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上的回答外国历史门槛到底有多低?

回答


关于知乎平台上外国历史相关回答的“门槛”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传播机制、平台特性与用户素养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门槛低的具体表现
1. 基础史实错误频发
常见现象:将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混淆(如将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时间线搞混),或对关键术语翻译错误(如“启蒙运动”误译为“理性主义时代”)。
举例:有回答称“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使用了骑兵冲锋战术”,实际历史中,滑铁卢战役是步兵与炮兵协同作战的典型例子。

2. 碎片化信息泛滥
用户常以“一句话总结”代替系统分析。例如:
> “日本明治维新就是学习西方制度”,但未解释其具体措施(如废除武士阶级、引入欧洲法律体系等)。
缺乏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探讨,如忽略幕末社会矛盾或倒幕运动的具体原因。

3. 主观臆断代替客观分析
常见错误:将单一事件过度简化为“好人/坏人”叙事。例如:
> “英国殖民者都是剥削者”,而未讨论殖民政策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缺乏多角度视角,如仅从欧洲中心论出发评价非西方历史。

4. 信息来源不可靠
依赖网络段子或影视作品改编。例如:
> “罗马帝国灭亡是因为罗马人沉迷斗兽场”,但实际原因包括经济崩溃、外敌入侵等复杂因素。
忽略学术著作与权威资料,引用未经考证的民间传说。



二、门槛低的原因分析
1. 平台机制的影响
流量驱动内容生产:知乎算法倾向于推送高点赞量的内容,导致浅显易懂的回答更易获得关注。例如,“冷知识”类回答(如“埃及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可能比严谨的历史解读获得更多互动。
匿名性与非专业用户参与:大量用户以兴趣为导向提问和回答,缺乏历史学背景者容易误入误区。

2. 知识传播的碎片化趋势
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偏向“快餐式阅读”,导致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停留在表层。例如:
> “二战爆发是希特勒突然入侵波兰”,而未涉及凡尔赛条约、经济危机等深层因素。

3. 教育体系的局限性
中国学生的历史教育常侧重于中国近代史,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较浅薄(如对中世纪欧洲或亚洲殖民历史缺乏系统认知)。
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脱节,导致专业术语和方法论难以普及。

4. 文化偏见与刻板印象
部分回答受“东方主义”思维影响,将非西方文明简化为“落后”或“神秘”,例如:
> “伊斯兰教扩张都是靠武力”,而未讨论其宗教传播的复杂性(如通过贸易、翻译运动等)。



三、门槛低的潜在危害
1. 误导读者认知
错误信息可能形成“认知定式”。例如,将冷战简单归结为“美苏对抗”,忽略第三世界国家在其中的角色。
2. 削弱历史研究的严肃性
浅薄讨论可能让学术界成果被边缘化,导致公众对历史学的理解停留在表层。
3. 加剧文化偏见
以偏概全的回答可能强化刻板印象(如“中东都是宗教狂热者”),阻碍跨文化交流。



四、如何提高门槛?——理性阅读与批判思维
1. 验证信息来源
查证引用内容是否来自权威机构(如哈佛大学出版社、剑桥历史系列)或学术期刊。
警惕“冷知识”类标题,这类内容往往缺乏严谨性。

2. 对比多视角分析
对同一事件查找不同学者的观点。例如:
美国史学家与欧洲史学家对二战爆发原因的解释差异。
非西方研究者(如印度、非洲)对殖民历史的反思。

3. 区分事实与观点
识别回答中的客观陈述与主观判断。例如:
> “英国在印度建立了铁路系统”是事实,而“这体现了殖民者的仁慈”则是主观评价。

4. 学习基础史学方法论
理解历史研究的术语(如“史料批判”、“长时段分析”),避免简单归因。
参考入门书籍:《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五、平台与用户的双向责任
1. 知乎的改进空间
增加“专业认证”标签,对历史领域专家内容进行标记。
推广“深度问答”专题,鼓励用户提出系统性问题(如“伊斯兰黄金时代如何影响欧洲文艺复兴?”)。

2. 用户的自我提升
主动学习基础史学知识,例如通过MOOC课程(如Coursera的《世界历史导论》)。
培养批判思维,对网络信息保持审慎态度。



结语
知乎作为大众知识平台,其门槛高低并非绝对,而是与用户参与深度、内容生产质量及平台机制密切相关。对于外国历史这一复杂领域,真正的“高门槛”体现在严谨的史实核查能力、多维度分析视角以及对学术规范的理解。唯有将理性思维融入日常学习,才能超越碎片化信息的局限,构建更立体的历史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低到没有门槛,是个人,不管他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都可以在知乎上发表一番见解。而且,回答越专业、越客观不代表点赞数、推荐就越高,往往符合一些人的“口味”但充满主观认识,或是抖机灵的回答和评论会得到更高的赞数。

拿知乎“政治正确”重灾区伊斯兰史举例吧,这里的门槛可能是最低的,也是大家最爱讨论的。我之前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嘲讽、批评伊斯兰教历史的,有的完全是在讲段子,还有的说法非常错误。比如之前看到一个说伊斯兰教就是政治组织的文章,里面举提加尼教团为例,把伊斯兰复兴主义这种政治思想等同于伊斯兰教,而这明显是错误的。但是因为这篇文章中借此把伊斯兰的危险性给扩大了去说,导致点赞好评如潮。

还有很多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和回答,在知乎上一查就是。这些东西既不能让大家明确,深入地理解伊斯兰历史上复杂的地理人文(从毛里塔尼亚到印度尼西亚这样宏大复杂的区域)情况和政治历史发展变迁,也不能让大家对伊斯兰史有客观认识,进而把握当下。现实情况是,对于伊斯兰世界,用几个高度概括的词语去评价已然是评论的主流,然而,对于一个传播到全世界,持续数百数千年的任何一种事物,这里无论是伊斯兰还是基督教,儒家思想还是佛教,无神论还是泛灵论,印度教还是祆教,zb主义还是sh主义。如果只能以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带有严重感情色彩的词汇来形容和下定义。那这种定义必然是不可能对的,也不可能是一种正常的讨论方式。


好像说的有点偏了,总结来说,就是没有门槛啊。

user avatar

要知道,很多人读过的希腊史书就两本

一本叫圣斗士星矢

一本叫希腊伪史考

user avatar

只要会打字就行,不会打字会语音也行。知乎有门槛?

user avatar

這個問題的回答難點不是在於吐槽外國歷史,而是在於:知乎有甚麼回答的門檻是高的(逃)

user avatar

不如说整个中文网络社区的世界史其实都没什么门槛

题主这个问法反而让我觉得有些动机不明了

user avatar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方向不对,越聪明越努力,越离谱。

声明,仅针对所谓的古希腊史。你要反过来想,古希腊文明编的有多离谱,让每一个有中学水平的人都能看得出一堆破绽嗤之以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