场等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领域。
深度与广度并存: 虽然是问答社区,但很多问题能够引发深入的讨论,涌现出许多高质量、长篇幅、有见地的回答,甚至成为一些领域的“百科全书”。当然,也有很多轻松、幽默、生活化的内容。
关注专业性与知识性: 知乎早期以邀请各领域专业人士回答问题起家,虽然现在用户群体更广泛,但仍然非常注重内容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多专业人士愿意在知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社区互动性强: 用户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形成了一个活跃的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社群。

用户群体:
追求知识和信息: 希望通过提问和阅读他人的回答来获取知识、解答疑惑。
乐于分享和交流: 愿意将自己的知识、经验、观点分享给他人,并参与讨论。
对特定领域感兴趣: 寻找能够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
年龄和职业跨度大: 从学生到职场人士,从普通大众到行业专家都有。

盈利模式:
广告: 展示信息流广告、品牌合作等。
会员服务: 如知乎盐选会员,提供付费内容、去广告等特权。
内容付费: 专栏、想法、Live(线上讲座)等付费内容。
电商: 知乎好物推荐等。

举例说明:
你可以在知乎上提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据科学家?” 或者 “有哪些让你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也可以阅读关于“如何评价一部电影”的讨论,或者“如何理解量子力学”的科普文章。



知网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性质: 知网是中国学术文献和信息资源总库,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术搜索引擎和数字图书馆。

核心功能:
收录和检索学术文献: 主要收录的是经过严格审核的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硕士、博士)、会议论文、报纸、年鉴、古籍、专利等各类学术和研究资料。
提供文献全文或摘要: 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作者、期刊等信息检索到所需的文献,并根据权限查看全文或摘要。
学术研究辅助工具: 提供文献管理、引文分析、查新等服务,是学术研究人员的重要工具。

内容特点:
学术性和专业性: 内容全部是经过学术界认可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
权威性和系统性: 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了解中国学术研究全貌的重要平台。
学科覆盖广: 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领域。
资料的时效性与历史性: 既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收录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用户群体:
高校师生: 学生写论文、做研究,老师备课、做课题。
科研机构人员: 科研人员查阅文献、进行学术交流。
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研究人员: 进行行业研究、技术查新等。
对特定学术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寻找专业的、深入的学术研究资料。

盈利模式:
按篇/次收费: 大部分学术文献的下载和阅读需要付费,通常是按篇收费。
机构用户购买数据库使用权: 高校、科研院所等会购买知网的数据库使用权,供其用户免费使用。

举例说明:
你如果在研究“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你可能会在知网检索到相关的学术论文、会议报告、专利等。你需要输入特定的学术关键词,并可能需要通过学校或机构的账号才能下载全文。



核心区别总结

| 特征 | 知乎网 (Zhihu.com) | 知网 (CNKI) |
| : | : | : |
| 性质 | 中文问答社区 | 学术文献和信息资源总库 |
| 内容来源 | 用户生成内容 (UGC),包括普通用户、专家等 | 出版社、学术期刊、学位授予单位等官方机构出版的学术文献 |
| 内容类型 | 问答、文章、想法、Live、话题讨论等 | 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等学术资料 |
| 内容特点 | 广泛、生活化、知识性、专业性(有起伏)、社区互动性强 | 专业、深度、权威、系统性、学术性极强 |
| 用户群体 | 追求知识、乐于分享的普通大众、学生、职场人士、专家等 | 高校师生、科研人员、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研究者等 |
| 目的 | 学习知识、解答疑惑、分享观点、交流思想 | 学术研究、查阅文献、文献引用、学术探讨 |
| 付费模式 | 广告、会员、内容付费 | 按篇/次收费、机构购买数据库使用权 |
| 典型场景 | 提问“如何学好英语?”;阅读关于“人工智能最新进展”的文章 | 查找关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最新研究”的学术论文;引用文献 |

简单来说,如果你想知道“明天天气怎么样?”,或者“怎么做一道红烧肉?”,你可能会去知乎。但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的学术论文,需要引用相关的研究资料,你就需要去知网。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够帮助你理解知乎网和知网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上海财经在读博士最能体会其区别,估计很多人感慨如果发知乎能毕业该有多好。。。

微信群里有人(贵旦的博士)说上财这几年博士改革,要发《经济研究》级别的论文才能毕业。不知道是不是谣言,我没事查了一些上财博士的毕业论文,确实有很多博士毕业论文发在《经济研究》上。

发《经济研究》大概是什么水平呢?在西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经济研究》会受到院新闻鼓励,貌似前几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教授发《经济研究》会奖励不少钱,旁观者可以体会一下。。。

user avatar

这是知网在知乎上最受侮辱的一问。

知网虽然文章质量普遍不高,但好歹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学术文献库好么,上面的论文也算是正常的学术讨论。知乎现在随便讨论个有争议性问题有几个人能好好说话的?

现在在知乎上谈学术问题,你觉得有多少人会看?即使是有些问题评价某个教授的工作,很多回答的人也就是从媒体从网络从师兄师姐那里道听途说,根本没有读过相关的论文。

大家来知乎主要都是放松吹水增加视野陶冶情操的。

题主你这样对比合适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网(Zhihu.com)和知网(CNKI)虽然名字中都有“知”,但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平台,服务的内容和用户群体也大相径庭。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它们的区别: 知乎网 (Zhihu.com)性质: 知乎是一个中文问答社区。核心功能: 用户可以在知乎上提出问题,其他用户则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并进行评论.............
  • 回答
    知乎红护(真名:李红,网络ID:红护)的感情状况一直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关于他究竟有几个女朋友,网络上流传着各种说法,但并没有官方或者权威的证实。公开信息与网络传闻在知乎和一些其他社交平台,红护本人曾多次提及或暗示自己的感情生活。他的一些回答和动态中,会展现出一种较为浪漫、多情的形象。一些粉丝根据他.............
  • 回答
    .......
  • 回答
    知乎,一个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极具辨识度的名字。初见时,它以“认真你就赢了”的口号,将问答社区这个概念带入了大众视野,并且迅速成长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要评价知乎,那得从它身上诸多鲜明的特质说起,既有其闪光之处,也难免有其曲折之处。早期光辉:知识分享的净土知乎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当时互联网信息碎片.............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何新在2020年8月24日发布声明称要起诉知乎网一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件事情涉及到个人权利、网络言论、平台责任以及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新是谁,以及他为何要在2020年8月24日发出这样的声明。 何新(笔名何新):何新是一位在中国具有一定.............
  • 回答
    你问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1. 知乎答主算不算网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网红”以及知乎答主这个群体的多样性。“网红”的普遍定义:通常来说,“网红”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因为其内容、形象或行为而获得大量关注和粉丝,并以此为基础产生.............
  • 回答
    观察者网在知乎上风评不佳,这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用户认知以及平台特性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内容风格与知乎主流用户气质的错位是关键因素。知乎起初吸引的是一批追求深度、理性、专业性讨论的用户群体。他们习惯于看到基于事实、逻辑清晰、论证严谨的回答。而观察者网的内容,虽然有时.............
  • 回答
    最近关于知乎视频部门裁员50%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这可真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毕竟知乎作为国内知名的内容社区,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事儿,看看是怎么回事,以及知乎官方又是怎么说的。网传“知乎视频部门裁员50%”是怎么回事?这个消息最先是从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和科技类媒体上传开的。大体内.............
  • 回答
    为何知乎上总有人“看不惯”观察者网?深入剖析用户群体与评价差异在中文互联网的舆论场中,观察者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它以其鲜明的立场、犀利的评论和对时事热点的快速反应,赢得了相当一部分受众的青睐,同时也招致了另一部分人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在知识分享社区知乎上,对观察者网的批评声音和低评价并不罕见,甚至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解读、大众认知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差异,以及知乎作为平台自身的特点。要详细解释为什么知乎上很多人怀疑韩信能否自立,而历代史书和学术研究却很少质疑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事实与史书记载的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历史的真实性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
  • 回答
    人人网前网红李硕创建知乎账号,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解读,背后可能包含着个人发展、平台变迁、内容生产模式的演化以及社会话题的交织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论述:一、 李硕的“前网红”标签及其在人人网的时代印记首先,需要明确李硕在人人网的定位。他之所以被称为“.............
  • 回答
    2014年8月,知乎流量首次超过人人网,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不仅仅是两个平台用户数据的简单切换,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网民信息获取和社交模式的深刻转变,以及新一代互联网产品的崛起逻辑。时代的变迁:从“校园社交”到“知识分享”要理解这个节点,首先要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人人网的.............
  • 回答
    关于抖音网红高盖伦被指控洗稿抄袭知乎作者邢二狗文章的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 事件的起因与核心指控: 核心指控: 最主要的指控是高盖伦发布的内容,在核心观点、叙事结构、甚至部分表述上,与邢二狗在知乎上发布的文章高度相似,存在“洗稿”甚至“抄袭”的嫌疑。 时间线: 大部分指控.............
  • 回答
    关于生民无疆的这篇《致知乎用户@Pythia:学习古希腊史,要会用知网、用算术》文章,我认真阅读并思考后,觉得它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尤其是在我们当下信息爆炸且研究工具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学习历史,特别是古希腊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视角。首先,文章点名@Pythia,这.............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一些用户和分析者在2021年及更早时对俄乌战争的爆发进行了预测或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预测大多基于对地缘政治、军事动态和国际关系的长期观察,而非单一事件的准确预测。以下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预测者及其观点,结合时间线和背景进行详细分析: 1. 2021年俄乌冲突的预测者 (1)军事分析人士.............
  • 回答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确实有很多经典“打脸”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涉及科学常识、社会认知、技术误解等,通过事实、数据或逻辑推翻原本的“常识”或“权威”观点。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 1. 人类平均寿命的“谣言”原观点:有人在知乎上提出“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
  • 回答
    关于知乎平台上外国历史相关回答的“门槛”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传播机制、平台特性与用户素养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门槛低的具体表现1. 基础史实错误频发 常见现象:将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混淆(如将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时间线搞混),或对关键术语翻译错误(如“启蒙运动”误译.............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橘玄雅”退乎(注销账号)的具体原因,目前公开渠道并未有明确信息可供参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和背景说明,供你了解: 1. 用户名可能存在混淆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橘玄雅”是否为真实存在的知乎用户?目前通过知乎官方平台或第三方工具(如“查乎”)搜索,未发现明确与该用户名相关的活.............
  • 回答
    关于知乎大V曹丰泽是否为满族人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公开、权威的资料能够直接证实这一点。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1. 曹丰泽的基本背景曹丰泽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较为活跃的历史类博主,主要通过知乎、B站、公众号等平台分享历史知识,尤其是对清代历史(包括满族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他的内容通常以通俗易.............
  • 回答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社区之一,聚集了大量用户对各类话题的讨论和解答。然而,在高赞回答中,也存在一些内容质量低、逻辑混乱、缺乏事实依据或存在误导性的回答。这些“垃圾回答”往往因为标题吸引人、情感共鸣强或迎合群体认知而获得高赞,但实际信息可能并不准确甚至有害。以下从不同领域和类型出发,分析一些典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